[參考]數(shù)氣球中班教案10篇

字號:


    我們?yōu)榕笥褌兞耸占途庉嬃恕皵?shù)氣球中班教案”。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預先準備教案,可以體現(xiàn)教師的用心程度。好的教案可以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進度。歡迎閱讀,希望你能喜歡!
    數(shù)氣球中班教案(篇1)
    【教學目的】
    對比色的運用練習和點線的裝飾練習。
    【教學要點】
    認識色彩的對比,運用藍色黃色對比來突出畫面的主次關(guān)系,并綜合練習運用點線面的組合。
    【教學材料】
    黑色卡紙、黃色卡紙、水粉顏料、炫彩棒、金屬筆。
    【教學過程】
    1、觀察與討論:
    ①講述故事,啟發(fā)想象:“兔寶寶的氣球夢”
    ②圖片賞析:抓住兔子的特點進行表達。
    2、想象與表現(xiàn):欣賞運用點線色表現(xiàn)的作品,認識對比色,嘗試用點線色進行表現(xiàn)創(chuàng)作。(運用點線色與繪畫語言表現(xiàn)自己心中的事物,激發(fā)學習興趣)
    3、作畫提示:
    ①先用白色水粉表現(xiàn)兔子的造型及動態(tài)。
    ②剪出熱氣球,并用點線面組合的方法裝飾畫面。
    ③用深淺藍色添畫背景。
    4、作業(yè)評賞:
    兒童在繪畫過程中,努力用明快的色彩和富有稚趣的內(nèi)容使畫面充滿了趣味,造型生動活潑,色彩對比強烈。
    數(shù)氣球中班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使用打氣筒給氣球充氣,知道氣球充了氣就會鼓起來,觀察并說出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2.喜歡使用打氣筒等充氣小工具,體驗給氣球充氣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氣球,氣球托,安全并適合幼兒用的不同類型的打氣筒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討論可以怎樣裝扮活動室過教師節(jié),引出活動。
    教師出示兩個色彩、形狀相同的氣球,但是一個氣球有氣,一個氣球是癟的,引發(fā)幼兒給氣球充氣的興趣。
    提問:兩個氣球一樣嗎?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你喜歡那個氣球?為什么?
    2.幼兒自由探索想辦法給氣球充氣,讓氣球鼓起來。
    提問:你想用什么辦法讓氣球鼓起來?
    3.幼兒合作用打氣筒給氣球打氣,探索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幼兒兩兩合作,嘗試用氣筒給氣球打氣,教師注意觀察幼兒在打氣和合作過程運用的方法。
    大家共同尋找探討,發(fā)現(xiàn)快速充氣的方法。
    教師小結(jié):打氣時兩個人要互相配合,一人打氣,氣要一下一下地打,另一人要將氣球?qū)蕷庾?,并捏緊,不能讓氣漏出來,這樣氣球才能鼓起來。
    4.幼兒再次嘗試,探索氣球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1)提問:相同的氣球,充氣多與充氣少,氣球有什么變化?
    (2)請幼兒想辦法讓氣球不撒氣,教幼兒學會使用氣球托。
    5.游戲:打起比賽。
    在一定時間內(nèi),比一比誰給氣球充氣成功的次數(shù)多。
    6.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lǐng)幼兒將打好氣的氣球進行簡單的裝飾,美化活動室。
    數(shù)氣球中班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能按照物體的不同特征進行多次分類,并用數(shù)字和圖標表示分類的結(jié)果。
    2.探索用簡單的標記記錄物體的特征。
    3.能積極參加分類的活動,體驗操作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教學掛圖中的氣球圖,大小不同的娃娃及兔子等標記。1——5的數(shù)字印章。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教學掛圖,提出問題。
    1.教師出示教學掛圖中的氣球圖,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引導幼兒說說圖中的氣球有什么不同。
    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從多種特征進行記錄。
    1.引導幼兒討論并思考,氣球有大有小,可以用什么標記來表示呢?氣球有的是黃顏色,有的是紅顏色,可以用什么標記來表示呢?(用大小標記和顏色標記進行記錄)
    2.引導幼兒將娃娃氣球和兔子氣球運用娃娃標記和兔子標記進行記錄。
    三、引導幼兒學習用數(shù)字和圖標表示不同氣球的數(shù)量。
    1.引導幼兒用數(shù)字記錄氣球的總數(shù)。
    2.引導幼兒按圖示標記匹配數(shù)字。
    3.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氣球可以從多種特征進行分類。
    四、幼兒分組操作。
    1.第一組、第二組:看圖按標記計數(shù)。
    師:請小朋友看新年樹上的物品有多少,按標記用圓點或短豎線記錄數(shù)量。
    2.第三組分玩具
    師:請小朋友看看簍子里的玩具有什么不同,把一樣的玩具進行分類,并用插在分類盒上。
    3.第四組:裝飾風箏
    師:看看風箏上有數(shù)字幾,就從不干膠上取下相應數(shù)量打分的裝飾物進行裝飾。
    4.第五組、第六組:填空缺
    師:請幼兒按照它們排列的順序,從不干膠上取下合適的珠子貼在空的地方。
    五、活動評價。
    請幾名小朋友介紹自己的作業(yè),師幼共同檢查是否正確。
    數(shù)氣球中班教案(篇4)
    《氣球吃什么》選自主題活動“我和空氣做游戲”,《氣球吃什么》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空氣的存在,氣球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物,也是幼兒較喜歡的玩具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活潑、好動,同時對有趣的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在活動中我通過讓幼兒思考氣球為什么會鼓起來?氣球為什么會癟癟的?并通過讓每個孩子親身體驗,對“氣球吃什么”這個進行一定的了解。
    活動目標:
    1.知道氣球與充氣玩具變鼓是因為充入了空氣。
    2.探索充氣的多種方法。
    3.體會與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氣球嘴”的必要性。
    活動準備:
    1.沒充氣的氣球人手一份。
    2.腳踩式打氣筒,各種充氣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氣球吃什么
    1.出示充好氣的氣球和未充氣的氣球。
    師:這個氣球圓鼓鼓,胖乎乎,這個氣球呢,癟著肚子,好像沒吃過飯。
    2.教師手拿未充氣的氣球,引出《氣球愛吃什么》。
    師:氣球喜歡吃餅干、饅頭、糖果嗎?
    師:氣球吃什么,才能鼓起來,變的胖胖的呢?
    二、我?guī)蜌馇虺钥諝狻?/strong>
    師:空氣有個怪脾氣,很喜歡從氣球的肚子里溜出來。
    師:怎么樣讓氣球吃的飽飽的,又不讓空氣溜掉?
    1..教師示范吹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以及如何扎住“氣球嘴”,不讓空氣溜走。
    2.幼兒每人一只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讓氣球很快“胖”起來。
    3.告訴幼兒為了不讓空氣溜走,他們可以主動尋找合作伙伴,扎住“氣球嘴”。
    三、充氣玩具吃空氣
    1.出示充氣玩具。
    師:氣球還有很多朋友,也和氣球一樣喜歡吃空氣。我們也來幫幫他們,讓他們也吃得圓鼓鼓、胖乎乎的。
    2.幼兒自由結(jié)伴給充氣玩具吹氣,摸一摸充滿空氣后胖乎乎的“身體狀態(tài)”。
    3.幼兒玩一玩這些充氣玩具。
    數(shù)氣球中班教案(篇5)
    一、說意圖:
    六一兒童節(jié)就要來到了,色彩繽紛的氣球闖進了孩子們的世界,氣球都可以用來做些什么?都有哪些有趣的玩法?我想這是孩子們想探索的,為了滿足需求,我特意設(shè)計了此課。
    二、說目標:
    體育活動最核心的目標就在于促進幼兒動作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孩子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玩氣球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激發(fā)孩子反復動作、反復探索的愿望,能促進孩子大肌肉、小肌肉動作,以及手眼協(xié)調(diào)等運動能力的提升。同時在活動中設(shè)計帶有比賽性的任務(wù),能培養(yǎng)幼兒的初步競爭的意識和體驗取得勝利后的喜悅。
    于是我的活動目標是:
    1、并感受氣球的不同玩法,萌生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能力;
    2、在活動中能積極主動進行比賽游戲,并能體驗取得勝利后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貫徹啟發(fā)性教學原則,激發(fā)幼兒學習和鍛煉的興趣,活躍幼兒的思維,培養(yǎng)其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其能力?;顒又形抑饕捎茫?BR>    1、感知體驗法:在探索氣球的的玩法活動中,我只是支持者的角色,是幼兒的引導者。這樣,幼兒在活動中,更能夠運用感官,大膽去探究,互相學習,學習同伴的經(jīng)驗。他們在聽、說、玩的過程中,體驗到玩的快樂,增強幼兒的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靈活性。
    2、語言法:在競賽活動中讓幼兒聽清老師用準確的語言說出比賽的規(guī)則,幼兒操作起來就會有秩序,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去比賽,這樣使得比賽起來不顯得混亂。
    3、練習法: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fā)幼兒積極思維。
    4、競賽法:因為競賽是幼兒最喜愛的項目,競賽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本次環(huán)節(jié)中我設(shè)計了三項競賽活動,趣味性很強,幼兒樂于接受,在輕松、愉快的比賽中讓幼兒掌握了玩氣球的很多技能。
    四、說環(huán)節(jié):
    材料雖然簡單、普通,但在環(huán)節(jié)上我力圖體現(xiàn)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設(shè)計思路。
    動作探索。先讓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用手的各個部位觸頂氣球,感受頂氣球的快樂。了解氣球材料的特性。再讓幼兒大膽猜測除了用手,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也能頂氣球,再在活動中驗證。幼兒在嘗試驗證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同時自然地滲透了身體部位和運動的關(guān)系。
    競賽挑戰(zhàn)。中班幼兒有了初步的競爭意識,喜歡競賽、挑戰(zhàn)。于是我設(shè)計了三個比賽項目:
    (1)、運球接力賽
    (2)、趣味排球賽
    (3)、擊鼓踩氣球,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幼兒在緊張、激烈、刺激的競賽游戲中感受氣球帶來的快樂,同時也體現(xiàn)了同伴之間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
    休息放松。聽著音樂,坐下來互相捶捶身體,給予孩子休息、調(diào)整體力的機會。
    數(shù)氣球中班教案(篇6)
    活動意圖:
    氣球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也是幼兒較喜歡的玩具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段幼兒,基于他們的年齡特點開展了此次活動《乘氣球》,讓孩子用自己手中的畫筆表現(xiàn)出熟悉的動物形象,合理的處理好他們的空間關(guān)系,培養(yǎng)孩子們的文明禮儀。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初步把握常見動物五官特征的明顯區(qū)別。
    2、有興趣地大膽表現(xiàn)熟悉的動物形象。
    3、體會與同伴友好相處、共同游戲的快樂。
    4、懂得請別人幫忙時,要有禮貌。學說句式:“請------好嗎?”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
    1、貓、虎、豬、大象和幼兒搜集的動物圖像。
    2、繪畫紙、彩色水筆。
    3、 記號筆人手一支。
    4、 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氣球系在椅背上。
    5、幼兒已經(jīng)聽過小貓和小老虎乘氣球的故事。
    活動重難點:
    表現(xiàn)出動物五官特征的明顯區(qū)別。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出示動物圖象,比較明顯不同(邊比較、邊示范)
    1.比較貓和虎的不同:
    關(guān)鍵提問:山上住著一只小花貓和一只小老虎,他倆有什么不同呢?
    小結(jié):貓的耳朵尖,虎的耳朵圓,貓的額頭上沒有王字,老虎有王字等。
    一天,他倆在山坡上玩,看見天上飄來一只大氣球,都想讓大氣球帶他們到天上去玩一玩,老虎就對大氣球說:“喂!帶我上天!”大氣球聽了連忙搖搖頭說“不行!不行!”小花貓也對大氣球說:“大氣球,請你帶我上天去玩一玩好嗎?”大氣球聽了連忙點點頭說:“歡迎!歡迎!”小老虎覺得很納悶
    關(guān)鍵提問:為什么大氣球喜歡小花貓不喜歡我呢?(
    小結(jié):因為小花貓有禮貌,請求別人的時候會說“請”“好嗎”
    小老虎也學著小花貓請求大氣球,大氣球高興地帶著他倆飛上了天空。
    2.比較豬和熊的不同:
    關(guān)鍵提問:草地上住著小豬和小熊,他倆又有什么不同呢?
    小結(jié):小豬是尖尖小耳朵,小熊是半圓的耳朵,小豬有圓圓的短鼻子,小熊有鼻子嘴巴外一圈。
    二、出示氣球,引導創(chuàng)作。
    引導語:今天我們就讓小動物們也乘上氣球吧!
    操作要求:
    1、一張紙上畫兩個動物。
    2、動物的明顯特征需要變現(xiàn)出來。
    指導要點:
    1、動物的明顯特征是否表現(xiàn)出來。
    2、動物的形象是否畫得大。
    三、交流、體驗
    1.說說氣球上有誰?對大氣球怎樣請求的?
    2.拿著繪畫紙,模擬在空中飛行,你問我答氣球飛到了哪里,看見了什么,說說新橋新面貌。
    附故事《乘氣球》
    在森林里的一座山上住著一只小花貓和一只小老虎。一天,小花貓和小老虎在山坡上玩,看見天上飄來一只大氣球,它們都想讓大氣球帶著到天上去玩。小老虎就對大氣球說:“喂!帶我上天!”大氣球聽了連忙搖搖頭說:“不行!不行!”小花貓對大氣球說:“大氣球,請你帶我到天上去玩一玩好嗎?”大氣球聽了連忙點點頭說:“歡迎!歡迎!”小老虎覺得很納悶:為什么大氣球不愿意帶我上去呢?小老虎學著小花貓的樣子說:“大氣球,請你帶我到天上去玩一玩好嗎?”大氣球一聽,連忙點點頭說:“來吧!來吧!”
    大氣球帶著小花貓和小老虎越過了高山,來到了草地上??吹搅苏l啊?(小豬和小象)它們也想乘坐大氣球到天上去玩??墒牵髿馇蛏弦呀?jīng)有兩位朋友,乘上再多的朋友,氣球就飄不起來了,這可怎么辦呢?我們一起幫它們想想辦法(輪換著乘氣球、多找些氣球來,等等)
    小老虎看到了小豬和小象也想乘坐氣球,就從氣球上下來說:“我們讓你們先玩吧!”小豬和小象說:“謝謝你們!”于是,它們高高興興的乘上了氣球,最后它們成為了好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真快樂!
    活動反思:
    孩子們也喜歡氣球,五顏六色的氣球,充滿童趣的故事,整節(jié)活動以氣球貫穿,從激發(fā)興趣出發(fā),通過幾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給予幼兒自信、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使幼兒情緒飽滿,主動積極。在具體操作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在聽故事時很投入、認真,也能踴躍的討論,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不足之處:
    沒做到科學語言嚴謹,忽視了示范講解,有些環(huán)節(jié)也處理不好,在活動中,部分幼兒還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比較固執(zhí)、任性,有時喜歡爭搶氣球,社會性發(fā)展還很弱,缺少與同齡人分享的經(jīng)驗。
    通過這節(jié)活動,使自己認識到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多看、多學、多想、多動一動腦筋,積極提高自己的業(yè)務(wù)水平,希望多參加這樣的活動,使自己能夠得到更多的鍛煉。
    數(shù)氣球中班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之間的關(guān)系。
    2.能如實記錄實驗結(jié)果,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體驗科學發(fā)現(xiàn)的樂趣,激發(fā)進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氣球的欲望。
    教學準備
    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瓶口套有氣球。(如圖所示)
    2.幼兒記錄紙人手一份,哭臉和笑臉娃娃若干,教師記錄紙,記號筆。
    3.課件。
    4.操作音樂、集中音樂。
    教學過程
    一、以“變魔術(shù)”的形式,激發(fā)在小瓶中吹氣球的興趣
    1.教師以“變魔術(shù)”的形式出示氣球。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吹氣球呀?
    幼:想。
    2.分別請兩名幼兒在集體面前吹氣球,并將吹大的氣球固定住。
    師:請你來試試。氣球怎么樣了?
    幼:變大了。
    師:說說你是怎么吹的。
    幼:我是用力吹的。
    小結(jié):吹氣球時要嘴巴貼住,用力,才能吹得大大的。
    3.教師繼續(xù)以“變魔術(shù)”的形式出示一個小瓶子,將氣球塞進瓶子并記錄幼兒的猜測。
    師:氣球裝進瓶子里,還能吹得大大的嗎?
    幼:能。
    師:老師這里有一張記錄紙,來認識一下,瓶子代表什么?問號呢?小手呢?
    師:好,猜測能吹大的小朋友舉手,用什么來表示能吹大呢?
    幼:打鉤。
    師:這只是你們的猜測,到底能不能吹大,還要驗證一下。請你輕輕地從背后的口袋里拿出裝好氣球的瓶子,試一試。
    4.幼兒自由在座位上吹氣球。
    5.師幼討論。
    師:成功了嗎?那“小手”標記下面怎么記錄?
    幼:打叉。
    小結(jié):原來,光靠猜測不一定正確,還要動手實驗才能得出結(jié)論。
    (評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以變魔術(shù)的形式調(diào)動幼兒已知經(jīng)驗,從“吹氣球”到“瓶中吹氣球”,難度逐漸加深,激發(fā)了幼兒在瓶中吹氣球的興趣,從而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幼兒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氣球,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感悟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氣球與瓶子的大小沒有關(guān)系做好了鋪墊。)
    二、探索用大小不一的四種瓶子吹氣球
    1.根據(jù)幼兒需要,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試一試。
    師:為什么一開始這兩個氣球能吹大,現(xiàn)在不行了呢?
    幼:沒用力。
    幼:瓶子太小了。
    師:那我再給你們幾個大的瓶子,猜猜能不能吹大。
    教師記錄幼兒的猜測。
    師:你們的猜測記錄好了,輪到你們要去實驗了。請小朋友記?。阂粋€小朋友有一個筐,里面有四個瓶子,每個瓶子都試一試,聽到音樂就回到座位上。聽清楚了嗎?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師幼討論,教師指名幼兒說說有沒有成功。
    小結(jié):原來,能不能吹大瓶中的氣球與瓶子的大小沒什么關(guān)系。
    (評析:《綱要》指出:“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苯處煆挠變旱哪挲g特點出發(fā),預設(shè)幼兒的需要,以幼兒為主體,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讓他們在親自試驗中建構(gòu)認識:原來,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氣球與瓶子的大小是沒有關(guān)系的。)
    三、幼兒再次探索,尋找成功的秘密
    1.激發(fā)幼兒成功的欲望。
    師:兩次都沒成功,你們失望嗎?別急,老師這里有好辦法。
    2.出示幼兒記錄紙,交代要求。
    師:這是你們的記錄紙,我再請你們?nèi)嶒炓幌律厦娴倪@四個瓶子。記錄紙的背后有笑臉娃娃和哭臉娃娃,如果哪個瓶中的氣球吹大了,就在旁邊貼上笑臉娃娃,如果沒成功就貼上哭臉娃娃,好玩嗎?
    在實驗之前,我有三個小要求:①還是每個瓶子都試一下;②認真做好記錄;③如果成功了,別忘了找一找瓶子寶寶身上有什么秘密(四個瓶子中的一個身上有洞,并貼有標志)。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師幼討論。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小結(jié):原來,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氣球吹大。
    (評析:兩次嘗試下來,激起了幼兒“怎么還是不能成功”的思考及“我還要試”的渴望,教師以此為契機,進一步賦予幼兒探索的信心,再次讓他們嘗試。觀察法是科學活動中最常見的方法,通過觀察瓶子身上的秘密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探究習慣。)
    四、總結(jié)提升
    1.引導幼兒自由說說其中的原因,教師總結(jié)科學道理。
    師:為什么氣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來呢?我們來聽聽電腦小博士是怎么說的吧。
    原來,這里藏著一個科學道理呢,因為瓶子里裝滿了空氣,吹氣球的時候慢慢變大的氣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氣從小洞里擠出去了,沒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氣排不出去,所以氣球就吹不大。
    2.尋找日常生活里與此有關(guān)的發(fā)明。
    師:科學家們還根據(jù)這個科學道理發(fā)明了許多對我們?nèi)粘I钣杏玫臇|西,我們來看看。(播放PPT:打氣筒、吸盤、針筒等)
    總結(jié):今天,我們用開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氣球。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吸管,把它豎在瓶子里,再吹氣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們回教室去試一試吧。
    數(shù)氣球中班教案(篇8)
    目標:
    1.知道氣球與充氣玩具變鼓是因為充入了空氣。
    2.探索充氣的多種方法。
    3.體會與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氣球嘴”的必要性。
    準備:
    1.沒充氣的氣球人手一份。
    2.腳踩式打氣筒,各種充氣玩具若干。
    過程:
    1.氣球吃什么。
    出示充好氣的氣球和未充氣的氣球。這個氣球圓鼓鼓,胖乎乎,這個氣球呢,癟著肚子,好像沒吃過飯。
    教師手拿未充氣的氣球,引出《氣球愛吃什么》。
    氣球喜歡吃餅干、饅頭、糖果嗎?
    氣球吃什么,才能鼓起來,變的胖胖的呢?
    2.我?guī)蜌馇虺钥諝狻?BR>    空氣有個怪脾氣,很喜歡從氣球的肚子里溜出來。怎么樣讓氣球吃的飽飽的,又不讓空氣溜掉?
    教師示范吹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以及如何扎住“氣球嘴”,不讓空氣溜走。
    幼兒每人一只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讓氣球很快“胖”起來。
    為了不讓空氣溜走,幼兒主動尋找合作伙伴,扎住“氣球嘴”。
    3.充氣玩具吃空氣。
    出示充氣玩具。氣球還有很多朋友,也和氣球一樣喜歡吃空氣。我們也來幫幫他們,讓他們也吃得圓鼓鼓、胖乎乎的。
    幼兒自由結(jié)伴給充氣玩具吹氣,摸一摸充滿空氣后胖乎乎的“身體狀態(tài)”。
    幼兒玩一玩這些充氣玩具。
    教學反思:
    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知道空氣能夠使氣球和充氣玩具變鼓。在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中,引用了簡短的小故事,讓小朋友形象地了解了氣球變鼓的原因是空氣的充入。在討論:怎樣不讓空氣溜走時,小朋友能夠積極地發(fā)揮想像,并聯(lián)系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說出了很多的辦法:有的借助不同的材料來綁住氣球,有的說把氣球嘴打個結(jié)。如何扎住“氣球嘴”,不讓空氣從氣球里溜走,是這個活動的難點,小朋友還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在他們給氣球充氣后,然后幫助他們把氣球嘴扎好。我借鑒了課后的建議,在活動中鼓勵幼兒用肢體來表演氣球慢慢變鼓的樣子。小朋友對這個環(huán)節(jié)很喜歡,都用豐富的體態(tài)表現(xiàn)出癟氣球、氣球吃了空氣鼓鼓的樣子,他們玩的很開心。
    數(shù)氣球中班教案(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10的形成,知道9添上1是10。
    2.認讀數(shù)字10,知道10的實際意義。
    3.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活動準備
    藍氣球9個,紅氣球10個,數(shù)字卡片110。
    活動過程
    1.復習9的形成。
    出示藍氣球8個,提問藍氣球有幾個?怎樣使他們變成9個?
    請一位幼兒操作添成9個氣球,添上后點數(shù)說出總數(shù)。
    小結(jié):8個氣球添上1個氣球是9個氣球,8添上1是9。
    2.學習10的形成。
    出示:紅氣球9個,提問紅氣球有幾個?怎樣使他們變成10個?
    請以為幼兒上來添成10個氣球,然后點數(shù)并說出總數(shù)。
    小結(jié):9個氣球添上1個氣球是10個氣球,9添上1是10.10個氣球用數(shù)字10表示。
    3.認讀數(shù)字10,理解10的實際意義。
    出示數(shù)字10,引導幼兒說說10的實際意義,找一找周圍哪些東西數(shù)量是10個。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講述10像什么?
    4.游戲:比多少。
    畫上兩個圓圈(兩個呼啦圈也可),聽音樂,音樂一停,站在圈上比比哪個圈里的人多?
    活動延伸:
    幼兒學習資源4第9頁,數(shù)一數(shù),將氣球與相應數(shù)字連起來。
    數(shù)一數(shù)小魚和小鳥的數(shù)量并添畫。
    數(shù)氣球中班教案(篇10)
    對比色的運用練習和點線的裝飾練習。
    認識色彩的對比,運用藍色黃色對比來突出畫面的主次關(guān)系,并綜合練習運用點線面的組合。
    黑色卡紙、黃色卡紙、水粉顏料、炫彩棒、金屬筆。
    1、觀察與討論:
    ①講述故事,啟發(fā)想象:兔寶寶的氣球夢
    ②圖片賞析:抓住兔子的特點進行表達。
    2、想象與表現(xiàn):欣賞運用點線色表現(xiàn)的作品,認識對比色,嘗試用點線色進行表現(xiàn)創(chuàng)作。(運用點線色與繪畫語言表現(xiàn)自己心中的事物,激發(fā)學習興趣)
    3、作畫提示:
    ①先用白色水粉表現(xiàn)兔子的造型及動態(tài)。
    ②剪出熱氣球,并用點線面組合的方法裝飾畫面。
    ③用深淺藍色添畫背景。
    4、作業(yè)評賞:
    兒童在繪畫過程中,努力用明快的色彩和富有稚趣的內(nèi)容使畫面充滿了趣味,造型生動活潑,色彩對比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