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經(jīng)歷過一些事情,感受到了啟發(fā)和啟示時,最好的收獲方式是將這些靈感整合成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不僅能夠讓自己更好地吸收這些想法,同時也能夠讓自己更深入地理解這些經(jīng)歷帶給我們的啟迪。出國留學網(wǎng)強烈推薦的“看書寫心得”將為你提供最佳的體驗,幫助你更好地記錄自己的心得體會。這僅供參考,趕快來看看吧!
看書寫心得(篇1)
奮斗,是新征程上永恒不變的時代“主題詞”。對國家而言,奮斗是推動社會發(fā)展、時代進步的不竭動力;
對個人而言,奮斗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成長成才的根本途徑。
新征程上,統(tǒng)籌推進經(jīng)濟建設(shè)、政治建設(shè)、文化建設(shè)、社會建設(shè)、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的總體布局,協(xié)調(diào)推進全面建設(sh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布局,需要各方面人才激蕩起不斷創(chuàng)新的偉力、昂揚起拼搏奮斗的決心、弘揚起奮斗以成的作風、保持永遠奮斗的勁頭,把奮斗精神融于崗位、融于日常、融于人生,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堅定不移在“奮斗”中創(chuàng)造出更多經(jīng)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新業(yè)績新輝煌。
奮斗,是新征程上勇往直前的時代“最強音”。當今世界正經(jīng)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ǎn)業(yè)變革深入發(fā)展,廣大黨員、干部以及各方面人才必須做到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fù)雜的國際環(huán)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zhàn),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
立足具體實際,保持戰(zhàn)略定力,認識和把握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yīng)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不斷提高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gòu)建新發(fā)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十九屆____精神和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沉著有力應(yīng)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堅定不移在“奮斗”中推動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向前發(fā)展,更好取得新的決定性成就,實現(xiàn)新的歷史性跨越。
奮斗,是新征程上奪取勝利的時代“精氣神”。面對新使命新任務(wù)新要求,廣大黨員干部當以如饑似渴的狀態(tài)加強學習,依靠學習走向新未來、依靠學習奪取新勝利。大興調(diào)查研究、實事求是、真抓實千之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自覺做到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jié)奮斗,緊緊依靠人民攻克新征程上的“婁山關(guān)”“臘子口”,堅定不移在“奮斗”中奪取全面建設(sh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新勝利!
看書寫心得(篇2)
俗話說得好:“無渡不成河?!币馑际钦f有渡口碼頭和渡船的水域才稱得上河,否則只能叫溝,更何況把它稱之為江呢。千百年來,明月江似一條臍帶,根植于達川東部大地,源源不斷地滋養(yǎng)著沿江兩岸,為這里的人們哺育出了堅韌、頑強和善良的品格。
然而,隔河隔水的現(xiàn)實,極大地阻礙著人們的社會交往以及正常生活。早在農(nóng)耕時代,智慧勤勞的先民們就在河灘上修石礅子,以此來解決過河問題;后來,人們又在沒有河灘的地方造船設(shè)渡,充分利用木船這種運輸工具,有效改善了交通出行條件。但是,這幾種方式都無法解決汛期過河問題,牽系在兩岸的許多良緣佳配,因此成憾。
明月江,全長八十余公里,到底有多少處過河的石礅子和渡口碼頭?沒人專門統(tǒng)計過。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渡口都有一個響亮而獨特的名字,比如牛皮灘、箭灘河、古馬渡、葫蘆灘,大風灣,等等。我老家那截河段叫范家河,位于明月江與清凌河交匯處,河面寬敞,水流平穩(wěn),是當年達縣亭子鋪與宣漢縣柏樹場之間的重要交通口岸。渡口碼頭建在河水北流的拐角處,北岸為河沙碼頭,洪水沖刷之后需要重新壘砌,南岸為亂石碼頭,只要水消到一定程度便可使用。
河面常年往返著一條大木船,船體長約五米,寬約兩米,可載二十余人?!榜{駛艙”設(shè)在船尾,約占船體四分之一,兩邊船舷各掛有一塊同樣大小的木制撓楄,中間是劃船人睡覺的床鋪;四根木柱支起“房梁”,“房梁”上是用篾條編織的籬笆,上面蓋有厚厚一層谷草,人們戲稱為“移動的茅屋”。另外四分之三船體用來裝載乘客,兩邊各釘有一條長木板,可坐十來人。般頭有個直徑約二十公分的圓孔,可看見船下的水流,旁邊放著一根長竹竿,船到碼頭后將竹竿插入圓孔,就不用擔心船會飄走。每當船向前劃動的時候,兩只撓楄的蛙泳姿勢特別優(yōu)美,一朵朵帶有節(jié)奏感的浪花從此岸延伸至彼岸,再從彼岸到此岸,循環(huán)往復(fù),生生不息。而我更愿意將此時的木船比喻成織機上的梭子,一天接一天,一趟連一趟,不知疲憊地在河面上來回穿梭,既送達期盼,又縫合遺憾。
四十七年前一個秋高氣爽的清晨,我和幾個被推薦上初中的同學背著空書包,身穿補疤衣服,打著赤腳板,帶著對初中學習生活的向往,沿著吳埡口那條石板路興高采烈地往亭子街上走去。當我們蹦蹦跳跳來到碼頭正要上船時,包著龍頭白帕的船老板馮老漢大聲吼道:“每人交兩分過河錢啰?!贝蠹颐婷嫦嘤U不知所措,只得報出父母名字,他一聽是鄰近的人后,這才向我們招了招手。秋季的明月江十分溫順,船徐徐向?qū)Π兑苿?,急促的槳聲與平靜的河面形成鮮明對比。我們把手伸進水里,一任水的柔軟將陣陣愜意傳遍全身。下船時,馮老漢又放高聲調(diào):“各人回去跟大人說哈,一個學期五塊錢,不給錢就在大人工分里扣哦?!蔽覀円膊恢勒f什么,只好一個勁點頭。
家離街上十五華里,正常步行約需一個半小時,但每天去上學均需打“提前量”,如果坐船時運氣不好,就會“差一步,步步差”。耽誤了的時間,只能用腳板在接下來的十來里路上找回來,否則遲到的話必遭罰站。不消說,被罰站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我們河那邊的。初中兩年,每天凌晨出發(fā)天黑回家,春夏秋冬風雨無阻,個中酸甜唯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才能真切體會,每每憶及感觸良多。下雨天,光腳板在泥石路上行走非常困難,一不小心便會滑倒,摔“仰翹板”、掉冬水田、擦碰出烏包甚至出血,算是家常便飯。不過,在這種環(huán)境摸爬滾打一陣子,我們在實踐中也摸索出一套走好泥濘路的經(jīng)驗,那就是——拇指抓、中指導扣、立起鉆、橫起溜、順著滑,大大減少了摔跤頻次,至今也讓我對泥濘路沒有絲毫畏懼。
初二那年夏天,我們剛進教室就下起瓢潑大雨,直到下午放學時才停下來。于是,我們都在慶幸回家不淋雨了,盡管肚子餓得咕咕叫,雙腳卻格外有勁兒。可當我們跑到河邊,卻一下子傻眼了:河里洪水翻滾惡浪滔天,那條木船就套在對岸油桐樹上,在波浪沖擊下不停搖擺?!敖裉旎夭涣思覇?”無比焦急的我們,不約而同發(fā)出相同的感嘆。有人問:“朗唉辦?”有人悻悻地回答:“涼拌!”有人提議返回學校,認為教室里過夜總比這里強,當即被大家否定了。男生原地打轉(zhuǎn)兒,女生嗚嗚地哭。這時,突然一聲尖叫傳來:“快看,有條小船劃過來了。”我們一個個伸長頭頸,只見遠處河面上,確實有一條“三板”頂著波浪劃過來了。在我們老家,小船俗稱“三板”,言下之意是用三塊木板拼接而成,雖然小巧,但很便捷。
“三板”劃得快,一會兒就到了我們眼前。我們問:“過河要多少錢?”答:“一人兩角?!痹賳枺骸百d起要不要得?”答:“行。一次只能上五個哈?!?BR> 我蹲在船的中間位置,腳底應(yīng)比水面要低三十公分左右,因為船舷離水面僅約五寸。小船迎著浪濤艱難前行,我兩手緊緊抓住船舷,手指淹在水里,嘴上說不怕,心里卻怕得不行。小船沿著回流水借勢而行,來到險要的高灘坪,洪水像一頭頭猛獸般面目猙獰、迎面撲來,我們都嚇得不敢說話。撐船人悶聲喊道:“把眼睛閉到,莫動?!倍叄瑸┖鹫衩@發(fā)聵,洪水拍打船舷,聲若驚雷。那時我還不會水,緊張到了極限就沒了思想,只能死死地閉上雙眼,大氣不敢出一口,腦子一片空白。一路上,小船如何穿越洪峰,我是渾然不知,稀里糊涂到達對岸,聽到“下船”聲時睜開眼睛,才長出一口氣。到了岸上,回望一眼那滔天洪水,仍是雙腳打閃、后怕不已。至于這兩角過河錢,后來經(jīng)過集體討論決定,背了紅苕才抵了賬。
今年初春,或是退休后的心境所致,抑或陪伴家人的責任使然,邀朋約友再去離范家河碼頭二百米遠的鍋兒潭踏青,睹物思人,觸景生情。曾經(jīng)的亂石碼頭荒草叢生,對岸的沙碼頭不見蹤影,載滿歡聲笑語的大木船更是聲形俱無。一座宏偉的鋼筋水泥大橋則橫臥天空,似一道絢麗的彩虹,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橋面雖未完全鋪好,橋兩端寬敞筆直的公路卻令人欣喜。有了橋和路,當年從范家河碼頭到鎮(zhèn)上要步行一個半小時,如今開車只需八分鐘。記憶總是柔軟的,面對物是人非,陣陣酸楚涌上心頭;而親身經(jīng)歷時代的發(fā)展變化,更是令人心生感慨、喜極而泣。
在我的眼前,遠去的碼頭,消失的木船,已化作奮進新征程的鏗鏘腳步,正在譜寫鄉(xiāng)村振興的壯麗詩篇。
看書寫心得(篇3)
雄鷹展翅,紅旗飄揚,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五四青年節(jié)。我懷著一顆激動的心看著愛國抗日紀錄片,我一直以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離我很遙遠,但步入初中后,通過閱讀歷史文獻,學習歷史知識,關(guān)注國際時事,漸漸地了解我們國家如何從過去的貧窮封建發(fā)展至如今富強民主。國家之所以有這樣的發(fā)展就是因為先烈們舍生忘死,艱苦奮斗的精神,離不開那些為國家做出貢獻甚至付出寶貴生命的愛國英雄。
在這些重要的歷史事件中,我最為感動的是五四運動。它承載并引領(lǐng)著一批先進青年、知識分子及最為質(zhì)樸醇厚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運動,也是懷揣著熱血與青春的那一代人們共拓開拓的一場思想解放和新文化運動。張揚、理想與激情并進,祖國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個像你們那樣無私無畏的英雄,才有今天展現(xiàn)于世界的輝煌。祖國經(jīng)歷了一個世紀的洗禮,已經(jīng)成長為世界大國,我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青,是富有生機的顏色,是陽光拂過麥田的顏色;春,是成長的季節(jié),是萬物復(fù)蘇欣欣向榮的季節(jié);青春也就是我們青少年陽光下那燦爛的笑臉。成長的路上不會風平浪靜,20_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jīng)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_牽動了世界人民的心,對于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國家和政府做出了相應(yīng)的措施和政策。國家不惜財力,物力人力很好的控制了這次疫情,在這場全球性的災(zāi)難面前,中國做到了國民一心。共同對抗疫情,讓世界都感嘆中國的能力。
為了夢想與追求,正是青春朝陽的我們要像小草一樣破土而出。像河流一樣勇往直前,像松柏一樣傲然挺立?,F(xiàn)在是我們學習奮進的時刻,讓我們展翅高飛乘風遠航。
看書寫心得(篇4)
青春的路上荊棘滿途,我們需要學會感恩,感恩身邊每個幫助過我們的人,感恩團隊,感謝團隊助我們成功。團隊可以用于很多地方,企業(yè)是一個團隊,家庭是一個團隊,這些都需要我們具備足夠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
如果你每天都抱著“天下之大,唯我獨大”的理念,做事總是以自己為中心,一意孤行,甚至不聽取團隊的建議,不考慮他人,不久你很快就會脫離團隊,甚至與社會脫節(jié),你也將會陷入痛苦之中。透析歷史,我們可以得出一些教訓。相信很多人都感嘆諸葛亮是一個奇才,很少人會反思他失敗的原因。諸葛亮《出師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悲劇不是他的錯,是輸在團隊精神。諸葛亮失去了親近信任他的劉備,一絲傲氣但尊重他的關(guān)羽,還有張飛,龐統(tǒng),這些都是團隊里面的核心人才,諸葛亮雖然是奇才,但是也比不過一個團隊。
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由此可見,團隊的力量是多么強大,個人能力的升華是建立在一個優(yōu)秀團隊上的,團隊里面的每個人都應(yīng)該互相信任,要有海納百川胸懷,人與人之間要做到和諧,有效溝通,需要有一顆冷靜的頭腦和創(chuàng)新精神,用人格的魅力去影響團隊的每個人,團隊里的個人自強,自律,相信如此,青春奮斗的路必然暢通無阻,離成功的目標就會越來越近。
看書寫心得(篇5)
在書中,雷鋒這個名字的價值還將被重新挖掘;在書中,“雷鋒精神”也將全面升級。
讀完這本書,我眼里的雷鋒不但是位完美的政治楷模,更是一個成功的勵志榜樣。在16歲小學畢業(yè)的時候,雷鋒就為自己立下了與眾不同的遠大理想:他要做一個符合祖國需要的新式農(nóng)民、好工人和好農(nóng)民,只要祖國需要,他愿意獻出自己的一切!由此,雷鋒成為全校應(yīng)屆畢業(yè)生中唯一返回農(nóng)村的文化農(nóng)民,并且在此后短暫的六年職業(yè)生涯中,實現(xiàn)了自己的全部理想,而且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比他自己預(yù)想的還要精彩。
雷鋒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7歲時就成了孤兒,但他并沒有哭泣,而是選擇堅強地走下去,因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個人的原生家庭背景,對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人幼年時期的經(jīng)歷與環(huán)境決定了他很多核心價值。我們無法選擇“出身”,它是不可控的,但我們需要對它給我們價值觀帶來地影響有很清楚的意識。我們不能選擇過去,但我們可以選擇它給我們的現(xiàn)在與未來帶來的影響。
雷鋒在職業(yè)道路上并不是總是很得意,做記工員的時候他也郁悶,他心目中的“新式農(nóng)民”不應(yīng)該這樣平平淡淡,而是要轟轟烈烈的做大事,當模范。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雷鋒采取的措施是,把精力用在自己能夠影響和操控的事情上,在做好記工員、助理員分內(nèi)事的同時,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分外事,正是這些做法引起了別人的關(guān)注,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轉(zhuǎn)機。雷鋒這種做法在現(xiàn)在也是非常適用的,這也是他能在職場上戰(zhàn)無不勝的原因。
雷鋒的成功并非偶然,可以說是一種必然,他清楚自己的奮斗目標,并為此而不懈努力。從雷鋒身上我們可以知道,成功最關(guān)鍵的因素是,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就什么,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不但知道,而且非常清楚;不但清楚,而且勇于追求、義無反顧、鍥而不舍!這樣才能有用不完的激情,無論遇到什么艱難險阻,都能以樂觀的精神面對,同時還能盡可能多的影響周圍的人。
讀完這本書,我們無不羨慕雷鋒所取得的成就,但我們也應(yīng)反省,為什么我們不能向雷鋒一樣,我們還缺少什么,也許時代的不同會讓我們不能和雷鋒一樣,但更多的是我們自身的原因,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榜樣的書,更是一本求職路上的成功寶典,是一碗完善靈魂的心靈雞湯。
我也常常反省自己,為什么我不可以成為一個像雷鋒那樣的人,我和雷鋒的差距到底在哪里,讀完這本書,我心中也漸漸清晰,雷鋒之所以為大,不是他干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他做任何事都有一股鉆研勁,他能夠用寬容的心去包容一切,做什麼事他總會先想到別人,他從日常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在平常事中體現(xiàn)偉大,感動世界。
讓我們的品質(zhì)在這本書中凈化,讓我們的靈魂在這本書中升華!
看書寫心得(篇6)
我出生于70年代,父親是一名農(nóng)村電工,因而決定了我的成長和“電”分不開,我切身感受到,電力發(fā)展的“加速度”,為百姓帶來滿滿的幸福感。
我記事起,父親很少準點吃飯,這家沒電了,需要父親去找原因,那家需要換燈泡,需要父親去換燈泡。有時晚上家里照明用的燈泡,忽明忽暗,甚至會持續(xù)很長時間,嚴重的時候會聽見燈泡滋滋響。每當這個時候父親都會很無奈地嘟囔一句“電壓不穩(wěn),什么時候農(nóng)網(wǎng)改造就好了啊?!蹦菚r的我不明白農(nóng)網(wǎng)改造的意義,只知道父親很期盼農(nóng)網(wǎng)改造。
在我上中學的時候,農(nóng)網(wǎng)改造終于開始了。父親開心地像自己家有喜事一樣,到處奔走相告,每天跟著跑前跑后,樂此不疲。農(nóng)網(wǎng)改造后,電線桿變高了,電線變粗了,變壓器增多了;原來雜亂無章的電線,現(xiàn)在都有秩有序地排列在房頭;原來每家每戶的電表,現(xiàn)在都集中在一個表箱里,父親笑了。當時的我沒有感受到農(nóng)網(wǎng)改造帶來的巨大變化,只是家里的燈泡,再沒有忽明忽暗過,父親因為停電半夜出去查故障的次數(shù)明顯減少。父親再也沒說過“電壓不穩(wěn)”的話了,我感受到“電壓穩(wěn)了”“人心暖了”。村里大家口中的“能人”,個個也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大顯身手。短短幾個月,在“能人”的助力下,村里的小作坊多起來了,大家的錢包鼓起來了,腰桿也挺直了。
再等我上班的時候,休假回家,有時依然會聽見村里大喇叭傳來父親的聲音“今天要停電修線路啊,大家都知道知道啊!”有時我會和父親開玩笑“咋我一休假,你就停電啊!”父親笑著說,“啥時候可以不停電檢修就好了,啥事不耽誤。”我說:“很快的?!备赣H不容置疑的反駁我:“不可能?!爆F(xiàn)在實現(xiàn)了“帶電作業(yè)”“不停電檢修”,這件事對于干了一輩子電工的父親覺得很神奇,不可思議。怎么可以做到不停電檢修呢?我用專業(yè)知識給父親講解一下,父親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表情有點落寞。父親腦子里那點關(guān)于電的知識,已經(jīng)遠遠跟不上電力系統(tǒng)發(fā)展的步伐了。
隨后一系列的變化,讓父親有點始料不及,農(nóng)村電網(wǎng)改造再次升級,推廣電采暖。父親第一個響應(yīng),家里安上了電采暖,他認為思想上已經(jīng)跟不上電力發(fā)展的速度,但要在行動上去響應(yīng)。在推廣過程中,他利用他從事三十多年的電工“經(jīng)驗”加“威望”,說服村里人申請電采暖,并列舉了電采暖的種種好處:用煤取暖,不安全,不干凈,半夜還得起來加煤塊,取暖效果還不好;電采暖,電價可以享受峰谷平電價,既干凈,又省錢又省力,多好。在父親“理論結(jié)合實際”的說服下,大家開始接受電采暖。以前用煤、柴火取暖的時代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了,高效綠色電能已悄然注入了農(nóng)村,補了短板,惠了民生。
有一次休假回家的時候,竟然發(fā)現(xiàn)家里屋頂上多了光伏發(fā)電,我驚訝之余問父親“啥時候安裝的,咋不和我商量一下?”父親不緊不慢地說,“商量個啥,電業(yè)推行的事都是好事,沒有壞事?!比缓蟾赣H滔滔不絕地給我講有關(guān)于光伏發(fā)電的知識,安裝光伏時有補貼,光伏發(fā)出的電,部分電自用,部分電還可以通過并網(wǎng)賺錢,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父親自豪感溢于言表。
一路走來,我見證了電力發(fā)展,從“用上電”到“用好電”,從“用好電”到“用好能”,質(zhì)的飛躍背后,是幾代電力人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使命感,披荊斬棘奮斗出來的。一代一代電力人接力和時間賽跑,為創(chuàng)造無限可能的未來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