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歷史故事4篇

字號:

紙上談兵歷史故事(篇1)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
    (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然而(趙奢)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那么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了?!?BR>    趙括隨即代替廉頗(擔任抗秦大將)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紀律和規(guī)定,撤換并重新安排軍官。
    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些事,出動變化莫測的軍隊,假裝敗退,截斷了趙軍運輸軍糧的道路,把趙國的軍隊一切為二,(于是)軍心離散。
    經過四十多天,軍中兵士饑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zhàn)斗。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于是幾十萬兵士投降于秦國,秦國把他們全部活埋了。
     紙上談兵歷史故事(篇2)
    戰(zhàn)國時沒紙,作史記時紙未廣泛應用,這就很明顯,這個成語不可能是戰(zhàn)國時的,也不可能是司馬遷所作。
    紙上談兵的雛形大約出現(xiàn)在唐宋,正式作為成語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書生用兵,跟趙括一點關系都沒。連《東周列國志》也沒有這個說法。
    關于所謂趙括紙上談兵的最早記載,應該是《上下五千年》第40節(jié)“紙上談兵的趙括”,這是評價趙括為紙上談兵,評價是否正確不提,但這顯然不能說這個成語源自趙括。
    至于該觀點的發(fā)明,大概就是《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功勞了,這本書是明確把該成語的出處定義在長平之戰(zhàn)的,依據說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紙上談兵用何紙
    慕京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后來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紙上談兵歷史故事(篇3)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成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貿然進攻,結果被秦軍打敗。
    (注:現(xiàn)今經常用于形容長平之戰(zhàn)失利的趙括,但是戰(zhàn)國時無紙,何以談得上“紙上談兵”?本成語也不在史記原句中,查找該詞句的話,清朝之前的典故中也未出現(xiàn)過該詞,據說是現(xiàn)代的某些書上聲稱是對趙括的形容造成的影響,因此成語出處存疑)
    《史記》為西漢司馬遷所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 通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種形式。傳記的一種,主要記諸侯之事。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妒酚洝芳s成書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部巨著后曾給當時的大學者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書上加了“太史公”三字?!疤贰笔撬抉R遷的官職,“公”是美稱,“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誰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在著錄這部書時,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則又簡化成“太史公記”、“太史公書”、“太史公傳”。《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一般稱為“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 “太史公”?!笆酚洝北緛硎枪糯窌耐ǚQ,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近人梁啟超稱贊這部巨著是“千古之絕作”(《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漢文學史綱》)
    紙上談兵歷史故事(篇4)
    趙括,趙姓嘛,自然是一趙國人的,那時候的趙國實力還可以,本來打算與秦國聯(lián)合的,但后來因為主觀原因而沒能夠成功合作,最后秦國惱羞,派兵出征攻打趙國。
    當時這場戰(zhàn)役趙國的主帥是老將廉頗,但秦國知曉廉頗雖老矣,但實力卻不容小覷,于是紛紛造謠說,要是趙括來攻打我國,我國肯定一敗涂地,這話一經傳開之后,趙國國君居然信以為真,竟真心將趙括給換上去,將廉頗給換了下來。
    趙括,其實也并非是那種不學無術的那種人,只是他缺少大戰(zhàn)的對戰(zhàn)經驗,雖然理論學的十分爐火純青,但卻不知道靈活運用于實際,換成現(xiàn)在來說,趙括就好比一個應屆高才生,有才卻無能,高分卻低能,這種人才如果加以輔導、傳授經驗,必將有大作為,但是如果指望這種人可以獨立撐起國之大業(yè),也未免太過輕率。
    正因為趙國君那輕率的行為,導致整個趙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勵志故事 愛情故事 兒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話故事 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