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大班教案

字號:


    教師的工作職責之一是制作自己的教案和課件。每份課件都需要老師進行設計和完善。通過不斷地完善教案和課件,教師可以積累更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也許你正在為寫教案和課件而煩惱,但是讀完這篇關于“蚯蚓大班教案”相關知識的文章后,你一定會有所收獲!
    蚯蚓大班教案 篇1
    1.了解蠟燭燃燒的原理以及空氣助燃的特性。
    2.學習做科學小實驗的方法,萌發(fā)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欲。
    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廣口瓶;大小、粗細相同和不同的蠟燭;火柴。
    1.第一次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燃燒的蠟燭被罩上廣口瓶后,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初步感受空氣對燃燒的作用。
    (1)可根據(jù)需要設計問題:如果我們點燃一根蠟燭,然后在上面罩上一只廣口瓶,猜猜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2)請幼兒4人一組,分組進行實驗,驗證猜想。
    小結(jié):在燃燒的蠟燭上罩上廣口瓶,蠟燭過一會就會熄滅。()這是因為燃燒的蠟燭把瓶子里的氧氣用完了,說明蠟燭燃燒需要氧氣。
    2.第二次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兩只蠟燭在不同大小的兩個廣口瓶內(nèi)燃燒的時間,進一步感受空氣的量對燃燒時間長短的影響。
    (1)可根據(jù)需要設計提問:點燃兩根相同的蠟燭,然后分別罩上大小不同的廣口瓶,猜猜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2)請幼兒分組實驗,驗證猜想。
    小結(jié):通過驗證,我們發(fā)現(xiàn)小瓶中的蠟燭先滅,是因為大瓶子里的氧氣較多,所以燃燒的時間較長;小瓶子里的氧氣較少,所以燃燒的時間較短,就先滅了。
    3.第三次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蠟燭燃燒的時間與蠟燭的粗細、長短及廣口瓶大小的關系,激發(fā)進一步探究的愿望。
    (1)可根據(jù)需要設計問題:點燃兩根粗細、長短不一樣的蠟燭,分別罩上兩個相同大小的廣口瓶,會發(fā)生什么想象呢?
    (2)請幼兒動手實驗,發(fā)現(xiàn)瓶子里粗而長的蠟燭先熄滅。
    小結(jié):粗而長的蠟燭燃燒用掉的空氣多,用得快,所以先滅。
    4.引發(fā)幼兒思考與繼續(xù)探究的愿望。(1)提出話題:如果點燃兩根粗細、長短不一樣的蠟燭,分別罩上兩個不同大小的廣口瓶,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
    小朋友可以回家查閱資料,或者問問爸爸媽媽,第二天再來一起分享。
    蚯蚓大班教案 篇2
    目的要求
    1、學習查找資料、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
    2、初步了解蚯蚓。
    3、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蚯蚓的相關資料,豐富幼兒的經(jīng)驗。
    物質(zhì)準備:家長與幼兒查找并收集蚯蚓的相關資料
    物質(zhì)準備:音樂《找朋友》、播放器
    1、談論蚯蚓的話題,導入活動
    ⑴幼兒自由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⑵教師與幼兒集中分享交流。
    提問:你收集了蚯蚓的哪些資料?在收集的過程中,你知道了關于蚯蚓的哪些知識。
    2、引導幼兒了解并交流查找、收集資料的方法。
    3、引導幼兒觀看操作材料《蚯蚓》,并將自己收集的材料粘貼或畫在空白處,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并布置是"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⑴引導幼兒分類整理資料
    ⑵教師與幼兒共同布置"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4、邀請同年段的幼兒參觀、分享"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體育:《我們邀請一個人》
    1、引題:幼兒園里朋友多,我們一起去找好朋友吧。
    教師引導幼兒隨著《找朋友》的音樂,邊唱邊表演
    2、教師介紹游戲的玩法
    3、交代規(guī)則:猜拳一次定勝負,如出拳相同則繼續(xù)猜
    4、活動推進:幼兒念兒歌的速度逐漸加快,兩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
    5、放松活動:好朋友手拉手、散步回活動室。
    區(qū)角活動
    重點指導幼兒在科學角繪制自己收集到的蚯蚓的資料。
    活動反思:
    活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幼兒興奮緊張的場面比如:在摸蚯蚓環(huán)節(jié)時有的孩子膽小不敢摸、或者壯大膽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們要給予幼兒正確的指導和處理好該事情,讓幼兒處于一種輕松、自然地狀態(tài)下完成認知?!毒V要》提出: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勵它們大膽探索與表達。整個過程關注幼兒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的覺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應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蚯蚓大班教案 篇3
    一天即將完結(jié),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不如趁現(xiàn)在好好寫一篇日記。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美術活動:蚯蚓的日記_大班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設計意圖:
    《蚯蚓的日記》是一本極為有趣的圖畫書,以日記書寫的方式,記錄和表達了小蚯蚓的觀察及思考。地球是那么大,蚯蚓是那么小,但他們卻息息相關。地球只有一個,毀滅了不會再有。中國作為地球大家庭中的一員,同樣面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和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挑戰(zhàn)。在我們?nèi)祟惖臐撘庾R里我們總是排斥這樣的生物,毫無憐惜可愛而言,從祖輩到父輩甚至我們的孩子,我們寧愿相信它們丑陋的一面,把它們拋棄在眉梢的余光之外。未曾想其實只要改變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只要我們“仰望”生命,生活原來可以變的如此美好:風趣、幽默、樂觀、創(chuàng)想、平等……甚至是不經(jīng)意的科學精神!
    試圖將這些想法融入于我們的幼兒美術教育,為此我設計了大班美術活動《蚯蚓的日記》。
    二、活動目標:
    1.能夠以繪畫的形式來續(xù)寫日記,表現(xiàn)蚯蚓的各種動態(tài)。
    2.嘗試運用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
    3.學習大膽而連貫地講述所續(xù)寫日記的內(nèi)容,體驗閱讀和續(xù)畫日記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課件、范畫、繪畫材料(紙、記號筆)
    四、活動流程:
    (一)觀看課件,直接引題。
    1、通過觀看蚯蚓寫日記的形象,引出主題《蚯蚓的日記》。
    2、蚯蚓每天都會把自己發(fā)生的事情記錄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蚯蚓的日記》。3、邊看邊引導幼兒觀察蚯蚓的各種表情及動態(tài)。
    (二)師幼互動,隱性示范。
    1、請幼兒互相討論:3月9日蚯蚓會記些什么?
    2、根據(jù)幼兒的討論教師進行蚯蚓表情與動態(tài)的重點示范。
    3、提出請幼兒為蚯蚓續(xù)編日記的要求。
    (三)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1、了解幼兒構(gòu)思,鼓勵幼兒抓住蚯蚓主要特點,學習用繪畫形式來續(xù)寫日記。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在完成主體的同時,添加適當?shù)谋尘?,豐富畫面。
    3、選擇性地介紹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繪畫作品,鼓勵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為其他幼兒提供經(jīng)驗。
    4、請先畫好的小朋友,去找客人老師,請客人老師將他的日記寫下來。
    (四)作品展示。
    集中幼兒的繪畫作品,制成圖畫書《蚯蚓的日記》,供大家展示、交流。
    延伸活動結(jié)束:你們也想寫寫自己的日記嗎?那我們到教室里再去試試看吧。
    蚯蚓大班教案 篇4
    2 、小結(jié): 5 月 28 日,蚯蚓和同學們參加學校的舞會,一起跳舞。
    3 、你知道蚯蚓是怎么跳舞的嗎?(請個別幼兒模仿)請你們一起學學蚯蚓跳舞的樣子。(播放音樂)
    4 、跳舞的感覺怎么樣?
    5 、小結(jié):蚯蚓也覺得跳舞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所以他也把這件事記在日記里。
    三、幫助幼兒梳理經(jīng)驗,了解日記的簡單含義,嘗試寫日記。
    1 、蚯蚓的日記看完了,你現(xiàn)在知道什么是日記了嗎?日記里要寫些什么?
    2 、小結(jié):每篇日記都有日期,日記是用文字或者圖畫的方法記錄自己生活中發(fā)生的很特別的事情,可以是開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煩惱的事情。但是每篇日記都要有時間,在哪里發(fā)生的,有什么人,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3 、看,這是老師寫的日記,你知道老師的日記寫了什么嗎?你有沒有像記錄的事情呢?請你把像記錄的事情,以日記的形式記下來。
    4 、幼兒自由嘗試記錄日記,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5 、請幼兒交流自己的日記。
    蚯蚓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傾聽,操作,使幼兒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2、通過活動使幼兒懂得要保護蚯蚓。
    3、發(fā)展幼兒觀察能力及激發(fā)他們探索的興趣。
    2、每人一只小盆子,一雙筷子;
    3、每組一盆水,抹布;
    4、蚯蚓示范圖,錄音,圖書等。
    1、觀察泥土,尋找蚯蚓。
    盆子里的泥土是怎么樣的?(泥土上面有一個個小洞洞)這是怎么回事呢?泥里藏著什么呢?我們一起把它找出來。
    2、觀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1)蚯蚓長得怎么樣的呢?它與其它動物不一樣在哪里?
    (2)幼兒觀察蚯蚓“走路”時的動作,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時一伸一縮的現(xiàn)象。
    小結(jié):蚯蚓的身體圓又長,象細細的管子,而且身體滑滑的,軟軟的,有許多節(jié)組成。它與其它動物不一樣,它沒有眼睛,鼻子,耳朵,身體下面也沒有腳,它是靠身體一伸一縮向前蠕動的,有些時候還會把身體卷起來。
    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干濕兩種泥,讓幼兒觀察,泥有什么不一樣呢?(一邊干一邊濕)
    3、找一找蚯蚓在什么地方呢?想一想蚯蚓為什么在這個地方呢?
    1、蚯蚓生活在泥里吃什么呢?(幼兒自由討論,并自己在教室里尋找圖書,圖片等答案。)
    2、蚯蚓有什么作用?
    小結(jié):蚯蚓吃的是泥里腐爛的東西,有時鉆出泥土吃地面上腐爛的樹葉,它在泥里生活,使土壤變得松散,莊稼,植物就長得好了,它的糞便還可以作肥料,蚯蚓還可以做中藥,它也是家禽,家畜,魚最喜歡吃的飼料。
    3、蚯蚓的本領真大,但是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所以我們?nèi)祟愊氤隽艘粋€好辦法,就是把蚯蚓養(yǎng)起來,然后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為人類服務。
    四、延伸活動:
    1、和幼兒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飼養(yǎng)蚯蚓,讓幼兒觀察蚯蚓松土的現(xiàn)象。
    3、做蚯蚓再生的實驗,讓幼兒了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領。
    蚯蚓大班教案 篇6
    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強,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但往往在如何整齊合理地擺放物品上能力較弱。為此我設計了本節(jié)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在做中學”,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空隙,填補空隙,學習如何合理利用空間。同時能在生活中學會整齊擺放物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也為入小學做好一定的準備。
    1.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空隙。
    2.通過演示文稿,遷移生活經(jīng)驗,學習合理整理物品。
    物質(zhì)準備:幼兒記錄表,記錄筆,幼兒實驗材料每組一份(大石頭,小石頭,沙子若干),篩子,透明實驗杯,原木玩具一套。
    一、開始部分:
    1.熟悉實驗材料,了解材料特性。(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材考、幼兒自由討論材料的特點)
    教師:“今天我們來做個有趣的實驗。小朋友看看我們的桌上有什么?”
    2.引導幼兒操作實驗,并及時做好記錄。教師:“你們真能干!發(fā)現(xiàn)材料間有這么多的不同。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就是把這三樣東西(大石頭、小石頭。沙子)都裝到一個大瓶子里(出示大空瓶)。但老師有一個小小的要求:東西要一樣一樣地放;大石頭很重,要輕輕地放。當東西到瓶口時就蓋好蓋子,停止實驗。我們還要把實驗的過程畫出來(出示實驗記錄表)。如果全部材料都裝進瓶子里去了,說明實驗成功,就打勾;如果你沒把所有的材料都裝進瓶子里去,說明實驗失敗,就打叉。每組小朋友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實驗?!?BR>    1.幼兒分組第一次試驗。
    2.各小組討論成敗原因?;顒咏Y(jié)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的`小組成功,有的小組失敗;一種是全體失敗。
    教師:“你們是按照什么順序擺放的?結(jié)果怎么樣?”
    “東西一樣多,為什么有的小組可以全部放進去,有的小組還有東西留在外面呢?小朋友們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好,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吧!看起來,我們的瓶子都已經(jīng)裝滿了,似乎裝不下東西了,但小朋友們看一看,瓶子里有沒有空著的地方?在哪里?用手指一下?!?BR>    “這些空著的地方就是空隙。這些空隙里還可以放東西。原來是我們浪費了很多空隙,所以東西才裝不進去。這三種材料中哪種材料中間有空隙
    ?(幼兒多數(shù)會回答大石頭,那么小石頭和沙子能鉆到它的空隙里嗎?”
    3.利用操作材料將物品分離。
    教師:“到底按照什么順序放才能把這些材料全部裝進去呢?我們再來試一試??墒沁@些材料都混在一起了,請小朋友想想辦法,用桌上的工具把這些混在一起的材料分離開。(幼兒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材料自由想辦法分離。)
    4.總結(jié)經(jīng)驗,再次實驗。
    “到底按照什么順序才能把這些材料都裝進瓶子里呢?我們再來試一次?!?BR>    5.試驗成功,幼兒分享成功的喜悅,引導幼兒觀察瓶內(nèi)是否還有空隙。
    教師:“你們是按照什么順序放東西的?結(jié)果怎么樣?”
    “小朋友們看一看,現(xiàn)在我們的瓶子里還有沒有空隙了?”
    教師講解:“其實瓶子里還有空隙。石頭與石頭之間的空隙較大,我們很容易看清。沙子與沙子之間也有空隙,只是空隙很小,我們不容易看到。我們來試一試。我這有一瓶水,看看這瓶水能不能找到沙子之間的空隙,并把空隙填滿?”
    教師總結(jié):“水倒進去了嗎?(倒進去了)原來沙子與沙子中間真的有空隙。這些水能鉆進沙子與沙子之間的空隙里,把空隙填滿?!?BR>    6.觀看演示文稿,遷移生活經(jīng)驗。
    教師:“今天小朋友很能干,發(fā)現(xiàn)了瓶子里的空隙,并想辦法來補充空隙。這就節(jié)省了空間,合理安排了空間。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播放演示文稿:
    教師:“這是我們幼兒園的建構(gòu)角。平時小朋友們把玩具擺得滿地都是,占了很多空間。”
    幼兒通過畫面比較,發(fā)現(xiàn)合理地利用空間能給生活帶來方便。
    教師:“每次游戲結(jié)束后,小朋友們自覺地把小玩具裝進箱子、抽屜里,大的玩具整齊地擺在角落。這樣建構(gòu)角看起來就很寬敞了——這就是合理利用空間。”
    教師:“這是小學生哥哥的書包。里面有書本、油畫棒和小算盤,還有純凈水。書包都裝不下了!后來哥哥想了一個辦法:把書本整齊地擺放在書包里,把純凈水放在書包左邊的口袋里,小算盤放在右邊的口袋里,這樣就很好地利用了空間,既把所有的東西都裝下了,書包又顯得很整齊。哥哥可真棒!”
    教師:“看,這是小班的小凳子。雖然這些凳子擺得很整齊,但還是占了很大的空間。你們有辦法來節(jié)省空間嗎?”
    幼兒根據(jù)經(jīng)驗聯(lián)想到將凳子由下至上依次疊加起來擺放。
    用所學經(jīng)驗解決問題。如班級塑料凳,班級玩具盆應怎樣合理擺放。
    7.幼兒自由討論生活中合理安排空間的例子。
    師: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的爸爸媽媽平時是怎樣合理安排空間的?(幼兒遷移生活經(jīng)驗,進行討論)
    1.教師總結(jié):看來合理地安排空間真的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幫我做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小朋友跟我來。(帶領幼兒來到原木玩具處)
    2.小朋友們看,這么多的玩具昨天還好好地呆在玩具架里呢,今天怎么裝不進去了呢?小朋友們幫忙把它們整理好吧!(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空隙,想出解決的方法:先放大玩具,后放小玩具,個別玩具進行拼擺后放回玩具架。)
    3.教師總結(jié)幼兒的成果,并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學會整齊地擺放物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蚯蚓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讓幼兒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激發(fā)幼兒學會用比較觀察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3、萌發(fā)幼兒對物體膨脹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和探索欲望。
    1、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陪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客人(出示泡過的和沒泡過的兩種黃豆)
    師:對,這是老師昨天晚上用水泡過的,你們看看有什么不一樣呢?
    師: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們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覺的?
    師: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們給它洗個澡怎么樣?你們想想,洗澡后它會變成什么樣子的呢?幼兒分組操作
    小結(jié):像黃豆、木耳這樣經(jīng)過用水泡之后,體積慢慢變大,這種現(xiàn)象就叫做遇水膨脹。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種遇水膨脹現(xiàn)象呢?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葉、銀耳的圖片讓幼兒再次觀察膨脹前后的變化。
    師:你們猜猜如果我們把玉米放在炒鍋里經(jīng)過高溫不斷加熱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師:小朋友,玉米經(jīng)過高溫變成什么了?(爆米花)爆米花 好吃嗎?請問你們吃過爆米花嗎?吃過的是什么感覺呀?
    師: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貪吃,像爆米花、蝦條、薯片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對小朋友身體可沒好處,所以我們平時要少吃。那像玉米這樣經(jīng)過高溫加熱變大的現(xiàn)象是膨脹現(xiàn)象嗎?這種現(xiàn)象叫做遇熱膨脹。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遇熱膨脹現(xiàn)象呢?
    師:你們能不能幫助老師把癟了的乒乓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呢?想想辦法
    小結(jié):像乒乓球這樣受熱以后隨著溫度升高,體積慢慢變大這種現(xiàn)象也是遇熱膨脹。
    小朋友,我們今天認識了什么現(xiàn)象呀?一種是像黃豆、木耳那樣遇水膨脹的現(xiàn)象;一種是像玉米那樣遇熱的膨脹現(xiàn)象。你們回家再找找除了食品以外的膨脹現(xiàn)象好不好?
    蚯蚓大班教案 篇8
    一直以來,自己對于科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有著很多的困惑,我認為,教師在組織科學活動之前,首先對于相關內(nèi)容應該事先做好功課,對于一些科學現(xiàn)象能夠自己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語言應該做到精確、簡練、嚴謹,而這些也都是自己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的。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在組織活動之前,我們應該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從他們的經(jīng)驗出發(fā),來設計活動,如在組織大班科學活動《誰輕誰重》這一科學活動時,我為每組各提供一個天平,接下來在環(huán)節(jié)的推動下引導幼兒在稱重、比較的過程中感受物體的輕重關系,在活動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因為是一組一個天平,導致班級中大部分幼兒不能充分參與到科學操作的環(huán)節(jié)中,他們充當了觀察者的角色,而沒有真正參與到實驗的過程中,而且,看天平比較輕重這個環(huán)節(jié)放在大班是否合適?顯而易見,對于大班孩子的能力來說,還是太顯簡單了,所以,活動之后,我對此活動進行了一次反思,教師可以為每個幼兒提供硬紙條(或者KT板條)各一份,上面寫好數(shù)字“12345、54321”,在引導幼兒自己參與到活動操作的過程中,逐步比較兩個物體間的輕重,并引發(fā)幼兒思考: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輕的變重?等問題。
    活動目標:
    1、欣賞視頻,了解蚯蚓的更多秘密,激發(fā)探索欲望。
    2、通過科學實驗進一步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
    指導要點:
    游戲指導重點應該引導幼兒在欣賞視頻的過程中,逐步了解關于蚯蚓的其他生活習性,激發(fā)探索欲望,為接下來的實驗做準備?!皩嶒灢⒂涗洝笔怯螒虻碾y點,教師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一邊靜靜觀察,當幼兒之間遇到問題或者有爭執(zhí)的時候,可適時介入,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總結(jié)的時候,教師自身的語言應該做到嚴謹、簡潔、準確。講評也是一個關鍵,畢竟科學區(qū)參與的只是班級中的個別幼兒,有必要可以請這部分中能力較強的孩子在集體前實驗,激發(fā)更多孩子探索的欲望。游戲應該有一定的遞進性,所以,教師可根據(jù)班級中孩子的游戲情況適時增減游戲內(nèi)容,根據(jù)幼兒需求來開展。
    師:上次課上,我們已經(jīng)對蚯蚓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師這里為大家準備了一段關于蚯蚓的視頻,請你們先來看一看,讓我們了解到蚯蚓的其他秘密吧!
    幼兒之間相互討論自己從視頻中所了解到的其他秘密,相互之間說一說。
    教師為幼兒準備一個手電筒,一盤潮濕的泥土,以及一只蚯蚓,請大家將蚯蚓和泥土分開,并用手電筒照蚯蚓,觀察其反應,并記錄
    教師為幼兒準備一盤干燥的泥土和一盤潮濕的泥土,,把蚯蚓放置在中間,觀察蚯蚓的最終去向,并記錄。
    你了解了關于蚯蚓方面的什么知識?
    你還有什么想了解的嗎?明天我們游戲可以再試試。
    反思分析:
    每當下雨過后,我?guī)е⒆觼淼讲賵錾蠒r,總會發(fā)現(xiàn)一些蚯蚓,當孩子們發(fā)現(xiàn)這些蚯蚓的時候,他們完全沒有絲毫害怕,從他們的表現(xiàn)來看,他們對蚯蚓充滿了好奇?“咦?是蚯蚓,大家快看,是蚯蚓”……聽到這樣的呼喚聲,越來越多的小朋友跑過來觀看,大家圍在一起看著、說著、笑著。另外,這個區(qū)域游戲應該建構(gòu)在“認識蚯蚓”的基礎上,幼兒對于蚯蚓的基本特征應該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
    蚯蚓大班教案 篇9
    在日?;顒咏徽勚邪l(fā)現(xiàn),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玩吹泡泡,看著那一個個在陽光下閃耀著五顏六色光彩的泡泡,總是特別的歡欣雀躍?!盀槭裁磁菖菟艽党雠菖?”對泡泡水冒出泡泡時特別好奇、貪玩。為了滿足幼兒求知欲,讓幼兒能動手操作,使幼兒能在玩中學,學中樂,培養(yǎng)他們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和嘗試欲望。
    1、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使幼兒產(chǎn)生愉快的情感。
    2、通過操作活動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發(fā)展幼兒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1、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鐵絲做成的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膠水、洗潔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一、導入:
    教師吹泡泡與幼兒進入活動場地,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引入課題。
    二、觀察、討論活動:
    2、提問:你是怎樣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請幼兒上來上來嘗試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5、教師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學方法:1份膠水、2份洗手液、2份洗潔精、4份水(一勺為一份)攪勻,教師吹泡泡給幼兒看。
    師:在我們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學配方,像煮菜,鹽放多了就會咸,放少就會沒味道。
    師:為什么老師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為洗潔精、洗手液有制泡劑,可以產(chǎn)生泡沫,膠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發(fā)。)
    五、給不同形狀的工具給幼兒觀察,說一說,三角形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選擇工具來吹泡泡,并觀察泡泡的形狀(提醒幼兒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活動組織成功與否,與活動中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活動語言的組織,以及對小朋友的反饋的預測等要素有關。因此,老師要準確把握好活動過程,需要作好充分的準備。盡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夠充分的準備,也不會一次就把活動組織的完美無缺。事實上,組織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實驗的過程,挖掘、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使小朋友和老師都受益,使活動邁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試上《有趣的泡泡畫》一活動時,發(fā)現(xiàn)有幾個能力較差的幼兒在吹泡泡時有倒吸的現(xiàn)象,這就告訴我們在備課時對幼兒可能要發(fā)生的現(xiàn)象都要考慮進去,以便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同時也告戒我們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幼兒,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因此,我們要把握好一個活動,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們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實驗,也許每次的結(jié)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總結(jié)了經(jīng)驗,獲得了提高,這便是最大的收獲!
    蚯蚓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閱讀理解故事,感知蚯蚓視角里的世界。
    會選擇一篇日記重點閱讀,用記錄、交流等方式表達對畫面的理解。
    初步分辨是非好壞,體會幽默詼諧的畫面帶來的樂趣與感動。
    理解故事內(nèi)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課前了解有關蚯蚓的知識;
    《蚯蚓的日記》電子版大圖書(ppt,網(wǎng)上直接下載);
    《蚯蚓的日記》大圖書分頁布置在教室四周(網(wǎng)上下載,打印涂色);
    幼兒人手一份紙筆(紙片剪成小雞心形狀);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分享對蚯蚓的已有經(jīng)驗
    師:你知道蚯蚓嗎?把你了解的關于蚯蚓的知識來和大家說一說!
    二、播放電子大圖書,初步感知故事內(nèi)容
    1.觀看電子大圖書,記下一篇最有趣的日記。
    師:有一條小蚯蚓,他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就是喜歡把自己看到的、經(jīng)歷的或者想到的一些事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他會記錄哪些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蚯蚓的日記》吧!注意一邊看,一邊聽,一邊記下一篇你覺得最有趣的日記!
    2.通過提問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
    師:你覺得哪一篇日記最有趣?記錄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散閱讀
    用記錄、討論、交流等方式幫助幼兒歸納并理解
    1.猜測蚯蚓記錄日記時的心情。
    師:蚯蚓的日記有趣又精彩,那你覺得蚯蚓在記錄每一篇日記的時候心情都一樣嗎?有些什么樣的心情?(高興、得意、難過、傷心、害怕、沮喪、擔心……)
    2.幼兒分散閱讀,選擇一篇自己喜歡的日記重點閱讀并做好記錄。
    師:日記里到底記錄了哪些高興、得意的事,哪些難過、傷心的事呢?請大家仔細去看一看、讀一讀、找一找,并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一篇你最喜歡的日記。
    3.討論記錄的方法。
    師:怎樣記錄才能讓自己或別人一看就知道是你記的,記錄的是哪一篇日記呢?(引導幼兒討論在記錄時用最簡便的方法:即記錄日記的日期,記下自己的姓名或?qū)W號、標記等)
    4.出示記錄統(tǒng)計表,匯總閱讀后記錄的情況。
    師:我們用表情符號(微笑、難過)分別表示蚯蚓不同的心情,看看你閱讀記錄的那篇日記是蚯蚓開心的事還是難過的事,就貼到相應的表情符號后面。
    5.分享交流各自的記錄,師幼共同分類歸納蚯蚓在不同心情時記錄的不同的事。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記錄的喜歡的日記是哪一篇?說說為什么喜歡?它是蚯蚓高興的事還是難過的事?
    四、深化理解,初步分辨是非好壞
    1.尋找蚯蚓日記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和需要我們提醒他改進的地方。
    師:在蚯蚓的那么多高興和難過的日記中,你覺得哪些地方他做得很棒,讓我們感動并值得我們學習?哪些地方還有些小問題或小缺點,需要我們提醒他改進?
    2.記錄統(tǒng)計表上增添符號“大拇指、問號”,分別表示“值得我們學習、有問題需要改進”,請幼兒分辨是非,將先前匯總的情況進行適當調(diào)整、匹配。
    3.出示最后一篇日記,組織幼兒討論。
    師:“作為一條蚯蚓,也有不好過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很小,有時大家甚至忘了我們在這里……”小蚯蚓有擔心的事嗎?擔心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護他們?
    五、延伸活動
    1.區(qū)角活動:將圖畫書放到圖書區(qū),引導幼兒進一步閱讀書的前后環(huán)襯中一張張有意義的相片,觀察小蚯蚓使用的桌椅、如何握筆等可愛的形象,加深幼兒閱讀的興趣,深入理解體會《蚯蚓的日記》帶給我們的快樂和思考。
    2.游戲活動:會用手偶在表演區(qū)中表演《蚯蚓的日記》故事情節(jié)。
    3.家園共育:繼續(xù)閱讀《蚯蚓的日記》,在家長的指導下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大自然中對人類有益的小動物;在家長的指導下嘗試將自己每天或每周有意義的事用圖文的方式記錄成日記。
    活動反思:
    教學過程中,我先指導孩子細細品讀了其中的三篇日記:蚯蚓教蜘蛛鉆地,蜘蛛教蚯蚓倒立行走,蚯蚓和螞蟻打招呼,從而引發(fā)孩子對閱讀繪本的強烈興趣,也滲透了一定的寫日記的方法。接著讓孩子們自己閱讀繪本,說一說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內(nèi)容,從中可以知道如果哦我們學寫日記可以仿照蚯蚓寫哪些事情。從中提煉出可以寫“家里的事”,“學校的事”,“朋友間的事”,甚至是“做夢夢到的事”等等,可以寫傷心的、高興的、難過的、失望的、丟臉的等等。在此過程中,由于我選取了很多孩子們的生活照進行引導,因此孩子們思維很活躍,想到了很多很多我甚至之前沒有設想到的寫作題材。本周二我進行了初次的日記寫作練習。孩子們寫的內(nèi)容也很豐富多彩,而且也能做到格式正確、語句通順、內(nèi)容真實,這讓我非常欣喜。
    孩子們喜歡這本繪本,并能通過這本繪本學習到技能,我覺得我這堂課的目的就圓滿完成了。我以后也會更多地選取一些特定繪本進行教學,希望也能像《蚯蚓的日記》一樣,在孩子的心中開出美麗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