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鋤禾課件(精品12篇)

字號:


    經小編整理,“鋤禾課件”資訊已搜羅完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在教師平日教學任務中,教案課件是其中合于關鍵的一類教材,但是教案課件涵蓋學科要恰當精準。教案課件工作是針對新加入隊伍的教師降低教育教授技巧和學科水平的金鑰匙。
    鋤禾課件【篇1】
    《鋤禾》是北京版小語教材第二冊的一首古詩。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詩人所見到的農民在烈日下鋤草松土,汗流滿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辛苦所得的道理。新大綱明確指出第一學段的詩歌閱讀目標“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边@首詩雖然淺顯易懂,但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初次接觸古詩,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這就需要教者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一、理解題意,了解古詩結構。
    首先解題,“鋤禾”,即給禾苗鋤草松土。然后告訴學生這首詩共四行,每行5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五言絕句”。
    二、教給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第一行“鋤禾日當午,”
    1、誰知道“鋤禾”的意思?
    2、“日當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
    3、教師講解:古人寫詩時,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換,在這一行里,就應該把“鋤禾”和“日當午”的順序還原,翻譯起來才通順。
    4、指名學生翻譯,教師及時補充和表揚,注意要說出“誰”在“鋤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BR>    1、教師講解:我們學習古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先理解詩句中每個詞(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們連成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就是詩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學生說:“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學生翻譯這一行詩句。
    第三四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學習方法同第二行,學生對整句話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反復讓學生逐字逐句地對著原詩翻譯,要求翻譯和原詩一一對應,直到學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為止。
    3、板書“皆”的意思,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聯系生活實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1、在學生理解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焙螅處熓痉丁颁z禾”的動作,讓學生跟著在下面做,要求雙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鋤頭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頭彎腰,左右“鋤草”。教師并渲染此時是正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人人滿頭大汗的情景。然后詢問學生的感受,并趁熱打鐵告訴學生農民伯伯每天從早到晚都是這樣在烈日下艱難勞作,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農民種糧食的辛苦,激發(fā)他們對農民和農民勞動的尊重。
    2、在學生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焙螅寣W生聯系生活實際談在家庭和學校用餐時,自己或別人有無浪費糧食的現象。如果有,在學了這首古詩后,你會如何去做?從而讓學生明白節(jié)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道理。
    四、朗讀古詩,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在學生理解全詩后,教師可告訴學生在朗讀五言絕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個字后有稍長的停頓。接著教師示范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然后讓學生練習讀,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鋤禾課件【篇2】
    《鋤禾》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很多兩三歲的孩子都能背誦。所以,我把重點放在識字和教育學生珍惜糧食上。我是這樣設計的:
    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首先,在引入時,我與同學們一起統(tǒng)計了在校吃營養(yǎng)餐的剩飯情況,做成統(tǒng)計表,目的有兩個:第一,讓學生初步感知浪費糧食的現象普遍存在;第二,數學馬上就要學習統(tǒng)計,在這里為學生進行鋪墊,淡化學科邊緣。其次,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借助課件展示農民在田間頭頂烈日和秋天收割的歡快情景,使學生感受勞動是辛苦的,同時也是快樂的事情。最后,我設計了幫助農民撿稻穗的活動,讓學生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其內容是復習生字。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共同探討,找出學生認為難寫的字,大家一起來學習,真正做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力求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會學習。
    鋤禾課件【篇3】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容,懂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3.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內容。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能背誦全詩。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并正確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每個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
    一幅彩色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題目是鋤禾。很多同學都會背誦這首詩了,那么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板書:《鋤禾》
    二、指名朗讀課文。同學們認真看書,然后在書上劃出生字來,指名讀生字。
    三、講讀課文:
    (一)板書: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1.講解字意:
    鋤:給禾苗鋤草松土,是在勞動,指動作。
    禾:指禾苗或莊稼。
    日:太陽。
    當:正是什么時候的意思。
    午:中午。
    2.請同學們講解上述字的意思。
    3.說說前半句話的意思:
    (參考:在炎熱的夏天,中午的時候,農民頂著烈日給禾苗鋤草松土。)
    4.理解字意:
    滴:滴到的意思。
    5.說說后半句詩的意思。
    (參考:汗水滴到禾苗下邊的土里。)
    (二)看圖說說第一句詩的意思。
    中午,太陽高高懸掛在空中,農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擦汗,在田間給禾苗鋤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三)板書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1.理解字意:
    盤:盤子
    餐:飯食
    皆:都的意思
    2.第2句詩的意思:
    (提示:可以讓同學自己來說。)
    (參考:誰知道碗里的飯,每一粒都是用農民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四)說說這首詩的意思。(指名2~3人)
    (五)指名背誦全詩。
    四、小結: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提示:作者看到農民辛苦勞動,知道糧食來得不容易,表達了對農民勞動的艱辛的同情。告誡人們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指名3~5人。
    二、學習生字:
    (一)輔導學習:
    dāng當
    1.分析字形、上邊當,下邊彐。
    2.組詞:當中、當時。
    3.指導書寫:
    pn盤
    1.分析字形:上下結構,上邊舟,下邊皿
    2.組詞:盤子一盤菜
    3.指導書寫:
    (二)自學生字:
    wǔ 午hn 汗l 粒xn 辛kǔ 苦
    要求:分析字形結構并組出詞語來,然后自己在田格里各寫一個。
    (三)讀詞語
    當中當時中午下午汗水盤子米粒辛苦
    苦瓜飯粒汗珠一粒米
    (四)組詞練習:
    汗()午()粒()苦()
    (五)讀讀作者寫的另一首詩,同樣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之心。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課件【篇4】
    教材分析:本課由一幅圖畫、一首古詩、9個要求認識的生字和5個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朵z禾》這首古詩既要求學生背誦,又要求學生理解詩意,開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語言。用聽讀的方法認識9個生字,“鋤、盤、餐、皆”由學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認識。5個學會的生字在教師的點撥指導下學習書寫。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并理解古詩的意思。
    2、認識9個生字,學會5個生字。
    能力目標:
    1、能用生字口頭組詞,認識“吃、求、通、飯、識”五個生字。
    2、能獨立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書寫5個生字。
    教育目標通過學習古詩、書寫生字,向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教育,使學生知道勞動是光榮的,也是辛苦的。
    學情分析:《鋤禾》這首古詩學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背誦,通過插圖幫助學生理解了“鋤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兩句描繪的場景。對于本課要求認識的9個生字,學生能獨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結構,通過多種記憶方法記住9個生字。
    教學構想: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通過古詩譯文,引導學生背誦古詩。通過學生喜愛的“開火車”、“摘蘋果”游戲復習、鞏固9個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組詞,豐富識字量。通過的演示幫助學生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生字,教師指導,“當、汗、知”三個生字的書寫,“禾、午”兩個生字放手讓學生獨立觀察書寫,在書寫的同時運用各種評價鼓勵學生認真書寫。
    重點、難點:掌握5個生字的筆畫特點,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媒體:實物投影、電腦、生字卡片
    師生互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背誦古詩:
    小朋友,你們都喜歡聽故事對嗎?我們就先來聽一個小故事。(出示古詩插圖,播放古詩譯文)聽了這個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引出《鋤禾》這首古詩)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二、鞏固識字:
    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們還與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們來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讓我們開動智慧小火車,
    師:火車,火車,開起來。
    師:開到我們這里來。
    師:UU—
    學生開火車讀生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由“檢修員”來幫助讀字。
    2、我們的火車開到了蘋果園???,樹上結著又大又紅的蘋果,你們想干什么?要摘蘋果吃有個要求,仔細聽:摘下來的蘋果上的字能和哪個盤子上的字組成詞,就放進哪個盤子里,聽明白了嗎?誰想來幫大家摘蘋果?(指名摘蘋果,同時播放《勞動最光榮》歌曲)蘋果都摘完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勞動成果,蘋果是誰摘的,就來帶大家讀一讀詞。(這里增加識字量,讓學生說說“飯、求、吃、通、識”這五個字自己是怎樣認識的)
    三、寫字:
    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生字朋友你們想把他們漂亮的寫出來嗎?好你們看:
    1、出示“當”:
    (1)這是哪個生字朋友?請學生跟生字朋友一起書空(演示“當”的書寫筆順)。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在寫這個字的上半部分時應注意哪一筆;寫下半部分時應注意些什么。
    (3)教師范寫,邊寫邊說每一筆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學生獨立練習書寫,書寫后進行自我評價(自己覺得自己寫得好就獎給自己一顆小紅星)
    (5)指名展示,請“小評委”說說自己的意見。
    2、出示“汗”:
    (1)這個生字朋友是誰?學生跟生字朋友書空(演示“汗”的書寫筆順)。
    (2)分析結構,指名說說在寫這個字時應注意些什么才能把字寫漂亮,
    (3)教師范寫,邊寫邊說兒歌:一筆點,二筆點,三筆提到橫中線,四筆寫得是短橫,五筆寫得是長橫,六筆寫堅,豎要直,這樣“汗”字才漂亮。
    (4)學生獨立練習書寫,書寫后進行自我評價(自己覺得自己寫得好就獎給自己一顆小紅星)。
    (5)指名展示(對比展示,一本寫得好的,一本寫得不好的)請“小評委”說說自己的意見,誰寫得好,誰寫得不好(給寫得不好的學生以鼓勵)。
    3、出示“知”:
    (1)又來了一個生字朋友,他是誰?學生跟生字朋友書空。
    (2)指名說說在寫這個字的左半部分時要注意什么;寫右半部分時要注意什么。
    (3)教師范寫,邊寫邊說兒歌:小撇寫到橫中線,寫了短橫寫長橫,再寫長撇和小點,右邊的“口”字方又小。
    (4)學生獨立練習書寫,書寫后進行自我評價(自己覺得自己寫得好就獎給自己一顆小紅星)。
    (5)指名展示:請學生自己先來評價,再讓其他小評委評價。
    4、出示“午、禾”;
    (1)請“小老師”帶大家書空。
    (2)再播放“生字朋友”的要求:請學生自己來寫字,一定要看清生字的模樣,把生字寫漂亮。
    (3)學生獨立觀察寫字,教師及時指導。
    (4)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每個組評出“小小書法家”,進行展示。
    四、拼字游戲:
    生字朋友看大家這么聰明,想和我們來玩拼字游戲,你們愿意嗎?在每一組的桌子上有一些字和筆畫的卡片請每組小朋友來拼一拼,看能拼成哪些字。(請一組學生到黑板上拼字)
    五、演示五個生字朋友,教師進行總結
    課后小記:學生游戲中掌握了本課要求認識的9個生字,通過教師的引導、點撥,的演示,學生能夠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認真書寫生字。“午、禾”放手讓學生獨立觀察寫字,效果較好?;ハ嘣u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有實效,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愿意寫字。
    鋤禾課件【篇5】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學會“禾”、“午”、“辛”、“苦”四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盤”、“粒”、“皆”三個字只識不寫。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通過朗讀古詩體會農民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確美觀地書寫。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理解《鋤禾》大意,體會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準備:
    拍攝一組照片;觀察農民生活。
    教學過程:
    一、分部解題,以疑導入
    1、小朋友們,看老師寫一個字(書寫:禾)認識這個字嗎?你有什么辦法記住它?(和“木”比較)
    伸出你的手,和老師一起寫這個字,邊寫邊記住它的筆順。
    知道什么是“禾”嗎?(指名說)(出示禾苗圖片,古代指的是粟米,泛指農作物)
    2、再看老師寫一個字,補全課題:鋤(指名讀,正音)什么叫“鋤“?
    3、看看圖片,你知道“鋤禾”是什么意思嗎?指名說(為農作物除草)
    二、初讀指導,整體感知
    1、唐代詩人李紳看到農民為農作物除草就寫下了《鋤禾》這首詩,請大家打開書本,翻到119頁,擺好讀書的姿勢。聽清要求:根據拼音讀準每個字,讀完兩遍后,圈出古詩中的生字。
    2、檢查自讀情況。
    (1 )出示“禾”、“午”、“?!?、“皆”、“盤中餐”、“辛苦”。
    帶拼音認讀:請一個小朋友當小老師領讀,每個讀兩遍。
    去拼音認讀:先自己練讀,然后開火車讀(火車火車往哪開?)
    (2 )生字都讀準了,古詩能讀好嗎?先聽老師讀,注意古詩的節(jié)奏,請你在老師停頓的地方畫一條斜線。
    范讀后說:聽出老師是怎樣停頓的嗎?你畫在哪個字后面的?出示停頓符號,你們聽到的停頓和老師的一樣嗎?
    請你也這樣停頓,自己練習讀一讀古詩。
    誰來試一試?(師生合作,生生合作。)
    三、細讀古詩,朗讀感悟
    1、學習第一二行:
    (1 )古詩中的哪兩行直接寫出了詩人看到的——“農民鋤禾”的畫面呢?(出示一、二行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2 )再讀讀這兩行詩,邊讀邊看看這幅畫面,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說詩意)
    把你看到的用朗讀表現出來,好嗎?
    (3 )聯系生活加強體驗:
    ①小朋友見過農民種田嗎?農民們在地里除了給莊稼除草,還會做些什么呢?(干了要澆水,有蟲子了要噴灑藥水等)
    ②老師的爸爸媽媽也是農民,每天早上天剛剛亮,他們就起床到地里干活去了。晚上天黑的都看不清了,才從地里回來。記得有一次他們從傍晚時開始用皮管給莊稼打水,直到晚上9點多才結束。吃晚飯也是輪流吃的。你們聽了感到農民種地怎么樣?
    (4 )情境創(chuàng)設,反復朗讀。
    (5 )過渡:詩人李紳看到了“農民鋤禾”這樣一幅畫面以后(板書:看),想到了什么呢?(板書:想)
    2、第三四行:
    (1 )指名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蹦銓υ娭械哪男┰~不太理解?(估計學生會說“盤中餐”、“皆”)
    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然后試著理解這兩句詩。(有誰知道碗里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呀!)
    (2 )指導朗讀:
    ①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來表示辛苦的意思?!傲ⅰ本褪钦玖?,不僅要站,還要站著干活。站立了多久呢?這里的“十”就告訴我們要十多個小時呢呀!這糧食來得容易嗎?(板書:來之不易)讀出這種意思。(重點讀好“辛苦”,要讀到心里面去)
    真辛苦呀!跟老師一起寫好“辛苦”這兩個生字。(板書:辛苦)?
    ②情境創(chuàng)設——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總結古詩,升華情感
    1、同學們,詩人李紳看到了——引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庇纱讼氲搅恕x“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示圖)“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闭埓蠹乙黄鹩懈星榈乩首x這首古詩。(配樂讀)
    2、現在我們經常把這兩行古詩貼在食堂的`墻上,你知道為什么嗎?對了,是要讓我們每個人明白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是農民們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要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板書:愛惜糧食)那么,大家做得怎樣呢?請看一組照片。(出示學生浪費糧食的照片)
    3、此時你想說些什么?當你再遇到這些情況時,你會怎么說?怎么做?(是呀,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愛惜糧食。讓我們一起告訴那些浪費糧食的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這首古詩配上音樂還是一首好聽的歌曲呢!剛才大家學得這么認真,現在老師就把這首好聽的歌獎勵給大家。(播放歌曲)可以跟著唱一唱。
    5、現在能把這首古詩牢記在心中了嗎?齊背古詩(配樂)。
    五、指導書寫,培養(yǎng)習慣
    1、孩子們,我們學習語文,不僅要讀好書,還要把字寫好。認讀生字“午”。
    2、怎樣記住它呢?可以聯系教過的字來記憶。
    3、在習字冊上描紅生字,注意姿勢。
    4、比較“禾”、“午”,指導書寫。
    師范寫時,學生書空。然后把這兩個字各臨寫一個。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六、小結
    詩人李紳還寫了另外一首關于農民的詩,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
    鋤禾課件【篇6】
    《鋤禾》是唐代詩人李紳所寫的一首古詩。引導學生讀懂詩句,知道農民勞動的艱辛和糧食來之不易是教學難點;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愛惜糧食是教學重點。下面談三點教學設想。
    一.看圖聯想,啟發(fā)學生由感知引發(fā)感動
    教學本課不能僅僅滿足于讓學生從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誦讀詩句和教師的講述中來認識、感知,而應通過啟發(fā)想象、聯系實際,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參與學習過程,達到扣開心扉,感到不已的程度。為此,課堂教學在師生談話,板書課題之后,可要求學生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插圖或掛圖,想想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再讓學生按什么人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順序概述圖意。在學生按這樣的順序敘述以后,可讓學生變換順序口述,以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之后,要求學生認真朗讀詩句。
    教學開頭的兩行詩句,可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①看圖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特點仔細看圖(這位古代農民頭發(fā)花白、衣著破爛、瘦骨如柴、頻頻擦汗),使學生從圖象中認識到這是一位古代窮苦老農。
    ②學詞教師有意突出日當午、滴、禾下土等詞,讓學生說說對這些詞語的理解。
    ③讀句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④聯想通過啟發(fā)談話,喚起學生的回憶,再現其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展開聯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曬下在地里鋤禾的古代窮苦農民的艱辛。接著,要求學生表情朗讀前二行詩句,讓學生那激動的情感有以聲傳情,一吐為快的機會。
    ⑤說句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完整而連貫地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以上的訓練設計目的有二:
    ①落實大綱要求。大綱要求二年級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看圖或觀察事物以后,能說一段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②優(yōu)化學習過程。將學生的學習活動納入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易于操作的訓練程序,使學習過程呈有序狀態(tài)。
    二.讀句悟法,引導學生從學會體驗會學
    教學前二行詩句之后,可運用元認知原理,引導學生就我們是怎樣學會這兩行詩句的?反省自己的認知過程。教師再從中點撥,讓學生產生頓悟,然后,遵循遷移規(guī)律,引導學生把剛剛獲得的學習方法遷移到學習后兩行詩句上,使學生半獨立地從看圖中加深形象感染;從學詞中(重點理解盤、餐、粒粒、皆等詞語)理解詞義、明晰概念,掃清理解詩句的障礙;從讀句中鍛煉表情朗讀,在情感驅動下再次感受農民勞動的艱辛和糧食來之不易,以及作者同情勞動人民艱苦勞動的思想感情;從說句中加深對詩句的理解。這樣的訓練設計,意在讓學生初步體驗從學會轉向會學的樂趣。
    這里應特別注意的,一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在幫助學生梳理思路時,要注意刪繁就簡,突出關鍵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總結出易于操作的幾個學習步驟;二是針對當今幼童不怎么懂得愛惜糧食(包括其他勞動成果)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不僅要明愛惜糧食之理,更要行愛惜糧食之實,真正做到明理導行。
    三.讀說寫背,促使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課堂教學加強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措施之一,就是落實課后練習和保證課堂上學生練的時間。課后練習既規(guī)定了教與學應達到的基本要求,也為質量評估提供最化目標。課堂上保證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時間,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業(yè)質量、減輕學生課外過重的作業(yè)負擔;有利于學生當堂鞏固知識,并逐漸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也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本課課后有三道練習題:
    1.讀課文,說說這首詩的意思(讀和說是本課的訓練重點)。
    2.讀一讀,再抄下來(要求學生讀、寫四個字和由這四個字組成的四個詞,本題體現了口頭與書面并重、學字與學詞結合,務必安排時間讓學生當堂完成)。
    3.背誦課文(是口頭訓練和培養(yǎng)記憶能力的重點題)。當然,還應重視本課6個生字的讀認寫記。
    下面就課后練習1和3兩題,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讀、說、背的訓練。先談讀的訓練。教學時教師要通過范讀、領讀,讓學生讀出重音、停頓和節(jié)拍。下面標出的供參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再談說和背的訓練。實質上讀是說和背的基礎和前提,而說和背則是讀的延伸和鞏固。指導學生讀、說、背可按讀一行說一行,讀一句說一句;讀全首說全詩背全詩的步驟進行。這種化整為零,積零成整的訓練形式更容易被低年級學生接受,更有利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鋤禾課件【篇7】
    (一)、知識目標:
    1、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并理解古詩的意思。
    2、認識10個生字,學會5個生字。
    (二)、能力目標:
    1、能用生字口頭組詞。
    2、能獨立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書寫5個生字。
    重點、難點:
    掌握5個生字的筆畫特點,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電腦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背誦古詩:
    小朋友,你們都喜歡聽故事對嗎?我們就先來聽一個小故事。(課件出示古詩插圖,播放古詩譯文。)聽了這個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引出《鋤禾》這首古詩)
    二、指名讀古詩。學生評價。
    三、自己練習讀,自學不認識的字娃娃。
    四、匯報自己識字情況。
    五、指導朗讀,練習背誦,集體背誦。
    六、鞏固識字:
    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們還與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們來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讓我們開動智慧小火車,
    師:火車,火車,開起來。
    學生開火車讀生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由檢修員來幫助讀字。
    2、我們的火車開到了蘋果園???,樹上結著又大又紅的蘋果,你們想干什么?要摘蘋果吃有個要求,仔細聽:摘下來的蘋果上的字能和哪個盤子上的字組成詞,就放進哪個盤子里,聽明白了嗎?誰想來幫大家摘蘋果?(指名摘蘋果)蘋果都摘完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勞動成果,蘋果是誰摘的,就來帶大家讀一讀詞。(這里增加識字量,讓學生說說飯、求、吃、通、識這五個字自己是怎樣認識的)
    七、老師小結。
    鋤禾課件【篇8】
    前兩天在學校的論壇上看到了一張貼子,題為誰知粒粒皆辛苦,可惜沒內容。
    今天,我教學了這一課。孩子們在我的帶領下看到了烈日炎炎下,戴著草帽的農民伯伯在鋤草,豆大豆大的汗珠滴落在地里。孩子們紛紛表示從今天起,他們要珍惜糧食,節(jié)約糧食,再也不會倒飯了,也不會挑食了。我也相信孩子們能做到。
    午餐時,孩子們大口大口地吃飯,不講話,生怕撒落了一粒飯,平時撒飯最多的張晉琿、徐晨露和鄭浩的桌子上干干凈凈的。還有坐在第一排的張晨曦,這個在我眼里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為了把餐盤里的飯吃干凈,竟然左手扶著凳子半蹲在凳子的旁邊,右手仔細地把每一粒飯搟到嘴里??粗哪?,我又高興又好笑。吃過飯,大家自覺地把餐盤拿給周圍的同學看,讓同學檢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言而有信。
    看著孩子們的舉動,我越發(fā)覺得在課堂中滲透德育是多么重要。
    鋤禾課件【篇9】
    這首詩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早熟記于心,甚至能夠倒背如流。然而對于物質生活豐富的現代孩子,如何感受到勞動者的艱辛,如何從心底和作者共鳴,這是教者特別需要考慮的,并且要在行為上進行指導,真正懂得尊重人,尊重人們的勞動。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容,懂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3.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內容。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能背誦全詩。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并正確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每個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
    一幅彩色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題目是“鋤禾”。很多同學都會背誦這首詩了,那么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板書:《鋤禾》
    二、指名朗讀課文。同學們認真看書,然后在書上劃出生字來,指名讀生字。
    三、講讀課文:
    (一)板書: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1.講解字意:
    鋤:給禾苗鋤草松土,是在勞動,指動作。
    禾:指禾苗或莊稼。
    日:太陽。
    當:正是什么時候的意思。
    午:中午。
    2.請同學們講解上述字的意思。
    3.說說前半句話的意思:
    (參考:在炎熱的夏天,中午的時候,農民頂著烈日給禾苗鋤草松土。)
    4.理解字意:
    滴:滴到的意思。
    5.說說后半句詩的意思。
    (參考:汗水滴到禾苗下邊的土里。)
    (二)看圖說說第一句詩的意思。
    中午,太陽高高懸掛在空中,農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擦汗,在田間給禾苗鋤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三)板書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1.理解字意:
    盤:盤子
    餐:飯食
    皆:都的意思
    2.第2句詩的意思:
    (提示:可以讓同學自己來說。)
    (參考:誰知道碗里的飯,每一粒都是用農民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四)說說這首詩的意思。(指名2~3人)
    (五)指名背誦全詩。
    四、小結: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提示:作者看到農民辛苦勞動,知道糧食來得不容易,表達了對農民勞動的艱辛的同情。告誡人們要愛惜糧食。)
    鋤禾課件【篇10】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課時劃分: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培養(yǎng)愛惜糧食的習慣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2.今天,我們來學習的兩首詩,就是反映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米來之不易的古詩。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
    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
    禾:禾苗。
    “鋤禾”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1)自讀。
    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粒”:左窄右寬。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wěn)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剩余的生字,并會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指導看圖
    1.這幅圖上畫了什么樣的場面?
    2.第二首詩正是寫了這幅圖的內容。
    二、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小米。泛指谷粒。
    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現像詩句中的悲慘景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國。
    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餓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三、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四、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豐: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wěn)。
    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鋤禾課件【篇11】
    一、誦讀、評價。
    1、師引導學生讀詩,體會詩的節(jié)奏與韻律。
    2、生讀。自評,指名請小伙伴評一評。
    配樂朗誦。請其他同學閉目遐想。
    二、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怎樣做到愛惜糧食?
    三、寫字:
    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生字朋友,你們想把他們漂亮的寫出來嗎?
    1、出示當:
    (1)這是哪個生字朋友?請學生跟生字朋友一起書空(演示當的書寫筆順)。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在寫這個字的上半部分時應注意哪一筆;寫下半部分時應注意些什么。
    (3)教師范寫,邊寫邊說每一筆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學生獨立練習書寫,書寫后進行自我評價。(自己覺得自己寫得好就獎給自己一顆小紅星)
    (5)指名展示,請小評委說說自己的意見。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寫汗、知、午、禾。
    四、練習冊作業(yè):
    鋤禾課件【篇12】
    一、預設目標
    1、學會5個生字,認識偏旁皿;讀寫鋤禾辛苦等詞。會用辛苦寫句子。
    2、會用自己的話說清楚古詩的意思。
    3、會背誦、默寫課文。
    4、體會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初步養(yǎng)成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詞語句子的含義,并且能轉換成兒童的語言。
    教學難點:餐的字形,日當午的意思。
    三、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準備:課件、生字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一)預設目標
    1、學會5個生字,認識偏旁皿字底,理解鋤禾辛苦日當午等詞的意思。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看圖,了解圖意的能力;圖文結合,理解詩的意思。
    3、背誦古詩。
    (二)教學過程
    1、看圖說話,揭示課題。
    (課件點擊,出現一幅中午炎熱的情景,特寫一個火辣辣的太陽。)
    看圖說話:圖上畫著什么?畫著這樣的情景?
    (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當空照,)
    (課件點擊,出現小朋友中午吃飯、午睡及農民鋤禾的畫面。)進行對比。
    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鋤禾》。教師邊板書邊教學鋤:注意讀準翹舌音,想想為什么是金字旁?請一位小朋友做個鋤地的動作。說說鋤禾是什么意思?
    2、圖文結合理解古詩。
    (背誦已不是難點,重點放在對古詩的理解上)
    (1)看看圖,讀讀詩,說說讀懂了哪一句?
    自由練習指名說并評議同桌說四人小組討論
    (2)說說全詩的意思。提示:☆用什么時候,誰在哪里干什么說一句話。
    如: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當頭照,農民伯伯在地里給禾苗鋤草。
    可以讓學生找找,詩中的哪一句與圖的內容是對應的?板書:鋤禾日當午
    理解:日當午是什么意思?
    ☆從哪里可以看出農民伯伯勞動很辛苦?汗滴禾下土
    ☆看到農民伯伯那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碗中的飯)(全、都)
    3、朗讀指導。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4、指名背誦,比賽誰讀得有感情。提出疑義。
    5、齊背古詩。
    6、學習生字:
    盤:認識皿字底。
    餐:(字形分析是重點)上下結構,上半要書空記形。
    皆:口訣上比下白皆都是。
    辛:立+十=辛,立下一橫要長一些。
    7、固生字、生詞,卡片抽讀。
    8、練習。
    (1)抄寫生字,每個生字寫3個并組詞。
    (2)抄寫句子:
    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當空照,農民在地里給禾苗鋤草松土。農民臉上的汗珠,大顆大顆地滴在泥土里。
    (3)抄寫古詩。
    第二課時
    (一)預設目標
    1、懂得糧食來之不易,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尊重農民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品德和習慣。
    2、進一步用完整、通順的語句說說古詩的意思。
    3、背誦默寫古詩。
    (二)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擴詞:
    鋤鋤頭鋤草鋤禾
    餐早餐午餐晚餐
    辛辛苦辛勞辛勤
    (3)根據意思寫出課文中的詞語:
    給禾苗鋤草松土。()
    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當空照。()
    (4)默寫古詩比賽:四人小組開火車,每人一句,比誰寫得又對又好。
    2、進一步理解詩意。
    (1)教師描述情景,學生說詩句。
    (2)教師說詩句,學生說詩意。
    (3)四人小組里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詩意升華,行為指導。
    (1)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
    (2)辨析:
    A、小明盛飯盛得滿滿的,吃不完就剩下。()
    B、陽陽吃飯時,掉了許多飯粒。()
    C、課間點心吃不完,趁老師不注意,扔進垃圾桶。()
    D、丁丁幫媽媽淘米時,把掉下來的米都一粒一粒撿起來。()
    4、鞏固練習
    (1)用辛苦造句。
    (2)默寫《鋤禾》。
    (3)比一比,組詞。
    鋤()滴()粒()盤()
    助()摘()位()盆()
    (4)把古詩《鋤禾》寫成一段通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