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觀潮教案

字號:


    教案是老師上課之前需要備好的課件,每位老師都應該他細設計教案課件。要寫好教案課件,避免重點內(nèi)容漏掉。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您搜集了一些與此話題相關的資料,相信我這些資源可以提高您的競爭力!
    趙觀潮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誦讀經(jīng)典美文,傳承中華文明”。通過美讀、美解、美賞、美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經(jīng)典美文中的語言美、結(jié)構(gòu)美、思想美、情感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文言文學習能力。
    文言文的教學是離不開誦讀的,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币浴罢b讀”作為本文教學的突破口,以讀代講,以講促讀,指導學生讀好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去欣賞雄壯奇異的自然美,去領略趣味無窮的民俗風情美。
    此文描寫的是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要明確教學目標,從文言文教學的角度去定位教學內(nèi)容,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本色和文言文教學的要求,根據(jù)新課程主體性教學理念,構(gòu)建文言文自主性教學課型,讓課堂教學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熟練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詞語,了解文章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文中自然美與風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積累文言文詞語,在誦讀中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壯觀氣勢,享受美的熏陶。
    【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以讀代講,以講促讀。
    2.自學法、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jié)合,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往今來,被稱為“壯觀天下無”的錢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來觀賞。有一天,它迎來了宋朝的文學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錢塘江潮有著怎樣一番景象呢?
    二、美讀。
    1、范讀,注意讀音、節(jié)奏、情感。
    2、要求學生大聲地自由朗讀課文。
    3、齊讀課文,讀出氣勢。
    三、美解。
    1、比一比,看誰讀得準。
    2、相信你一定能翻譯。
    3、合作交流,翻譯全文。
    四、美賞。
    1、目睹了錢塘江海潮的風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詞語來形容錢塘江海潮?(如:僅如銀線、玉城雪嶺、呑天沃日、勢極雄豪)從哪些角度寫的?(色、形、聲、勢)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讓句子形象生動呢?(比喻、夸張、引用)還有什么可讓我們琢磨的?(正面描寫)海潮如此雄偉壯觀,慕名而至的人多嗎,多到什么程度?(觀潮之盛,側(cè)面烘托。)
    2、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還從哪些方面寫 “觀潮”?(作者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了潮來之狀、演習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為我們組成了一幅幅連軸畫卷,四幅圖畫各具情態(tài)。描寫演習場景,注意動靜相襯的寫法。還有表現(xiàn)弄潮兒高超技藝的一連串動詞等。)
    五、美悟。
    寫潮的詩句:
    1、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懿?BR>    2、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軾
    3、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
    4、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碎?BR>    5、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天塹無涯?!?BR>    結(jié)合海潮的圖片,結(jié)合寫潮的詩句,適當運用修辭手法和寫作方法,試描寫一段關于海潮的文字。
    六、結(jié)束語。
    在中國文學寶庫中,還有許許多多描繪祖國宏偉壯觀的山水風景佳篇,讓我們開啟閱讀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寶庫進發(fā)。
    板書設計:
    《觀潮》 周密
    風景畫 潮來之狀
    風俗畫 演習之威 正面描寫
    弄潮之技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觀潮之盛 側(cè)面烘托
    教學反思:
    《觀潮》是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yōu)美,詞語豐富。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雄偉壯麗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的環(huán)節(jié)里,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
    二、指導學生朗讀,感受雄奇壯美的景象,深化感情。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感情,我著重采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由朗讀,再談感受,并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然后我來讀,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xiàn)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fā)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三、抓住文章重點,整體感知教學,體會感情。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學思考題: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錢塘江潮雄偉壯觀景象的?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小組討論交流后師明確。由于導入新課時,已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通過讀、思、議,明白了“僅如銀線”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后,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四、賞析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的環(huán)節(jié),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在教學第一段時,我讓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海潮的雄偉壯觀,然后分析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按什么順序來寫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總之,從整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充分讀,實現(xiàn)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通過自己領悟,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這樣,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huán)節(jié)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huán)節(jié)因時間把握不夠,如一詞多義等的訓練就稍顯不足了。另外,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于提高。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通過這次教學,有滿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彌補我的不足,盡全力給學生上好每一節(jié)課。
    趙觀潮教案 篇2
    《觀潮》是一篇繪景文,作者以事物本來的發(fā)展變化作為觀察順序,用人潮相對,動靜對比的方法,寫出了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和潮來后的景象,突出展示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指出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奇觀”指雄偉壯麗而有罕見的景象。“自古以來”是說錢塘江大潮自古就有。僅一句話,就突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自然段講潮來之前的景象。先講觀潮的時間、地點,再講潮來之前江面上的景色。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一點是“江面上很平靜”,這和潮來之時的“動”形成鮮明的對照;一點是“越往東越寬”,這實際上是簡略的介紹了錢塘江口的地形。接著講岸上的景象?!霸缫讶松饺撕?,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說明觀潮的人非常多,人們早早趕來,盼望一睹錢塘江大潮的風采,也寫出了觀潮者的急切心情。
    第三自然段繪聲繪色繪形的描寫了大潮到來時和大潮過后的壯觀景象。作者把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了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寫聲音,先是“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而后“響聲越來越大”,最后,“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寫景象,大潮在遠處時,“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大潮從遠處涌來時,“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時,“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作者這些有聲有色的描寫,使人如臨其境,感到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文章最后將潮頭過后的景象,通過對余波的描述可以想像到潮頭到來時的氣勢之大?!蚌畷r”是時間極端的意思,說明了大潮來世之猛,速度極快。過了很久,江面才恢復平靜,說明持續(xù)時間之長。最后一句講江水上漲有兩丈來高,這是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
    因為本課是篇文質(zhì)兼美的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借助電教手段(錄相、錄像等)采用“情境教學法” 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潮來時宏偉的氣勢,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為什么稱錢塘江大潮為“天下奇觀”?主要是因為這一景象的“壯觀”。這一壯觀景象給人以震撼!引導學生加以想象,練習朗讀文中從“午后一點左右”到“江水已經(jīng)漲了兩丈來高了”一段。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的另外原因是他的“神奇”。每年只有一次,并在固定的日期,象是和人們的約會。讓人們盼望、興奮、激動、振奮。這一景象使人倍感神奇!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練習朗讀“農(nóng)歷八月十八……等著、盼著”一段。在此教師提醒學生注意理解“一年一度”。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引導學生注意錢塘江大潮這么神奇壯觀的景象作者是怎樣描寫出來的,學習文章生動的語言。如:課文在寫浪潮越來越近時,寫道“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梢蕴嵝褜W生注意句中的分號。分號前是從勢態(tài)來寫浪潮,分號后是從聲音來寫浪潮。并體會“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來形容浪潮的勢態(tài)多么生動;“山崩地裂”“大地顫動”來烘托浪潮的聲音之大是多么準確。
    從學生的角度來理解教材,我采用了先假想自己是個學生,作為學生,對這篇文章理解了什么,哪些地方有所疑問。那些段落是很容易理解的,哪些是需要幫助才能理解的等幾方面來考慮的。然后,我深入學生可前了解,從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讓我獲得了以下信息: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這篇課文是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以“尋求知識、獲取智慧”為主題編排了5篇課文?!队^潮》這篇課文描寫的錢塘江大潮的自然現(xiàn)象學生特別是我們這個地區(qū)的學生很少見,大潮來臨時是怎樣的情景缺乏感官的認識。
    此文的編寫,可以讓學生打開視野,領悟自然現(xiàn)象的神奇與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探討大自然的情感。
    以上是教材的解讀情況,本學期,我結(jié)合教學情況制定的教研專題是:“朗讀訓練中評價藝術的研究”?!墩n標》對1——9年級各學段朗讀訓練都有明確的要求,朗讀是學習語言文字最重要的途徑,他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朗讀訓練在閱讀教學中是多么重要,而朗讀訓練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評價。通過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并提供反饋信息,不斷調(diào)節(jié)朗讀訓練的動態(tài)過程,使其向預定的教學目標逼近。第二學段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四年級學生在經(jīng)過三年級的一年的學習訓練后,能夠?qū)⒄n文讀正確、流利,但要達到有感情還差一步,并且學習語言能力還需提高。因此我選擇這一專題。為了探索出這一主題的解決途徑,我結(jié)合該課特點,在制定目標之前,進行了如下的教學設想,從抓住重點語句進行朗讀評價訓練。并采取了相應的教學策略:如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間相互評價相結(jié)合,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等多方面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
    依據(jù)課標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認讀12個生字,掌握11個要求會寫的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情感。
    3、體會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
    4、感情讀文。積累優(yōu)美詞句。
    1.教學重點:
    潮來時的壯麗景象是教材的重點部分,也是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好這一段。
    突出重點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觀察和表達的順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極遠—漸近—再近—更近”的順序觀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達途徑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將大潮雄偉奇特的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從中體會作者贊美“天下奇觀”的思想感情。
    (3)重點理解比喻句。
    引導學生分清本體與喻體,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它們的作用,懂得這樣比的真正含義。
    (4)運用電教手段——錄像,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情感。放錄像— 畫批—討論—朗讀多種教學手段優(yōu)化組合。
    將看、想、說、讀有機結(jié)合。做到“圖”“文”“視”“聽”互補;“聽”、 “說”、“讀”、“思”互促。
    2.教學難點:
    由于學生沒有感性認識作基礎,對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墻”,“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等不易理解,易產(chǎn)生疑惑:這是怎樣的一種景象?真是這樣嗎?因而對于作者基于真實,富于生動的表現(xiàn)方法也不易體會。因此只有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xiàn)力。
    突破難點的方法:
    (1)借助錄像,提供感性材料,幫助理解內(nèi)容,釋疑解難。
    (2)朗讀和品味詞句相結(jié)合,朗讀中品味,品味后朗讀。
    教學過程:
    師:請大家仔細聽一段文章,看誰能聽出這描寫的'是哪的什么景象?(錢塘江大潮涌來的景象)
    師:想不想去欣賞?(想)讓我們一起去觀潮。請大家伸出手來,和我一起寫課題。理解“觀潮”的“觀”以及“天下奇觀”中的“觀”。
    1、師:課下大家都預習了,(出示生詞)誰愿意讀讀這幾個詞語?注意紅色字的寫法。重點指導塘、昂、逐、蒙的寫法。
    2、師:(出示二類字)看誰能將這一組詞讀正確?注意有一個字顏色不同,看你從中能發(fā)現(xiàn)什么?(“號”多音字)
    師:文中還與幾個這樣的字?(漲、悶)
    1、師:看來大家生字掌握得非常好。不知課文讀得怎樣?誰愿意展示一下?(指一生)現(xiàn)在將主動權交給你,找?guī)讉€人和你合作,給他們分分工。其他同學在他們讀的時候,思考:作者先寫什么,在寫什么,最后寫什么?(潮來前、潮來市、潮來后)
    2、師:既然我們是來觀潮的,你們一定會迫不及待的想看看潮來時的景象吧?那好,我們就先來學習這部分,大家自由讀第3段,思考:潮來時, !
    4、師:作者寫潮來時是有一定順序的,請大家默讀課文,浪潮都有哪些變化?勾出相關的語句。
    重點指導:
    (1)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悶雷是什么聲音?學一學。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人們一大早就來到這里等啊,盼啊,終于聽到隆隆的響聲,看到了潮水的影子,如果你是觀潮的人,此時的心情如何?你會怎樣做呢?
    師:現(xiàn)在大家就是觀潮的人,我們來演演看,(師高喊)潮來了!
    師:當時那么多的人,大家都這樣情不自禁的站起來喊呀,叫呀甚至跳起來,這種場面用一個詞就是-----(沸騰)。還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在這一段里。(人聲鼎沸)
    (3)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寬,橫貫江面。
    “橫貫”一詞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把“橫貫”改成“橫在”看看有什么不同?
    (4)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用手做一做白浪翻滾。說明浪怎樣?(大、猛)兩丈是多高?
    (3)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的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看畫面感受,進行朗讀比賽。
    5、師:多么壯觀的景象啊,多么精彩的語句呀!簡直就是一首激昂的詩。氣勢如此雄偉的大潮,你們想不想親眼看看?(想)大家的愿望可以實現(xiàn),我們一起來觀潮!喜歡畫面的可以看畫面,喜歡哪一句也就可以和老師一起讀。請看大屏幕(故意等一會兒),你在等著觀潮,此時心情怎樣?(興奮、激動)快看潮來了?。ǚ配浵瘢?BR>    6、這節(jié)課,我們?nèi)缗R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來交流潮來前以及潮來后的景象,下課!
    趙觀潮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十分優(yōu)美的寫景的文章,描寫了被成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分為四個自然段,先總寫,然后從“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三個方面具體刻畫了錢塘潮的雄偉壯觀,有聲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寫,也有觀潮人的側(cè)面烘托,是很好的進行朗讀訓練的文章,同時,也是進行寫景類文章寫作訓練的典范。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共21人,無論在學習習慣、語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a類為優(yōu)生,有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主動探究的意識較強,通過閱讀有自己一定的見解,并能提出較有質(zhì)量的問題,而且有較強的發(fā)言積極性。b類為中等生,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但需要通過反復閱讀或者一定的提示,語言組織、表達的能力不很強,但其中有一部分也能積極思考并參與發(fā)言。c類為基礎生,學習能力較弱,主動探究學習意識薄弱,課堂參與興致不高,需要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和指導下習得知識,并有所感悟。因此,在教學時我重視對兩頭的兼顧,充分進行個別化教學,使不同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均有提高。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景,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課文中“潮來時”這部分的學習。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觀潮》課件。
    【教學過程】
    一、“潮來前”,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點撥學生理解“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字。
    ⑴ 師引生答:當教師說出因為“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之后引導學生說出:“所有吸引了許多人到這里來觀潮”。
    ⑵ 教師再三誘導提問,讓學生理解“觀”在不同的詞語中,表達的意思不同:
    “觀潮”中的“觀”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意思一樣嗎?在教師的再三提問中讓學生講出“觀潮”中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中的“觀”是景象的意思,在這里是指潮來時的景象。進而講解課題《觀潮》即觀天下奇觀。
    2、讓學生了解“潮來前”錢塘江面的景象及觀潮人的心情:
    ⑴ 讀中找: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問題,找出寫潮來前江面景象及人們心情的句子。
    ⑵ 讀中聽:在一名學生朗讀出“平靜的江面,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句子之后,讓基他學生在聽讀中說出潮來前江面上很平靜。在一名學生朗讀出“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句子之后,讓其他學生說出觀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學“潮來時”,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
    1、看課件激發(fā)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教師提出:“如果你們就在觀潮的人中,你們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師找來了大潮到來時的課件你們想不想看呢?”
    在師生的問答中,教師讓學生帶著“潮來時有哪兩點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問題看課件。
    2、學生看完課件,回答出“潮的聲大,浪高這兩點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師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第3、4自然段,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三處“寫潮來時的聲音”和四處“寫潮的樣子”。
    ⑴ 知潮聲:
    讓學生讀出三處寫潮聲的句子后,指導學生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其聲的方法:“聲像什么?響聲怎么樣?”在學生回答后,將學生回答得最確切的“悶雷”、“越來越大”、“山崩地裂”板書在黑板上。
    ⑵ 知潮形:
    用以上的方法,將學生概括最全面又準確的“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板書在黑板上。
    ⑶ 知其序:
    ① 先讓學生觀察黑板上板書的潮之聲和形的詞語,并讓學生回答出:
    從潮聲與形的變化中可知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
    ② 再讓學生從第3、4自然段中找出由遠及近這一觀察順序的詞語:
    “遠處”、“過了一會兒”、“水天相接”、“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
    ⑷ 訓其說:
    訓練學生把潮來時聲、形有條理地說。先讓全體按板書內(nèi)容練習說,再讓學生加上表示觀察順序的詞練習說,然后請一個學生有條理地說出以下內(nèi)容: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悶雷滾動的聲音。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在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白線向前移動變粗拉長,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墻。那浪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發(fā)出山崩地裂的響聲。
    ⑸ 解其聲:
    讓學生從遠聽如“悶雷”,近聞如“山崩地裂”使人聽到“千萬匹戰(zhàn)馬齊頭并進”,感覺“大地好像顫動”這些詞語中,理解錢塘大潮其震耳欲聾,聲勢之大動人心魄。
    ⑹ 解其形:
    讓學生逐句分析:
    先認清比喻句:
    “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
    再理解其義:
    “一條白線遠看潮細、長的樣子”;“白色城墻”說明浪高(六米),潮頭直立向前移動,可見潮水是洶涌而來;“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說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剛過另一排浪緊跟,可見水勢既大,速度之快,給人以勢不可擋之感。這不是一般的浪,罕見的浪,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見的潮。
    ⑺ 解其情:
    教師先發(fā)問:“如果你們就在觀潮的人之中,此時你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呢?”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再看課件。
    鏡頭之一:
    聞其聲不見其形。讓學生理解此時觀潮者是“人聲鼎沸”,到處都在喊“潮來了”的聲音。
    鏡頭之二:
    聞其聲見其形。讓學生理解此時潮聲是“人群沸騰”,比剛才的喊聲更高,情緒高漲。
    鏡頭之三:
    聲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此時教師問為什么書中不寫人的聲音了呢?讓學生理解水勢浩大勝過人聲而人聞此聲見此形張口咋舌,驚而無語。
    三個鏡頭,在形象與語言的結(jié)合中,讓學生理解觀潮人的“喜”、“驚”之情。
    ⑻ 表其情:
    教師先小結(jié):
    錢塘大潮聲巨大、浪罕見令人又驚又喜使人驚心動魄。然后讓學生用這樣的感情朗讀“潮來時”這部分。
    三、自析“潮過后”,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
    知其余威,進一步理解潮勢:
    教師讓學生帶著“潮過江面景象會是什么樣”的問題自學、自析。
    學生從潮頭“奔騰而去”、“余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分析中理解潮頭洶涌,余威猶在。
    學生從“霎時”一詞的分析中,理解潮頭一眨眼就過,進一步理解江潮速度之快。
    學生從“江水漲了兩丈來高”的分析中進一步理解大潮這奇。
    學生從“依舊”一詞的分析中,進一步理解“潮前這靜”──“潮來之動”──“潮過之靜”的變化。
    學生從平時是江水流向大海,現(xiàn)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這一罕見的奇景中,分析出觀潮人對錢塘大潮壯麗、奇觀的自然現(xiàn)象的贊美之情。
    四、再憶“潮來前”,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下奇觀”
    1、在教師提出的“潮過后”江水突漲,高出兩丈來高;“潮來時”聲勢浩大、浪高罕見都說明大潮之奇,而“潮來前”是不是也能說明奇這一問題,讓學生再讀“潮來前”這一段。
    學生從“八月十八”時間上找出大潮時間上與平時的潮不同,從時間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說明“奇”。
    2、教師從這些奇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點左右”才到,而清早觀潮者已“人山人?!钡拿枋鲋?,讓學生理解以人潮襯海潮──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特殊的潮引人入勝。
    五、師生歸納板書
    1、從“思想線”的歸納中教給學生解詞的方法,“天下奇觀”中的“奇”是指特殊,聲形巨大,海水倒灌異于一般。
    2、從潮的“形、聲、線”的歸納中讓學生理解“動──靜──動”的寫法以及以靜襯動的描寫手法。
    3、請三個同學有感情朗讀“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其他同學聽讀中再次看課件。站讓學生的心情與作者同“急”、同“喜”、同“驚”,同“贊”。變作者贊美錢塘大潮天下奇觀、熱愛祖國山河的筆下之情,為學生的心中之情。
    【板書設計】
    思想線 聲形線 感情線
    天下奇觀
    特殊 潮來前 (靜)(急)
    聲巨大 悶雷 鼎沸
    越……越…… 白線 (喜)
    浪罕見 潮來時 長 粗 (動)
    城墻
    戰(zhàn)馬 (驚)
    山崩地裂
    水位高 潮過后 (靜)(贊)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整個教學流程是“感受──理解──運用──延伸”。我是從以上幾個方面去努力達到自己設想。在教學實踐中感受到遺憾很多:如果課堂上把學生已經(jīng)激發(fā)的情感通過不同方式的誦讀訓練表達出來,課文思想情感將更深化;如果老師提出問題更精確化,課堂效率會更高一些;如果讓學生學會在讀思中去自發(fā)的發(fā)現(xiàn)問題,不始終圍繞老師一問一答的形式套教材,老師將教得更輕松,學生學得更愉快;如果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細微處弘揚學生個性,教師大膽放開,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將會真正落到實處。今后教學中我會從這些不足之處進一步摸索求進,找到與孩子們共創(chuàng)造的愉快課堂。
    趙觀潮教案 篇4
    《觀潮》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組課文是圍繞“自然奇觀”的專題來寫,《觀潮》是這組課文的第一課,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本文通過作者對潮的生動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更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魅力,體會大自然那種魔術般的神奇。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富于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1知識與技能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難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在本課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一)運用多媒體,直觀感受,激發(fā)情感和興趣。
    運用多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diào)動起來,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于學生理解詞句。
    (二)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
    中年級的課文篇幅比較長,如果讓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進行課前預習,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讓學生在課前養(yǎng)成預習的學習習慣。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首先引導學生思考:課文按照什么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來體現(xiàn)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然后,讓學生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最后小組討論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景物。
    (四)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五)通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fā)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六)結(jié)束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七)作業(yè)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趙觀潮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jù)說、籠罩、薄霧、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四個字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感受錢塘江大潮來時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光秀麗,你一定去過許多旅游勝地、大山名川,今天,老師將帶大家一起去欣賞一下自古以來被譽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板書:
    觀潮
    (齊讀課題。)
    二、預習入手,了解學情
    1、昨天回家都預習了嗎?讀課文了嗎?老師把檢查的權力交給大家:
    ⑴同桌互讀互查:
    同桌互相讀課文,每人讀一段,合作將這篇文章讀完,看是否讀正確、流利了;如果你的同桌讀得好,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揚他,如果你的同桌在朗讀時遇到了困難,也請你幫幫他,好嗎?
    (反饋情況:獲得表揚的同學請舉手。)
    ⑵檢查生字讀音情況:
    課文讀過了,生字詞語一定難不倒大家。
    課件依次出示詞語:
    據(jù)說籠罩薄霧猶如霎時余波恢復漲高
    悶雷滾動人聲鼎沸踮著腳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風號浪吼
    (開火車讀,齊讀。)
    ⑶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嗎?
    相機板書:
    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
    三、朗讀感悟、發(fā)展語言
    1、你們看見過錢塘江大潮嗎?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武浵瘢屛覀円黄饋砜纯础?BR>    課件:
    錢塘江大潮錄像
    看了這段錄像,你有什么感受?
    2、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呢?
    3、自由練讀三、四自然段,你覺得哪些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多讀幾遍,努力讀得精彩些,待會讀給大家聽,并說說你的喜歡的理由或者你的感受,好嗎?
    (學生練讀。)
    4、學生匯報:
    根據(jù)學生匯報情況依次出現(xiàn)課件內(nèi)容:
    ⑴出示課件內(nèi)容一: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①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悶雷滾動”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呢?誰來學學看?
    (指名學,齊學。)
    板書:
    悶雷滾動
    ②作者用“悶雷滾動”形容潮水的聲音,真是太形象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學生齊讀。)
    ⑵出示課件內(nèi)容二: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①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什么?東邊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人們是怎樣沸騰的呢?我們一起來表演看看。
    (學生用歡呼、尖叫等各種聲音來表示。)
    板書:
    一條白線
    ②這就是沸騰,課文中還有一個詞語能形容這種場面,能找到嗎?
    (人聲鼎沸。)
    ③能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嗎?
    指名讀,齊讀。
    ⑶出示課件內(nèi)容三: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①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
    板書:
    橫貫江面
    ②讀出這種感覺來。
    (指名讀,分組比賽讀,齊讀。)
    ⑷出示課件內(nèi)容四: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條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①你從這句話中又感受到了什么?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多么壯觀!你們能讀出壯觀的感覺嗎?
    板書:
    白色城墻
    ②分男女比賽讀。
    ⑸出示課件內(nèi)容五: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①你為什么喜歡這句話?這樣寫好在哪里?
    板書:
    白色戰(zhàn)馬山崩地裂
    ②喜歡這句話的舉手。老師也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要讀好它還真不容易,下面我們大家再準備準備,待會來比比賽,看誰能讀出這種氣勢。
    ③指名讀,評價鼓勵。
    ④能讓我也試試嗎?
    教師讀。
    ⑤該你們了,喜歡這句的一起來,讓我也為你們喝彩!
    (學生有感情的齊讀。配樂朗讀。)
    ⑹出示課件內(nèi)容六:
    ①我們把出現(xiàn)白線和白線橫貫江面的句子合起來讀一讀,再來體會一下大潮的'宏偉氣勢,好嗎?
    課件出示相關句子,齊讀。
    ②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正如課文提示中所說,作者把錢塘江的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
    5、作者描寫潮來時的景象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呢?
    (遠──近)
    快速默讀3、4自然段的內(nèi)容,找出表示描寫順序的詞語。
    6、練習背誦:
    ⑴這么優(yōu)美的詞句,這么精彩的段落,你們愿意將它背下來嗎?
    ⑵你可以根據(jù)板書背誦,也可以根據(jù)這些表示描寫順序的提示語來背誦,老師還可以提供錄像幫助你背誦……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背誦。
    ⑶自由背誦,指名背誦,根據(jù)錄像背誦。
    7、提示語練習背誦: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 )。頓時( )。過了一會兒,( )。那條白線( )。再近些,( )。浪頭越來越近,( );那聲音( )。
    四、積累詞語
    1、從學過的3、4自然段中找出四個字組成的詞語,用橫線畫下來,讀一讀。
    2、學生匯報。
    3、課件出示詞語:
    悶雷滾動人聲鼎沸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橫貫江面
    白色戰(zhàn)馬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飛奔而來白色城墻
    (學生帶讀或齊讀。)
    4、詞語運用:
    ⑴大家找得非常準,讀得也很好,那么是否會用呢?老師這有幾幅圖,你能用上這些詞語把圖上的內(nèi)容說一說嗎?
    課件出示圖片。
    ⑵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詞語、句式說話。
    五、拓展作業(yè)(作業(yè)任選)
    1、把潮來時的景象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有關祖國風景名勝的資料、圖片,準備下節(jié)課與同學交流。
    3、了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思考人們?yōu)槭裁催x擇八月十八日這一天來觀潮?
    (能完成第一題,可以得三顆星星,完成第一二題,可以得四顆星星;完成第一二三題,可以得五顆星星。)
    〖板書設計〗
    潮來前
    悶雷滾動
    遠一條白線
    觀潮潮來時橫貫江面
    白色城墻
    近白色戰(zhàn)馬
    山崩地裂
    潮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