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李時珍課件(集錦十篇)

字號:


    教案課件是老師在課堂上非常重要的課件,就需要我們老師要認認真真對待。教案是落實素質(zhì)教育和發(fā)展全面能力的有效工具之一。出于您的考慮我們進行了“李時珍課件”的編輯,讀完本文您將會獲得一些寶貴的經(jīng)驗!
    李時珍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經(jīng)過,感受李時珍為事業(yè)獻身的精神。
    2.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能讀準多音字“累”;能正確讀寫并理解15個新詞語。
    3.能仿照課文的例句,用“不但……還……”和“……于是……”各寫一句話。
    4.初步學會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
    讓學生嘗試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課件、錄音機、磁帶。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學習第1、2自然段。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明確這是篇寫人的課文。(2分)
    2、初讀課文。(6分)
    (1)自讀課文,思考:
    ①李時珍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主要貢獻是什么⒇
    ②這篇課文寫了李時珍的哪些事情?寫得最詳細的是哪件事?
    (2)通讀全文,圈劃生字新詞,或聯(lián)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標出自然段。
    3、深入閱讀課文。
    (1)學習第1段。(8分)
    ①讓學生自讀思考:李自珍是怎樣的一個人?
    ②討論交流:
    A、交流。
    B、比較句子:
    1、李時珍是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
    2、明朝的李時珍是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
    哪個句子寫得好,好在哪里?(“明朝”點明時代,“偉大”突出了他在祖國醫(yī)學和藥物學上的杰出貢獻。
    ③李時珍為什么立志行醫(yī)?讓學生先自讀思考,再劃出有關句子,圈出重點詞語。再交流討論。重點理解“救死扶傷”的意思。
    ④讓學生用“因為……所以李自珍立下了行醫(yī)的志愿”練習說話。
    ⑤自讀第一段,說說第一段的意思。
    (2)學習第2段。(15分)
    ①讓學生自讀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
    ②出示句子:
    1、李時珍的父親不愿讓兒子再當醫(yī)生。
    2、從此以后,父親同意他學醫(yī)了。
    讀一讀,思考:從“不愿讓兒子再當醫(yī)生”到“同意他學醫(yī)”,父親的態(tài)度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大的轉(zhuǎn)變?
    (理解“鄙視”的意思;聯(lián)系上文“世代行醫(yī)”,理解“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感情色彩。理解“疑難病癥”的意思,辨析“藥方”、“古方”和“對癥良方”。注意“偷偷”、“暗自”、“輕聲”在文中的作用。)
    ③填空練習:父親見李時珍不但有行醫(yī)的( ),還有學醫(yī)的( ),而且已經(jīng)能幫助他醫(yī)治那些( ),因此就同意他學醫(yī)了。
    ④說說自然段的意思。
    4、作業(yè)。(9分)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教后感:通過抓重點詞句的方法,讓學生讀懂課文的第1、2自然段,從課堂情況來看,學生能找出重點詞句,并能說出哪些句子寫得好,好在哪里。為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打下了基礎。
    第2課時
    教學目標:學習課文第3——5自然段。
    教學過程:
    1.復習第1、2自然段。(3分)
    說說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
    2.教學第3自然段。(10分)
    (1)指名讀。
    (2)說說一共有幾句?每句講了什么?
    (3)第1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4)思考:李時珍為什么要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5)討論:李時珍編寫的藥物書有哪些缺點?(不全;不詳;不對)
    (6)出示,比較下列兩個句子:
    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一部完善的藥物書。
    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說說什么叫“完善”?為什么前面要加上“比較”?
    (7)教師小結(jié):這一自然段寫了舊的藥物書很不完善,有可能給病人帶來危險,所以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3.教學第4自然段。(12分)
    (1)指名讀。
    (2)李時珍為了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主要做了哪三方面的準備工作?(治病時,注意積累經(jīng)驗;親自到各地去采藥;虛心向群眾求教。)
    (3)這三方面的工作,作者著重寫的是哪一方面?是怎樣把它寫具體的?
    (作者著重描寫的是“各自到各地去采藥?!保?BR>    “親自”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李時珍是怎樣“親自到各地去采藥”的?
    為什么要“親自品嘗”藥材?
    “親自采藥”和“親自品嘗”說明了什么?(李時珍有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為事業(yè)獻身的崇高精神。)
    (4)學生齊讀。
    4.教學第5自然段。(15分)
    (1)指名讀。
    (2)《本草綱目》比較舊的藥物書有哪些明顯的優(yōu)點?
    (3)《本草綱目》是怎樣編寫出來的?
    (4)從李時珍整整花了27年,嘔心瀝血編寫,《本草綱目》,你覺得李時珍是個怎樣的人?
    (5)結(jié)合完成課后作業(yè)第4題。
    (6)齊讀。
    5.作業(yè):完成作業(yè)本練習。
    教后感:努力讓學生在自讀、合作討論的基礎上,通過抓重點詞句的理解,讓學生讀懂3——5自然段。從而完成好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進行分段的第2個步驟。
    第3教時
    一、教學目標:
    讀懂單元:“學習提示”,用自然段歸法給課文分段;完成有關作業(yè)。
    二、教學過程:
    1、閱讀單元“學習提示”,給課文分段。
    ①讀懂“學習提示”共3句話。(8分)
    第1句點明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是“學會給課文分段”。
    第2句講本單元要學習的“自然段歸并的方法”只是很多分段方法中的一種。
    第3句是具體介紹這種分段法的操作步驟。
    ②運用自然段歸并法,給課文分段。(15分)
    A.首先,告訴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了解全文主要講什么”對照課文讓學生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B.再“仔細閱讀,想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讓學生逐一閱讀(回顧),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可參考課后第3題作業(yè))。
    C.最后,看看哪幾個鄰近的講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可以歸并成一段。
    D.討論分段: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四人小組討論,最后全班交流。關鍵是讓學生說出分的理由。(第3、4、5自然段都是講李時珍要重新編寫藥物書的事,可以歸并成為一段。課文第1自然段寫了李時珍立志行醫(yī),第2自然段寫了他從父學醫(yī)。這兩個自然段各自單獨講了一個意思,因此分別獨立成為1段。)
    課文按“立志行醫(yī)”、“從父學醫(yī)”和“重編藥書”可以分成3段。
    2、齊讀課文,引導學生進行總結(jié)。(5分)
    3、作業(yè)。(12分)
    (1)完成作業(yè)本上的有關題目。
    (2)收集我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準備開一個故事會。
    教后感:讓學生通過自讀學習提示,明確本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和具體的操作步驟,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初步掌握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對課文進行分段。
    板書:
    4、李時珍
    立下行醫(yī)志愿(第1段)
    開始給病人看?。ǖ?段)
    (決心重新編寫藥物書
    到各地采藥,訪問。(第3段)
    編寫出《本草綱目》)
    李時珍課件 篇2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李時珍夜宿古寺》
    2、出示:一張李時珍的畫像,請他們說說第一眼見李時珍,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和善、和藹可親、慈祥、樸素)
    3、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從文字里你感受到他是個怎樣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裝著百姓,為編《本草綱目》不辭辛苦……)
    4、這節(jié)課讓我們細細品讀課文,再次走近李時珍,去感受他的高貴品質(zhì)。
    二、學習課文第2、3、4小節(jié)
    1、自由輕聲讀課文2、3、4小節(jié),邊讀邊想: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時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2、交流
    出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wǎng)。李時珍對龐憲說:“我們就在這兒住一夜吧!”
    (1)為什么從這里可以看出李時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2)這是一座什么樣的古寺?(破敗的古寺)
    (3)你從哪兒感受到他“破敗”?
    交流:
    到處是灰塵——很臟;積了厚厚的一層;
    長滿了青苔——陰暗潮濕;可能還有蛇蟲鼠蟻;
    厚厚的蜘蛛網(wǎng)——很久沒有人住了、很久都沒人來過了;
    斷垣殘壁——年代久遠,墻壁破損了;
    指導朗讀
    (4)假如讓你在這兒住下,你愿意嗎?為什么?(室內(nèi)很臟;四處都沒有人,讓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險……)
    (5)面對這樣破敗的古寺,李時珍遲疑了么?讀-----,“就”再讀得堅定些。
    3、學到這兒,老師不禁有個疑問:李時珍干嘛非要住在這樣的破寺里?他在當時是一位醫(yī)術(shù)高明的醫(yī)生,憑他的名望借助在當?shù)鼐用窦依锿耆怀蓡栴}呀!
    4、學生交流:
    (1)因為一心趕路,錯過了客店。
    李時珍 “一心趕路”是為了--------?(察訪藥材)
    (2)小結(jié):李時珍為了一心趕路而錯過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訪藥材,一門心思撲在修好《本草綱目》上,而對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生活標準降到了最低。
    這就是李時珍的“夜宿”!白天四處奔波,察訪藥材,晚上就在破廟里過夜,他的“曉行夜宿”多么辛苦。
    5、出示:《補充習題》中小練習:
    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 是灰塵,斷垣殘壁上 了青苔,中間的神像 了 的蜘蛛網(wǎng)。
    指名口頭填空,并點擊答案。
    所填詞語變現(xiàn)出古寺的破敗。對古寺的破敗描繪得如此具體,是為了
    。
    5、讓我們再次捧起書跟隨李時珍到湖北西部山區(qū)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時珍那種一心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齊讀2、3、4小節(jié))
    三、學習課文第5——13小節(jié)
    李時珍一心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還表現(xiàn)在哪兒?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動的句子。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2、學生交流:
    根據(jù)生答,師相應出示:“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1)學生先談談自己的體會。老師進一步引導:
    李時珍說的“吃點苦”那是怎樣的苦?(引導學生結(jié)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內(nèi)容來談——住破廟、啃干糧、以磚為桌椅,借著月光記載草藥,饑餐渴飲,曉行夜宿等等)
    引導: 李時珍說的“吃點苦”是怎樣的苦?請同學們再輕輕讀讀這幾段文字,也可以聯(lián)系前面所學的內(nèi)容來談談。
    師徒倆找來枯枝雜草,生起火來。(還得生火取暖)
    用陶碗舀來泉水煮沸
    啃干糧 “啃干糧”的“啃”是什么意思?
    (咬、用力咬、放在磨牙上咬)
    你們能做個動作嗎?生模仿“啃”的動作
    看出來你們咬的時候很費力,你們吃什么東西的時候要這么費力呢?
    (骨頭、雞腿、甘蔗……)
    李時珍啃的是什么?干糧
    干糧怎么要費這么大的勁咬?(風干了,硬了??梢姺诺臅r間長了。)
    糧食放時間長了,說明了什么?(在路上察訪藥材的時間長了,可真辛苦啊?。?BR>    住破廟 饑餐渴飲,曉行夜宿……
    ——渴了就喝一點山泉水,餓了就啃一點干糧,有時候,為了趕路,就邊走邊吃,甚至兩頓并作一頓,這就叫做“饑餐渴飲”。
    吃的是泉水、干糧,住的是破敗的古寺,走的是荒山野嶺,(指黑板)“曉行夜宿”,“饑餐渴飲”,李時珍為尋訪藥材,吃了多少苦呀!這樣的生活,你還想用哪些詞來形容?
    (2)這樣的生活僅僅是一天嗎?一月嗎?一年嗎?不!文中有個詞語告訴我們——多長時間?(長年累月)
    (是“長年累月”過這樣的生活?。?BR>    長年累月的——饑餐渴飲
    長年累月的——曉行夜宿
    長年累月的——風餐露宿
    長年累月的——櫛風沐雨
    長年累月的——跋山涉水
    長年累月的——風塵仆仆
    長年累月的——東奔西走
    難怪李時珍說,比住在家里——苦多了?。c紅“苦多了”)
    (3)一個月又一個月,一年又一年,這就叫“長年累月”,
    想象一下,他們還會吃哪些苦?
    在驕陽似火的夏天,李時珍師徒倆-------------------------------(一邊揮汗如雨一邊尋訪藥材,可能有時喉嚨里干得冒煙,曬得又黑又瘦……)
    在北風凜冽的寒冬,李時珍師徒倆-------------------------------(頂風冒雪,手凍得開裂流血,有的時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可能那一夜又冷又餓)
    (4)師補充:李時珍從35歲開始重新修訂《本草綱目》,在修訂的過程中,他腳穿草鞋,身背藥蔞,帶著徒弟,翻山越嶺,訪醫(yī)采藥,不要忘記,到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多大了?(快50歲了!)這樣長年累月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經(jīng)快15年了!
    可是李時珍卻說-------(齊讀):“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BR>    (5)這句話充分表現(xiàn)了李時珍--------的精神。板書:(不怕吃苦) 為了造福萬民甘于付出 樂觀 以苦為樂
    (6) 分角色朗讀5-7自然段
    四、學習8—13自然段
    1、李時珍吃的“苦”絕不僅僅如此。同學們,默默地去讀讀課文的8——13自然段,你對“苦”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李時珍還吃了什么苦?
    出示第12自然段:
    他是怎樣嘗藥草的?請你讀讀第12自然段。
    我們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會讀書的人已經(jīng)拿出筆在書上劃出有關句子,找出來后你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
    (1) 生交流:
    (2)重點引導學生探究第12小節(jié)的細節(jié)描寫。(如果學生說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沒有答到,就讓學生一起來學習第12小節(jié))
    你們看,李時珍在無法識別“雞腸草”與“鵝腸草”的時候他先是端詳,
    端詳是什么意思?(仔細地看)不僅仔細地看,還在想,想怎樣區(qū)分“雞腸草”與“鵝腸草”
    在外形看不出的情況下,李時珍就……(各扯下一點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還在想,還在體會,終于區(qū)分出來,于是他接著往下寫:“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生齊讀)
    (3)小結(jié):這一段抓住了端詳 扯下 嚼嚼這些動詞,把一個( )的李時珍描寫得生動傳神。
    (做事非常認真,細心,一絲不茍,這就叫——板書:嚴謹認真)我們一起來讀好這段描寫李時珍品嘗草藥的情景。
    同學們,品嘗草藥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時珍不僅品嘗雞腸草,鵝腸草,還長期吃生姜為的是檢驗長食生姜是否有損視力,為了證實曼佗羅的藥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羅花的毒酒。他曾經(jīng)這樣對兒子說:“不通過親自嘗試,怎么能驗證藥性?你爹冒了一回險,就可以免去許多病人再冒一回險。”
    聽到這兒,你對李時珍又有哪些新的認識?(這就是李時珍,為了萬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品嘗草藥,他的心中只裝著天下百姓,惟獨沒有他自己?。?BR>    同學們,這一切的研究和揣摩,這一切的危險和擔憂,寫在紙上,就變成極為簡練的14個字。引讀:
    “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
    字數(shù)不多,但字字可靠,字字準確,字字嚴謹,讀!
    “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
    (4)在第12小節(jié)中的兩個地方出現(xiàn)了省略號,它們表達的意思一樣嗎? (不一樣,第一個省略號表示李時珍記到“雞腸草“時停下在思考,第二個省略號表示李時珍還在記載其他草藥。)
    2、引讀:“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
    請同學們看這幅圖,寺廟內(nèi),李時珍就著皎潔的月光記著白天的尋訪所得;山風透過露天的屋頂吹起了他花白的頭發(fā),夜越來越深了,弟子龐憲脫下衣服輕輕披在他身上,李時珍渾然不覺,依然思索著記載著,我們也不知他是什么時候入睡的……
    李時珍課件 篇3
    一、教學要求
    1。閱讀課文,了解李時珍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學習李時珍為了能夠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艱險,堅持實踐,行醫(yī)著書的高尚精神。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珍貴”“記載”“解除”“拜訪”“流傳”“救死扶傷”“疑難病癥”“嚴寒酷暑”等詞語。
    3。給課文第4自然段分層次。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寫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部分;練習給自然段分層次。
    三、教學時間: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范讀課文。
    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李時珍》,那么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聽老師將課文讀一遍。教師范讀課文。
    (二)學習生字詞。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檢查學習情況。
    提醒學生注意讀音。
    提醒學生注意字形。
    有關詞語解釋: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輩輩。
    診費:看病所收的費用。
    救死扶傷:救活快要死的人,扶助受傷的人。
    疑難病癥:指病因不明,很難醫(yī)治的疾病。
    對癥:針對病情。
    記載:把材料寫下來。
    完善:完美。
    嚴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熱的夏天。
    品嘗:仔細辨別,嘗嘗味道。
    流傳:傳下去,傳開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三)指導分段。
    1、課文主要講了李時珍的哪兩件事?分別在哪幾個自然段講的?
    2、課文可分為幾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李時珍是明朝的一位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講李時珍跟父親學醫(yī)。
    第三段(第4—7自然段):講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經(jīng)過。
    (四)作業(yè)。
    抄寫詞語。
    李時珍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李時珍一心為病人解除痛苦而學醫(yī)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嚴謹?shù)膽B(tài)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練習給課文分段。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李時珍為什么要重新寫一部完善的藥物書和他怎樣為編書作準備。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名人,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咱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醫(yī)藥學更是中國文化發(fā)展史中的一塊耀眼的奇葩,古往今來我國涌現(xiàn)了不少著名的醫(yī)藥學家,你們都知道哪些人?
    2、生發(fā)言(略)
    3、談到李時珍時, 師:李時珍是我國古代眾多著名的醫(yī)藥學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課前我們布置大家收集了有關李時珍的資料,你們都收集到了嗎?自己準備一下,再說給我們聽一聽好嗎?
    4、 學生介紹課外收集的資料。
    5、 師:看來同學們了解的還真不少,今天就讓我們把目光鎖定李時珍,一起去了解李時珍,感受他光輝的一生。
    6、 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1、請同學們翻開課文,借助拼音自由讀一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這篇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老師請五位同學讀一讀,誰愿意來讀?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學認真聽,會聽的同學也是會讀書的同學。要聽一聽這些同學是不是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了。
    (2)全讀完了以后,先讓同學正音,老師隨機指導同學讀某些音為重點的詞或較長的句子。
    3、出示詞語,比賽讀。
    診費鄙視患者記載 積累 編寫
    疑難病癥 對癥下藥 嚴寒酷暑 本草綱目
    4、談自己對詞語的理解,說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詞方法?
    重點:
    (1)完善:完美。
    (2)口嘗:仔細辨別,嘗嘗味道。
    (3)疑難病癥:指原因不明、很難醫(yī)治的疾病。
    (4)嚴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熱的夏天。
    (5)流傳:傳下去,傳開去。
    三、再讀課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練習給課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練習給課文分段:
    (1)認真閱讀課文,了解全文講什么。
    (2)仔細閱讀,想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幾個鄰近的講同一意思的自然段歸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單獨講一個意思,那就獨立成為一段。
    2、閱讀課文,按照學習提示的一般步驟給課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標題
    1李時珍立下為窮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時珍跟著父親學醫(yī)。 二學醫(yī)
    3李時珍決心編寫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4李時珍去各地采藥,訪問群眾。 三編寫
    5李時珍編成《本草綱目》。
    3、交流學習結(jié)果,填寫表格。
    四、齊讀課文。
    五、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小組交流識記方法。
    2、仔細觀察,注意容易寫錯的地方。
    醫(yī)的最后一筆是點。
    診的三撇要排縱隊。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4、作業(yè)展示。
    六、自助餐(三選二完成)。
    1、抄寫生字。
    2、收集今天學習的好詞,用喜 歡的詞寫幾句話。
    3、朗讀課文。
    李時珍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課文,通過重要段落,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
    1.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7課,齊讀課題。
    2. 先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詞語。
    你能選用上面的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講了什么嗎?
    3.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走近李時珍。
    出示 “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BR>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段話,說說你有什么感覺?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預設:從山風呼嘯、貓頭鷹尖叫感覺陰森森的,叫人恐怖、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同學們的朗讀確實制造出了陰森恐怖的氣氛。是的,如果我們一個人在荒郊野外的古寺里,唯一能引起我們注意的就是由山風呼嘯和貓頭鷹尖叫所帶來的恐怖氣氛。但是,彼時,卻有一個人的心似“一輪明月”,他是誰?這時他在哪呢?在古寺。
    那么李時珍究竟住的是什么樣的古寺呢?清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古寺的自然段讀一讀,想一想:哪個詞最能反映古寺的特點?【破敗】
    2. 交流。
    古寺破敗到什么樣子?
    出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wǎng)。
    到處是灰塵--很臟;積了厚厚的一層;斷垣殘壁--年代久遠,墻壁破損了;
    長滿了青苔--陰暗潮濕;可能還有蛇蟲鼠蟻;
    厚厚的蜘蛛網(wǎng)--很久沒有人住了、很久都沒人來過了;
    4、假如讓你在這兒住下,你愿意嗎?為什么?(室內(nèi)很臟;四處都沒有人,讓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險…還可引導與家對比,沒有溫暖的床鋪、可口的飯菜、完好的桌椅……)(請你讀。你讀出了古寺的荒涼;把體現(xiàn)“臟”的地方都讀出來。你再試試)
    (請你讀。你讀出了古寺的危險。這樣的地方,不要說“住”,就是看一眼,都覺得——把你的感受送進文字,讀。)
    同學們理解這么到位,一定也能讀好是嗎?我們一起讀。
    1. 李時珍師徒倆是在什么情況下住進這座破敗的古寺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1到3自然段。
    他們是偶爾遇到這樣的情況呢,還是經(jīng)常?(經(jīng)常)你從哪看出來的?
    這八個字,概括了李時珍和弟子的這一路艱辛。住的地方我們剛才已經(jīng)知道了,就這樣的一座破敗的古寺。那么餓了他們吃什么?渴了他們喝什么?
    李時珍課件 篇6
    教學要求
    1.閱讀課文,了解李時珍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學習李時珍為了能夠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艱險,堅持實踐,行醫(yī)著書的高尚精神。
    2、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通過讀課文想象畫面,感受當時的情景進行讀懂自然段的訓練。
    教學重點
    1、著重理解李時珍為什么要重新編寫一部完善的藥物書和他怎樣為編寫作準備。
    2、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通過讀課文想象畫面,感受當時的情景進行讀懂自然段的訓練。
    教學思路:
    談話導入——初步感知——共同品賞——交流體會——總結(jié)拓展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我們今天這堂課要了解和學習的是誰呢?(板書)李時珍。你們見過李時珍的像片嗎?請看。(提示像片)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自己認真讀一次課文
    1、想想全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3、課文共7自然段,分別敘述了李時珍“立志學醫(yī)”、“編書”兩大內(nèi)容。想想課文哪幾自然段寫他“立志學醫(yī)”?哪幾自然段寫他“編寫《本草綱目》”?
    三、再讀課文,共同品賞。
    1、讀李時珍“立志學醫(yī)”、“編書”這兩部分內(nèi)容,勾畫出能體現(xiàn)李時珍“偉大”的句子。
    2、邊讀邊想象畫面,品讀自己感觸深、被打動的句段。
    討論交流
    (1)、情感交流。
    教師和學生各自朗讀自己喜歡的句段,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膽想象。
    談一談閱讀時自己在腦海中浮現(xiàn)的畫面,以及相關的聯(lián)想。
    四、總結(jié)全文,課外拓展。
    李時珍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深刻理解李時珍所宿古寺環(huán)境之破敗、察訪藥材過程之艱辛,體會李時珍為了修訂《本草》而不怕吃苦、為民造福、嚴謹認真、不怕冒險的偉大精神,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對由衷地李時珍的敬佩之情。
    3.學習課文通過運用不同的描寫方法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激情導課:
    導入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李時珍夜宿古寺》。
    明確目標: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李時珍夜宿古寺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懥巳拢浭碌奈恼?,往往都是通過記事來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學習夜宿古寺的這三件事,體會李時珍的品質(zhì)。
    效果預期:相信每位同學都是最棒的,都能學有所獲。
    民主導學:
    出示任務:學習李時珍夜宿古寺做的三件事,感受李時珍夜宿古寺時所吃的苦,體會人物的品質(zhì)。過渡:進入第一個畫面。
    出示任務(1):學習畫面一:住破廟。體會李時珍的品質(zhì)。
    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這是一座怎樣的古寺?你是通過哪些詞句感受到的?試著用下列句式說下來。
    這是一座的古寺。我是從這些詞(句)感受到的。我從個詞(句)想象(理解、體會、感受)到。
    展示交流:
    預設:這是一座破敗的古寺。我是從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wǎng)這些詞(句)感受到的。我還從厚厚的蜘蛛網(wǎng)個詞(句)想象(理解)到很久沒有人住了。(到處是灰塵——很臟;長滿了青苔——陰暗潮濕;厚厚的蜘蛛網(wǎng)——很久沒有人住了;斷垣殘壁——年代久遠,墻壁破損了,很危險)
    師(小結(jié)說話方式):我們在語文課交流時,不僅要說出答案,更要緊扣文中重點詞句說出自己的理解、感受、體會,這樣才會讓別人不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師(小結(jié)本段內(nèi)容):本段是對古寺的環(huán)境描寫(板書),通過一系列的形容詞,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座破敗到幾乎不能住人的古寺,就這樣的古寺,李時珍說我們就在這里住一夜吧,可以體會到人物——不怕吃苦的品質(zhì)(板書)。這就是環(huán)境描寫對人物品質(zhì)的襯托作用。
    過渡:接下來,我們進入畫面二的學習,你又能體會到李時珍怎樣的品質(zhì)呢?
    出示任務(2):學習畫面二:啃干糧,談苦,繼續(xù)體會李時珍的品質(zhì)。
    默讀5-7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出描寫李時珍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詞句,標注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體會。學生自主學習。展示交流:(預設)
    生:我找到的描寫人物動作的句子“兩人便坐在火邊,一邊喝水一邊啃干糧?!币粋€啃字我體會到干糧很硬,放了很長時間,很不好吃,這說明師徒二人吃的也很苦。關于這點誰有不同看法。生:我找到的描寫李時珍神態(tài)的詞是“笑”,說明他是一個以苦為樂的人。
    師:大家很會抓關鍵的字詞,那么,在師徒的對話中,你又抓住了哪些字詞呢?
    生:“先生是快50歲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歲的人還能叫苦嗎?”一個“挺”字可以看出李時珍很苦。師:挺字是什么意思?支撐
    想想,是怎樣的苦需要李時珍“挺”?
    住的苦、吃的苦、奔波的苦、察訪的苦等等。一個挺字,上面壓著的是許多的苦,如果給這些苦再加一個時間,是多長?(一夜、好幾個月、長年累月、27年)如此多的苦,如此長的時間,加負在一個近50歲的人身上,靠什么才能挺下來。(堅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恒心)
    吃如此巨大的苦,李時珍是如何看待的呢?
    齊讀:“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BR>    對于萬民得福,你怎么看?使億萬老百姓受到益處。我們來看一段資料:
    《本草綱目》十七世紀末即傳播,先后有日、朝、法、德、英、俄等多種文字的譯本,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其有關資料曾被達爾文所引。用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藥物學的總結(jié)。這本藥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shù)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對人類近代科學以及醫(yī)學方面影響最大。是我國醫(y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chǎn)。
    師:讀完這段資料,你會發(fā)現(xiàn),《本草綱目》自它問世至今乃至以后,全世界人都受到它的益處,可以說造福了全人類。這又是
    怎樣的品質(zhì)?
    “辛苦一個人,造福全人類”的崇高品質(zhì)。
    師(小結(jié)本段):畫面二,主要是李時珍與弟子的對語言描寫,如何品味人物語言,同學們通過勾畫,準確地抓住“啃、笑、挺、值”這些重點詞句,來理解體會,讓我們看到一個甘于吃苦、卻造福億萬人的偉大的李時珍形象。
    過渡:第一個畫面的學習大家說得很棒,第二個畫面大家勾畫準確,體會也很深刻,第三個畫面的學習大家會做得更好。出示任務(3):學習畫面三:記尋訪所得,親嘗草藥。繼續(xù)體會李時珍的品質(zhì)。
    小組合作學習8-13自然段,體會李時珍的品質(zhì)。
    1.自主默讀課文8-13自然段,標注自己的理解、感受和體會。2.小組交流,達成共識。自主學習:展示交流:(預設)
    生:“忍冬花初開時銀白色,兩三天后變成金黃色,所以又叫金銀花,可以解暑消熱?!?BR>    “胭脂草搗爛了,可以治蟲咬傷。”
    “刀豆子燒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BR>    從李時珍記錄的內(nèi)容來看,他記得非常詳細,不同的草藥,形態(tài)不同,用法不同,主治也不一樣,這都需要費很大精力來仔細記錄,對于一個近50歲的人來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生:“雞腸草……龐憲,你把藥包拿來。”李時珍拿過藥包,從里面翻出兩種草。它們的葉子十分相似,但是藥性不同。怎樣區(qū)別它們呢?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著往下寫:“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我勾畫住一系列動詞:端詳、扯下一點、嚼
    端詳是仔細地看;扯下一點說明扯的很少,這兩個動詞連在一起,可以看出李時珍在嘗之前是非常小心的,他不清楚這兩種草藥的藥性,但他知道這樣做是很危險的。他明知危險,卻依然嚼,可以看出他為科學不惜冒險,這就是一種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生: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山風呼嘯,李時珍寫本草的環(huán)境很惡劣;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說明時間已經(jīng)很晚了。通過寺外環(huán)境描寫,讓人不由地想到寺內(nèi)的李時珍,他還在孜孜不倦地寫著,記錄著一味又一味草藥。
    生:(小結(jié))通過第三個畫面的學習,我們又體會到李時珍嚴謹、認真、為科學不惜冒險的品質(zhì)。師:補充資料
    《本草綱目》是由明朝偉大的醫(yī)藥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為修改古代醫(yī)書中的錯誤而編,他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采,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jié),歷時29年編成,30余年心血的結(jié)晶。共有52卷,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藥374種,收集藥方11096個,書中還繪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圖,約190萬字。
    由此可見:《本草綱目》是李時珍用()寫成的??偨Y(jié)全文: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了李時珍夜宿古寺的三件事,三件事,作者運用不同的描寫方法,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不怕吃苦、為民造福、嚴謹認真的可親可獲的李時珍。大家在今后的寫作中也運用這樣的寫法,通過記事來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
    檢測導結(jié):
    片斷練習:選擇一種情境補充完整,試著運用描寫方法,體現(xiàn)人物的品質(zhì)。
    教學反思:
    本文的教學,我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李時珍修訂《本草》時,歷經(jīng)的千難萬險,以及他們面對艱辛時所表現(xiàn)的態(tài)度。主要采取找重點句,抓關鍵詞,感情朗讀等方法來引導感悟。我引導學生精讀課文中的三處內(nèi)容:1、古寺的破敗景象;2、李時珍親自嘗草藥;3、李時珍師徒的對話。這些內(nèi)容從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現(xiàn)了李時珍的不怕困難、不怕危險的精神境界。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再談談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好這幾處內(nèi)容,學生通過對這幾處重點內(nèi)容的精讀,體會到李時珍修《本草》時的艱辛與危險,從而在心目中樹立起李時珍的高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