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1】
《青春之歌》是我國著名作家楊沫的代表作,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林道靜在那個坎坷不平、充滿黑暗的年代不平凡的一生。
為了尋獲自己的一條出路,不受到繼母的無情蹂躪,她毅然踏上了流亡之路,走向了這個未知的社會。她不屈服于命運,對家庭、對社會的不公平現(xiàn)象積極反抗,最后投入時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歷史時期作為背景,以一批進步青年作為主人公,以學生運動作為主線,描寫了北京的一批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tǒng)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曲折過程。
在這其中,涌現(xiàn)出了一批批進步青年:林道靜、盧嘉川、俞淑秀、林紅、羅大方、王曉燕、白莉萍、江華、徐輝……合上書,幾個人影仿佛總在眼前晃動,像是一道明媚的陽光,照射著世間的一切,沖破黑暗,一直照進我的心中。
通過林道靜的故事,作者告訴我們:一切知識分子,只有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結合在一起,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能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會擁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充實的青春。
林道靜的形象代表了中國革命時期的大部分熱血青年,他們就如同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在中國大地上譜出一曲動人、激昂的青春樂曲。在20世紀上半世紀躁動的中國,他們將自己與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新中國的未來而奮斗。
我們當代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書中那個時代離我們并不遙遠,但那個時代的精神卻與我們相隔的太遠。很多人說改革開放后,是一個理想喪失的年代,身邊耳濡目染更多的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我們不去苛求偉大,但至少也需要讓我們的精神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精神”。古語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yè);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弊屛覀兌嘁稽c奉獻、少一點索取,多一點勤儉、少一點浪費,多一點美好、少一點丑惡吧。
我們當代人是需要一點信仰的。林道靜的成長與一年多的監(jiān)獄生活密不可分,思想上更是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用書中的話說是:“反動派把我們抓來不是讓我們蹲監(jiān)獄,而是讓我們上了馬克思主義大學”。信仰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陰暗的牢房,更照亮了前方曲折坎坷的道路。30多年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生活富裕了,但是社會矛盾激化、價值觀裂變,以及道德的迷失和信仰的錯位不容忽視。作為新一代青年人,我們要樹立起我們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式,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會,由社會而國家,由國家而天下,把個人的追求與整體的核心價值統(tǒng)一起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青春轉瞬即逝,更多的信仰和精神是我們要用一生去堅守和奉行的,它從青春開始貫穿我們生命的始終,通過每一個人的踐行,這種聚沙成塔、積水成流的力量,才是足以支撐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脊梁。
讓我們一起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自己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2】
青春叫人無限的追憶又叫人痛苦的無奈,青春應該倍加珍視卻又被我們無情的揮霍,我們不自知的就已寫下一行行所有的青春詩句,卻在再次讀到時潸然淚下。我們不自覺間肆意揮灑著自己的青春,是那么的“瀟灑”、那么的“大度”。《青春之歌》給我?guī)砹藷o限的反思。
作者楊沫借上世紀初的“小資產(chǎn)階級”林道靜的眼睛,為讀者展現(xiàn)了了“九·一八”事變后,一大批愛國主義有志青年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參加舉行大游行、請愿、示威等活動。細致的雕刻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將各種知識分子走向不同道路的過程清晰的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而林靜道,為了反抗 “花瓶”、“沒有靈魂的傀儡”和依靠別人的供養(yǎng)過日的命運,走向了共產(chǎn)主義道路,在革命者的幫助下成為了有堅強內心,不畏強權的共產(chǎn)主義革命者。
林道靜,我原以為她只是一個弱小的女子,弱小到放到只有她一個人的廣場上,你也無法去想象她有什么特別之處。恰恰相反,林道靜,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年輕的聲音唱響的是一曲鏗鏘嘹亮的青春之歌,沖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懷著堅強不屈的靈魂迎接初升的太陽。
我從林靜道身上模糊的看到了現(xiàn)代青年的影子。和林靜道相比,我們有著社會、家庭、朋友的照顧,不必為生存而擔心,物質生活豐富;反觀我們的精神生活和林靜道相比,顯得微不足道。雖然林靜道在一段時間中出現(xiàn)過內心的彷徨與不安,但是她在共產(chǎn)主義革命者的引導下找到并堅定了自己的思想與信仰。反觀我們,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很少有人把握住了青春的價值。
林靜道在那一段中華民族的特殊時期沒有選擇沉淪,反而選擇了奮斗,選擇了與命運抗爭。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貝多芬的不屈、看到了肖邦的倔強、看到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勇敢、看到了小仲馬的堅持。
在相同的年齡段,我們的青春卻和她的有著極大的差別,她的青春在精神與困苦的洗禮下變得富有價值和意義。
國家的昌盛需要我們正值青春的一代人的艱苦奮斗,而理想是我們奮斗的目標與動力。林靜道的信仰是共產(chǎn)主義,她的理想則是完成共產(chǎn)主義革命事業(yè),而她在革命道路上意識到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的青春。
珍惜青春,黃金的時代在我們的面前而不是在我們的后面。把握每一天的早晨,看旭日從地平線下緩緩升起;把握每一天的午后,品熏衣茶的馥香在開水中慢慢綻放;把握每天的午夜,聆聽來自遙遠星空的召喚。
那青春之歌和著義勇軍進行曲顯得更加渾厚動聽,那青春的熱血映著鮮艷的五星紅旗更顯耀眼奪目。作為現(xiàn)代人,我們要樹立起我們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會,由社會而國家,由國家而天下,把個人的追求與整體的核心價值統(tǒng)一起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前進的道路上,成為時代的主人,將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3】
讀了楊沫的《青春之歌》,我的感觸頗深。
當讀到林道靜,為了革命,為了祖國,熱情地投身于反抗日帝和國民黨投降主義的學生運動,毅然離開于永澤時,我心里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主人公林道靜堅守革命的高尚情操不得不讓人感動。
我們說的是,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每一個人都不應該沉默。林道靜——一個不屈服命運的女中學生在共產(chǎn)黨的影響下,明白了“個人的命運只有和祖國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才會有真正出路”的道理。于是成為了“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塑造了一個在三十年代覺醒和成長的革命青年形象。
在這一過程中,她經(jīng)過了一系列的考驗:在江華的幫助下,林道靜戰(zhàn)勝了特務的威脅和利誘;因戴瑜投降了敵人,她被捕入獄,仍舊不改志向。出獄后,在嚴峻的斗爭中鍛煉成了一個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
“她愣愣地站在廟門外冷清的石階上,望著面前陰郁的樹林,聒耳的蟬聲還在無盡休地嘶叫,海水雖然望不見,然而在靜寂中”。
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小說中的革命英雄人物。他們抗擊侵略,抵制暴政,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民族的生存,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不懼怕把牢底坐穿,堅強地面對兇悍的敵人。
在那個革命運動時期,一切青年知識分子,應該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與出路,才擁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青春!
然而,戰(zhàn)火紛飛,時局動蕩的年代,也有一些既不支持革命,也不對反動者低頭的人,小說中的于永澤就是一個好例子。生性懦弱的他,不敢加入革命,認為這是少數(shù)人的事,不需要自己關心,從而想讓林道靜順從他去過平靜的生活。當大部分青年南下請愿,抗擊軍警的暴力時,他卻在圖書館研究古文。雖然這樣的人對與革命來說,無大的危害,但在中國面臨生死攸關的時候,如果都像他那樣,那亡國是遲早的事。
漢朝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那些沒有革命的人只是冷眼旁觀一切,沒有看到對付黑暗統(tǒng)治只能用革命的手段,想茍活于世,碌碌無為,那些烈士們呢?一世英明,永垂不朽,他們?yōu)榱巳嗣竦慕夥攀聵I(yè),灑盡最后一滴熱血,才換來了今天,換來了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
正是因為革命先烈們?yōu)榱嗣褡宓莫毩⒑徒夥?,倒在血泊里,我們就更沒有理由怨天尤人,厭棄今天的生活,而是要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從小樹立理想,為祖國添磚瓦,并將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祖國建設的洪流中去,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難忘的青春歲月,不朽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4】
作為一名醫(yī)務工作者,再次拜讀《青春之歌》,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青年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以及他們堅強的信念和對自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文中主人公熱愛讀書,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雖然遭遇一連串的挫折,卻在此之中變得更堅強和強大,并且進一步向革命組織靠攏。革命的熱潮不僅挽救了她的生命她的靈魂,更挽救了她的青春,也是革命的青春。本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他們從幼稚到成熟,從無知到引發(fā)對人生的思考,甚至對社會對國家的思考,這也是這部作品最值得肯定的一面。
《青春之歌》那個年代已經(jīng)過去,而屬于我們的年代卻仍在繼續(xù)著。我們似乎很難體會到當年革命先烈們戰(zhàn)斗的艱辛,但我們在欣賞前人留下的寶貴文獻的同時,應該深刻的思考,思考現(xiàn)在,思考未來,思考我們會不會像林道靜那樣堅定一個信念,最終也為自己譜寫成了一支屬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人人都知道青春的寶貴,人人卻都只是感嘆歲月如梭,卻不去思考該怎樣用自己的行動來留住這樣的光陰。我們總以為自己年輕,可以沒有理想,可以安逸的享受時代給予我們的幸福生活,等學好了本領再去考慮未來。但是我們可曾想過,當我們走進神圣的醫(yī)學殿堂,叩開懸壺濟世的大門,踏上救死扶傷的征途,開始與病魔斗爭,與死神賽跑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莊嚴的醫(yī)學生誓詞中,我們便要開始為肩上沉甸甸的生命而努力! 現(xiàn)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夢想,那么作為當代一名醫(yī)務工作者,看著歷史上和現(xiàn)在的醫(yī)學人士與各類疾病的斗爭,我知道我的中國夢就是不斷的探索與研究,戰(zhàn)勝各種疾病,讓人們都擁有一具完好健康的身體。雖然這個夢很遙遠,人類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戰(zhàn)勝了很多疾病,卻又不斷的有新的疾病讓人對它們無從下手,但誰又能否定我的夢想呢?因為這不僅是我的夢想,是我的動力,還是每個人心中都渴望的。
我的中國夢,我的醫(yī)學夢。它讓我懂得我要走的路還很遙遠,因為在這條追夢之路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疾病等待著我去挑戰(zhàn),但我不會放棄。因為在這條追夢之路上,還有著許許多多與我志同道合的的人一起努力奮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醫(yī)學的求學之路沒有盡頭,想要成為一名稱職的醫(yī)生,想要把祖國的醫(yī)學文化發(fā)揚光大,就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努力。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一部《青春之歌》,以它青春的節(jié)奏催著我們不停地前進、前進!從自身做起,努力工作,唯有如此,才對得起那些英雄前輩用血肉拼出來的美好今天,才對得起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無微不至的關懷。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5】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青春之歌》這本小說,《青春之歌》是楊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愛國學生運動及革命知識分子斗爭生活的優(yōu)秀長篇小說,在這部小說里他通過描寫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展現(xiàn)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tǒng)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當看完了這本書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么的堅定。
在這部小說中最讓我動容的當屬主人公林道靜與結識的革命志士林紅在獄中的`場景。林紅在面對敵對勢力,被嚴刑拷打,傷痕累累,指甲被竹簽穿的時候同樣鎮(zhèn)定自如,她說:“竹簽是竹子做的,而為人民革命的心卻是用鋼鐵做,你們能摧毀我的身體,但是卻摧毀不了我革命意志的心?!边@讓林道靜聽了以后更加的堅定了革命意志的決心和信心,她表示要隨時準備為革命事業(yè)而犧牲自己。
在這里我們只看到了林道靜和林紅為了革命事業(yè)奉獻自己的決心,但在我們眼不能及的地方有千千萬萬個和她們一樣的有志青年為了拯救國家而進行艱苦的斗爭,文中的林道靜等人只是成千上萬個革命志士的縮影。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無法擁有對抗戰(zhàn)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跡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和其他愛國學生們的成長和進步過程,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他們所擁有的不一樣的“青春”.
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將個人命運融入到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中,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其青春才是壯麗和輝煌的。
小說中的林道靜、盧嘉川、羅大方等人留下了他們?yōu)檎任ky中的祖國所表現(xiàn)出的不屈不饒的革命精神,處于新時代的我們就應該更好地傳承他們的精神,從自身做起,努力工作、積極生活。
唯有如此,才對得起那些英雄前輩用血肉拼出來的美好今天,才對得起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無微不至的關懷。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6】
新時代青年沐浴陽光下,長在春風里。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觀看《青春之歌》,我們看到了青年朝氣蓬勃,奏青春之樂章。當代青年學習老一輩的精神,見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長與發(fā)展,應時代要求,他們永不褪色的信念和不懈努力的奮斗,是我們的榜樣,在歷史學習中,中國共產(chǎn)黨給國家?guī)砹诵碌南M?,并且越發(fā)越亮!
以中華偉大復興為己任,擔當時代使命,我們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盡其所能去做青年壯祖國的偉事大事件,必將在歷史上畫上濃重色彩的一筆。以青春之歌見證新征程路上國家的成長。跟著共產(chǎn)黨,聽黨指揮,堅定不移地跟黨走,奮力書寫屬于新時代中國青年所壯麗篇章,符合時代要求,在社會和國家發(fā)展中,青年都是國家的活力和希望,我們應當是奮進少年。
面對當下國際形勢,國家強大是最穩(wěn)固的保護,在其之下有億萬中華人民的支持與不辭辛苦的奮斗。走進人民群眾,工作重點放在人民生活和國家富強之上。黨20大的召開,進一步激勵和引領廣大青年學生繼承和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和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tǒng),矢志不移投入新時代奪取中國特色主義偉大勝利的新征程。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7】
今年開學伊始,我穿梭在圖書館書架間,偶然間目光被定格在《青春之歌》上,心中猛地充滿激動,這不正是中學歷史課本上曾提及的著作嗎?這本被載入“史冊”的書一定很值得去拜讀,于是我緊緊的把她抱在了懷里······
她是一本挺厚的書,書皮有點破損了,書的紙張也有點泛黃,偶爾還有被水浸過后留下的痕跡,相必是被好多人翻閱過,也不知是哪個讀者大概是被故事情節(jié)吸引去了,竟把水送到了書上,呵呵,看來這本經(jīng)典名著果真名不虛傳,很有魅力嘛!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她。
《青春之歌》是才女楊沫的代表作。創(chuàng)作于50年代,講述了一部自“九一八”至“一二九”這一歷史大風暴中,北京的一批進步青年學生們?yōu)榱丝箵羧毡镜蹏髁x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的奮斗史。在這部小說中刻畫了林道靜、盧嘉川、江華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這些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之路對后人無不啟迪,也預兆了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和希望。
故事主人公林道靜出生于一個地主家庭,可富裕的家境并沒有給她一個幸福的童年,相反,由于她生母的緣故,后母對她百般虐待,她從小就吃盡了生活的苦。萬幸的是她后母送她去上了學,接受了教育。雖然后母這樣做只是為了林道靜以后能夠有資格嫁入豪門,讓她能夠借著林道靜的光享受榮華,但無論如何我們還得感謝她的這一“善舉”,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以后的了林道靜。當林道靜高中要畢業(yè)時,她的家庭出現(xiàn)了變故,這時后母執(zhí)意想讓林道靜嫁給一富豪來繼續(xù)她富貴的生活,林道靜不從便離家出走 ,于是她的生活翻開了新的篇章。
本來林道靜想投奔她教書的表哥表嫂,可來到他們教書的學校時才知道他們早已不在此教書,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校長收留了她并答應給她找份工作,后來她發(fā)現(xiàn)校長并非真善人,而只是相中了她的美貌想把她獻給上司,此時的林道靜對生活充滿了絕望,正當她要投海自盡時,一位青年學生余永澤救下了她,之后兩人相愛了。
這僅僅是故事的開端,股市的高潮的開始是在林道靜隨余來到北大生活后,在那她遇見了盧嘉川——一位很優(yōu)秀的進步知識青年,數(shù)次的交往之后兩人彼此欣賞彼此信賴,這也正是林道靜接觸革命獻身救國事業(yè)的先決條件。屬于他們兩人的美好還沒有開始就因盧嘉川的被捕犧牲破滅了,這讓每個人無不惋惜。之后的林道靜更加積極的向組織靠攏,她也果斷的結束了與余永澤日益不協(xié)調的生活。
江華,是林道靜接觸的繼盧嘉川之后的第二位對她影響重大的進步青年,他和盧一樣都是肩負組織使命的地下工作者,他在以后的生活中給予了林道靜很大的幫助,也正是因為如此,林道靜才有了繼續(xù)向著革命走下去的機會,而最終發(fā)展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在此期間,林道靜經(jīng)歷了很多的不平凡:化裝成家庭教師潛入地主家向當?shù)氐母F苦人們宣傳愛國教育,因為身份暴露被關入監(jiān)獄深受酷刑,出獄后領導學生開展救國運動······重重的困難并沒有嚇倒她,反而更加堅定了她革命的信念,她一如既往的為救國奔走著。而與她并肩作戰(zhàn)的江華向她表達了愛意,兩位志同道合,彼此喜歡的革命同志走到了一起,為他們共同的信念繼續(xù)奮斗著。
這就是讓我著迷的《青春之歌》,還記得當初的我為了快點一覽她的風采而近乎癡狂的畫面:只要一回到宿舍放下手里的東西趕緊看一會兒,晚上趴在床上更是恨不得看個通宵。等到周末了,那也不去了,就蝸居在宿舍看她。從開始看到看完最后一個字的七天里,幾乎每個晚上都是在舍友的催促下才睡覺,說是睡覺只是放下了書,閉上了眼睛,我的腦海里一直在浮現(xiàn)故事的某個情節(jié),是啊,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一次次讓我失眠了。
讀完整本書之后,我熱血澎湃,激動萬分,覺得自己的整個靈魂都受到了洗禮,得到了升華。小說中的林道靜、盧嘉川、江華等無數(shù)熱血青年用他們的行動激勵著我,我打心底敬佩他們,佩服他們卓爾不凡的見識和勇氣,佩服他們不屈不撓的斗志,佩服他們?yōu)樽鎳鵀槿藗儾慌铝餮獱奚牟?。我腦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回蕩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話語。我領悟到信仰的力量、共產(chǎn)黨的力量、民族的力量。這些都是林道靜他們用青春為我們做的詮釋。誰都知道青春是很美好的東西,林道靜他們把這份美好延伸了,而作為年輕幸福一代的我們,是不是應該讓這份美好更加持久絢麗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那好吧,就讓我們共同唱響青春之歌,為我們的理想信念用心奮斗吧!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8】
今年的五月九號是我畢生難忘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我終于被黨組織批準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正式成為黨組織中的一員。在預備期內,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充實自己,我又重新閱讀了紅色經(jīng)典小說《青春之歌》,收獲良多,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
《青春之歌》是我國著名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作者以林道靜——一位地主家庭出身的小姐,克服重重的苦難,掙脫精神的枷鎖,最終成長為一名勇敢堅強的共產(chǎn)黨員為故事主線,描寫了從“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學生運動這段歷史時期北平一批有愛國熱情的青年人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長史和抗爭史。深刻地表現(xiàn)出了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昂揚的革命熱情和旺盛的青春激情??赐炅诉@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青年學生逼人的青春活力和激情。直至今天,那火一樣的青春激情仍然在燃燒著我的心,讓我的內心激情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她是一個由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的典型。她的成長經(jīng)歷具有普遍性,代表著那個時代廣大的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條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chǎn)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她經(jīng)過了一個艱苦的磨練和改造過程。她出身于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由于深受繼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yǎng)成孤僻倔強的反叛性格。在內心深處,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所以,為了反抗不幸的命運而毅然選擇離家出走。這可以說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邁出的共同的第一步。但在當時,她仍然算不上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還常常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來。最后在盧嘉州、林紅等人的教育幫助下,經(jīng)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參加農民搶麥斗爭,并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yōu)閳詮?,才在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成為一名真正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
主人公林道靜出身于大地主家庭,雖然家庭生活算不上幸福,只要她愿意,她還是可以安心地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然而,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不甘心平庸混沌地度過平凡的一生。于是她選擇了離家,選擇了改變,選擇了反抗。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理所當然地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yè)四處碰壁……面對重重的挫折和打擊,林道靜沒有灰心失望,她沒有選擇放棄妥協(xié)。盡管前行的道路充滿坎坷,盡管她知道這條路艱辛異常,她選擇笑對坎坷,笑對挫折。憑著不服輸、不妥協(xié)的'精神,她頑強的抗爭著,在抗爭中走向成熟,在抗爭中走向勝利,在抗爭中鳳凰涅槃獲得新生,從而收獲了自己別樣的青春,收獲了自己別樣的人生。這樣的人生,精彩紛呈;這樣的人生,濃墨重彩;這樣的人生,引人入勝。
讀著《青春之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無法擁有對抗戰(zhàn)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跡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和其他愛國學生們的成長和進步過程,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他們所擁有的不一樣的“青春”。他們的青春是這么的有力,那么的昂揚,他們找到了青春的節(jié)拍,并緊隨其后,從而收獲了激情四射的壯麗人生,不可否認,他們是幸福的。讀這部作品的時候你就好像回到了那個時代,你不可能停下來,那個時代不讓你停下來,他催著你前進、前進!這就構成了它獨特的青春舞步,催人奮進,只要你還有一點點青春的氣息,它就能點燃它,燃燒你。讓你緊跟著激情澎湃的時代脈搏盡情舞動,盡情揮灑美好青春。
青春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意義非凡,但青春對于我們每個人都太短促了,然而也正是因為它的短促才更顯得它的彌足珍貴。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于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的回憶和遐想;而對于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人來說,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憧憬向往。青春是首歌,面對剛剛奏響的青春樂章,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jié)。青春是幅畫,面對剛剛鋪開的人生畫卷,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畫好青春的每一筆,讓青春的畫面絢麗多彩。斗爭年代的血與淚,苦與樂,是那么深邃,讓人久久難以忘懷,抬頭看看窗外陽光明媚,春光正好,枝頭鳥兒輕吟淺唱,歲月妖嬈。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安詳,然而憶苦思甜,我們不能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那些英雄前輩用血肉拼出來的勝利。當然,歷史已成過眼云煙,新的時代,還要由我們這些新時代的青年用我們多彩的青春譜出嶄新的激昂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動人小說,唱出了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心聲,也唱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我們這個時代也需要那么一部“青春之歌”。當我們再次迷茫,再次彷徨,再次萌生放棄希望的想法,讓青春之歌來喚起那封存的激情和活力,激勵我們在生活中繼續(xù)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寫下屬于自己的青春的贊歌。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
《青春之歌》是我國著名作家楊沫的代表作,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林道靜在那個坎坷不平、充滿黑暗的年代不平凡的一生。
為了尋獲自己的一條出路,不受到繼母的無情蹂躪,她毅然踏上了流亡之路,走向了這個未知的社會。她不屈服于命運,對家庭、對社會的不公平現(xiàn)象積極反抗,最后投入時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歷史時期作為背景,以一批進步青年作為主人公,以學生運動作為主線,描寫了北京的一批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tǒng)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曲折過程。
在這其中,涌現(xiàn)出了一批批進步青年:林道靜、盧嘉川、俞淑秀、林紅、羅大方、王曉燕、白莉萍、江華、徐輝……合上書,幾個人影仿佛總在眼前晃動,像是一道明媚的陽光,照射著世間的一切,沖破黑暗,一直照進我的心中。
通過林道靜的故事,作者告訴我們:一切知識分子,只有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結合在一起,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能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會擁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充實的青春。
林道靜的形象代表了中國革命時期的大部分熱血青年,他們就如同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在中國大地上譜出一曲動人、激昂的青春樂曲。在20世紀上半世紀躁動的中國,他們將自己與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新中國的未來而奮斗。
我們當代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書中那個時代離我們并不遙遠,但那個時代的精神卻與我們相隔的太遠。很多人說改革開放后,是一個理想喪失的年代,身邊耳濡目染更多的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我們不去苛求偉大,但至少也需要讓我們的精神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精神”。古語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yè);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弊屛覀兌嘁稽c奉獻、少一點索取,多一點勤儉、少一點浪費,多一點美好、少一點丑惡吧。
我們當代人是需要一點信仰的。林道靜的成長與一年多的監(jiān)獄生活密不可分,思想上更是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用書中的話說是:“反動派把我們抓來不是讓我們蹲監(jiān)獄,而是讓我們上了馬克思主義大學”。信仰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陰暗的牢房,更照亮了前方曲折坎坷的道路。30多年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生活富裕了,但是社會矛盾激化、價值觀裂變,以及道德的迷失和信仰的錯位不容忽視。作為新一代青年人,我們要樹立起我們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式,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會,由社會而國家,由國家而天下,把個人的追求與整體的核心價值統(tǒng)一起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青春轉瞬即逝,更多的信仰和精神是我們要用一生去堅守和奉行的,它從青春開始貫穿我們生命的始終,通過每一個人的踐行,這種聚沙成塔、積水成流的力量,才是足以支撐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脊梁。
讓我們一起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自己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2】
青春叫人無限的追憶又叫人痛苦的無奈,青春應該倍加珍視卻又被我們無情的揮霍,我們不自知的就已寫下一行行所有的青春詩句,卻在再次讀到時潸然淚下。我們不自覺間肆意揮灑著自己的青春,是那么的“瀟灑”、那么的“大度”。《青春之歌》給我?guī)砹藷o限的反思。
作者楊沫借上世紀初的“小資產(chǎn)階級”林道靜的眼睛,為讀者展現(xiàn)了了“九·一八”事變后,一大批愛國主義有志青年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參加舉行大游行、請愿、示威等活動。細致的雕刻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將各種知識分子走向不同道路的過程清晰的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而林靜道,為了反抗 “花瓶”、“沒有靈魂的傀儡”和依靠別人的供養(yǎng)過日的命運,走向了共產(chǎn)主義道路,在革命者的幫助下成為了有堅強內心,不畏強權的共產(chǎn)主義革命者。
林道靜,我原以為她只是一個弱小的女子,弱小到放到只有她一個人的廣場上,你也無法去想象她有什么特別之處。恰恰相反,林道靜,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年輕的聲音唱響的是一曲鏗鏘嘹亮的青春之歌,沖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懷著堅強不屈的靈魂迎接初升的太陽。
我從林靜道身上模糊的看到了現(xiàn)代青年的影子。和林靜道相比,我們有著社會、家庭、朋友的照顧,不必為生存而擔心,物質生活豐富;反觀我們的精神生活和林靜道相比,顯得微不足道。雖然林靜道在一段時間中出現(xiàn)過內心的彷徨與不安,但是她在共產(chǎn)主義革命者的引導下找到并堅定了自己的思想與信仰。反觀我們,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很少有人把握住了青春的價值。
林靜道在那一段中華民族的特殊時期沒有選擇沉淪,反而選擇了奮斗,選擇了與命運抗爭。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貝多芬的不屈、看到了肖邦的倔強、看到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勇敢、看到了小仲馬的堅持。
在相同的年齡段,我們的青春卻和她的有著極大的差別,她的青春在精神與困苦的洗禮下變得富有價值和意義。
國家的昌盛需要我們正值青春的一代人的艱苦奮斗,而理想是我們奮斗的目標與動力。林靜道的信仰是共產(chǎn)主義,她的理想則是完成共產(chǎn)主義革命事業(yè),而她在革命道路上意識到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的青春。
珍惜青春,黃金的時代在我們的面前而不是在我們的后面。把握每一天的早晨,看旭日從地平線下緩緩升起;把握每一天的午后,品熏衣茶的馥香在開水中慢慢綻放;把握每天的午夜,聆聽來自遙遠星空的召喚。
那青春之歌和著義勇軍進行曲顯得更加渾厚動聽,那青春的熱血映著鮮艷的五星紅旗更顯耀眼奪目。作為現(xiàn)代人,我們要樹立起我們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會,由社會而國家,由國家而天下,把個人的追求與整體的核心價值統(tǒng)一起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前進的道路上,成為時代的主人,將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3】
讀了楊沫的《青春之歌》,我的感觸頗深。
當讀到林道靜,為了革命,為了祖國,熱情地投身于反抗日帝和國民黨投降主義的學生運動,毅然離開于永澤時,我心里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主人公林道靜堅守革命的高尚情操不得不讓人感動。
我們說的是,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每一個人都不應該沉默。林道靜——一個不屈服命運的女中學生在共產(chǎn)黨的影響下,明白了“個人的命運只有和祖國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才會有真正出路”的道理。于是成為了“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塑造了一個在三十年代覺醒和成長的革命青年形象。
在這一過程中,她經(jīng)過了一系列的考驗:在江華的幫助下,林道靜戰(zhàn)勝了特務的威脅和利誘;因戴瑜投降了敵人,她被捕入獄,仍舊不改志向。出獄后,在嚴峻的斗爭中鍛煉成了一個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
“她愣愣地站在廟門外冷清的石階上,望著面前陰郁的樹林,聒耳的蟬聲還在無盡休地嘶叫,海水雖然望不見,然而在靜寂中”。
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小說中的革命英雄人物。他們抗擊侵略,抵制暴政,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民族的生存,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不懼怕把牢底坐穿,堅強地面對兇悍的敵人。
在那個革命運動時期,一切青年知識分子,應該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與出路,才擁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青春!
然而,戰(zhàn)火紛飛,時局動蕩的年代,也有一些既不支持革命,也不對反動者低頭的人,小說中的于永澤就是一個好例子。生性懦弱的他,不敢加入革命,認為這是少數(shù)人的事,不需要自己關心,從而想讓林道靜順從他去過平靜的生活。當大部分青年南下請愿,抗擊軍警的暴力時,他卻在圖書館研究古文。雖然這樣的人對與革命來說,無大的危害,但在中國面臨生死攸關的時候,如果都像他那樣,那亡國是遲早的事。
漢朝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那些沒有革命的人只是冷眼旁觀一切,沒有看到對付黑暗統(tǒng)治只能用革命的手段,想茍活于世,碌碌無為,那些烈士們呢?一世英明,永垂不朽,他們?yōu)榱巳嗣竦慕夥攀聵I(yè),灑盡最后一滴熱血,才換來了今天,換來了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
正是因為革命先烈們?yōu)榱嗣褡宓莫毩⒑徒夥?,倒在血泊里,我們就更沒有理由怨天尤人,厭棄今天的生活,而是要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從小樹立理想,為祖國添磚瓦,并將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祖國建設的洪流中去,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難忘的青春歲月,不朽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4】
作為一名醫(yī)務工作者,再次拜讀《青春之歌》,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青年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以及他們堅強的信念和對自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文中主人公熱愛讀書,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雖然遭遇一連串的挫折,卻在此之中變得更堅強和強大,并且進一步向革命組織靠攏。革命的熱潮不僅挽救了她的生命她的靈魂,更挽救了她的青春,也是革命的青春。本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他們從幼稚到成熟,從無知到引發(fā)對人生的思考,甚至對社會對國家的思考,這也是這部作品最值得肯定的一面。
《青春之歌》那個年代已經(jīng)過去,而屬于我們的年代卻仍在繼續(xù)著。我們似乎很難體會到當年革命先烈們戰(zhàn)斗的艱辛,但我們在欣賞前人留下的寶貴文獻的同時,應該深刻的思考,思考現(xiàn)在,思考未來,思考我們會不會像林道靜那樣堅定一個信念,最終也為自己譜寫成了一支屬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人人都知道青春的寶貴,人人卻都只是感嘆歲月如梭,卻不去思考該怎樣用自己的行動來留住這樣的光陰。我們總以為自己年輕,可以沒有理想,可以安逸的享受時代給予我們的幸福生活,等學好了本領再去考慮未來。但是我們可曾想過,當我們走進神圣的醫(yī)學殿堂,叩開懸壺濟世的大門,踏上救死扶傷的征途,開始與病魔斗爭,與死神賽跑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莊嚴的醫(yī)學生誓詞中,我們便要開始為肩上沉甸甸的生命而努力! 現(xiàn)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夢想,那么作為當代一名醫(yī)務工作者,看著歷史上和現(xiàn)在的醫(yī)學人士與各類疾病的斗爭,我知道我的中國夢就是不斷的探索與研究,戰(zhàn)勝各種疾病,讓人們都擁有一具完好健康的身體。雖然這個夢很遙遠,人類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戰(zhàn)勝了很多疾病,卻又不斷的有新的疾病讓人對它們無從下手,但誰又能否定我的夢想呢?因為這不僅是我的夢想,是我的動力,還是每個人心中都渴望的。
我的中國夢,我的醫(yī)學夢。它讓我懂得我要走的路還很遙遠,因為在這條追夢之路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疾病等待著我去挑戰(zhàn),但我不會放棄。因為在這條追夢之路上,還有著許許多多與我志同道合的的人一起努力奮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醫(yī)學的求學之路沒有盡頭,想要成為一名稱職的醫(yī)生,想要把祖國的醫(yī)學文化發(fā)揚光大,就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努力。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一部《青春之歌》,以它青春的節(jié)奏催著我們不停地前進、前進!從自身做起,努力工作,唯有如此,才對得起那些英雄前輩用血肉拼出來的美好今天,才對得起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無微不至的關懷。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5】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青春之歌》這本小說,《青春之歌》是楊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愛國學生運動及革命知識分子斗爭生活的優(yōu)秀長篇小說,在這部小說里他通過描寫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展現(xiàn)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tǒng)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當看完了這本書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么的堅定。
在這部小說中最讓我動容的當屬主人公林道靜與結識的革命志士林紅在獄中的`場景。林紅在面對敵對勢力,被嚴刑拷打,傷痕累累,指甲被竹簽穿的時候同樣鎮(zhèn)定自如,她說:“竹簽是竹子做的,而為人民革命的心卻是用鋼鐵做,你們能摧毀我的身體,但是卻摧毀不了我革命意志的心?!边@讓林道靜聽了以后更加的堅定了革命意志的決心和信心,她表示要隨時準備為革命事業(yè)而犧牲自己。
在這里我們只看到了林道靜和林紅為了革命事業(yè)奉獻自己的決心,但在我們眼不能及的地方有千千萬萬個和她們一樣的有志青年為了拯救國家而進行艱苦的斗爭,文中的林道靜等人只是成千上萬個革命志士的縮影。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無法擁有對抗戰(zhàn)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跡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和其他愛國學生們的成長和進步過程,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他們所擁有的不一樣的“青春”.
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將個人命運融入到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中,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其青春才是壯麗和輝煌的。
小說中的林道靜、盧嘉川、羅大方等人留下了他們?yōu)檎任ky中的祖國所表現(xiàn)出的不屈不饒的革命精神,處于新時代的我們就應該更好地傳承他們的精神,從自身做起,努力工作、積極生活。
唯有如此,才對得起那些英雄前輩用血肉拼出來的美好今天,才對得起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無微不至的關懷。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6】
新時代青年沐浴陽光下,長在春風里。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觀看《青春之歌》,我們看到了青年朝氣蓬勃,奏青春之樂章。當代青年學習老一輩的精神,見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長與發(fā)展,應時代要求,他們永不褪色的信念和不懈努力的奮斗,是我們的榜樣,在歷史學習中,中國共產(chǎn)黨給國家?guī)砹诵碌南M?,并且越發(fā)越亮!
以中華偉大復興為己任,擔當時代使命,我們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盡其所能去做青年壯祖國的偉事大事件,必將在歷史上畫上濃重色彩的一筆。以青春之歌見證新征程路上國家的成長。跟著共產(chǎn)黨,聽黨指揮,堅定不移地跟黨走,奮力書寫屬于新時代中國青年所壯麗篇章,符合時代要求,在社會和國家發(fā)展中,青年都是國家的活力和希望,我們應當是奮進少年。
面對當下國際形勢,國家強大是最穩(wěn)固的保護,在其之下有億萬中華人民的支持與不辭辛苦的奮斗。走進人民群眾,工作重點放在人民生活和國家富強之上。黨20大的召開,進一步激勵和引領廣大青年學生繼承和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和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tǒng),矢志不移投入新時代奪取中國特色主義偉大勝利的新征程。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7】
今年開學伊始,我穿梭在圖書館書架間,偶然間目光被定格在《青春之歌》上,心中猛地充滿激動,這不正是中學歷史課本上曾提及的著作嗎?這本被載入“史冊”的書一定很值得去拜讀,于是我緊緊的把她抱在了懷里······
她是一本挺厚的書,書皮有點破損了,書的紙張也有點泛黃,偶爾還有被水浸過后留下的痕跡,相必是被好多人翻閱過,也不知是哪個讀者大概是被故事情節(jié)吸引去了,竟把水送到了書上,呵呵,看來這本經(jīng)典名著果真名不虛傳,很有魅力嘛!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她。
《青春之歌》是才女楊沫的代表作。創(chuàng)作于50年代,講述了一部自“九一八”至“一二九”這一歷史大風暴中,北京的一批進步青年學生們?yōu)榱丝箵羧毡镜蹏髁x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的奮斗史。在這部小說中刻畫了林道靜、盧嘉川、江華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這些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之路對后人無不啟迪,也預兆了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和希望。
故事主人公林道靜出生于一個地主家庭,可富裕的家境并沒有給她一個幸福的童年,相反,由于她生母的緣故,后母對她百般虐待,她從小就吃盡了生活的苦。萬幸的是她后母送她去上了學,接受了教育。雖然后母這樣做只是為了林道靜以后能夠有資格嫁入豪門,讓她能夠借著林道靜的光享受榮華,但無論如何我們還得感謝她的這一“善舉”,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以后的了林道靜。當林道靜高中要畢業(yè)時,她的家庭出現(xiàn)了變故,這時后母執(zhí)意想讓林道靜嫁給一富豪來繼續(xù)她富貴的生活,林道靜不從便離家出走 ,于是她的生活翻開了新的篇章。
本來林道靜想投奔她教書的表哥表嫂,可來到他們教書的學校時才知道他們早已不在此教書,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校長收留了她并答應給她找份工作,后來她發(fā)現(xiàn)校長并非真善人,而只是相中了她的美貌想把她獻給上司,此時的林道靜對生活充滿了絕望,正當她要投海自盡時,一位青年學生余永澤救下了她,之后兩人相愛了。
這僅僅是故事的開端,股市的高潮的開始是在林道靜隨余來到北大生活后,在那她遇見了盧嘉川——一位很優(yōu)秀的進步知識青年,數(shù)次的交往之后兩人彼此欣賞彼此信賴,這也正是林道靜接觸革命獻身救國事業(yè)的先決條件。屬于他們兩人的美好還沒有開始就因盧嘉川的被捕犧牲破滅了,這讓每個人無不惋惜。之后的林道靜更加積極的向組織靠攏,她也果斷的結束了與余永澤日益不協(xié)調的生活。
江華,是林道靜接觸的繼盧嘉川之后的第二位對她影響重大的進步青年,他和盧一樣都是肩負組織使命的地下工作者,他在以后的生活中給予了林道靜很大的幫助,也正是因為如此,林道靜才有了繼續(xù)向著革命走下去的機會,而最終發(fā)展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在此期間,林道靜經(jīng)歷了很多的不平凡:化裝成家庭教師潛入地主家向當?shù)氐母F苦人們宣傳愛國教育,因為身份暴露被關入監(jiān)獄深受酷刑,出獄后領導學生開展救國運動······重重的困難并沒有嚇倒她,反而更加堅定了她革命的信念,她一如既往的為救國奔走著。而與她并肩作戰(zhàn)的江華向她表達了愛意,兩位志同道合,彼此喜歡的革命同志走到了一起,為他們共同的信念繼續(xù)奮斗著。
這就是讓我著迷的《青春之歌》,還記得當初的我為了快點一覽她的風采而近乎癡狂的畫面:只要一回到宿舍放下手里的東西趕緊看一會兒,晚上趴在床上更是恨不得看個通宵。等到周末了,那也不去了,就蝸居在宿舍看她。從開始看到看完最后一個字的七天里,幾乎每個晚上都是在舍友的催促下才睡覺,說是睡覺只是放下了書,閉上了眼睛,我的腦海里一直在浮現(xiàn)故事的某個情節(jié),是啊,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一次次讓我失眠了。
讀完整本書之后,我熱血澎湃,激動萬分,覺得自己的整個靈魂都受到了洗禮,得到了升華。小說中的林道靜、盧嘉川、江華等無數(shù)熱血青年用他們的行動激勵著我,我打心底敬佩他們,佩服他們卓爾不凡的見識和勇氣,佩服他們不屈不撓的斗志,佩服他們?yōu)樽鎳鵀槿藗儾慌铝餮獱奚牟?。我腦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回蕩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話語。我領悟到信仰的力量、共產(chǎn)黨的力量、民族的力量。這些都是林道靜他們用青春為我們做的詮釋。誰都知道青春是很美好的東西,林道靜他們把這份美好延伸了,而作為年輕幸福一代的我們,是不是應該讓這份美好更加持久絢麗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那好吧,就讓我們共同唱響青春之歌,為我們的理想信念用心奮斗吧!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篇8】
今年的五月九號是我畢生難忘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我終于被黨組織批準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正式成為黨組織中的一員。在預備期內,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充實自己,我又重新閱讀了紅色經(jīng)典小說《青春之歌》,收獲良多,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
《青春之歌》是我國著名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作者以林道靜——一位地主家庭出身的小姐,克服重重的苦難,掙脫精神的枷鎖,最終成長為一名勇敢堅強的共產(chǎn)黨員為故事主線,描寫了從“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學生運動這段歷史時期北平一批有愛國熱情的青年人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長史和抗爭史。深刻地表現(xiàn)出了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昂揚的革命熱情和旺盛的青春激情??赐炅诉@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青年學生逼人的青春活力和激情。直至今天,那火一樣的青春激情仍然在燃燒著我的心,讓我的內心激情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她是一個由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的典型。她的成長經(jīng)歷具有普遍性,代表著那個時代廣大的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條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chǎn)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她經(jīng)過了一個艱苦的磨練和改造過程。她出身于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由于深受繼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yǎng)成孤僻倔強的反叛性格。在內心深處,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所以,為了反抗不幸的命運而毅然選擇離家出走。這可以說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邁出的共同的第一步。但在當時,她仍然算不上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還常常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來。最后在盧嘉州、林紅等人的教育幫助下,經(jīng)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參加農民搶麥斗爭,并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yōu)閳詮?,才在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成為一名真正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
主人公林道靜出身于大地主家庭,雖然家庭生活算不上幸福,只要她愿意,她還是可以安心地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然而,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不甘心平庸混沌地度過平凡的一生。于是她選擇了離家,選擇了改變,選擇了反抗。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理所當然地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yè)四處碰壁……面對重重的挫折和打擊,林道靜沒有灰心失望,她沒有選擇放棄妥協(xié)。盡管前行的道路充滿坎坷,盡管她知道這條路艱辛異常,她選擇笑對坎坷,笑對挫折。憑著不服輸、不妥協(xié)的'精神,她頑強的抗爭著,在抗爭中走向成熟,在抗爭中走向勝利,在抗爭中鳳凰涅槃獲得新生,從而收獲了自己別樣的青春,收獲了自己別樣的人生。這樣的人生,精彩紛呈;這樣的人生,濃墨重彩;這樣的人生,引人入勝。
讀著《青春之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無法擁有對抗戰(zhàn)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跡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和其他愛國學生們的成長和進步過程,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他們所擁有的不一樣的“青春”。他們的青春是這么的有力,那么的昂揚,他們找到了青春的節(jié)拍,并緊隨其后,從而收獲了激情四射的壯麗人生,不可否認,他們是幸福的。讀這部作品的時候你就好像回到了那個時代,你不可能停下來,那個時代不讓你停下來,他催著你前進、前進!這就構成了它獨特的青春舞步,催人奮進,只要你還有一點點青春的氣息,它就能點燃它,燃燒你。讓你緊跟著激情澎湃的時代脈搏盡情舞動,盡情揮灑美好青春。
青春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意義非凡,但青春對于我們每個人都太短促了,然而也正是因為它的短促才更顯得它的彌足珍貴。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于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的回憶和遐想;而對于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人來說,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憧憬向往。青春是首歌,面對剛剛奏響的青春樂章,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jié)。青春是幅畫,面對剛剛鋪開的人生畫卷,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畫好青春的每一筆,讓青春的畫面絢麗多彩。斗爭年代的血與淚,苦與樂,是那么深邃,讓人久久難以忘懷,抬頭看看窗外陽光明媚,春光正好,枝頭鳥兒輕吟淺唱,歲月妖嬈。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安詳,然而憶苦思甜,我們不能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那些英雄前輩用血肉拼出來的勝利。當然,歷史已成過眼云煙,新的時代,還要由我們這些新時代的青年用我們多彩的青春譜出嶄新的激昂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動人小說,唱出了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心聲,也唱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我們這個時代也需要那么一部“青春之歌”。當我們再次迷茫,再次彷徨,再次萌生放棄希望的想法,讓青春之歌來喚起那封存的激情和活力,激勵我們在生活中繼續(xù)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寫下屬于自己的青春的贊歌。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