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一篇網(wǎng)絡上的好文“采茶歌教案”非常值得一看。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做的提前準備,現(xiàn)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也不遲。教師需要不斷優(yōu)化教案追求卓越。希望本文內(nèi)容能給您提供幫助!
采茶歌教案 篇1
活動意圖:幼兒在學習了韻律活動《摘果子》的基礎上,對采茶有一定的認知經(jīng)驗,活動中發(fā)現(xiàn)幼兒喜歡隨音樂做采茶動作,喜歡用身體動作表征音樂,感受音樂的強弱變化和人民勞動時喜悅心情,為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和表現(xiàn)欲望,利用形象的男孩女孩引導幼兒表現(xiàn)音樂的強弱變化,增強幼兒的對節(jié)奏樂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用強、弱表現(xiàn)音樂旋律。
2、探索不同物體的聲音,嘗試設計打擊樂配器方案。
3、學習看圖譜、指揮,嘗試合奏,體驗合奏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豐富幼兒有關采茶的知識
2、設計節(jié)奏圖譜,準備錄音機、鈴鼓、雙響板、碰鈴,采茶曲音樂,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跳采茶舞進教室,欣賞音樂,教師介紹采茶音樂,幫助幼兒感知音樂節(jié)拍。
1、教師邊講解邊引導幼兒觀看投影儀,教師: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郁郁蔥蔥,采茶阿姨在歡快的勞動。
二、感知音樂強弱發(fā)展規(guī)律。
1、(出示圖譜)通過圖譜,感知每一小節(jié)中強弱變化:
(男孩表示強拍,女孩表示弱拍)請不同的幼兒拍手練習節(jié)奏。
2、引導幼兒感知采茶過程中強弱快慢的變化:
鼓勵幼兒先用嘴說,然后邊說邊拍手練習節(jié)奏。
三、幼兒集體打擊節(jié)奏樂
1、幼兒聽錄音,看圖譜,拍手練習演奏,重點讓幼兒掌握好強弱變化。
2、幼兒用樂器,學習嘗試設計打擊樂配器方案,分樂器練習節(jié)奏。
3、鼓勵幼兒看圖譜和指揮進行演奏,教師觀察并提醒幼兒正確用樂器表現(xiàn)音樂的強弱變化。
4、互換樂器演奏,重點練習碰鈴的快節(jié)奏。
5、幼兒欣賞《采茶曲》,引導幼兒感知音樂所表達人們愉快勞動的喜悅心情。
6、隨音樂自編動作出教室。
采茶歌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民歌的特點。
2、學習采茶舞的基本動作,樂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現(xiàn)情感。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1、樂曲:《采茶撲蝶》
2、能表現(xiàn)采茶情景的圖片或音像資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樂曲《采茶撲蝶》,說說聽完之后的感覺。
2、結(jié)合有關的圖片或音像資料,講述舞蹈動作及其所表現(xiàn)的采茶情景。
3、示范采茶舞,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xiàn)采茶、拔樹枝、背著茶籃回家等情景。
4、在教師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現(xiàn)的情景,討論如何用舞蹈動作表現(xiàn)蝴蝶出現(xiàn)和撲蝶的情景。(如蝴蝶飛得高,蝴蝶停下來,蝴蝶有飛走了等)
5、鼓勵幼兒隨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舞蹈。
教學反思:
民間音樂活動《采茶撲蝶》,樂曲是一首民間有代表性的樂曲,節(jié)奏歡快富有表現(xiàn)性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它設計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戲很符合樂曲的情境。心得體會:
1、分段欣賞樂曲,幼兒感知、探索樂曲中樂段的不同。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樂曲中“?!钡穆曇簦剿魅绾螕浜?,撲了幾次,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
2、熟悉樂曲旋律,嘗試分角色玩游戲。游戲有一定的難度,其中有兩個不同的角色,為了便于幼兒學習,教師先分別讓幼兒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動作,然后由教師做采茶人和幼兒一起游戲。當幼兒熟悉游戲時,教師再退位,由幼兒兩兩合作玩游戲。
3、難點細化,注重細節(jié)。教師用清唱樂譜的方式重點練習難點樂段,同時借助手腕花,讓幼兒清楚了解角色動作,便于更快的學習游戲玩法。
采茶歌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音樂旋律和情緒,嘗試用動作有節(jié)奏地表現(xiàn)"采茶"與"撲蝶"的不同內(nèi)容。
2、傾聽音樂會在樂句的鼓點響起時"停"和"撲"。
3、學習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與同伴相互嬉戲的快樂。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欣賞龍巖民間歌舞《采茶燈》、初步了解歌舞表現(xiàn)的內(nèi)容。
2、物質(zhì)準備:幼兒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室:幼兒隨《采茶撲蝶》音樂,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賞《采茶撲蝶》音樂,了解AB兩段音樂表現(xiàn)的內(nèi)容。
1、幼兒完整欣賞。
師:茶園里響起了《采茶撲蝶》的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可以分幾段?每段在說什么?
2、欣賞后提問:可以分幾段?第一段在說什么?第二段呢?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
三、分段欣賞與游戲表現(xiàn)
(一)欣賞第一段"采茶"部分音樂
1、提問:茶女怎么采茶的? 她們是用什么裝茶葉的?(引導幼兒學習采茶的基本動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動作方位變化)
2、幼兒嘗試使用扇子隨音樂采茶。
(二)欣賞第二段"撲蝶"部分音樂
1、教師拿蝴蝶示范逗幼兒游戲一遍。
提問:第二段誰來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戲的呢?
2、利用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圖譜,師隨音樂指圖譜,引導幼兒感覺樂句的最后重音。
提問:蝴蝶是什么時候停呢?
(2)幼兒扮演蝴蝶隨音樂做蝴蝶飛、停動作。
(3)幼兒扮演茶女隨音樂用扇子有節(jié)奏地撲蝴蝶
3、兩人結(jié)伴玩游戲:撲蝶
(1)教師引導幼兒商量游戲玩法。
小結(jié)游戲玩法:蝴蝶隨著音樂飛來飛去,當鑼聲響起的時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這時扇子就輕輕地去撲蝴蝶。
(2)幼兒兩兩相對,一人當蝴蝶,一人撲蝶,進行游戲。
游戲后評價:游戲時是否聽音樂進行游戲,是否遵守游戲規(guī)則。
3、交換角色再游戲一遍。
四、幼兒聽音樂完整游戲"采茶撲蝶"
1、游戲第一遍:男孩采茶,女孩當蝴蝶
2、游戲第二遍:女孩采茶,男孩當蝴蝶
3、游戲第三遍:請客人老師當蝴蝶,全體幼兒采茶
小結(jié):剛才這個游戲玩了什么感覺?回去可以和誰一起玩?我相信你們一定玩得很開心。
五、律動出室:幼兒手拿小扇子,隨"采茶撲蝶"音樂小碎步律動出室。
教學反思:
民間音樂活動《采茶撲蝶》,樂曲是一首民間有代表性的樂曲,節(jié)奏歡快富有表現(xiàn)性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它設計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戲很符合樂曲的情境。心得體會:
1、分段欣賞樂曲,幼兒感知、探索樂曲中樂段的不同。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樂曲中“?!钡穆曇?,探索如何撲蝴蝶,撲了幾次,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
2、熟悉樂曲旋律,嘗試分角色玩游戲。游戲有一定的難度,其中有兩個不同的角色,為了便于幼兒學習,教師先分別讓幼兒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動作,然后由教師做采茶人和幼兒一起游戲。當幼兒熟悉游戲時,教師再退位,由幼兒兩兩合作玩游戲。
3、難點細化,注重細節(jié)。教師用清唱樂譜的方式重點練習難點樂段,同時借助手腕花,讓幼兒清楚了解角色動作,便于更快的學習游戲玩法。
采茶歌教案 篇4
活動名稱:
采茶撲蝶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旋律,能跟著音樂做采茶、撲蝴蝶等動作,理解舞蹈動作所表達的內(nèi)容與情感。
2、通過模仿他人、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等創(chuàng)編采茶、找蝴蝶、撲蝴蝶等情節(jié)動作。
3、注意觀察教師的動作,樂意學習同伴創(chuàng)編的動作。
活動準備:
1、蝴蝶飾品2、頭巾3、多媒體課件:茶山風光圖、采茶撲蝶音樂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教師帶領學生到茶山旅游,講述有關茶山的傳說。
二、欣賞茶山美景和音樂:
1、多媒體課件展示茶山風光圖。
師:人們在茶山上干什么呢?
他們是怎樣采茶的?
2、幼兒欣賞采茶撲蝶音樂。
三、幼兒學習第一段動作。
1、幼兒創(chuàng)編采茶動作。
2、教師引導學生豐富采茶動作。
3、師生跟音樂表演采茶一段。
四、幼兒創(chuàng)編第二段動作。
1、教師出示蝴蝶飾品。
師:看,誰來了?(蝴蝶)你想不想和蝴蝶一起玩兒啊?
讓我們一起去找蝴蝶吧!
2、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找蝴蝶動作。
3、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撲蝴蝶的動作。
4、幼兒在教師引導下聽音樂做第二段動作。
五、跟蝴蝶一起飛出教室。
采茶歌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律動《采茶》,加深幼兒對這一民間音樂的印象,并體驗江南人民采茶時的喜悅心情;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人民的美好情感。
2、學習采茶動作:大拇指與食指相捏的同時,手臂略彎曲并有后縮的感覺。
3、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想象力。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xiàn)自己。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活動重難點:
學習采茶的動作;跟著音樂的節(jié)拍采茶。
活動準備:
磁帶、茶葉。
活動過程:
1、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引出新授。
師:“小朋友,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你們知道茶葉是什么季節(jié)采摘的嗎?”;“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今天老師想帶小朋友去茶園采茶,你們想不想去呀?”
2、教幼兒律動《采茶》的過程。
教師示范引導幼兒學習采茶動作要領:大拇指與食指相捏的同時,手臂略彎曲并有后縮的感覺,眼睛一定要看著手。(為了能喝到又鮮又香的茶葉,人們通常都是采樹尖上的葉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來捏。)
放茶:采茶后手翻一下,手心向下放入籃中,眼睛同樣要看手。
3、教幼兒律動要領。
引導幼兒用語言編出采茶動作的要領:
左邊采一片放進小籃子,右邊采一片放進小籃子;
連采幾片放進來,連采幾片放進來;
撥開樹枝采一片放進來,撥開樹枝采一片放進來;
太多了,兩只手一塊采了放進來。
4、幼兒掌握動作要領后,教師引導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整的表演律動,激發(fā)幼兒對采茶律動的興趣。
提示:讓幼兒生動、活潑的表現(xiàn)動作,充分感受采茶時的喜悅心情。
活動反思:
在活動開始時,出示的采茶的圖片,讓幼兒仔細觀看是如何采茶的,觀察茶樹的特點。那如何用舞蹈動作表現(xiàn)采茶呢,這兒我做了一個夸張的動作,左手抱籃子,右手采茶,眼睛到處亂看,故意把采到的茶放籃子外面,惹得孩子們哈哈大笑。同時又巧妙的讓幼兒注意:放茶時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葉放。在籃子外面。孩子們表演的很投入。
采茶歌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幼兒缺乏自信心,不愿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于模仿教師的示范,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采茶》選自大班下學期主題七大自然的禮物,表現(xiàn)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興興走到茶園,忙著采茶的歡快場面。音樂節(jié)奏優(yōu)美歡快,幼兒容易理解表現(xiàn)?,F(xiàn)在正是江南地帶春暖花開,茶香飄逸的時期,雖然采茶為幼兒不熟悉的活動,但正用此來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表現(xiàn)出自由快樂的動作和情感,增強幼兒自信心,所以我選擇了這一課題來進行韻律活動。
二.說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diào),豐富幼兒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xiàn)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jīng)驗,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結(jié)合《綱要》精神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 通過學習律動《采茶》,感受忙碌的采茶氣氛,體驗采茶時的喜悅心情。
2、 引導幼兒學習采茶動作,并大膽創(chuàng)編表演律動。
3、 培養(yǎng)幼兒動作的節(jié)奏感和協(xié)調(diào)性。
三.說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學習采茶動作要領。
難點則是幼兒大膽創(chuàng)編采茶動作并表演律動。
四.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采用的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法: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和場景,把幼兒帶入江南茶園的情境中,以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談話法:通過教師與幼兒的對話交流,讓幼兒對茶園有簡單了解,更加貼近生活,對采茶產(chǎn)生好奇心。
3、視聽法:這是根據(jù)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fā)展特點而采用的。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為幼兒提供形象生動茶園的圖片視頻,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視覺,輕松地學習采茶動作及創(chuàng)編。聽是感知音樂的最好的方法,也是音樂的最大魅力,幼兒通過視聽來感知作品、理解作品、從而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作品。
五.說學法
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我采用的學法是:
1、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對活動的感覺和內(nèi)容的印象更為深刻。我讓幼兒通過觀看圖片視頻、情境模擬等手段,讓幼兒感受忙碌的采茶氣氛,體驗采茶時的喜悅心情,更加大膽自由表演。
2、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我將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演一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進幼兒對律動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六.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采茶情景圖片視頻 音樂《采茶》 小籃子若干個
經(jīng)驗準備:幼兒活動前對茶葉有簡單了解。
七.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分為以下三個:
一、情境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二、引導幼兒學習采茶動作并大膽創(chuàng)編表演律動。
三、幼兒完整表演律動,感受忙碌的采茶氣氛,體驗采茶時的喜悅心情。
采茶歌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采茶動作:大拇指與食指相捏的同時,手臂略彎曲并有后縮的感覺。
2.通過學習《采茶舞》律動,能用肢體動作表達出自己熱愛勞動的美好情感。
3.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學習采茶的動作;跟著音樂的節(jié)拍采茶。
活動準備:磁帶、多媒體放映江南人民采茶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遷移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小朋友說說茶的種類、喝茶的知識,"小朋友平時喜歡喝茶嗎,知道茶是怎么來的嗎?""你們都喝過什么茶?";教師小結(jié):先種茶再采茶然后再制茶。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把采茶過程配上采茶的音樂編成一個好看的采茶舞,大家有沒有信心!
2.介紹采茶知識,觀看形象的江南人民采茶的圖片;(放映多媒體)師:"茶葉樹是生長在江南的一種植物,它很矮,高度大概到成人腰的部位,一排一排的生長,排之間有空隙,方便人走在中間采茶葉,為了能喝到又鮮又香的茶葉,人們通常都是采樹尖上的葉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來捏,然后把它放到籃子里。"
3.欣賞音樂磁帶、感受活潑歡快的旋律;教幼兒律動《采茶舞》
(1)教師示范引導幼兒學習采茶動作要領:
大拇指與食指相捏的同時,手臂略彎曲并有后縮的感覺,眼睛一定要看著手。
放茶:采茶后手翻一下,手心向下放入籃中,眼睛同樣要看手。
(2)教幼兒律動要領。
引導幼兒用語言編出采茶動作的要領:
左邊采一片放進小籃子,右邊采一片放進小籃子;連采集片放進來,連采集片放進來;撥開樹枝采一片放進來,撥開樹枝采一片放進來;太多了,兩只手一塊采了放進來。
4.幼兒掌握動作要領后,幼兒自由進行創(chuàng)編。
(1)要求: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編出跟別人不一樣的采茶動作。
(2)幼兒自由分組隨采茶的音樂嘗試創(chuàng)編,教師巡視,啟發(fā)幼兒手眼協(xié)調(diào)地做采茶的動作。
指導語:有一些長得很好的茶被遮了要怎么采(撥)?你采得是這邊的茶葉,那那邊的茶葉要怎么采?低的茶葉要怎么采?高的要怎么采呢?四周的茶葉都長得很好,要怎么采才能都采到?站著采茶,可不可以蹲著采茶?
(3)幼兒展示創(chuàng)編的動作,教師幫助幼兒積累創(chuàng)編動作的經(jīng)驗,并將將動作進行提煉、美化、并引導幼兒學習提示:讓幼兒生動、活潑的表現(xiàn)動作,充分感受采茶時的喜悅心情。
5.教師小結(jié)結(jié)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在一起很開心,小朋友都學會一個本領會自己編舞蹈,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我們在做的事情都可以把他編成舞蹈,以后我們再來編。
活動延伸:
通過學習采茶律動,幼兒能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熱愛勞動的美好情感。
采茶歌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音樂旋律和情緒,嘗試用動作有節(jié)奏地表現(xiàn)“采茶”與“撲蝶”的不同內(nèi)容。
2、傾聽音樂,會在樂句的鼓點響起時“?!焙汀皳洹薄?BR> 3、學習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與同伴相互嬉戲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欣賞龍巖民間歌舞《采茶燈》、初步了解歌舞表現(xiàn)的內(nèi)容。
2、物質(zhì)準備:PPT、幼兒每人一把小紙扇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入
1、幼兒隨《采茶撲蝶》音樂進入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到茶園里去采茶,好嗎?
二、完整欣賞《采茶撲蝶》音樂,了解AB兩段音樂表現(xiàn)的內(nèi)容。
1、幼兒完整欣賞。
師:茶園里響起了優(yōu)美的的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音樂這可以分幾段?每段在說些什么?
2、欣賞后提問:剛才的音樂可以分幾段?(兩段)
第一段在說什么?(茶女在茶園里采茶)
第二段呢?(蝴蝶也飛來跟茶女做游戲啦!)
三、分段欣賞與游戲表現(xiàn)
(一)欣賞第一段“采茶”部分音樂
1、欣賞前提問: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欣賞后提問:茶女怎么采茶的?誰能來采采看?(請個別幼兒表現(xiàn),其他幼兒跟著一起學)
師:我看到你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找到一片茶葉摘下來。(動作演示)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1)提問:那我們看不到的茶葉可以怎么采呢?(請幼兒表現(xiàn)撥的動作,一起來學動作)
(2)提問:茶女采茶的時候動作有哪些變化呢?誰來試一試。(請個別幼兒表現(xiàn)高低左右的動作方位變化)
(3)提問:茶女采了這么多茶葉用什么裝茶葉呢?(手叉腰當籮筐)
2、幼兒表演采茶動作
師:你們想不想也到茶園里去采采茶呢?(想)那我們輕輕地走到茶園中間找到一棵茶樹。(引導茶樹有高有低)
(二)欣賞第二段“撲蝶”部分音樂
1、欣賞前提問:第二段誰來了?
欣賞后提問:第二段誰來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戲的呢?
2、利用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圖譜,師隨音樂指圖譜,引導幼兒感覺樂句的最后重音。
提問:蝴蝶是什么時候停呢?
(2)幼兒扮演蝴蝶隨音樂做蝴蝶飛、停動作。
(3)幼兒扮演茶女隨音樂用扇子有節(jié)奏地撲蝴蝶
3、兩人結(jié)伴玩游戲:撲蝶
(1)教師引導幼兒商量游戲玩法。
小結(jié)游戲玩法:蝴蝶隨著音樂飛來飛去,當鑼聲響起的時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這時扇子就輕輕地去撲蝴蝶。
(2)幼兒兩兩相對,一人當蝴蝶,一人撲蝶,進行游戲。
游戲后評價:游戲時是否聽音樂進行游戲,是否遵守游戲規(guī)則。
(3)交換角色再游戲一遍。
四、幼兒聽音樂完整游戲“采茶撲蝶”
小結(jié):剛才這個游戲玩了什么感覺?回去可以和誰一起玩?我相信你們一定玩得很開心。
五、結(jié)束活動:
幼兒手拿小扇子,隨“采茶撲蝶”音樂離開。
采茶歌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少先隊員采茶歌》以新的創(chuàng)作手法表現(xiàn)了少先隊員采茶的過程和歡快的心情。歌曲為兩段體,羽調(diào)式。旋律流暢,具有江南音樂的特點。第一樂段為典型的起、乘、轉(zhuǎn)、合四個樂句。第一樂句開始的五度大跳的旋律,一下子把少先隊員采茶時的歡快情緒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節(jié)奏模仿。第三樂句分成兩個小的分句。節(jié)奏發(fā)生了變化,附點音符和八分休止附的運用,為歌曲增添了歡快的情緒。第四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雖然最后一個音結(jié)束在主音上,但由于只結(jié)束在一個八分音符的短音上,并沒有使人感到結(jié)束,而另一個八分休止附則為進入第二樂段做了呼吸的準備。第二樂段連續(xù)用了八個XX的節(jié)奏,沿用了歌曲開始的音樂動機66 33旋律活潑、跳躍,配以“采蚴”的襯詞,形象地表現(xiàn)了少先隊員的動作和歡快的心情。切分節(jié)奏的運用使旋律既有變化又保持了整個歌曲的統(tǒng)一。最后兩小節(jié)中的八分休止符的運用別具特色,聲斷氣連,寄托了少先隊員熱愛茶山的感情。
教學時,在知識技能、技巧方面:唱準大跳音程,連音,聲斷氣連結(jié)尾處。演唱時要注意樂句的分句,可引導學生劃分樂句,做到正確地換氣。
在音樂與相關文化方面方面:首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采茶歌》,為下面要學習的《少先隊員采茶歌》做鋪墊。
采茶歌》是我國南方的一種歌舞體裁,表演方式一般為一男一女,或一男兩女,后發(fā)展為數(shù)人數(shù)十人的集體舞。表演著身穿彩服,腰系彩帶,男的執(zhí)鞭,女的拿扇,做為模擬各種采茶的用具,載歌載舞。表演內(nèi)容多為種茶、采茶的過程。歌曲的體裁多為小調(diào)。
在情感體驗方面:感受江南采茶歌曲特點,引領學生集體參與,創(chuàng)編采茶動作,感受音樂美感和學習的樂趣。
學情分析
進入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音樂的學習方面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如: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鑒賞能力、歌唱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和理解、表達歌曲內(nèi)容,歌唱時的聲音渲染等,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還需進一步引導。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1、能用純凈、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少先隊員采茶歌》。2、能積極地參與活動,創(chuàng)編幾個舞蹈動作。
過程、方法目標:采用聆聽法、感受、體驗法、肢體語言法、歌唱法、創(chuàng)編法等運用教學。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要求學生能感受江南音樂優(yōu)美、婉轉(zhuǎn)的特點。同時了解江南美麗的景色和特定的水鄉(xiāng)文化。
教學難點重點
1、能用純凈、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少先隊員采茶歌》
2、唱準大跳音程,連音,聲斷氣連結(jié)尾處。
3、積極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參與教學活動。
教學流程
一、教師帶領學生跟著《采茶歌》音樂作動作進教室。
1、提問:你所知道的茶的品名?特點?
2、介紹《采茶歌》特點:《采茶歌》是我國南方的一種歌舞體裁,表演方式一般為一男一女,或一男兩女,后發(fā)展為數(shù)人數(shù)十人的集體舞。表演著身穿彩服,腰系彩帶,男的執(zhí)鞭,女的拿扇,做為模擬各種采茶的用具,載歌載舞。表演內(nèi)容多為種茶、采茶的過程。歌曲的體裁多為小調(diào)。
二、學習歌曲《少先隊員采茶歌》。
1、初步聆聽歌曲。
問:心情是怎樣的?從歌曲旋律中找找能夠增加快樂氣氛的地方?
2、再賞。
歌曲一開始的五度音程。具有彈跳感。一下子把少先隊員采茶時的歡快情緒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附點、八分休止符、連續(xù)的八個XX,都是歌曲的情緒更加快樂。
3、做采茶的動作跟著音樂動一動
4、哼唱歌曲旋律。
5、唱歌詞。
注意第二、三小節(jié)圓滑線的唱法。要唱得連貫、柔和,和跳躍形成對比。重點解決3、6、12小節(jié)尾音初。
第二樂段第一樂句可按頓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勻的節(jié)奏感,好像是有節(jié)奏的采茶動作一樣。
最后一個樂句第三小節(jié)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輕,并要做到聲斷氣連,使歌聲既分開又連貫,寄托著少先隊員熱愛茶山的情感。演唱時要注意樂句的分句,可引導學生劃分樂句,做到正確地換氣。
三、情感體驗。
1、找學生有表情有動作的歌唱示范。
2、全體學生做動作歌唱。
四、音樂文化視野拓展。
欣賞有關采茶的音樂作品
1器樂合奏《采茶撲蝶》
2廣西民歌《采茶歌
板書設計
××××
我們少先隊員把小樹種在祖國的土地上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以《采茶歌》為導入點,帶領學生做著菜茶的動作進教室,引領學生了解江南音樂與相關文化,為學習《少先隊員采茶歌》做好了鋪墊,吸引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效果不錯。
在備課時,我所注意到的一些知識點和歌唱技能上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領下完成,但令我沒有想到的是最后一句歌詞“我們少先隊員把小樹種在祖國的土地上”成為了教學難點,學生對“員把小樹種在祖國的”這幾個字的歌唱時的長短總是掌握不準確,最后,我靈機一動,用圖譜的形式,
××××
我們少先隊員把小樹種在祖國的土地上
很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每個字音的長短,這樣,學生很快唱準了。
因為本課的信息量很大,所以最后時間上有點緊張,音樂文化視野拓展部分,沒有完成,以后要注意時間的設計和對教材的深刻再挖掘,盡量不出現(xiàn)沒有想到的情況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