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體課件

字號:


    出國留學網的編輯為您提供了一份詳細的“圓柱體課件”知識筆記。上課前準備好課堂用到教案課件很重要,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是教師面對學生所要進行的有效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下只是提供一些參考資料請大家仔細閱讀!
    圓柱體課件(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類比、分析的過程,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圓柱的體積公式。
    【教學難點】
    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預設: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兩者共有的體積公式:長方體
    (正方體)體積=底面積×高。今天我們再來研究另一個熟悉的幾何圖形,圓柱的體積公式。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探索新知
    1.圓柱體積公式的猜想
    在大屏幕出示底面積和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
    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相等嗎?
    預設:根據(jù)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底面積×高,所以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相等。
    追問:類比之前學過的體積公式,圓柱的體積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圓柱的體積公式可能是什么?
    預設:圓柱的體積和底面積、高有關,圓柱的體積公式=底面積×高。
    2.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
    回憶圓的面積是通過轉化為長方形,從而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提問:圓柱可以轉化成已知體積公式的哪個圖形呢?
    預設:可以把圓柱轉換成長方體。
    讓學生根據(jù)提前下發(fā)的能自動等份分割的圓柱體學具,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如何把圓柱轉化為長方體呢?
    預設:學生分一分,拼一拼,組合成近似長方體的圖形。此時教師應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把圓柱等份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的情境,隨著等份分割的份數(shù)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觀察拼成的長方體和原來的圓柱具有怎樣的關系?5分鐘后請小組代表進行回答。
    預設:長方體的底面積、高和體積分別等于原來圓柱的底面積、高和體積。
    3.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出
    提問: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預設: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大寫字母V表示圓柱的體積,S表示底面積,h表示圓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
    預設:V=Sh
    教師強調字母V、S是大寫,h是小寫。
    追問:回顧探究圓柱體積公式的過程,有哪些心得體會?
    預設1:可以用長方體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體體積公式;
    預設2: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與探索圓面積的方法類似;
    預設3:計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
    (三)課堂練習
    試一試
    一個圓柱形零件,底面半徑是5厘米,高是8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小結作業(yè)
    提問: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找找生活當中的圓柱物體,量一量底面積和高,算一算物體體積。
    四、板書設計
    圓柱體課件(篇2)
    教案-插座圓柱體(感覺教育)
    直接目的:辨別高低、大小、粗細、長短的視覺記憶;培養(yǎng)發(fā)展視覺區(qū)別體積的判斷能力;學習分辨三度空間的概念;三次元的學習教育。
    2.間接目的:邏輯、思考、對應、順序的能力;培養(yǎng)視覺敏銳的觀察力;寫前的握筆長期準備工作;間接的為數(shù)學準備;注意力、集中力、思考力的發(fā)展。
    3.教具說明:圓柱體四組(A.B.C.D)
    每組各有10個圓柱體
    A組:屬一次元變化,粗細不變、高度漸減、由高到低。
    B組:屬二次元變化,高度不變、粗細不變、由粗到細。
    C組:屬三次元變化,粗細和高度同時漸減,不規(guī)則變化、由大到小。
    D組:屬三次元變化逆比例,由粗而低到細而高。
    4.實施步驟:
    教師示范圓柱體正確拿法。
    基本操作:配對練習;序列練習。
    以三階段名稱練習法[“這是最粗的、這是最細的”;“請你拿最粗(細)給我”;“這是什么”]教孩子認識名稱。
    教學順序:難易程度B→C→D→A。
    5.變化操作
    配對變化1.序列變化
    6.分享園地
    這項教具的目標,是教孩子用眼睛分辨體積大小的差別,讓孩子從錯誤訂正中,發(fā)揮自我發(fā)展的潛在能力,孩子就開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修正。在這個自我訂正的過程中,去比較不同的大小圓柱,這正是意識感覺活動的重心所在。花花小仙
    圓柱體課件(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運用遷移規(guī)律,引導學生借助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來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并理解這個過程。
    2.會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圓柱形物體的體積和容積,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和數(shù)學法,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借助實物演示,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驗、討論,學生理解所學知識。
    2.通過新舊知識的轉化貫通,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體系,領悟數(shù)學思想遷移的重要性。
    3.在講解例題與鞏固練習中,學生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感覺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激發(fā)其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通過實驗操作及設問,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大膽的猜想。
    教學重點
    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圓柱體體積的公式推導方法
    教學突破
    本節(jié)的內容是這單元的重點的內容,且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關系。在教學上對于圓柱體積的計算,首先應從圓的面積推導人手,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演示及鼓勵學生實驗操作來明確。
    教 具
    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圓柱形水杯。
    (1)老師在杯子里面裝滿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狀的?(2)你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計算出這些水的體積嗎?
    (3)討論后匯報:把水倒入長方體容器中,量出數(shù)據(jù)后再計算。(4)說一說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5)在求圓柱體積的時候,有沒有像求長方體或正方體體積那樣的計算公式呢?
    2,復習相關知識,為新課教學作鋪墊。
    (1)什么叫物體的體積?我們學過什么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學生自由回答)
    (2)出示圓柱體物品,指名學生指出各部分名稱。
    二、新課教學
    設疑揭題:
    我們能把一個圓采用化曲為直、化圓為方的方法推導出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現(xiàn)在能否采用類似的方法將圓柱切割拼合成一個學過的立體圖形來求它的體積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1.探究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課件演示拼、組的過程,同時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16份、32份……),讓學生明確: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體。依次解決上面三個問題:
    ① 把圓柱拼成長方體后,形狀變了,體積不變。(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圓柱的體積)
    ② 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高就是圓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課件,閃爍相應的部位,并板書相應的內容。)
    ③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書公式)
    討論并得出結果。你能根據(jù)這個實驗得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嗎?為什么?讓學生再討論:圓柱體通過切拼,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圓柱體的底面積 ,這個長方體的高與圓柱體的高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以高,所以,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 。(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 。(板書:V=Sh)(設計意圖:要用這個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填表:請同學看屏幕回答下面問題,
    ④ 底面積(㎡)高(m)圓柱體積(m3)
    4 3
    5 6
    9 2
    (設計意圖:設計練習能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從而訓練學生的技能。這是第一層基本練習,通過這道題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本課重點,)
    例:一個圓柱形油桶,底面內直徑是6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容積約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數(shù)保留整立方分米)
    解: d=6dm,h=7dm.r=3dm
    S底 =πr2=3.14×32 =3.14×9 =28.26(dm2)
    V =S底h =28.26×7 =197.82198dm3 答:油桶的容積約是198立方分
    (設計意圖:使學生注意解題格式,注意體積的單位為三次方)
    三、鞏固反饋
    1.求下面圓柱體的體積。(單位:厘米)
    同學板演,其余同學在作業(yè)本上做。板演的同學講解自己的解題方法題。
    ⑤ ,教師歸納學生所用的解題方法,強調在解題的過程中格式。(設計意圖:這是第二層變式練習。是讓學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礎上理解公式,學會靈活運用公式的訓練題。通過對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柱體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練習:(回到想一想中) 圓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徑是10cm,高是15cm.已知水杯中水的體積是整個水杯體積的 2/3 計算水杯中水的體積?
    四、拓展練習
    1.一個長方形的紙片長是6分米,寬4分米.用它分別圍成兩個圓柱體,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們的體積大小一樣嗎?請你計算說明理由.(結果保留π)
    2.一個底面直徑是20cm的圓柱形容體里,放進一個不規(guī)則的鑄鐵零件后,容體里的水面升高4cm,求這鑄鐵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五、課堂小結
    1.談談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2.解題時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六、布置作業(yè)
    1.課后練習1,2題
    2.拓展練習2題
    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x高
    圓柱——長方體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x高
    V=sh
    圓柱體課件(篇4)
    圓柱體教學目標:
    1、發(fā)現(xiàn)并理解圓柱體柱體的特征。
    2、在制作中理解并掌握圓柱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
    3、在觀察與操作中發(fā)展空間觀念。教學重難點:在制作圓柱體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圓柱體側面展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體的底面周長,深刻理解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情境導入
    (一)圓柱體的特征
    (1)展示生活中圓柱體生活中許多物體的形狀都是圓柱體物體(PPT展示電池,杯子,奶粉盒等)
    (2)圓柱體的特征師:圓柱體有哪些特征?拿出現(xiàn)場剪開的圓柱體的側面,引導學生觀察。
    生1:圓柱體共3個面,上下兩個面是形狀大小相同的圓形,
    生2:側面摸上去有弧度,是一個曲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
    二、探究新知,制作圓柱體。
    (1)思考圓柱體的特征,如何制作圓柱體。
    (2)學生嘗試自己動手,師巡視,學生交流匯報。( J458.COM)
    (3)同學們想到了兩種制作圖樣的方法,哪種方法制作起來更方便?為什么?方法一:先準備好長方形,然后根據(jù)長方形的大小決定圓的大小。
    方法二:先制作兩個大小相同的圓形,然后根據(jù)圓的大小決定長方形的大小。
    (4)思考: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后所得到的長方形與底面的圓形有什么關系?(計算出圓的周長,根據(jù)圓的周長確定長方形的長)
    總結: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后得到的長方形的長正好等于底面圓的周長。
    圓柱體課件(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探索并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方法
    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滲透數(shù)學思想,體驗數(shù)學研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設計理念:圓柱的體積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在學生已了解了圓柱體的特征、掌握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后面學習圓錐體積的基礎。因此根據(jù)本節(jié)課內容的特點,我把教學設計定位在通過對圓柱體積知識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探究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和方法?!稊?shù)學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在圓柱的體積這節(jié)課我盡量使其體現(xiàn)達到化,因此為了突破重難點,本節(jié)課的教法和學法體現(xiàn)出以下的幾個特點:
    1、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
    2、直觀教學,先利用教具演示讓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
    3、讓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教具準備:
    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課件水槽水體積不同的圓柱體直尺細繩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學開始首先出示了一個裝了半杯水的燒杯,然后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準備投入水中并讓學生觀察:會發(fā)生什么情況?由這個發(fā)現(xiàn)你想到了些什么?
    2、提問:“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圓柱的體積嗎?”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觀察活動,意圖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自主得出圓柱體積的定義,進一步加深對體積概念的理解,并為下面的探究活動提供研究方法。)
    二、自主探究、
    1、比較大小、探究圓柱的體積與哪些要素有關。
    (1)、先出示了兩個大小不等的圓柱體讓學生判斷哪個體積大?
    (2)、提問:“要比較兩個圓柱體的體積你有什么好辦法?”學生想到將圓柱體放進水中,比較哪個水面升得高。
    (3)、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自己比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兩組圓柱的體積,并將實驗結果填入實驗報告1中。(課件出示)
    (4)、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匯報結論:當?shù)椎葧r,圓柱越高體積越大;當高等時,圓柱底面越大體積越大。即圓柱的體積的大小與它的底面積和高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教學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通過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找出決定圓柱體積的兩個因素,為學習新知識作鋪墊,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大膽猜想,感知體積公式,確定探究目標。
    (1)、再次設疑:如果要準確的知道哪個圓柱的體積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辦法?學生想如何計算圓柱的體積。
    (2)、引導學生回憶圓的面積公式和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3)、讓學生思考: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呢,依據(jù)學過的知識,你可以做出怎樣的假設?
    (4)、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并匯報:圓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體后應該也能夠轉化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圓柱的體積可能也是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
    (5)、讓學生依據(jù)假設結論分組測量圓柱C和圓柱D的有關數(shù)據(jù),用計算器計算體積,并填入實驗報告2中。(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圓柱體積公式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接著通過設計猜想的過程,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回憶了學習長方體體積時的實踐方法和將圓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學生在如此豐富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就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猜想的膽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強。)
    4、確定方法,探究實驗,驗證體積公式。
    (1)、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實驗工具,自主商討確定研究方法。
    (2)、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確定了兩種驗證方案。
    方案一:將圓柱C放入水中,驗證圓柱C的體積。
    方案二:將學具中已分成若干分扇形塊的圓柱D拆拼成新的形體,計算新形體的體積,驗證圓柱D的體積。
    (3)、學生按照自己所設想的方案動手實驗,并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填入實驗報告2中。(課件出示)
    (4)、實驗后讓學生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用實驗的方法得出的數(shù)據(jù)與實驗前假想計算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學生匯報:實驗的結果與猜想的結果基本相同。
    (6)、教師用課件演示將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向學生明確圓柱的體積確實可以像計算長方體體積那樣,用底面積乘以高。(課件出示)
    (7)、小結:
    要想求出一個圓柱的體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8)、學生自學第8頁例4上面的一段話:用字母表示公式。
    學生反饋自學情況:
    v=sh(設計意圖這部分教學采用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數(shù)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完成從操作→觀察、比較→歸納推理的認知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得到結論。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和自主實驗探究的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鞏固發(fā)展
    1、課件出示例4,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說說這樣列式的依據(jù)是什么。
    (設計意圖:使學生注意解題格式,注意體積的單位為三次方)
    2、鞏固反饋
    填表
    底面積(㎡)高(m)圓柱體積(m3)
    63
    0.58
    82
    (設計意圖:設計練習能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從而訓練學生的技能。這是第一層基本練習,通過這道題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本課重點,夯實基礎知識)
    3、完成第9頁的“試一試”和練一練”中的兩道題。
    (“練一練”只列式,不計算)
    集體訂正,說一說圓柱體的體積還可以怎樣算?
    (設計意圖:這是第二層變式練習。是讓學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礎上理解公式,學會靈活運用公式的訓練題。通過對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柱體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一個圓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是15厘米,已知水杯中水的體積是整個水杯體積的2/3,計算水杯中水的體積?
    (設計意圖:這是第三層發(fā)展性練習,安排了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習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問題,切實體驗到數(shù)學就存在于自己的身邊。)
    5、拓展練習
    (1)、一個長方形的紙片長是6分米,寬4分米。用它分別圍成兩個圓柱體,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們的體積大小一樣嗎?請你計算說明理由。(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2)、一個底面直徑是20厘米的圓柱形容器里,放進一個不規(guī)則的鑄鐵零件后,容器里的水面升高4厘米,求這鑄鐵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安排了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習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引入環(huán)節(jié)中的兩個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的價值體驗到數(shù)學對于了解周圍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是非常有作用的;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四、全課小結:
    談談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