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大班教案必備4篇

字號:

熊貓大班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毛筆畫是中國特有的繪畫種類,中國人、外國人都很喜歡。
    2.感受毛筆的柔軟性,嘗試用毛筆畫出熊貓的明顯特征。
    3.知道熊貓是中國的國寶。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不同內(nèi)容的中國畫,活動前布置在活動室墻面上供幼兒欣賞。
    2.范畫一張,玩具熊貓一個。
    3.宣紙或毛邊紙(吸水性強)、舊報紙、毛筆、墨汁、瓷碗、抹布等。
    活動過程
    1.欣賞中國畫。
    ――請幼兒欣賞活動室布置的中國畫。
    ――這些畫與我們用鉛筆、水彩筆畫的畫一樣嗎?我們叫它什么畫?是用什么筆畫的?
    ――這些畫與我們看到過的許多畫不一樣,我們叫它中國畫,是用毛筆(出示毛筆)畫出來的,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很喜歡。
    ――請幼兒用手摸一摸毛筆,說說有什么感覺。
    ――今天我們就來用毛筆給熊貓畫像。
    2.觀察熊貓外形特征。
    ――出示熊貓玩具,知道熊貓是中國的國寶。
    ――觀察熊貓外形特征:頭、眼、眼圈、耳、身體、腿、尾。
    3.看教師示范。
    ――教師用毛筆蘸足淡墨,用中鋒畫頭、身體等輪廓,再用筆尖蘸足濃墨,畫眼圈、耳等部位。
    ――熊貓喜歡吃什么?引導幼兒添畫竹子。
    4.作畫。
    ――提醒幼兒用濃、淡墨色作畫。
    ――鼓勵有能力的幼兒畫出熊貓動態(tài)。
    ――展示作品。
    活動建議
    1.用毛筆畫熊貓意在幫助幼兒從美術的角度接近中華文化,感受中國畫特有的風格,對幼兒的作畫技巧不必有過高的要求。
    2.要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如在桌面墊好報紙,蘸墨不宜過多,及時用抹布擦拭臟處,保持畫面清潔等。
    活動反思
    毛筆畫是我們中國特有的繪畫種類,中國人、外國人都非常的喜歡。但由于國畫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孩子們接觸的比較少,因此顯得十分地生疏,這一次的繪畫活動用毛筆來畫熊貓意在幫助幼兒從美術的角度接近中華文化,感受中國特有的風格,事實上對幼兒的作畫技巧倒沒有過高的要求。美術教育家勒溫費爾特曾說過:“兒童只要被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chuàng)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規(guī)范,那么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chuàng)造的能手”。
    熊貓大班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美術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繪畫表現(xiàn)力和想像力。
    3、引導幼兒在認識熊貓?zhí)卣鞯幕A上,畫出可愛的熊貓。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在認識熊貓?zhí)卣鞯幕A上,畫出可愛的熊貓。
    活動難點:
    培養(yǎng)幼兒的繪畫表現(xiàn)力和想像力。
    活動準備:
    1、畫紙、蠟筆。
    2、教師范例。
    3、熊貓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熊貓圖片,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嗎?你們看它是誰啊?(教師出示熊貓圖片)我們的.熊貓客人長什么樣子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2、教師:我們的熊貓客人身上都長了什么呢?(教師請幼兒說說熊貓的特點)
    3、教師小結:教師根據(jù)幼兒所說內(nèi)容進行小結。
    二、引導幼兒觀察熊貓的外形特征。
    1、教師:熊貓的頭長的什么樣呢?(圓圓的)熊貓長了一個圓圓的頭。熊貓圓圓的頭上有什么呢?(兩只眼睛、兩只圓圓的耳朵還有鼻子)
    教師小結:熊貓長了一個圓圓的頭,圓圓的頭上有兩只眼睛、兩只耳朵還有一個小小的鼻子)
    教師:我們一起來說說:熊貓長了一個圓圓的頭,圓圓的頭上有兩只眼睛、兩只耳朵還有一個小小的鼻子。
    2、教師:熊貓的身子是怎么樣的?(胖胖的,圓圓的)身子兩邊有什么(手)企鵝的身體下面有什么?(一雙腳)。
    教師小結:熊貓的身子長的胖胖的,圓圓的,身子兩邊有手,身子下面有一雙腳。
    3、教師:熊貓全身都長滿了什么呢?(毛)熊貓身上的毛長的一樣嗎?(不一樣)哪里不一樣?(有的白色,有的黑色)哪里是白色的?哪里是黑色的?(引導幼兒說說)
    教師小結:熊貓全身長滿了毛,它的耳朵、眼圈、四肢都是黑色的,而頭、胸、背都是白色的。
    4、教師:你們知道熊貓喜歡吃什么嗎?(竹子)今天呢?老師就請小朋友來畫可愛的熊貓。
    三、交代作業(yè)要求。
    1、老師示范熊貓的畫法。
    小結:先畫熊貓的圓圓的頭、在畫上比頭大的身體,注意身體畫的長一點,最后在畫熊貓的耳朵,眼睛、鼻子、手和腳。
    2、重點引導幼兒畫熊貓的眼圈。
    四、引導幼兒添畫。
    小朋友可以畫出不同動作的熊貓寶寶,畫好了可以添畫太陽,小草、小花。小熊貓喜歡吃的竹子。
    五、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引導幼兒用正確的姿勢作畫。指導幼兒添畫,掌握涂色方法和技巧,做到畫面整潔。同時知道能力弱的小朋友大膽用筆作畫。
    六、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展示幼兒作品,教師引導幼兒從色彩運用、添畫、涂色方面評價,表揚畫得好的、有進步的幼兒。
    熊貓大班教案【篇3】
    活動要求與準備
    一、使幼兒認識大熊貓的主要外形特征,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二、讓幼兒知道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貴動物,是國寶,應保護大熊貓。
    三、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豐富詞匯:珍貴、竹筍。
    五、準備:大熊貓玩具一個、錄像機、錄像帶。
    活動過程
    一、用謎語引出課題,讓幼兒猜: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當糧食,竹林里安家。(大熊貓)
    二、出示大熊貓玩具,引導幼兒觀察大熊貓的外形特征
    教師出示大熊貓玩具,提出問題,引導幼兒依次觀察大熊貓的頭、嘴、眼睛、耳朵、鼻子、身體、四肢、尾巴等。
    小結:大熊貓的頭是圓形,頭上有嘴、鼻子、眼睛、耳朵。一張嘴,一對小眼睛周圍長著黑色的毛,像帶黑色的眼鏡。鼻子是黑色的,在臉的中央,兩只小耳朵是黑色的。身體胖乎乎的是橢圓形,全是白色。有四條粗短的腿,長圓形,是黑色的,尾巴短短的是黑色。
    三、放錄象,講述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教師放錄象,提出問題:大熊貓生活在哪里?它喜歡吃什么?怎樣生活?是怎樣走路的?
    小結:大熊貓住在長有竹林的高山上,喜歡吃竹葉、竹筍。它喜歡獨居,白天睡覺,晚上出來吃東西,會爬樹,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
    四、談話:大熊貓與人類的關系。
    為什么稱大熊貓為國寶?你在什么地方見過大熊貓?你喜歡大熊貓嗎?為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
    小結:(為什么稱大熊貓為國寶參見教學資料)小朋友在動物園、電影、電視或圖書中見過大熊貓。大熊貓形體美麗,動作有趣,性情溫雅,可供大家觀賞,還可以表演精彩的節(jié)目,是我們和世界人民喜愛的動物。但它卻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危險,我們要救救大熊貓,保護大熊貓,讓它永遠生活在地球上。
    活動延伸:
    給大熊貓畫像(國畫);教幼兒玩《搶救大熊貓》的游戲,教育幼兒要愛護大熊貓。
    熊貓大班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熊貓的可愛,學習用各種美術形式表現(xiàn)自己的欲望。
    2.嘗試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熊貓的基本特征及不同的動態(tài)。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4.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熊貓的圖片、郵票、明信片及有關記錄熊貓生活的VCD等。
    2、與家長一起到動物園參觀,觀看熊貓表演,感知熊貓的外形特征和不同的動態(tài)特點。
    3、收集各種美工材料。
    指導要點:
    1、幼兒互相交流自己對熊貓的認識,分享有關熊貓的已有知識經(jīng)驗。
    2、根據(jù)收集的各種美工材料,引導幼兒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熊貓?會遇到什么困難?鼓勵幼兒共同解決難點。
    3、幼兒分組活動,鼓勵幼兒用各種美工材料,用繪畫、剪紙、拼帖、泥塑等不同方法,大膽表現(xiàn)熊貓的不同動態(tài)。
    活動反思:
    這個月以“動物朋友”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關于動物的特征及生活習性,讓幼兒更加進一步的了解小動物,彼此又拉進了與人類的距離。從而樹立孩子要保護動物的意識。熊貓在幼兒印象中是胖乎乎的,又非??蓯郏變憾挤浅5南矚g它。首先在實施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也在網(wǎng)上查了各種關于熊貓的生活和外形,以便在給孩子講解當中,能給他們傳輸正確的信息。不過從孩子們的反應來看,幼兒興致非常的高。
    一開始以猜謎語的方式進入話題,能夠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不過幼兒只知道熊貓的外形,對它們的生活習性確不是很清楚??紤]到孩子們對大熊貓的形象感知較少,也請了個別幾個幼兒介紹自己見過的熊貓。這樣既豐富了孩子們對熊貓的初步感知,又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熱情?;顒游乙詧D片展示給孩子們看,孩子們觀察、思考、想象、表達,思維極其活躍。其實我們的教育資源很多,教師可以隨時隨地的為幼兒開展教育契機的機會。在討論到我們應該怎么保護熊貓的時候,幼兒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說了很多的答案,有些小朋友說我要把熊貓帶到家里來,他們的天真,純真的心,看他們真的是很喜歡熊貓。
    在這樣的教育活動中,給孩子們又有了一個教育機會,而我自身感覺雖看到孩子們在發(fā)言,但還可以把氣氛搞的活躍點,因為本身社會領域的都是以語言為主,怎么樣才能把課堂上到生機勃勃,這一點還需慢慢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