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wǎng)相關(guān)專題:“我的叔叔于勒讀后感”。
下面是編輯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讀后感范文”。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作品教給我們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可以通過文字書寫的方式來完完成一篇讀后感?;蛟S在您閱讀本文以后有一點收獲!
我的叔叔于勒讀后感范文 篇1
閑來無事,又翻閱了《我的叔叔于勒》,感覺怪怪的。記得上中學時,語文老師告訴我們說:菲利普夫婦虛偽、自私、貪婪、吝嗇、冷酷無情,有著一副可憐又可鄙的拜金相。
今天再看,我覺得這種評價似乎不太公正。
菲利普一家并不是有錢的人家,也就是剛剛夠生活罷了,可是在辛苦工作一周的周末,他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這怎么能說是愛慕虛榮呢?窮人難道就沒有享受生活的權(quán)利了嗎?
好吃懶做的于勒在將要拖垮整個家庭的時候被家人送到美洲,讓他接受生活的磨煉,學會自力更生。如若不然,怎樣對待這個行為不正,糟蹋錢的敗家子呢?養(yǎng)他一輩子嗎?生活狀況要繼續(xù)惡化嗎?女兒要不要出嫁?兒子要不要讀書......這分明是菲利普夫婦在萬般焦急之中作出的無奈選擇,怎能說是冷酷無情呢?
況且,把弟弟送上去海外的商船,也是按照當時的慣例(當時西方人有到海外淘金的習俗),而且于勒到美洲也確實賺了點錢,雖說再度窮困潦倒,但他畢竟學會了自食其力,這不也正好證明菲利普夫婦的做法是明智的嗎?
此外,于勒為什么能夠在把自己應(yīng)得的部分遺產(chǎn)吃得一干二凈之后,還大大占用了我父親應(yīng)得的那一部分?如果菲利普夫婦真的自私,冷酷無情,會允許他這樣做嗎?說明菲利普夫婦對于勒還是寬容的,不然不會讓他占用自己應(yīng)得的遺產(chǎn),而且是大大占用!..
菲利普從船長那里不僅得知那個年老水手是自己的弟弟,而且還得知于勒因為欠了他們的錢心中有愧,不愿回到他們身邊,于是他們回來的時候改乘圣瑪洛船,以免再次遇見他。是啊,他們又何必去打擾于勒目前尚算平靜的生活呢?這不正是帶著沉重的心情在維護于勒做人的尊嚴嗎?怎么能說他們自私、冷酷無情呢?
我的評價可能也不算十分公正,但是總覺得還是有點道理的,寫出來,也算是班門弄斧,就教于大方之家吧。
我的叔叔于勒讀后感范文 篇2
讀了這篇莫泊桑寫的文章《我的叔叔于勒》,感慨良多。
在這篇文章中,“我的叔叔”于勒有了錢,我們?nèi)胰硕寂瓮缛諝w來,能夠給“我們”帶來幸福、奢華的生活。
但是一次旅行,當“我們”在船上看見了他,他并沒有發(fā)什么財,而是又老又窮苦的賣牡蠣的老水手時?!案赣H”和“母親”卻像遇到瘟神一樣,盡量躲著他。原因是什么?因為他沒有錢。
換個角度想想。難道于勒真的沒有認出自己的侄子么?難道真的沒有認出買自己牡蠣的是自己的哥哥么?答案是否定的,他肯定認出了。因為他明白自己以前犯下許多錯,不好意思和他相認。
再想想,為什么于勒沒有回自己的家鄉(xiāng)呢?答案能夠從船長口里得知:“據(jù)說他在哈佛爾還有親屬,但是他不愿意回到他們的身邊,因為他欠了他們的錢……”這樣說來,于勒已經(jīng)從以前的“流氓”變成此刻明白錢來之不易歷盡滄桑的“賣牡蠣的老人”了,他最起碼也明白了要自力更生。
而克拉麗絲卻看他此刻沒錢,怕他回來吃他們的。這說明了“我的母親”是見錢眼開的市井婦人。而“我的父親”菲利普也和母親一樣“見利忘義”,他們認定“我的叔叔”這輩子沒有出息。
如果我是克拉麗絲,我也會和弟弟相認,因為人犯錯誤是難免的,若能改邪歸正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我們就應(yīng)原諒他;如果我是菲利普,不管我的弟弟再窮,再流氓也好,我也會和他相認的,畢竟血濃于水的`親情是永不磨滅的。
我的叔叔于勒讀后感范文 篇3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所寫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若瑟夫一家因慶祝二姐找到了對象,從而去哲爾賽島旅行,之后在船上遇到于勒的故事。隨著真相一層層的剝開,菲利普夫婦的丑陋面貌也漸漸地表現(xiàn)出來了。從對于勒的厭惡變?yōu)橄M?,最后又變?yōu)榱藚拹?。這些感情變化的原因,并不是源自于親情,而是出于金錢至上這一觀念。
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點在文中通過多重方式刻畫。他們得知真相前后的對話的反應(yīng)以及他們之前所做的計劃生動地表現(xiàn)他們的丑陋、貪婪和勢力。還有就是小說最后菲利普夫人因為怕女婿知道結(jié)局而停止對于勒的怒罵,可以看出他們多么的虛偽和無恥!
菲利普夫婦并不是只存在于小說中的人,他們的觀念也不只存在于小說之中。他們就是某些家庭的寫照,某些家庭就是因為金錢所以四分五裂。贍養(yǎng)自己的父母也要講“公平”,為了那幾百塊錢連自己的家族都可以不要,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又會有什么作為?還能指望你給社會做出什么貢獻呢?金錢有什么用,可以買來第二個父母嗎?哪有會有人說父母有什么用?我先不說你這個問題是沒有道德的,那么父母養(yǎng)育兒女又有什么用?等你淪落到相同的境地時,你就會明白你父母的感受了。
說實話,金錢真的害了許多的人,破壞了許多的家庭。當金錢只是一種貨幣,沒有情感的東西可是在人們眼中卻勝過了情感的.存在。我真的為這些人感到可悲即使有了金錢,但他卻失去了世上最珍貴的東西——親情。
我的叔叔于勒讀后感范文 篇4
上初中時,讀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感受并不太深,只記得老師講這篇小說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guān)系,菲利浦夫婦是自私貪婪、冷酷無情的小市民的典型代表?,F(xiàn)在作為一名教師,年過不惑,重教這篇經(jīng)典課文,感覺完全不一樣了,覺得這篇作品簡直是反映窮人辛酸生活的杰作。課文中字里行間都能體現(xiàn)出窮人生活的艱辛苦澀,讀后不由人不為菲利浦夫婦掬一把同情之淚,深感莫泊桑是當之無愧的短篇小說巨匠。
文章一開頭就寫出了這個家庭的窘?jīng)r:“我小時候,家在哈佛爾,并不是有錢的人家,也就是剛剛夠生活罷了。我父親做著事,很晚才從辦公室回來,掙的錢不多。我有兩個姐姐。 我母親對我們的拮據(jù)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時家里樣樣都要節(jié)省,有人請吃飯是從來不敢答應(yīng)的,以免回請;買日用品也是常常買減價的,買拍賣的底貨;姐姐的長袍是自己做的,買15個銅子一米的花邊,常常要在價錢上計較半天。 ”
讀到這段文字,有過相似家境的人,一定會感同身受的。雖然這講的是19世紀法國的窮人家庭的生活,但是真讓人覺得講的是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或者正在經(jīng)歷的事,全天下每天像這樣艱辛生活的窮人,我想,現(xiàn)在一定還很多很多。當下并不是一個土豪遍地、富二代橫行的時代,不可能人人花錢如流水,消費連眼都眨,買東西只看品牌不看價錢。像菲利浦那樣的家庭應(yīng)該還不少吧?不知還有多少人整日在為鹽米油鹽精打細算,為衣食住行愁眉苦臉?
小說里提到菲利浦一家之所以去哲爾賽島旅行,是這么說的:“ 哲爾賽島是窮人們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這個小島是屬英國管的。路并不遠,乘小輪船渡過海,便到了。因此,一個法國人只要航行兩個小時,就可以到一個鄰國,看看這個國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這個不列顛國旗覆蓋著的島上的風俗習慣?!?BR> 讀到這段文字,不由人從法國菲利浦一家的事想到現(xiàn)實中的旅游,旅游的確是很愜意,很暢快,很瀟灑的事,但那是要花一大筆錢的!生活拮據(jù)得如菲利浦夫婦一樣的人怎敢有游山玩水,覽盡天下奇景的奢望?對他們來說“身上衣裳口中食”才是頭等大事!但窮人除了衣食之外,還是得有點兒愉悅身心的精神生活的,所以就采用這種近游哲爾賽島以遂“出國游”心愿的舉動。想到這些,怎能不讓人為天下的窮人感到一縷辛酸,覺出一股苦澀?當然這些話,生活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人是聽不進去的,因為“白天不懂夜的黑”。錦衣玉食的皇帝陛下怎么會感受到饑寒交迫的街頭流浪漢的痛苦呢?
小說中還有一段文字描寫旅行中若瑟夫的父親菲利浦看見有身份的人吃牡蠣,他被那種高貴的吃法所打動也決定請家人吃牡蠣。菲利浦的妻子也就是若瑟夫母親對此的反應(yīng)是這樣的:“ 母親有點遲疑不決,她怕花錢;但是兩個姐姐贊成。母親于是很不痛快地說:"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轉(zhuǎn)過身對著我,又說:"至于若瑟夫,他用不著吃這種東西,別把男孩子慣壞了。 ”
這段令人忍俊不禁的文字,馬上會讓人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無數(shù)窮人家中類似的辛酸苦澀小事:花錢時錙銖必較、猶豫不決,恨不得一分錢掰兩半花卻還要“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找出點兒借口來維護一下可憐的虛榮心。寫得真是太傳神了!但是稍具悲憫情懷的人,誰又忍心嘲笑菲利浦的妻子這樣的窮人呢?對他們,除了寄予深深的同情之外還能有什么呢?
這樣看來,正因為菲利浦夫婦經(jīng)濟是那樣的拮據(jù),家境是那樣的窘迫,而又無力改變自己可悲的命運,所以只能寄希望于發(fā)了財?shù)挠诶?,可以說于勒就是他們的救命稻草,而一旦發(fā)現(xiàn)于勒原來成了窮光蛋,他們的希望徹底化為泡影,十幾年來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們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他們對窮光蛋弟弟于勒那樣強烈的反應(yīng)也就可以理解了。這一切都因為他們是窮人!莫泊桑簡直把社會上窮人這個占有相當大比例的階層的辛酸痛苦寫盡了!
有句話說,“小說除了人名,什么都是真的”,的確如此!《我的叔叔于勒》真算得上是一篇法國版的《窮人列傳》,莫泊桑像法國的太史公!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