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shù)學教案模板

字號:

中班數(shù)學教案(篇1)
    教案目的
    1、在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寬窄,積極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寬窄。
    2、在操作中經(jīng)歷對10個以內(nèi)物體按寬窄排序的過程。
    3、體驗操作探索的樂趣。
    教案準備
    彩色片、不同寬窄的積木等。操作冊、蠟筆。
    教案流程
    一、預備活動。
    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走線的游戲。叫過小橋?!睅ьI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根據(jù)兒歌內(nèi)容自編動作。
    二、集體活動。
    “今天有些客人來到了我們班,想來考考你們,你們接受嗎?”
    ①目測比較兩個物體的寬窄。
    “看看,這兩個彩色片誰寬、誰窄呢?”
    教師取出“彩色片”中的寬窄比較明顯的2片彩色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說誰寬、誰窄。
    ②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寬窄。
    請幼兒每人抽取一片彩色片,和同伴比一比,看看誰的寬,誰的窄。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比較寬窄:比如一端對齊比或疊放在一起比較。
    ③學習按寬窄排序。
    請幼兒拿好自己的操作卡片回到位子上,進行操作卡片,并說說自己用什么方法比較出10個彩色片的寬窄,又是怎么排列的?
    三、分組活動。
    第一、二、三組:用多種方法比較積木的寬窄并排序。
    第四、五、六組:找找教室內(nèi)外寬窄不同的物品并排序。
    第七、八組:完成操作冊第3、4頁的活動。
    四、交流小潔,收拾學具。
    “誰來說說在活動中你是怎么來進行寬窄排序的?”
    請幼兒說說自己在游戲中遇到寬窄不同的情況時是怎么比較的。引導幼兒收拾整理好學具。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將椅子搬到走廊上,搬一把椅子可自由進出,但搬桌子時就卡住了,為什么?怎么辦?
    2、在室內(nèi)找出寬窄不一樣的的物品并排序,再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斷出物品寬窄的。
    中班數(shù)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2.在與圓形的比較中學正確感知橢圓形。
    3.能根據(jù)其特征在許多圖形中找出橢圓形。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內(nèi)容:
    有趣的橢圓形。
    活動準備:
    1.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一套 。
    2.課件一個(秋姑娘送禮物的畫面)。
    3.圓形、橢圓形卡片人手一套。
    4.操作紙、油畫棒。
    5.實物:盒子、碟子、樹葉、蘋果、檸檬、雞蛋、籃子等 。
    課程實錄:
    一、導入活動
    復習已經(jīng)認識的圖形。
    師:“看,誰來了?”(出示秋姑娘送禮物的畫面)。
    幼:“秋姑娘?!?BR>    師:“秋天來了,秋姑娘給我們送來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么禮物?
    幼:“有餅干?!?BR>    師:“這些餅干是什么形狀的?
    幼:“這是三角形的草莓味餅干。”
    幼:“有正方形的蘋果味餅干?!?BR>    幼:“還有長方形的香蕉味餅干?!?BR>    幼:“還有圓圓的香橙味餅干。”
    評析:通過秋姑娘送禮物,讓幼兒復習已經(jīng)認識的圖形,為學習認識橢圓形做好知識準備。
    二、認識橢圓形。
    師:請小朋友拿出手中的兩張卡片(圓形和橢圓形),找一找哪個是長長的圓、扁扁的圓?
    幼:這個比圓形長的圓是橢圓形。
    師:我們把這個長長、扁扁的圓 評析:叫做橢圓形。
    評析: 幼兒 根據(jù)老師提示,能把圓形和橢圓形進行比較,找出 長長、扁扁的圓。
    三、比較圓形和橢圓形
    (1)比較相同點。請幼兒摸圓形和橢圓形的邊緣,引導其觀察發(fā)現(xiàn)相同點:都是沒有角的。
    (2)區(qū)別不同點。把圓形、橢圓形中心重疊放置,讓幼兒進行比較觀察,然后請幼兒將自己的兩個圖形從中心上、下、左、右對折打開,每張紙上出現(xiàn)“十”折印,分別說圓形、橢圓形的四道折印各有什么不同?
    評析: 幼兒通過操作和探索,主動地學習找出圓形和橢圓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給他們營造了一個寬松、愉快的心理氣氛,為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了條件。
    四、找橢圓形。
    出示盒子、碟子、樹葉、蘋果、檸檬、雞蛋、籃子、哈密瓜等。
    師:調(diào)皮的'橢圓形要和我們捉迷藏,我們一起找一找哪些東西象橢圓形?
    幼:雞蛋象橢圓形。
    幼:盒子的面是橢圓形。
    幼:樹葉是橢圓形的。
    幼:籃子的底面是橢圓形。
    幼:哈密瓜象橢圓形。
    幼:碟子也是橢圓形的。
    評析:橢圓形的。通過出示實物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里自由地和同伴交流,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其大膽發(fā)言的信心。
    四、給橢圓形寶寶涂色。
    指導幼兒在幾何圖形組成的畫中找出橢圓形,并給橢圓形涂上顏色。
    評析:幼兒的操作興趣高漲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diào)動,在探索中獲得了學習經(jīng)驗。
    區(qū)角活動: 在科學角里投放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讓幼兒用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
    教師自評: 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和效果。
    園長點評:孩子們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區(qū)分了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認識了橢圓形,能正確掌握圓形和橢圓形的名稱,了解橢圓形的特點,在操作活動中,幼兒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幼兒的操作習慣較好,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常規(guī)也很不錯,能積極的舉手回答問題,幼兒的活動興趣濃。教師以啟發(fā)、引導的方式,充分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并以“游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jīng)驗,真正體現(xiàn)玩中學,學中樂。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通過操作,感知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了解橢圓形的主要特征。 提高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
    引導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類似橢圓形的物體。找找在教室里、幼兒園還看到過哪些橢圓形的物體,并小組記錄下來與同伴分享交流。孩子們在活動中收獲的不僅是對圓形和橢圓形,更重要的他們懂得如何去區(qū)別它們之間的不一樣。
    設計意圖
    數(shù)學是抽象性,思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而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最好方法。在這節(jié)數(shù)學活動中,將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大膽嘗試讓幼兒積極地參與操作,進一步認識橢圓形,培養(yǎng)幼兒擴散形思維。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玩中學”、“ 學中玩”。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激發(fā)幼兒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積極性。
    小百科:橢圓(Ellipse)是平面內(nèi)到定點F1、F2的距離之和等于常數(shù)(大于|F1F2|)的動點P的軌跡,F(xiàn)1、F2稱為橢圓的兩個焦點。其數(shù)學表達式為:|PF1|+|PF2|=2a(2a>|F1F2|)。
    中班數(shù)學教案(篇3)
    活動名稱:野餐
    活動目標:引導幼兒學習按形狀、顏色集合與計數(shù)。
    活動準備:情境主題掛圖:野餐。
    活動過程:
    一、通過閱讀情境主題圖,
    回憶往事,引起幼兒觀察情境主題圖的興趣。教師:小朋友你們?nèi)ミ^公園野餐嗎?野餐的時候看到了什么?吃了什么?你們喜歡公園野餐嗎?待引起幼兒的興趣后,教師出示情境主題掛圖,野餐。小動物們也高高興興的一起到公園野餐,看看都有誰?
    討論分析,分類集合并計數(shù)。如下:
    按名稱分類計數(shù)。教師提問:野餐的地方可美了,看看都有什么?各有多少?(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草地上有不同顏色的花朵,遠處有不同種類的樹木,天空中飛著不同顏色的小鳥、蝴蝶和蜻蜓等,并分別說出這一類的總數(shù)。如幼兒說:草地上有不同顏色的花朵,一共有8朵。教師可以讓全體幼兒用點數(shù)的方法驗證。)
    按顏色分類計數(shù)。如,教師進一步提問:小朋友說了草地上有不同顏色的花朵,那有什么顏色的花朵呢?各有幾朵?小鳥都有什么顏色的?各有幾只?等等。
    按形狀分類計數(shù)。教師提問:小動物他們帶來什么好吃的?放在什么形狀的盤子里?各是多少?(教師引導幼兒逐一辨識形狀及分類計數(shù)。如,綠色的盤子象什么形狀?放著什么好吃的?有多少?藍色的盤子象什么形狀?放著什么好吃的?一共有多少?圓形的餅干有幾塊?方形的餅干有幾塊?等等。)
    教師還可以提問一些與形狀相關的問題。如:三明治像什么形狀?還有什么東西是三角形的?在畫面上你還找到了哪些像圓形、正方形的東西?等等。
    二、請幼兒完成書上的評價練習,
    教師交待:請小朋友打開兒童用書第13頁。
    觀察討論。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上圖:圖上有什么?都是什么形狀的?分別是什么顏色?分一分、數(shù)一數(shù)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東西各有多少?
    教師:看下圖,猜一猜要讓小朋友們做什么?如幼兒回答有困難,可以接著提出輔助問題:三個圖形框表示什么意思?三種顏色的標志表示什么意思?從第一題可以看出讓你們?nèi)Τ鍪裁礃拥臄?shù)字?
    幼兒操作。小朋友分別按形狀和顏色計數(shù),并圈出正確的數(shù)字。
    中班數(shù)學教案(篇4)
    中班數(shù)學教案:制作拼圖
    活動目標:
    了解圖形的部分與全體的關系。活動準備:
    1.《我的數(shù)學》第31、32頁。2.玩具卡:搭配31、32頁的部分。
    3.剪刀、膠水、卡紙、大張白紙、圖畫紙、小動物圖片若干(兩兩一致)、筆。
    4.將兩兩一致的動物圖片一份貼在大張白紙上,做成拼圖并把它掛在教室的前面;把另一份片貼在卡紙上,并將每一張圖片剪成10片以內(nèi)的片數(shù)?;顒舆^程:
    1.動物拼圖游戲。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動物朋友,可是它們太頑皮了,要跟我們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戲,你們想不想玩?那老師先來找一個好不好?
    師:好,我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棒、能把小動物找出來并把它拼在一起。2.出示自制圖卡。師:今天除了這些小動物還有其他的小動物到我們班來做客,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是誰?
    師:是誰呀?他們看到剛剛小朋友玩捉迷藏那么開心也想玩,那你想不想跟他們玩?呀!它把自己變成了幾片?(數(shù)一數(shù))小朋友能不能把它拼成原來的樣子呢?我請小朋友來試一試。
    師:小鱷魚考完小朋友了、現(xiàn)在輪到小鴨子了。我請小朋友幫幫它。()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師:剛剛有的小朋友跟小動物玩了捉迷藏開不開心?老師為每一個小朋友都準備了小卡片,現(xiàn)在請小朋友自己去拼一拼吧。
    (找一個位置完成拼圖游戲)
    中班數(shù)學教案(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小動物串的手鏈,發(fā)現(xiàn)按照一定規(guī)律的排序;
    2、幼兒在為小兔子過生日的情境中,能夠發(fā)現(xiàn)并能完成串珠子的多種排序規(guī)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幼兒樂于參加活動,喜歡把物體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二、【活動準備】
    竹簽數(shù)條、各種"糖葫蘆"小卡片(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等等)、多媒體課件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談論小朋友喜愛吃的東西,創(chuàng)設小兔子過生日的情景,小動物們要送小兔子喜歡的手鏈做生日禮物觀察小豬準備的手鏈:按照一顆紅色-一顆藍色-一顆紅色-一顆藍色等珠,總結小豬的手鏈按照一定的順序串成的方法叫做排序,引出活動主題:有趣的排序
    2、小小幫手串珠子通過觀察小動物已經(jīng)串好的珠子,發(fā)現(xiàn)其中的排序規(guī)律,幫助小豬、小猴、小象等小動物串好沒完成的手鏈小豬串手鏈的排序:紅-綠-紅綠-紅……小猴串手鏈的排序:大-小-大-小-大……小象串手鏈的排序:圓-方-圓-方-圓……
    3、進門闖關創(chuàng)設情景,小動物們來到小兔子家要答對設好的問題才能進門,請幼兒解答問題,完成排序,進入小兔子家為小兔子慶祝生日4、游戲:小朋友準備的禮物給每個幼兒分好糖葫蘆果和竹簽,請幼兒動手按照自己喜歡的順序串好糖葫蘆,親手為小兔子準備生日禮物,完成后請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說一說按照什么樣的'順序來排序。
    四、【活動結束】
    教師總結幼兒表現(xiàn),點評幼兒動手完成的"生日禮物",最后以《生日快樂》歌曲結束活動。
    五、【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重點是讓幼兒感知規(guī)律,增強觀察力和思維能力;難點是再現(xiàn)或再造規(guī)律,能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排序。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上,我才用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法,在活動過程創(chuàng)設小兔子過生日的情境貫穿始終,激發(fā)孩子的興趣愛好,幼兒帶著興趣融入其中,易于接受新的知識,這使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在游戲操作部分,老師應該面對幼兒先進行示范,以便幼兒能更好的進行操作,我在此環(huán)節(jié)忽略了示范演示,使得課堂在操作部分紀律上有點亂。這節(jié)課整體來看雖然還算成功,但有些孩子未能進行舉一反三的操作,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結束時未及時進行總結,以至于幼兒在腦海中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在以后的區(qū)角活動中要繼續(xù)讓幼兒練習排序。
    中班數(shù)學教案(篇6)
    活動目標: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人手7個高矮不等的大樹圖片、空白紙一張(用于貼圖片)、膠水、抹布
    ①游戲師: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我請坐的神氣的小朋友上來做。(請5個高矮不等的幼兒上臺)他們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呀?(高矮不同)
    ②排隊師:你們自己來排排隊,看怎么樣才能讓隊伍站的更整齊。
    下面的小朋友,誰來幫幫他們啊?
    你是怎么來幫他們排隊的?你是怎么排的或你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的?(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
    ⑵各組活動師: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比賽,看哪個小組排的好,排的快,還要說出你們是按什么規(guī)律來排的!
    起立,把小椅子塞進去,像早上出去做操一樣排隊,123組站在桌子后面,456組站在桌子前面,面對面站好。
    我數(shù)123,你們就開始排隊,你們對面對都要看好的,看誰排的又快又好。
    2、介紹材料、幼兒操作活動⑴請幼兒觀察自己盤子里面的卡片師:那我們小朋友也來看看自己桌子上的卡片上有什么啊?
    有幾個?那他們一樣嗎?哪里不一樣?(高矮不同)⑵學習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
    ①請幼兒按順序給自己的大樹朋友排隊師:現(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給自己的大樹朋友來排隊,每人拿一張白紙,把自己的大樹朋友排在白紙上,給他們來排排隊。
    ②師:我請小朋友來說說看自己是怎樣來給大樹朋友來排隊的?
    (教師請1~2名幼兒展示、介紹自己的操作結果,說說自己是按什么順序給大樹排隊的。)
    ③引導幼兒進行逆向排序師:有沒有不同的排法,用不一樣的方法來給大樹來排序?
    (展示用不同方法排序的幼兒作品)師: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排的?這樣排對不對?(從高到矮和從矮到高這兩種方法都棒)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按規(guī)律排序》,目的在于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整個活動以收到禮物貫穿主線。分三個環(huán)節(jié)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幼兒自己觀察去發(fā)現(xiàn)圖形排隊是有規(guī)律的。通過圖形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圖形排隊的基本特征。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基礎上采用啟發(fā)法、提示法,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并概括圖形的排列特征。讓幼兒感受了不同顏色,不同圖形按規(guī)律排序的樂趣,也訓練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的敏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