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成像教案熱門6篇

字號:

平面鏡成像教案 篇1
    1、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道平面鏡有成像和改變光路的作用,能夠畫出簡單的光路圖,能夠簡要地描述平面鏡的成像原理,能區(qū)別實像與虛像。2、通過實驗探究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像與物的大小,及像與物的左右關系,進而歸納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能根據(jù)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設計和制作實用的器具應用于生產和生活。
    3、能積極參與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研究,能應用平面鏡成像特點并說明它在日常生活、生產、科研方面的廣泛的應用。
    【教材分析】本節(jié)教材共兩部分: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各種面鏡。文中共安排了兩個活動,一個信息鏈接。主要是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既重過程又重結果。
    1、重點: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道平面鏡有成像和改變光路的作用,能夠畫出簡單的光路圖,能夠簡要地描述平面鏡的成像原理,能區(qū)別實像與虛像。2、難點:通過實驗探究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像與物的大小,及像與物的左右關系,進而歸納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能根據(jù)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設計和制作實用的器具應用于生產和生活。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觀察交流法,歸納總結法。
    【教學用具】平面鏡,蠟燭(兩根完成一樣的),玻璃板,光屏,凸面鏡和凹面鏡。
    一、新課引入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用過平面鏡,你曾用平面鏡做什么?你知道什么樣的鏡子叫平面鏡?讓學生回答。
    平面鏡成像教案 篇2
    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5、物體與像的大小相等;
    6、物與像的連線垂直于平面鏡。
    制作步驟:
    1、在2113紙上豎一塊玻璃板作為平5261面鏡,在紙上記下4102平面鏡的位置;
    2、把點燃的蠟燭放1653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后面與像重合,在紙上記錄下物像的位置;
    4、用直線將物像位置連起來;
    5、改變位置再測幾組;將測得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
    擴展資料:
    實驗中的注意事項: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清晰度降低,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和大?。?BR>    (2)實驗中宜選擇較薄的玻璃板,從而避免因前后兩個玻璃面成的像不重合而有一定錯位(重影),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玻璃板要垂直于桌面放置,這樣避免使像偏上或偏下,便于使后面的物體與前面物體的像重合,從而更好地確定像的位置。可用兩塊三角板檢驗玻璃板是否與桌面垂直;
    (4)在桌子上鋪白紙的目的是便于記下蠟燭、玻璃板和像的位置,從而確定物與像到玻璃板的距離關系及物、像的連線與鏡面的關系。
    平面2113鏡成像的實驗步驟如下:
    1、在紙上豎一塊玻璃5261板作為平面鏡,在紙上記4102下平面鏡的位置。1653
    2、把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后面與像重合,在紙上記錄下物像的位置。
    4、用直線將物像位置連起來
    5、改變位置再測幾組;將測得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
    拓展資料:
    平面鏡成像是一種物理現(xiàn)象。指的是太陽或者燈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鏡面上平面鏡又將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們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鏡中的虛像。當你照鏡子時可以在鏡子里看到另外一個"你",鏡子里的"人"就是你的"像"(image)。在鏡面成像中,你的左邊你看到的還是在左邊,你的右邊你看到的還是在右邊,但如果是兩個人面對面,你的左邊就是在對方的右邊,你的右邊就是在對方的左邊。這樣的效果也叫鏡像。
    制作步驟:
    1、在紙2113上豎一塊玻璃板5261作為平面鏡,在紙上記下平面鏡的位置;
    2、把點4102燃的蠟燭1653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后面與像重合,在紙上記錄下物像的位置;
    4、用直線將物像位置連起來;
    5、改變位置再測幾組;將測得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
    擴展資料
    實驗:
    【儀器和器材】
    蠟燭,12 cm×15 cm透明玻璃片(最好用貼有反光膜的汽車用玻璃),12 cm×10 cm普通透明玻璃片,玻璃膠。
    【制作方法】
    在透明玻璃12 cm邊涂上適量的玻璃膠,將其固定在12 cm×10 cm普通透明玻璃片的正中間(要保證兩玻璃面的垂直),并在反光面位置兩側的底座玻璃上畫線。
    【使用方法】
    將做好的裝置放在方格紙上,并讓裝置上的記號線與方格紙上的中線重合。
    【實驗技巧】
    做實驗時方格紙上的記號,應將物體的整個底部形狀畫出。
    【實驗方法】
    本實驗總方法:實驗歸納法。
    用未打開的蠟燭代替點燃的蠟燭的像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實驗中的注意事項: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清晰度降低,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實驗中宜選擇較薄的玻璃板,從而避免因前后兩個玻璃面成的像不重合而有一定錯位(重影),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玻璃板要垂直于桌面放置,這樣避免使像偏上或偏下,便于使后面的物體與前面物體的像重合,從而更好地確定像的位置。可用兩塊三角板檢驗玻璃板是否與桌面垂直;
    (4)在桌子上鋪白紙的目的是便于記下蠟燭、玻璃板和像的位置,從而確定物與像到玻璃板的距離關系及物、像的連線與鏡面的關系。
    成像特點:
    1、平面鏡成正立等大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像和物的連線垂直于平面鏡。
    3、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4、像和物關于平面鏡對稱。
    5、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6、像的上下不變,左右互換
    (總結: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
    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步驟:2113
    1、儀器和器材準備。蠟5261燭,12 cm×15 cm透明玻璃片(最好用貼有4102反光膜的汽車用玻璃),12 cm×10 cm普通1653透明玻璃片,玻璃膠。
    2、在透明玻璃12 cm邊涂上適量的玻璃膠,將其固定在12 cm×10 cm普通透明玻璃片的正中間(要保證兩玻璃面的垂直),接著在透明玻璃的兩側放置蠟燭(兩根蠟燭要確保在同一直線上)
    3、多次移動并測量兩根蠟燭與透明玻璃之間的距離,記錄下來;
    4、做好實驗后收拾器材,根據(jù)所得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
    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方法:
    本實驗總方法:實驗歸納法。
    用未打開的蠟燭代替點燃的蠟燭的像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擴展資料:
    平面鏡成像特性:
    但在實驗中,我們常用薄玻璃板來代替平面鏡。因為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的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為了更清晰的看到“鏡”中的像,我們要求玻璃前的物體要盡可能的亮,而環(huán)境要盡可能的暗。而玻璃后的物體不需點亮,環(huán)境要盡可能的暗。所以平面鏡成像實驗適合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下進行。
    平面鏡能改變光的傳播路線,但不能改變光束性質,即入射光分別是平行光束、發(fā)散光束等光束時,反射后仍分別是平行光束、發(fā)散光束。
    由物體任意發(fā)射的兩條光線,由平面鏡反射,射入眼睛。人眼則順著這兩條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看到了兩條線的交點,
    即我們在平面鏡中看到的像,但是平面鏡后面是沒有物體的,所以物體在平面鏡里成的是虛像(平面鏡所成的像沒有實際光線通過像點,因此稱作虛像);
    像距與物距大小相等,它們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它們到鏡面的距離相等,上下相同,左右相反。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實際上是前后相反,但是教科書上是左右相反)
    平面鏡成像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2、觀察實驗現(xiàn)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xiàn)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fā)現(xiàn)”成功的喜悅。
    2、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四)教學重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探究的方法與合作學習。
    (五)教學難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二、教法:實驗探究法;提問法;談話引導法
    學法:觀察法;小組討論法;交流法;實驗法;實驗分析法
    三、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器材:一塊平面鏡,一塊玻璃板,兩個鐵夾作為玻璃板支架,白紙,光屏,一盒火柴,兩支相同的蠟燭,刻度尺,筆。
    教師演示器材:打火機兩個,蠟燭兩支,平面鏡,平板,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吹蠟燭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引入新課
    教師:本實驗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玻璃板,點明玻璃板我們稱為平面鏡,生活中常用的平面鏡是鏡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平面鏡成像”。教師板書課題。(本環(huán)節(jié)學生懷著好奇心觀看影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對什么是“像”有了形象、直觀的認識)。
    進行新課: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一) 觀察:
    由小時候照鏡子到鏡后找像引入學生活動:學生照鏡子,觀察自己在靠近或遠離平面鏡時,像的大小、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老師表演照鏡子,學生充當像(為學生猜想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提供形象、直觀的感性認識。)
    (二)提出問題:
    教師提出本節(jié)課的探究課題:平面鏡成像時,像的大小、位置跟物體的大小、位置有什么關系呢?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出示課件)
    (三)猜想與假設:
    學生根據(jù)剛才親身的體驗提出猜想,教師將猜想在副板書寫出來:像物等大,像和物到鏡面距離相等……
    (四)設計實驗;進行實驗)
    1、設計實驗:(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設計驗證猜想的實驗方案,并進行小組間的方案交流,,篩選出最合理的探究方案。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實驗方法,并從中初步學會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學生需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確定像的位置?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點燃的蠟燭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與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2)怎樣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關系
    (3)怎樣測出像和物到鏡面距離的關系.
    引導學生知道:一次實驗有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至少要將蠟燭的位置改變一次,再重做一遍實驗。這樣要求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以免由于為了節(jié)省時間而忽略必要的實驗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形成以偏蓋全的片面的思維方法。(出示課件:展示疏理后的設計方案)
    2、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
    (1)實驗前教師強調實驗要領:玻璃板一定要豎直;后面的蠟燭與像完全重合;記錄物、像和玻璃板的位置及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時要注意玻璃板輕拿輕放,不要讓蠟油燙到手,實驗完畢要及時熄滅蠟燭。
    (2)學生實驗時,教師巡視觀察,提供幫助,找到學生實驗小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收集實驗過程中的問題,為交流和評估環(huán)節(jié)做準備。
    (3)小組交流實驗記錄和數(shù)據(jù),各小組派代表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4)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物像連線與玻璃板所在直線,這兩條相交的直線有什么位置關系?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平面鏡成像的又一特點:物、像的連線跟鏡面垂直。
    (5)再次點燃平面鏡前的蠟燭,用光屏在后面接收,觀察能否接受到燭焰的像.,得到平面鏡成虛像.
    【平面鏡成像原理】
    學生閱讀課本內容
    教師:燭焰發(fā)出的光,經(jīng)過怎樣的路徑進入人眼,讓我們看到像的呢?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解釋平面鏡成像原理:
    燭焰上S點發(fā)出的光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覺這些反射光線好像是從鏡后的S’點發(fā)出的,人眼逆著反射光線看過去就看到了點S’,S’就是S在平面鏡中的像。實際上鏡后并不存在光源S’,進入人眼的光也不是由像點S’發(fā)出。像點S’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它不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我們把這樣的像稱為虛像。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談一談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在知識和學習方法上都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有哪些經(jīng)驗教訓需要總結?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平面鏡成像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平面鏡成像原理:
    1、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光的反射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平面鏡成像教案 篇4
    教學重點和難點:
    設計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鏡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用物體與像重合,來比較像與物的關系.這兩個“替代”是實驗的`關鍵,也是設計難點.
    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和虛像的概念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
    教學器材:學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紙、棋子和紙三角
    教師用:魔術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紙、棋子、紙三角、火柴、燒杯、平面鏡、課件
    魔術箱:以傾斜45°的平面鏡將箱子分成前后兩個空間,反射面須朝向觀眾,花藏在鏡后.表演場地光線要暗,以免使平面鏡反光而被識破.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設計
    魔術吸引學生注意力
    為學生設計“替代”方法進行探究做鋪墊
    實驗交流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質疑:
    『魔術』
    老師給學生們展示空粉筆盒,故做著急:“沒粉筆,怎么寫板書?”
    老師:“我來變出一些粉筆”
    變魔術.
    老師:“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
    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們每天都接觸到的鏡子,表面平的那種平面鏡,老師是利用平面鏡成像的方法來變魔術的,那平面鏡是怎樣成像的呢?盒子的奧妙在哪兒呢?我們今天就來探究平面鏡成的像有什么特點.
    屏幕展示:教師在鏡子前的照片宛若雙胞胎的照片或參考桂林山水、水面等圖片。
    教師:根據(jù)我們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我們來說說平面鏡成像有哪些特點?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用板書記錄
    教師:如果我后退,就是物體在遠離平面鏡時,像有沒有變化?
    學生:像變?。?BR>    教師:那物體離鏡面的距離變遠,像離鏡面的距離有變化么?
    學生:像變遠
    教師:我們知道實驗是檢驗真理的方法.現(xiàn)在我們想驗證一下剛才我們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所總結出的這幾條成像特點是否正確,我們需要什么器材呢?
    學生:平面鏡.
    教師:平面鏡有,但如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如何測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呢?
    教師:現(xiàn)在我們每個人利用桌上這塊平面鏡,找找自己的像,看看你能找到這個像的準確位置么。
    平面鏡成像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并能解釋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通過親自實驗,鍛煉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總結、交流與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和交流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真正地參與科學的探究過程,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并能順利地完成合作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另外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感知虛像的含意。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究中領略物理現(xiàn)象的美麗,獲得成功的喜悅,并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了解平面鏡在日常生活、生產、科技方面廣泛的應用,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良好的非智力品質。初步認識人類生活離不開科學,而科學也真正的服務于社會。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感受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2)難點:虛像的概念
    三、實驗器材:
    每個實驗小組不等大蠟燭2支、棋子2顆,平面鏡一面、平板玻璃一塊、火柴、支架、細線、刻度尺、白紙、方格紙,電腦等多媒體設備。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人們常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甲天下的山水圖片吧?。ㄕn件出示三幅圖片:船行山頂)
    面對此情此景,清代詩人袁枚這樣賦詩:“船于山頂行,槳在天上撐”,你能根據(jù)畫面說說:船能在山頂行是怎么一回事嗎?
    如果在波濤洶涌的海面還會出現(xiàn)剛才的景象嗎?這是因為?(水面是光滑的平的可以看作鏡子)
    學生說出鏡子后:同學們的課桌上也有一面的鏡子,大家可以拿起來觀察一下,你注意到它的表面怎么樣?
    師:像這種表面是平的鏡子(教師板書)物理學中叫做“平面鏡”。(課件出示:平面鏡)師:我們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鏡子大都是在玻璃后面涂上水銀制成的,是不是只有涂了水銀的玻璃才是鏡子呢?生:不是
    師:同學們說說看,還有哪些可以當作平面鏡?生:銅鏡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其實,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時代,我國勞動人民就制造了銅鏡。
    師:是不是只有銅才能做成鏡子。(學生討論)
    生:不是,有平靜的水面。
    生:光亮的金屬表面。
    師:不僅玻璃可制成平面鏡,拋光的金屬平面(向學生展示光盤的光滑一面)、平靜的
    水面都可以看作平面鏡。
    二、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
    (一)虛像
    這個玻璃板可以看作鏡子嗎?
    師:都說水火不容,下面老師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不滅的火焰((表演:一塊平板玻璃與黑板平行,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平板玻璃的兩邊分別對稱地放置兩支相同的蠟燭,朝學生的一面點燃,朝教師的一面未點燃,教師向未點燃燭焰上澆水,問學生火焰滅了嗎?生答沒有,師轉過玻璃板讓學生看到蠟燭其實是滅的)
    教師:這奇妙的現(xiàn)象是因為什么呀?
    生:平面鏡
    教師:對,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像一般能呈現(xiàn)在屏幕上,那么這燭焰的像也可以呈現(xiàn)在屏幕上嗎?
    生:可以
    教師:好,我們來試一試,請一位同學到講臺前觀察,并把現(xiàn)象告訴大家(白紙上沒有燭焰的像)
    教師:看來這種像有點神秘,物理學中把這種能被看見,但在屏幕上得不到的像叫做虛像。(課件出示)所以我們說,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像。
    (二)實驗探究(將虛像的講解放入第一次探究中問題匯總時,效果會怎樣?)師:小時候的我們就對鏡中的自己充滿了好奇(出示課件小孩照鏡子),現(xiàn)在我們再拿起桌上的鏡子觀察,
    然后大家猜想一下,平面鏡成的像跟物之間有何關系?(猜想寫在黑板上)并對學生的活動與猜想作出合理的評價。
    大家通過觀察活動,提出這么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猜想,有些是可以直接觀
    察到(在黑板上打勾),而有些僅僅是我們的猜想,要科學的確定這些觀點是否正確,我們應該怎么做?
    平面鏡成像教案 篇6
    一、學習目標: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
    2.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3.了解虛像的的成因及與實像的區(qū)別。
    4.初步了解凸面鏡、凹面鏡及其應用。
    二、學法指導:本節(jié)主要學習了平面鏡成像,通過學習我們應該了解平面鏡 成像的特點,了解虛像是怎么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在實驗探究方面能夠設計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了解替代法。初步了解凸面鏡、凹面鏡及其應用。
    三、激趣導入:右圖中的小女孩把頭貼在桌面上,便在桌面上出現(xiàn)了與小女孩一摸一樣的像,與頭部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生活中,我們站在平面鏡前也能看到自己的像,通過觀察,你能得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嗎?
    四、自主學習
    1.自己悟一悟:觀察右圖,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通過平面鏡成像原理圖可以看出,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為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像,也可以理解成反射光線是由像點直接發(fā)出的。
    2.仔細讀一讀:課本43頁之探究,重點記住實驗操作過程。(課堂上注意觀察,思考教師演示實驗)
    3.自己做一做:查找資料,弄懂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溫馨提示:平面鏡的成像總是與物體等大的。為什么我們離平面鏡越遠感覺所成的像越小?這是視覺造成的,就像我們站在路中間,越朝遠處看路越窄一樣。
    4.想想議一議:(1)看課本44頁之虛像,對比小孔成像談談虛像與實像的區(qū)別:
    (2)課本43頁之想想議議。
    5.仔細讀一讀:看課本244頁科學世界初步了解凸面鏡、凹面鏡及其應用。
    五、當堂訓練
    達標測試
    1.表面平的金鏡子、玻璃板、表面拋光的金屬板、平靜的水面、大理石及透明塑料片等都能對光發(fā)生 反射而成像。
    2.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 相等;像和物體的 相等;像和物體對鏡面來說是 的。
    3.一個人當他走面鏡時,像與平面鏡的距離 ,像的大小 。一只小鳥在離湖面10米的空中飛行,它在湖中所成的像距該小鳥的距離是 米。
    4.利用凸面鏡作為汽車觀后鏡是因為它可以 光線, 視野。
    5.手電筒的反光裝置相當于 面鏡,它對光線有 作用。
    能力提升
    1.如圖,岸邊的樹在地面上有影子;小橋在水中有倒影。前者是由 形成的,后者是由 形成的。
    2.在賓館的長廊盡頭的墻上安裝了一塊與墻壁等大的平面鏡如圖,這是利用了 原理給人一種走進無盡長廊的感覺。
    3.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說,猴子看到井中有個月亮如圖所示,以為月
    4.亮掉進井水中了,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1 題圖 2題圖 3題圖
    A.水中出現(xiàn)月亮屬于光的直線傳播 B.水中出現(xiàn)月亮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離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4.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如圖(a)在桌面上豎直放置一塊玻璃板,把一支點燃的蠟燭 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xiàn)蠟燭的像。
    (1)要想研究玻璃成像的特點,關鍵問題是設法確定像的位置,仔細想想,實驗時具體的作法是: 。我們這樣確定像的位置,憑借的是視覺效果相同,因而可以說是采用了 的'科學方法。
    (2)實驗中為了判斷燭焰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所采取的措施是 。
    (3)某實驗小組實驗所記錄的現(xiàn)象如圖(B)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結論?為什么?
    (4)實驗中某同學提出在玻璃的同一側,通過玻璃扳看到了同一支蠟燭的兩個像,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 ,你可以如何驗證你的猜想?
    (5)若用平面鏡代替玻璃板,上面的實驗 (填能或不能)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