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教育心得 篇1
一個周六的上午,聽了一場“有圖有真相”的講座。主講老師講了幾個事例,令我印象深刻: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兒子哭鬧著讓母親買玩具,母親不買,任性氣大的兒子就抓母親頭發(fā)。母親央求道:“快放手,好痛?!币粋€20來歲的女孩趕來解圍,忽被他一聲“你滾”喝退。男孩更加瘋狂,開始伸手掐住母親的脖子,母親被掐得面色通紅,有氣無力,只好向兒子妥協(xié)。
事例二:“14歲的小女孩當著眾人的面,連扇父親十余個耳光”。
南京,14歲的小女孩當著眾人的面,連扇父親十余個耳光,拳打腳踢,飛起來踹。父親一直沒有還手,也沒有生氣。原來女孩父母離異,父親過度“關愛”女兒,女孩沒了自由,于是痛恨父親,出現(xiàn)大打出手的一幕。
講座臨末了,主講老師總結了一句話:“孩子的問題根源在哪里?子不孝,父之過,母之過。父母自己作賤了自己?!眰€人覺得話雖刺耳,但一語中的。
最近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影院賣得大火,聽說主演曾被稱為“印度的良心”,是印度最出名的演員之一。連大名鼎鼎的中國導演馮小剛都憋了兩個小時的尿看完影片;劉國梁帶著中國乒乓球隊看完影片后,馬上打電話要求妻子帶孩子去看。受此影響,我和妻子也去了電影院觀看此片。
在電影院中,我覺得有些尷尬,因為我發(fā)現(xiàn)大多是父母帶孩子一起觀看影片,而我居然沒帶孩子。影片給我?guī)砹撕艽笥|動,看完影片,回到家,馬上帶兒子去電影院,讓兒子也看了一遍。
社會在進步,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需要成長。作為家長,如果你一味地抱怨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就要反思一下:你自己跑得夠快嗎?現(xiàn)在,雖然有許多家長都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并且有很多有效的方法,但也有不少家長說一套做一套,教育孩子頭頭是道,到自己身上就一塌糊涂了。作為家長,如果你不懂得自我升級,那么落后的將不只是孩子自己。
我希望,每一個父母在凝神矚目看著孩子的眼睛說“你是我的驕傲”的同時,孩子也能對我們來一句:“爸爸媽媽,你們也是我的驕傲!”而這一句簡單的話語,需要我們家長真正成長起來才能得到。
父親教育心得 篇2
放在最后說,是因為我不想說,因為我覺得它比前五點說的相比,太次要。但我又不得不說說它,在中國,它又是那么重要。大多數家長把分數當作教育的唯一目 標,我覺得,唯一可以值得尊重的分數應該是高考成績,在省示范高中任教的我看多了孩子分數的起伏,看多了家長的束手無策看多了孩子的淚流滿面,所以更看清分數對家長和孩子的折磨。
所以,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孩子身心都還稚嫩的時候,不要為分數犧牲孩子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長。小學就要求雙百分,有些過分。孩子得了100分就給獎金,就照相留念大肆宣揚,100分就是沒有缺點沒有漏洞?
小學得100分的孩子能走多遠?數學大師陳省身生前為中科大少年班題詞就是:不要考100分。朱清時解釋說,原生態(tài)的學生一般考試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 100分要下好幾倍的努力,訓練得非常熟練才能不出小錯。要爭這100分,就需要浪費很多時間和資源,相當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廢掉的是孩子學習的激情 和創(chuàng)造力。
在分數面前,毫不猶豫的選擇相信孩子是孩子不竭的動力,父母的冷言冷語可能是壓在孩子身上的最后稻草。做一個有遠見的家長,過程比結果重要,只有完美的過程,才會有無憾的結果。孩子想當第一名的愿望與生俱來,就像大樹拼命往天上生長,為了獲得更多的陽光和雨露一樣,這不是教育的功能,這是生物的本能。
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我認為就是家長在旁邊關注、期盼和守望,及時清除小樹旁邊的雜草和害蟲,在狂風暴雨把小樹吹歪了的時候,第一時間去扶正他,而不是拔苗助長。
父親教育心得 篇3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為種種原因和生活所迫放棄了摔跤,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并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替他完成未完成的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冠軍!可是命運弄人,在接連生了四個女兒之后,他放棄了這個念頭,把掛在墻上的金牌收了起來!鏡頭下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一個個的把自己多年的獎牌、獎杯和金牌收進箱子里的那一刻,透過屏幕,你能生生的感受到一個充滿希望到滿心失望的人把夢想封存的沮喪和對命運的無奈。
然而一次偶然的事件,讓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發(fā)現(xiàn)了女兒身上的摔跤天份,再次激起了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對夢想的憧憬和希望!這一刻他明白了,實現(xiàn)夢想不一定非要兒子,女兒也可以!
首先,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這個沒有性別歧視的觀點我是很贊賞的,畢竟在印度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女子的地位還是很低的,他不畏人言和世俗的眼光,堅持自己的夢想,相信自己的女兒,嘔心瀝血的培育自己的孩子!
有人說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自私的,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完成自己的夢想是不可取的!可是,我并不這么看待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他是一位不折不扣,有責任的好爸爸!并不是因為他的女兒最終拿到了世界金牌!而是,在培訓女兒這一路來,他雖然要求嚴苛,但并未不近人情和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因為在發(fā)現(xiàn)女兒有摔跤天份之前,他并沒有對女兒有一絲摔跤的幻想和打算。而在發(fā)現(xiàn)了女兒有摔跤天份之后,也并沒有一語專斷,而是和老婆商量了之后才開始的,并說了給他一年的時間先試試!
興趣、愛好、天份都一樣,需要堅持,需要有人激勵鞭策,孩子有時候并不能很好的認識自己,因為再強大的興趣,在繁瑣的練習和無趣的重復過程中,都會有疲倦和索然無味的時段,作為孩子有時候很難認清和堅持,就需要大人們的引導和鞭策。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作為父親,發(fā)現(xiàn)、發(fā)掘了孩子的天份,并用自己的方式讓她們在天份的路上越走越好,這沒什么錯!
有一段,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在女兒吉塔進入國家隊失意之后,即使那段時間他們父女的`關系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但是在女兒需要他的時候,他毅然決然的背起包袱,去女兒學校附件租房子住,并在每天早上5點~7點學校訓練開始之前額外給女兒訓練,但卻被學校發(fā)現(xiàn)并要開除他兩個女兒的時候,他雙手合十,噙著淚水求學校不要開除他的女兒,這一刻,曾經驕傲和父親,不曾落淚的父親,第一次流出了無助的淚水!這一段幾乎看得我淚崩。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他是個驕傲有尊嚴的人,他不畏世俗眼光,毅然培育自己的女兒摔跤,哪怕要花20盧比買人家售價100盧比的雞的時候都是抬頭挺胸錚錚有詞,哪怕在第一次帶女兒參加摔跤比賽,看客譏笑,賽場人員阻擾的時候,他都挺直了腰板,要和對方大打一場,最后在別人的勸說下,也是底氣十足的離開賽場!而這時為了女兒,他無助的苦苦哀求,這一刻,他為的不僅僅是他的夢想,更是孩子們的夢想和前程!
《摔跤吧!爸爸》一部能讓你笑著哭、哭著笑的電影!
兩個天真、可愛、漂亮的女孩,原本過著和普通女孩一樣的生活,卻因為和男孩子打的那場架,徹底改變了她們的人生軌跡,剛開始她們抱怨,惡作劇,不理解爸爸為什么要這樣對待她們,毀掉了她們的童年。但是一個同齡女孩的一番話徹底改變了她們的想法。
《摔跤吧!爸爸》一部能讓你笑著哭、哭著笑的電影!
她說:我羨慕你們,你們的爸爸這么對你們,是因為愛你們啊!他不想你們和所有的印度女孩一樣,14歲就嫁給一個從未蒙面的男人,從此以后相夫教子,有做不完的家務。只有成為摔跤手,你們的命運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從此她們認真、刻苦、無怨無悔的訓練,在大家的質疑和嘲諷中,用自己的努力和實力,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成為村里的驕傲。
《摔跤吧!爸爸》一部能讓你笑著哭、哭著笑的電影!
吉塔獲得全國冠軍之后,被送到了國家訓練中心,被父親約束限制這么多年的她,來到一個嶄新的城市,認識了不同的人,在同學的影響下,處于青春期愛美的吉塔開始留長發(fā),看電影、涂指甲,學校的教學方式,讓她覺得爸爸的方式太陳舊了,一度和爸爸的關系處于緊張狀態(tài)。直到參加世界錦標賽被淘汰,妹妹巴比塔也因全國冠軍的身份進入學院,在妹妹的勸說下,她給爸爸打了一通電話,痛哭之后!吉塔便剪了長發(fā),重新找回了自己,在爸爸的幫助和指導下,一舉進入世界錦標賽,并成功進入了總決賽!
決賽之前吉塔和爸爸坐在路邊,吉塔問爸爸,明天決賽應該用什么技巧呢?父親沉默了一會說:你要做的,就是讓人們記住你。如果你拿到了銀牌,你很快就會被忘記,只有成為冠軍,才能是榜樣,而榜樣,永遠不會被遺忘。
《摔跤吧!爸爸》一部能讓你笑著哭、哭著笑的電影!
說完,指著不遠處嬉戲的小女孩說:你看,如果你沒有拿到金牌,印度乃至整個世界的女孩子,都只能是一如既往的洗衣做飯,相夫教子。所以你不止是比賽,你是為所有女性贏得生存的主動權。
此時,吉塔明白,她這場仗,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戰(zhàn),更是為千千萬萬女性的命運而戰(zhàn)!
吉塔的教練為了不讓她爸爸搶了自己的風頭,在決賽時,使計把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鎖在了一個房間里,吉塔在比賽中幾次會同意看向觀眾席都沒看到父親的身影,而現(xiàn)在的父親是她的精神支柱和最大的動力,也因此影響了她的發(fā)揮,但是最后她想到了小時候爸爸把她們丟在水里說過的一句話:你要自己想辦法吉塔,爸爸不是每次都會站在旁邊救你的,能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她沉淀了下自己,最后奇跡的完成了一個5分的高難度動作,一舉拿下世界冠軍,全場歡呼!吉塔失聲痛哭并跪下親吻腳下的舞臺,觀眾席上的妹妹和堂哥以及電視機前的媽媽和全村人也幾近崩潰大哭,為夢想而哭,更是為了不諳世俗追尋夢想的人!
而這時,被關在小房間內的爸爸,聽到了國歌奏起,才知道自己的女兒做到了,贏得了世界冠軍,熱淚再一次盈框而出!最后她跑到賽場,看到女兒,四目相對,說了一句:你,是我的驕傲!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蘊含了很深的寓意!這么多年的努力和堅持,在這一刻,什么都是值得的。
父親教育心得 篇4
我校在學生中開展了“父親節(jié)“感恩教育活動。我們以活動為載體,遵循德育生活化的教育規(guī)律,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去引導學生懂得感恩。讓學生從感受最深的身邊人、身邊事開始,學會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給予的生命、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再由近及遠,由淺入深,深入引導學會感激他人,感激社會,感激一切為自己的健康成長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讓學生對感恩真正做到知行統(tǒng)一。
一、做好宣傳動員工作,讓學生明感恩知感恩
為了統(tǒng)一認識,做好宣傳發(fā)動工作,學校少先隊大隊部首先在x月x日早上向全體學生宣讀“感恩父親的倡議書“,向全體學生發(fā)出了“感謝父親“的號召。同時,各班主任積極利用早讀課的時間召開了動員會,組織好學生閱讀倡議書,講解活動意義,使廣大學生知道什么叫感恩,明白知恩、感恩、報恩是人生美德,是中華美德的重要內容,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是古今仁人志士的至理名言。青少年,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家庭、在學校、在社會做到有恩必報。負恩知愧,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建立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好少年。
二、開展感恩實踐活動,讓學生做到知行統(tǒng)一
進行感恩專題“給父親洗一次腳““給父親洗一次衣服“活動我們在感恩教育活動月中積極鼓勵學生多閱讀有關感恩的書籍,并讓他們將讀后的感悟,同自己的幸福生活相結合,學生們能從實際出發(fā),感謝父親的養(yǎng)育之恩。
1、各班召開感恩父愛的主題班會。
2、行動帶驚喜。
在父親節(jié)當天,嘗試感謝父親的幾種方式。這次活動,學生不但懂得了感激自己的父母,還懂得去感激我們的國家、感激這個社會、感激自己的學校。也更應該要感激教給自己知識,提高自己修養(yǎng)的老師。甚至還要感激苦難逆境,是它們教會了自己堅強。感謝曾幫助過自己的人,他們用暖暖的心燈讓自己發(fā)現(xiàn)生命是如此豐厚而富有。學生對感恩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感恩的思想覺悟也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父親教育心得 篇5
別太相信學習是快樂的。
高端學習都是枯燥的,不討厭就是興趣。認為學習是快樂的很少,如果真有快樂,那也是通過學習考出高分的快樂。如果一個人能夠在學習中感到快樂,那就很可能成為大師級人物。絕大多數人是不會的。絕大多數人是不得不學,是為了某種目的去學。所以,品質和意志才是真正的好老師。
相信我們的孩子是屬于大多數人中的某一個吧。憑什么學習是快樂的?學習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好成績基本上都來自學生的好習慣,什么時間專注的做什么事,日積月累,某一天不小心他成了第一名,他自己都想不到。
而我們教育總是想給孩子更多的快樂,給孩子更多的游戲時間,不停的對孩子讓步。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不要糾結社會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什么素質教育、什么應試教育。應試是最基本的素質。
父親教育心得 篇6
我贊成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觀點:我不相信教育是快樂的,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
獨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類這個物種以來所出現(xiàn)的一個從來沒有過的“亞種”,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那么多沒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時間內,有計劃地出現(xiàn)在一個國家。千萬不要以為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樣。
現(xiàn)在很多家庭的倫理是倒過來的,在家里不是老子說了算而是兒子說了算。我的學生中,在家里父母說了算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都很優(yōu)秀,品行修養(yǎng)更高?!澳愠晕业暮任业挠梦业模瑧{什么不聽我的”!霸父經常這樣訓斥孩子,最終,這位家長就成了學霸之父。事實證明,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中一個人說了算的家庭中,孩子成才率是極高的。
家庭中的民主,要慢慢培養(yǎng),當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家長接近的時候,才可以通過商量,達成一致,讓孩子明白,民主來之不易。很多家長以民主的幌子打著愛的旗幟去教育孩子,這是放縱,一個未成年人打敗了成年人,結果相當可怕。
父親教育心得 篇7
開學已經兩個周了,小班的孩子已經漸漸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能在老師的安排下吃飯、睡覺、游戲了??墒莿傠x開父母懷抱的孩子們偶爾還會跑到老師跟前淚眼婆娑地說:“老師,我要爸爸媽媽!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吧!”現(xiàn)在的王睿然小朋友就正偎在我懷里不住地說著。
王睿然小朋友是個活潑好動的男孩子,有點調皮。從來園的第一天起,一聲也沒有哭過,但會經常說:我要爸爸媽媽!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吧!教過小班的老師都會與我有同感:身邊總是有個喋喋不休的孩子說著同一句話,時間長了,心里會是怎樣的煩躁??墒敲鎸σ蝗喝臍q的孩子又能如何呢?只能不停地敷衍他們,帶他們玩,轉移他們的注意力,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適應了集體生活以后,情況就會有好轉……
又到了午睡時間,我拍拍這個孩子,摟摟那個孩子,盡可能地以最快的速度把孩子們一個個地哄睡?!袄蠋?,我要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每天只摟我一個人。”王睿然又發(fā)話了,要求還挺高?!爸粨阋粋€人,其他小朋友怎么辦……”可是王睿然根本不聽我的勸說,一個勁地哭鬧:“我要爸爸媽媽!”唉!淘氣的孩子多吃奶,只有先把他哄睡了,才會不影響其他孩子。我躺在王睿然的身邊,輕輕拍打著,眼睛不停地看著其他的孩子,嘴里一邊輕聲唱著歌曲,一邊不停地提醒其他幼兒要躺好?!皨寢屖沁@樣拍我的。”王睿然拉過我的手放在了他的胸口上。我靈機一動,拿來筆,在王睿然的手指上畫上了一男一女,告訴他,這是他的爸爸媽媽,只要把小手放在胸口,爸爸媽媽就會一直守著他,和他在一起……沒想到,平時調皮的王睿然靜靜地把小手放在自己身上,不時地抬起手看一看。很快就進入了夢鄉(xiāng)。我立刻把這一方法用在其他孩子身上。還真靈,孩子們都漸漸進入了夢鄉(xiāng)。
指尖上的爸爸媽媽,不光用在孩子午睡方面,很多孩子一來園就要求我在手指上畫個爸爸媽媽,然后舉著小手,面帶微笑地去玩了,哭鬧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少了。
老師們,你們不妨也來試一試?可真管用哦!
父親教育心得 篇8
《摔跤吧!爸爸》看過的人幾乎都在探討影片中表達的男女平等、父愛等等精神。
可是問題來了——咱們別忘了,馬哈維亞是女兒的摔跤教練,從某種角度而言就是女兒的老師。那么,咱老師能夠從電影中獲得哪些教育啟示呢?
馬哈維亞(阿米爾·汗飾)年輕時是位摔跤運動員,夢想就是世界冠軍。
因為種種原因,直到退役他都與金牌無緣。從那以后,馬哈維亞的夢想就變成了:讓即將出生的兒子替自己完成夢想。
誰知天意弄人,妻子一連生下四個閨女!
女兒們一天天長大,馬哈維亞也一天天心灰意冷。有這么一天,鄰居家的父母竟找上門來告狀:你看看!你看看!你女兒把我倆寶貝兒子打成了啥熊樣兒!
不成想,馬哈維亞看著閨女們痛扁兩個滋事男孩的一招一式,心里那叫一個樂呀!——天無絕人之路,他發(fā)現(xiàn)女兒們繼承了自己的強大基因,簡直是天生的摔跤手!
馬哈維亞也突然意識到,自己只想著要得世界冠軍,卻忘了,其實誰都可以得冠軍——言下之意,沒有兒子,女兒不也一樣嗎?
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如果馬哈維亞沒能想到這一點,那么電影到這里就基本“全劇終”了,不過難得的是他想到了,于是,故事正式開始——
馬哈維亞開始對兩個閨女兒進行魔鬼式訓練,后來還把沒啥天賦的大侄子拖下水給女兒當陪練……
在童婚盛行、女性嚴重受歧視的印度,起初馬哈維亞的舉動令全家遭到了村民的嘲笑,女兒們走上賽場參加比賽的過程也屢遭波折。不過,女孩兒的命運也隨著父親的堅持而被徹底改寫,甚至被同齡早婚的女孩子羨慕……
盡管在離開父親來到體育學院后,大女兒吉塔經歷了職業(yè)上的蟄伏,但最終還是在父親的鼓勵和指導下獲得了世界冠軍,女兒成為了馬哈維亞的驕傲!
總之,這是一部在169分鐘內讓觀眾又哭又笑的好電影,毫無尿點,而且絕對燃點與淚點齊飛!
大女兒吉塔在贏得了全國冠軍并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之后,開始跟隨新教練訓練,同時接觸了小村莊從沒體會過的花花世界。慢慢地開始迷信新技巧,按照新教練的指導,漸漸淡忘在父親那里學到的戰(zhàn)術和技巧。在一次回家的時候,打敗了父親,并且以為這足以證明自己已經足夠強大。
沒想到后來吉塔在國際大賽中屢遭敗績,在痛苦迷茫中終于與父親和解,并依靠父親的指導和鼓勵,贏得了世界冠軍。
其實,馬哈維亞的技巧還是老技巧,戰(zhàn)術也是老戰(zhàn)術,父親只會越來越老,越來越打不贏如日中天的女兒,可是他依然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在被女兒摔倒之前,馬哈維亞一直相信,作為老師只有戰(zhàn)勝了學生,才能證明自己是對的,可是和解之后,他和女兒的心態(tài)改變了,他們都明白了,老師只求要勝過學生,那不過是一場比賽;而老師去引導學生覺醒、成長,才是真正的教育。
為什么吉塔的教練總是不喜歡馬哈維亞在觀眾席上對吉塔進行指導?因為馬哈維亞的指導總是與他的意見相左——他叫吉塔注意防守,馬哈維亞卻要吉塔勇敢進攻;他讓吉塔主動出擊,馬哈維亞卻叮囑吉塔要穩(wěn)住……
為什么同樣的情況,兩人會做出不同的指導?吉塔的'教練,國家級教練,掌握科學方法,也明白訓練需要勞逸結合等等,這些聽上去似乎比馬哈維亞的訓練方式更人性化更科學,可是為什么這個教練成了整個影片里唯一“遭人厭”的角色呢?
關鍵還是馬哈維亞更能了解學生(女兒)的心態(tài)秉性和賽場情況,能做出更靈活準確的教學判斷。而吉塔的教練呢,就好比聽了好多名師課,讀了不少教育名著,掌握不少教學方法,對理論了如指掌的老師,方法論的儲備夠了,只是運用時在靈活度上還欠缺火候。
認真地看了影片,你會發(fā)現(xiàn)馬哈維亞跟當地的官員“不對付”。為什么?馬哈維亞找當地體育局地方官員希望申請一筆資金,為女兒購買專業(yè)的摔跤墊,卻遭到了官員的冷嘲熱諷。生氣的馬哈維亞受到哥哥的啟發(fā)用床墊做替代,還用彩色筆在紙上畫出正規(guī)摔跤比賽場的樣子給女兒看。
這一切的斗爭和努力,其實就是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而構建教學情境。
比如,衡陽的一位中學老師譚湘君,25年來一直在鄉(xiāng)村中學從事英語教學,并長期擔任班主任。“農村學生英語學習條件差,口語能力更是一大弱項,如何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成為擺在多數鄉(xiāng)村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睘榱藥椭⒆觽兲岣哂⒄Z能力,譚老師悉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設計口語交流活動,通過看圖、師生互動,情景模擬等形式,不斷提高同學們的英語口語水平。
“是誰說你不適合55公斤級的?我這就去找他!”馬哈維亞聽到教練要求女兒控制體重,降到51公斤級,簡直要氣炸了!當即收拾小包,帶上主動請纓做飯的大侄子“殺”到了女兒身邊。增加營養(yǎng)、指導女兒訓練,對問責的校長苦苦哀求:“她們唯一的錯,就是有一個瘋狂的父親”。
馬哈維亞始終相信學生(女兒),即便在教練決定放棄吉塔的時候,也依然堅定相信吉塔能夠在女子55公斤級的摔跤賽場上稱霸世界。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對4000多名青少年進行長達7年的跟蹤研究,這4000多名青少年分別來自600多所學校的同一年級,年齡為13歲或以上。研究結果顯示,在受到老師鼓勵的學生中,74%的人在16歲以后繼續(xù)接受教育,而沒有受到鼓勵的學生中,這一數據只達到66%。其中教師鼓勵對中等成績的學生群體影響尤為顯著。他們當中受過老師鼓勵有64%的人獲得A等成績,而沒有受到鼓勵的只有52%的人得A等成績。
這是第一次量化了老師的鼓勵對學生的影響,也許不甚準確,但確實值得教育者思考。
“就是要把女兒培養(yǎng)成世界冠軍”這是影片中爸爸唯一的信念,就像一句口號響徹了整場電影,所以最終當女兒將沉甸甸的金牌拿到馬哈維亞眼前時,他終于對女兒說出了那句一直想想說的話“你是我的驕傲”。
學生的成長是不斷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而教育恰恰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老師要努力地引導學生看到自己的缺陷、領略自我的優(yōu)勢,從而找到真正的自我,鎖定奮斗目標。教師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天賦和優(yōu)點,給予學生正確的方向和鼓勵,指引學生向目標不斷奮斗。
如果說,《摔跤吧!爸爸》只是一部父親逼著女兒實現(xiàn)自己世界冠軍理想的電影,那么格調絕不會如此之高,收到的掌聲也絕不會如此熱烈。反而可能成為一部“父親將夢想強加給兒女”的教育反思片。是什么扭轉了這些?是作為“老師”的父親自己的成長和轉變!
一開始,馬哈維亞只是堅定地相信兒子可以幫自己實現(xiàn)夢想,后來他開始相信女兒一樣可以,再后來,在比賽的前一晚,女兒為他明天比賽應該怎樣的時候,他告訴女兒,需要用勝利去告訴別人,女孩一定可以做到。馬哈維亞從一個平凡的等待得到兒子,再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兒子的父親,變成了一個喚醒女兒獨立人格的偉大父親,而他也收獲了一個強大的女兒。
究竟是女兒艱苦訓練后成為冠軍成就了爸爸的年少夢想?還是爸爸的魔鬼訓練法成就了女兒的冠軍夢?很難說,成為摔跤冠軍到底是成就了女兒還是爸爸。但是,在爸爸和女兒的淚水和汗水中觀眾看到了最終的獎牌凝結了許多,有爸爸堅定的眼神,不顧一切阻止的信念,有女兒日復一日的訓練和掉在地上的汗水,總之,獎牌是爸爸與女兒共同奮斗的成果。
這啟示了教育過程中協(xié)作與互助的重要性,爸爸與女兒的關系正如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學習是一個互相啟發(fā)的過程,是主體與載體的相輔相成,教師要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進步。
馬哈維亞逼迫女兒們進行摔跤訓練的用心良苦在何時才被女兒理解?應該是在她們被可憐的早婚新娘劈頭蓋臉訓斥了一通兒之后——“我希望有這樣的父親,至少他希望你們能夠通過努力去掌控自己的命運!”馬哈維亞沒有這樣說,但他始終在這樣做。所以我們才看到影片中爸爸和女兒的冠軍夢被叫醒之后的奮進和勃發(fā)。
不能否認,如今課業(yè)壓力力盤踞在許多教師和學生的頭頂,繁多的升學壓力和考試壓抑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什么讀書?當學生問起這樣的問題,未嘗不是希望教師能夠幫自己發(fā)現(xiàn)人生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有位老師,愿意鼓勵學生篤定信念,勇敢地走下去,不畏白眼,嘲笑和質疑,那么這樣的老師,一定是這孩子一生的“貴人”。
馬哈維亞聽到屢受挫折的大女兒打來電話,一開始老頭子還固執(zhí)高冷地不愿理,可是在接過聽筒,察覺電話對面的女兒已經泣不成聲時,馬哈維亞終于忍不住流下眼淚,既有對女兒的心疼也有對自己固執(zhí)地推開和放任女兒的反思。影片里,馬哈維亞始終在不斷對自己的訓練方法進行反思,變換不同的訓練方式和技巧,才能使女兒走上最高領獎臺。
很多事情形成的過程都伴隨著各種各樣的聲音和不完美,只有不斷的回顧走過的路及時找出漏洞并修補,才能不斷豐盈羽翼,飛得更高,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教師的諄諄教導是一種反思,回顧教學之路也是一種反思,在孩子的成長軌跡上尋跡回顧,也是一種反思,反思的途徑千千萬,但反思卻從不能缺席成功的足跡。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學生是平等的卻又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其實,自馬哈維亞從一次打架事件中看出了女兒具有摔跤天賦開始,一部對老師而言的“教學大片”就開演了。再多的劇透也只能透露劇情,卻透露不了影片的精彩,替代不了作為教師的您自己對影片的感悟和反思。但至少,希望您在看了中教君的分享后,能夠更清楚受學生喜愛的老師是什么樣子。
父親教育心得 篇9
一次語言活動過后,我問孩子:“小蝸牛把自己的微笑當做禮物送給了別人,大伙兒都很開心,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微笑也送給別人呢?”孩子們紛紛回答:“想?!庇谑俏医o每位幼兒分發(fā)了一張白紙,請幼兒在白紙上畫上自己的笑臉,送給同伴。孩子們拿到白紙以后,都開始興致勃勃地畫上自己的笑臉,我在孩子中間走動,感到非常的滿意。不可否認,我們每一個人在潛意識里,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群體的中心,希望自己的意見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但作為教師,特別是一個新教師,這卻是大忌!許多教師,就常常這樣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了孩子的身上而不自覺。譬如現(xiàn)在,我看見孩子們都按照我的思路在活動,滿足感不由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很快,在不起眼的方位,我發(fā)現(xiàn)了他——李錦濤。濤濤是我班一個個性十足的孩子,他天性好動,又調皮,是個讓我特別頭疼的孩子。這不,剛看到濤濤的畫,我就來氣了:明明就他們畫笑臉的,可濤濤倒好,好好的一張白紙給畫了一堆“亂草堆”,根本看不出一點笑臉的存在。一怒之下,我一把抓過濤濤的畫……其實,我也知道,教師是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不是主導者,可是往往一看到孩子沒按我的意思來辦事,心里就別扭:明明叫你這樣,你偏偏那樣,這不跟我較勁嗎?這大概也是觀念的轉變還沒有到靈魂深處吧!我們在工作中,還是應該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以便能理智地對待教學中的突法事件。比如現(xiàn)在,如果我不及時調整,或許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濤濤似乎感受到了我的怒氣,有點畏懼的望著我。我立刻意識到了自己行為的不妥,深吸了一口氣,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濤濤,你畫的是什么呀?”見我和顏悅色,濤濤也松了口氣:“老師,我畫的是微笑呀!”“可是我怎么看不出來呢?”我不解的問。他笑了笑說:“嘿嘿,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畫的是我爸爸的笑臉。”“爸爸的笑臉?為什么你要畫爸爸的笑臉呢?”我很疑惑,覺得他是在狡辯。濤濤接著說:“因為我覺得我爸爸的笑臉看,你看,這是他的胡子?!彼钢嵌芽此坪芟瘛皝y草堆”的東西說道。“可是我看不到你爸爸的笑臉呀?”我接著問。這時他突然站了起來,比劃著說道:“因為我爸爸的臉上長滿了胡子,嘴巴都給胡子遮住了,所以你是看不到他在笑?!薄霸瓉硎沁@樣?。 边@在我看來亂七八糟的畫,卻有著這么深刻的內涵,孩子的作品真的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真慶幸我剛才沒有簡單粗暴的否定濤濤的畫,如果那樣,我也許就扼殺了一個未來的畢加索。但是,濤濤在繪畫技巧方面還需要幫助,該怎樣用一個孩子能夠愉快接受的辦法呢?一聽到濤濤畫的是爸爸的笑臉,很多孩子都圍了過來:“濤濤,你爸爸的嘴巴給胡子遮住看不見,眼睛、眉毛也給遮住了嗎?怎么都沒有呀?”“對呀,還有鼻子和耳朵呢!都給遮住了嗎?”……很快,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問題:“老師,我知道了,濤濤畫的不是笑臉,是爸爸的胡子!”“嗯!一點都看不出來哪里在笑,這樣的笑臉我可不要?!薄⒆觽兊脑捳Z讓濤濤若有所思,他對著自己畫皺起了眉頭。其實,孩子也是教育資源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孩子的批評能夠達到讓濤濤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但又不傷害其自尊的效果,這種尺度教師往往很難把握,但孩子卻輕而易舉的做到了。濤濤走到了我的身邊:“老師,你教我畫爸爸的笑臉好不好?”“好!來,告訴老師,爸爸的頭是什么形狀的?”“當然是圓形的!”“好,來,我們先畫一個圓形?!蔽疫呎f邊重新遞給濤濤一張畫紙。濤濤接過畫紙,在上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鞍职中ζ饋砻济窃鯓拥哪??”“彎彎的?!薄谖业闹笇椭拢瑵凉职值男δ槷嫼昧?,濤濤很開心。有時,孩子的一些思考,成人是無法理解的,作為教育者,我們唯有耐心詢問,多一個甜甜的微笑,這樣,才更利于幼兒的成長。孩子快樂的成長是我們老師的幸福。
一個周六的上午,聽了一場“有圖有真相”的講座。主講老師講了幾個事例,令我印象深刻: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兒子哭鬧著讓母親買玩具,母親不買,任性氣大的兒子就抓母親頭發(fā)。母親央求道:“快放手,好痛?!币粋€20來歲的女孩趕來解圍,忽被他一聲“你滾”喝退。男孩更加瘋狂,開始伸手掐住母親的脖子,母親被掐得面色通紅,有氣無力,只好向兒子妥協(xié)。
事例二:“14歲的小女孩當著眾人的面,連扇父親十余個耳光”。
南京,14歲的小女孩當著眾人的面,連扇父親十余個耳光,拳打腳踢,飛起來踹。父親一直沒有還手,也沒有生氣。原來女孩父母離異,父親過度“關愛”女兒,女孩沒了自由,于是痛恨父親,出現(xiàn)大打出手的一幕。
講座臨末了,主講老師總結了一句話:“孩子的問題根源在哪里?子不孝,父之過,母之過。父母自己作賤了自己?!眰€人覺得話雖刺耳,但一語中的。
最近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影院賣得大火,聽說主演曾被稱為“印度的良心”,是印度最出名的演員之一。連大名鼎鼎的中國導演馮小剛都憋了兩個小時的尿看完影片;劉國梁帶著中國乒乓球隊看完影片后,馬上打電話要求妻子帶孩子去看。受此影響,我和妻子也去了電影院觀看此片。
在電影院中,我覺得有些尷尬,因為我發(fā)現(xiàn)大多是父母帶孩子一起觀看影片,而我居然沒帶孩子。影片給我?guī)砹撕艽笥|動,看完影片,回到家,馬上帶兒子去電影院,讓兒子也看了一遍。
社會在進步,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需要成長。作為家長,如果你一味地抱怨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就要反思一下:你自己跑得夠快嗎?現(xiàn)在,雖然有許多家長都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并且有很多有效的方法,但也有不少家長說一套做一套,教育孩子頭頭是道,到自己身上就一塌糊涂了。作為家長,如果你不懂得自我升級,那么落后的將不只是孩子自己。
我希望,每一個父母在凝神矚目看著孩子的眼睛說“你是我的驕傲”的同時,孩子也能對我們來一句:“爸爸媽媽,你們也是我的驕傲!”而這一句簡單的話語,需要我們家長真正成長起來才能得到。
父親教育心得 篇2
放在最后說,是因為我不想說,因為我覺得它比前五點說的相比,太次要。但我又不得不說說它,在中國,它又是那么重要。大多數家長把分數當作教育的唯一目 標,我覺得,唯一可以值得尊重的分數應該是高考成績,在省示范高中任教的我看多了孩子分數的起伏,看多了家長的束手無策看多了孩子的淚流滿面,所以更看清分數對家長和孩子的折磨。
所以,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孩子身心都還稚嫩的時候,不要為分數犧牲孩子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長。小學就要求雙百分,有些過分。孩子得了100分就給獎金,就照相留念大肆宣揚,100分就是沒有缺點沒有漏洞?
小學得100分的孩子能走多遠?數學大師陳省身生前為中科大少年班題詞就是:不要考100分。朱清時解釋說,原生態(tài)的學生一般考試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 100分要下好幾倍的努力,訓練得非常熟練才能不出小錯。要爭這100分,就需要浪費很多時間和資源,相當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廢掉的是孩子學習的激情 和創(chuàng)造力。
在分數面前,毫不猶豫的選擇相信孩子是孩子不竭的動力,父母的冷言冷語可能是壓在孩子身上的最后稻草。做一個有遠見的家長,過程比結果重要,只有完美的過程,才會有無憾的結果。孩子想當第一名的愿望與生俱來,就像大樹拼命往天上生長,為了獲得更多的陽光和雨露一樣,這不是教育的功能,這是生物的本能。
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我認為就是家長在旁邊關注、期盼和守望,及時清除小樹旁邊的雜草和害蟲,在狂風暴雨把小樹吹歪了的時候,第一時間去扶正他,而不是拔苗助長。
父親教育心得 篇3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為種種原因和生活所迫放棄了摔跤,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并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替他完成未完成的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冠軍!可是命運弄人,在接連生了四個女兒之后,他放棄了這個念頭,把掛在墻上的金牌收了起來!鏡頭下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一個個的把自己多年的獎牌、獎杯和金牌收進箱子里的那一刻,透過屏幕,你能生生的感受到一個充滿希望到滿心失望的人把夢想封存的沮喪和對命運的無奈。
然而一次偶然的事件,讓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發(fā)現(xiàn)了女兒身上的摔跤天份,再次激起了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對夢想的憧憬和希望!這一刻他明白了,實現(xiàn)夢想不一定非要兒子,女兒也可以!
首先,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這個沒有性別歧視的觀點我是很贊賞的,畢竟在印度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女子的地位還是很低的,他不畏人言和世俗的眼光,堅持自己的夢想,相信自己的女兒,嘔心瀝血的培育自己的孩子!
有人說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自私的,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完成自己的夢想是不可取的!可是,我并不這么看待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他是一位不折不扣,有責任的好爸爸!并不是因為他的女兒最終拿到了世界金牌!而是,在培訓女兒這一路來,他雖然要求嚴苛,但并未不近人情和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因為在發(fā)現(xiàn)女兒有摔跤天份之前,他并沒有對女兒有一絲摔跤的幻想和打算。而在發(fā)現(xiàn)了女兒有摔跤天份之后,也并沒有一語專斷,而是和老婆商量了之后才開始的,并說了給他一年的時間先試試!
興趣、愛好、天份都一樣,需要堅持,需要有人激勵鞭策,孩子有時候并不能很好的認識自己,因為再強大的興趣,在繁瑣的練習和無趣的重復過程中,都會有疲倦和索然無味的時段,作為孩子有時候很難認清和堅持,就需要大人們的引導和鞭策。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作為父親,發(fā)現(xiàn)、發(fā)掘了孩子的天份,并用自己的方式讓她們在天份的路上越走越好,這沒什么錯!
有一段,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在女兒吉塔進入國家隊失意之后,即使那段時間他們父女的`關系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但是在女兒需要他的時候,他毅然決然的背起包袱,去女兒學校附件租房子住,并在每天早上5點~7點學校訓練開始之前額外給女兒訓練,但卻被學校發(fā)現(xiàn)并要開除他兩個女兒的時候,他雙手合十,噙著淚水求學校不要開除他的女兒,這一刻,曾經驕傲和父親,不曾落淚的父親,第一次流出了無助的淚水!這一段幾乎看得我淚崩。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他是個驕傲有尊嚴的人,他不畏世俗眼光,毅然培育自己的女兒摔跤,哪怕要花20盧比買人家售價100盧比的雞的時候都是抬頭挺胸錚錚有詞,哪怕在第一次帶女兒參加摔跤比賽,看客譏笑,賽場人員阻擾的時候,他都挺直了腰板,要和對方大打一場,最后在別人的勸說下,也是底氣十足的離開賽場!而這時為了女兒,他無助的苦苦哀求,這一刻,他為的不僅僅是他的夢想,更是孩子們的夢想和前程!
《摔跤吧!爸爸》一部能讓你笑著哭、哭著笑的電影!
兩個天真、可愛、漂亮的女孩,原本過著和普通女孩一樣的生活,卻因為和男孩子打的那場架,徹底改變了她們的人生軌跡,剛開始她們抱怨,惡作劇,不理解爸爸為什么要這樣對待她們,毀掉了她們的童年。但是一個同齡女孩的一番話徹底改變了她們的想法。
《摔跤吧!爸爸》一部能讓你笑著哭、哭著笑的電影!
她說:我羨慕你們,你們的爸爸這么對你們,是因為愛你們啊!他不想你們和所有的印度女孩一樣,14歲就嫁給一個從未蒙面的男人,從此以后相夫教子,有做不完的家務。只有成為摔跤手,你們的命運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從此她們認真、刻苦、無怨無悔的訓練,在大家的質疑和嘲諷中,用自己的努力和實力,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成為村里的驕傲。
《摔跤吧!爸爸》一部能讓你笑著哭、哭著笑的電影!
吉塔獲得全國冠軍之后,被送到了國家訓練中心,被父親約束限制這么多年的她,來到一個嶄新的城市,認識了不同的人,在同學的影響下,處于青春期愛美的吉塔開始留長發(fā),看電影、涂指甲,學校的教學方式,讓她覺得爸爸的方式太陳舊了,一度和爸爸的關系處于緊張狀態(tài)。直到參加世界錦標賽被淘汰,妹妹巴比塔也因全國冠軍的身份進入學院,在妹妹的勸說下,她給爸爸打了一通電話,痛哭之后!吉塔便剪了長發(fā),重新找回了自己,在爸爸的幫助和指導下,一舉進入世界錦標賽,并成功進入了總決賽!
決賽之前吉塔和爸爸坐在路邊,吉塔問爸爸,明天決賽應該用什么技巧呢?父親沉默了一會說:你要做的,就是讓人們記住你。如果你拿到了銀牌,你很快就會被忘記,只有成為冠軍,才能是榜樣,而榜樣,永遠不會被遺忘。
《摔跤吧!爸爸》一部能讓你笑著哭、哭著笑的電影!
說完,指著不遠處嬉戲的小女孩說:你看,如果你沒有拿到金牌,印度乃至整個世界的女孩子,都只能是一如既往的洗衣做飯,相夫教子。所以你不止是比賽,你是為所有女性贏得生存的主動權。
此時,吉塔明白,她這場仗,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戰(zhàn),更是為千千萬萬女性的命運而戰(zhàn)!
吉塔的教練為了不讓她爸爸搶了自己的風頭,在決賽時,使計把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鎖在了一個房間里,吉塔在比賽中幾次會同意看向觀眾席都沒看到父親的身影,而現(xiàn)在的父親是她的精神支柱和最大的動力,也因此影響了她的發(fā)揮,但是最后她想到了小時候爸爸把她們丟在水里說過的一句話:你要自己想辦法吉塔,爸爸不是每次都會站在旁邊救你的,能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她沉淀了下自己,最后奇跡的完成了一個5分的高難度動作,一舉拿下世界冠軍,全場歡呼!吉塔失聲痛哭并跪下親吻腳下的舞臺,觀眾席上的妹妹和堂哥以及電視機前的媽媽和全村人也幾近崩潰大哭,為夢想而哭,更是為了不諳世俗追尋夢想的人!
而這時,被關在小房間內的爸爸,聽到了國歌奏起,才知道自己的女兒做到了,贏得了世界冠軍,熱淚再一次盈框而出!最后她跑到賽場,看到女兒,四目相對,說了一句:你,是我的驕傲!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蘊含了很深的寓意!這么多年的努力和堅持,在這一刻,什么都是值得的。
父親教育心得 篇4
我校在學生中開展了“父親節(jié)“感恩教育活動。我們以活動為載體,遵循德育生活化的教育規(guī)律,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去引導學生懂得感恩。讓學生從感受最深的身邊人、身邊事開始,學會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給予的生命、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再由近及遠,由淺入深,深入引導學會感激他人,感激社會,感激一切為自己的健康成長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讓學生對感恩真正做到知行統(tǒng)一。
一、做好宣傳動員工作,讓學生明感恩知感恩
為了統(tǒng)一認識,做好宣傳發(fā)動工作,學校少先隊大隊部首先在x月x日早上向全體學生宣讀“感恩父親的倡議書“,向全體學生發(fā)出了“感謝父親“的號召。同時,各班主任積極利用早讀課的時間召開了動員會,組織好學生閱讀倡議書,講解活動意義,使廣大學生知道什么叫感恩,明白知恩、感恩、報恩是人生美德,是中華美德的重要內容,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是古今仁人志士的至理名言。青少年,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家庭、在學校、在社會做到有恩必報。負恩知愧,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建立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好少年。
二、開展感恩實踐活動,讓學生做到知行統(tǒng)一
進行感恩專題“給父親洗一次腳““給父親洗一次衣服“活動我們在感恩教育活動月中積極鼓勵學生多閱讀有關感恩的書籍,并讓他們將讀后的感悟,同自己的幸福生活相結合,學生們能從實際出發(fā),感謝父親的養(yǎng)育之恩。
1、各班召開感恩父愛的主題班會。
2、行動帶驚喜。
在父親節(jié)當天,嘗試感謝父親的幾種方式。這次活動,學生不但懂得了感激自己的父母,還懂得去感激我們的國家、感激這個社會、感激自己的學校。也更應該要感激教給自己知識,提高自己修養(yǎng)的老師。甚至還要感激苦難逆境,是它們教會了自己堅強。感謝曾幫助過自己的人,他們用暖暖的心燈讓自己發(fā)現(xiàn)生命是如此豐厚而富有。學生對感恩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感恩的思想覺悟也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父親教育心得 篇5
別太相信學習是快樂的。
高端學習都是枯燥的,不討厭就是興趣。認為學習是快樂的很少,如果真有快樂,那也是通過學習考出高分的快樂。如果一個人能夠在學習中感到快樂,那就很可能成為大師級人物。絕大多數人是不會的。絕大多數人是不得不學,是為了某種目的去學。所以,品質和意志才是真正的好老師。
相信我們的孩子是屬于大多數人中的某一個吧。憑什么學習是快樂的?學習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好成績基本上都來自學生的好習慣,什么時間專注的做什么事,日積月累,某一天不小心他成了第一名,他自己都想不到。
而我們教育總是想給孩子更多的快樂,給孩子更多的游戲時間,不停的對孩子讓步。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不要糾結社會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什么素質教育、什么應試教育。應試是最基本的素質。
父親教育心得 篇6
我贊成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觀點:我不相信教育是快樂的,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
獨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類這個物種以來所出現(xiàn)的一個從來沒有過的“亞種”,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那么多沒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時間內,有計劃地出現(xiàn)在一個國家。千萬不要以為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樣。
現(xiàn)在很多家庭的倫理是倒過來的,在家里不是老子說了算而是兒子說了算。我的學生中,在家里父母說了算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都很優(yōu)秀,品行修養(yǎng)更高?!澳愠晕业暮任业挠梦业模瑧{什么不聽我的”!霸父經常這樣訓斥孩子,最終,這位家長就成了學霸之父。事實證明,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中一個人說了算的家庭中,孩子成才率是極高的。
家庭中的民主,要慢慢培養(yǎng),當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家長接近的時候,才可以通過商量,達成一致,讓孩子明白,民主來之不易。很多家長以民主的幌子打著愛的旗幟去教育孩子,這是放縱,一個未成年人打敗了成年人,結果相當可怕。
父親教育心得 篇7
開學已經兩個周了,小班的孩子已經漸漸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能在老師的安排下吃飯、睡覺、游戲了??墒莿傠x開父母懷抱的孩子們偶爾還會跑到老師跟前淚眼婆娑地說:“老師,我要爸爸媽媽!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吧!”現(xiàn)在的王睿然小朋友就正偎在我懷里不住地說著。
王睿然小朋友是個活潑好動的男孩子,有點調皮。從來園的第一天起,一聲也沒有哭過,但會經常說:我要爸爸媽媽!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吧!教過小班的老師都會與我有同感:身邊總是有個喋喋不休的孩子說著同一句話,時間長了,心里會是怎樣的煩躁??墒敲鎸σ蝗喝臍q的孩子又能如何呢?只能不停地敷衍他們,帶他們玩,轉移他們的注意力,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適應了集體生活以后,情況就會有好轉……
又到了午睡時間,我拍拍這個孩子,摟摟那個孩子,盡可能地以最快的速度把孩子們一個個地哄睡?!袄蠋?,我要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每天只摟我一個人。”王睿然又發(fā)話了,要求還挺高?!爸粨阋粋€人,其他小朋友怎么辦……”可是王睿然根本不聽我的勸說,一個勁地哭鬧:“我要爸爸媽媽!”唉!淘氣的孩子多吃奶,只有先把他哄睡了,才會不影響其他孩子。我躺在王睿然的身邊,輕輕拍打著,眼睛不停地看著其他的孩子,嘴里一邊輕聲唱著歌曲,一邊不停地提醒其他幼兒要躺好?!皨寢屖沁@樣拍我的。”王睿然拉過我的手放在了他的胸口上。我靈機一動,拿來筆,在王睿然的手指上畫上了一男一女,告訴他,這是他的爸爸媽媽,只要把小手放在胸口,爸爸媽媽就會一直守著他,和他在一起……沒想到,平時調皮的王睿然靜靜地把小手放在自己身上,不時地抬起手看一看。很快就進入了夢鄉(xiāng)。我立刻把這一方法用在其他孩子身上。還真靈,孩子們都漸漸進入了夢鄉(xiāng)。
指尖上的爸爸媽媽,不光用在孩子午睡方面,很多孩子一來園就要求我在手指上畫個爸爸媽媽,然后舉著小手,面帶微笑地去玩了,哭鬧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少了。
老師們,你們不妨也來試一試?可真管用哦!
父親教育心得 篇8
《摔跤吧!爸爸》看過的人幾乎都在探討影片中表達的男女平等、父愛等等精神。
可是問題來了——咱們別忘了,馬哈維亞是女兒的摔跤教練,從某種角度而言就是女兒的老師。那么,咱老師能夠從電影中獲得哪些教育啟示呢?
馬哈維亞(阿米爾·汗飾)年輕時是位摔跤運動員,夢想就是世界冠軍。
因為種種原因,直到退役他都與金牌無緣。從那以后,馬哈維亞的夢想就變成了:讓即將出生的兒子替自己完成夢想。
誰知天意弄人,妻子一連生下四個閨女!
女兒們一天天長大,馬哈維亞也一天天心灰意冷。有這么一天,鄰居家的父母竟找上門來告狀:你看看!你看看!你女兒把我倆寶貝兒子打成了啥熊樣兒!
不成想,馬哈維亞看著閨女們痛扁兩個滋事男孩的一招一式,心里那叫一個樂呀!——天無絕人之路,他發(fā)現(xiàn)女兒們繼承了自己的強大基因,簡直是天生的摔跤手!
馬哈維亞也突然意識到,自己只想著要得世界冠軍,卻忘了,其實誰都可以得冠軍——言下之意,沒有兒子,女兒不也一樣嗎?
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如果馬哈維亞沒能想到這一點,那么電影到這里就基本“全劇終”了,不過難得的是他想到了,于是,故事正式開始——
馬哈維亞開始對兩個閨女兒進行魔鬼式訓練,后來還把沒啥天賦的大侄子拖下水給女兒當陪練……
在童婚盛行、女性嚴重受歧視的印度,起初馬哈維亞的舉動令全家遭到了村民的嘲笑,女兒們走上賽場參加比賽的過程也屢遭波折。不過,女孩兒的命運也隨著父親的堅持而被徹底改寫,甚至被同齡早婚的女孩子羨慕……
盡管在離開父親來到體育學院后,大女兒吉塔經歷了職業(yè)上的蟄伏,但最終還是在父親的鼓勵和指導下獲得了世界冠軍,女兒成為了馬哈維亞的驕傲!
總之,這是一部在169分鐘內讓觀眾又哭又笑的好電影,毫無尿點,而且絕對燃點與淚點齊飛!
大女兒吉塔在贏得了全國冠軍并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之后,開始跟隨新教練訓練,同時接觸了小村莊從沒體會過的花花世界。慢慢地開始迷信新技巧,按照新教練的指導,漸漸淡忘在父親那里學到的戰(zhàn)術和技巧。在一次回家的時候,打敗了父親,并且以為這足以證明自己已經足夠強大。
沒想到后來吉塔在國際大賽中屢遭敗績,在痛苦迷茫中終于與父親和解,并依靠父親的指導和鼓勵,贏得了世界冠軍。
其實,馬哈維亞的技巧還是老技巧,戰(zhàn)術也是老戰(zhàn)術,父親只會越來越老,越來越打不贏如日中天的女兒,可是他依然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在被女兒摔倒之前,馬哈維亞一直相信,作為老師只有戰(zhàn)勝了學生,才能證明自己是對的,可是和解之后,他和女兒的心態(tài)改變了,他們都明白了,老師只求要勝過學生,那不過是一場比賽;而老師去引導學生覺醒、成長,才是真正的教育。
為什么吉塔的教練總是不喜歡馬哈維亞在觀眾席上對吉塔進行指導?因為馬哈維亞的指導總是與他的意見相左——他叫吉塔注意防守,馬哈維亞卻要吉塔勇敢進攻;他讓吉塔主動出擊,馬哈維亞卻叮囑吉塔要穩(wěn)住……
為什么同樣的情況,兩人會做出不同的指導?吉塔的'教練,國家級教練,掌握科學方法,也明白訓練需要勞逸結合等等,這些聽上去似乎比馬哈維亞的訓練方式更人性化更科學,可是為什么這個教練成了整個影片里唯一“遭人厭”的角色呢?
關鍵還是馬哈維亞更能了解學生(女兒)的心態(tài)秉性和賽場情況,能做出更靈活準確的教學判斷。而吉塔的教練呢,就好比聽了好多名師課,讀了不少教育名著,掌握不少教學方法,對理論了如指掌的老師,方法論的儲備夠了,只是運用時在靈活度上還欠缺火候。
認真地看了影片,你會發(fā)現(xiàn)馬哈維亞跟當地的官員“不對付”。為什么?馬哈維亞找當地體育局地方官員希望申請一筆資金,為女兒購買專業(yè)的摔跤墊,卻遭到了官員的冷嘲熱諷。生氣的馬哈維亞受到哥哥的啟發(fā)用床墊做替代,還用彩色筆在紙上畫出正規(guī)摔跤比賽場的樣子給女兒看。
這一切的斗爭和努力,其實就是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而構建教學情境。
比如,衡陽的一位中學老師譚湘君,25年來一直在鄉(xiāng)村中學從事英語教學,并長期擔任班主任。“農村學生英語學習條件差,口語能力更是一大弱項,如何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成為擺在多數鄉(xiāng)村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睘榱藥椭⒆觽兲岣哂⒄Z能力,譚老師悉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設計口語交流活動,通過看圖、師生互動,情景模擬等形式,不斷提高同學們的英語口語水平。
“是誰說你不適合55公斤級的?我這就去找他!”馬哈維亞聽到教練要求女兒控制體重,降到51公斤級,簡直要氣炸了!當即收拾小包,帶上主動請纓做飯的大侄子“殺”到了女兒身邊。增加營養(yǎng)、指導女兒訓練,對問責的校長苦苦哀求:“她們唯一的錯,就是有一個瘋狂的父親”。
馬哈維亞始終相信學生(女兒),即便在教練決定放棄吉塔的時候,也依然堅定相信吉塔能夠在女子55公斤級的摔跤賽場上稱霸世界。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對4000多名青少年進行長達7年的跟蹤研究,這4000多名青少年分別來自600多所學校的同一年級,年齡為13歲或以上。研究結果顯示,在受到老師鼓勵的學生中,74%的人在16歲以后繼續(xù)接受教育,而沒有受到鼓勵的學生中,這一數據只達到66%。其中教師鼓勵對中等成績的學生群體影響尤為顯著。他們當中受過老師鼓勵有64%的人獲得A等成績,而沒有受到鼓勵的只有52%的人得A等成績。
這是第一次量化了老師的鼓勵對學生的影響,也許不甚準確,但確實值得教育者思考。
“就是要把女兒培養(yǎng)成世界冠軍”這是影片中爸爸唯一的信念,就像一句口號響徹了整場電影,所以最終當女兒將沉甸甸的金牌拿到馬哈維亞眼前時,他終于對女兒說出了那句一直想想說的話“你是我的驕傲”。
學生的成長是不斷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而教育恰恰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老師要努力地引導學生看到自己的缺陷、領略自我的優(yōu)勢,從而找到真正的自我,鎖定奮斗目標。教師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天賦和優(yōu)點,給予學生正確的方向和鼓勵,指引學生向目標不斷奮斗。
如果說,《摔跤吧!爸爸》只是一部父親逼著女兒實現(xiàn)自己世界冠軍理想的電影,那么格調絕不會如此之高,收到的掌聲也絕不會如此熱烈。反而可能成為一部“父親將夢想強加給兒女”的教育反思片。是什么扭轉了這些?是作為“老師”的父親自己的成長和轉變!
一開始,馬哈維亞只是堅定地相信兒子可以幫自己實現(xiàn)夢想,后來他開始相信女兒一樣可以,再后來,在比賽的前一晚,女兒為他明天比賽應該怎樣的時候,他告訴女兒,需要用勝利去告訴別人,女孩一定可以做到。馬哈維亞從一個平凡的等待得到兒子,再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兒子的父親,變成了一個喚醒女兒獨立人格的偉大父親,而他也收獲了一個強大的女兒。
究竟是女兒艱苦訓練后成為冠軍成就了爸爸的年少夢想?還是爸爸的魔鬼訓練法成就了女兒的冠軍夢?很難說,成為摔跤冠軍到底是成就了女兒還是爸爸。但是,在爸爸和女兒的淚水和汗水中觀眾看到了最終的獎牌凝結了許多,有爸爸堅定的眼神,不顧一切阻止的信念,有女兒日復一日的訓練和掉在地上的汗水,總之,獎牌是爸爸與女兒共同奮斗的成果。
這啟示了教育過程中協(xié)作與互助的重要性,爸爸與女兒的關系正如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學習是一個互相啟發(fā)的過程,是主體與載體的相輔相成,教師要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進步。
馬哈維亞逼迫女兒們進行摔跤訓練的用心良苦在何時才被女兒理解?應該是在她們被可憐的早婚新娘劈頭蓋臉訓斥了一通兒之后——“我希望有這樣的父親,至少他希望你們能夠通過努力去掌控自己的命運!”馬哈維亞沒有這樣說,但他始終在這樣做。所以我們才看到影片中爸爸和女兒的冠軍夢被叫醒之后的奮進和勃發(fā)。
不能否認,如今課業(yè)壓力力盤踞在許多教師和學生的頭頂,繁多的升學壓力和考試壓抑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什么讀書?當學生問起這樣的問題,未嘗不是希望教師能夠幫自己發(fā)現(xiàn)人生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有位老師,愿意鼓勵學生篤定信念,勇敢地走下去,不畏白眼,嘲笑和質疑,那么這樣的老師,一定是這孩子一生的“貴人”。
馬哈維亞聽到屢受挫折的大女兒打來電話,一開始老頭子還固執(zhí)高冷地不愿理,可是在接過聽筒,察覺電話對面的女兒已經泣不成聲時,馬哈維亞終于忍不住流下眼淚,既有對女兒的心疼也有對自己固執(zhí)地推開和放任女兒的反思。影片里,馬哈維亞始終在不斷對自己的訓練方法進行反思,變換不同的訓練方式和技巧,才能使女兒走上最高領獎臺。
很多事情形成的過程都伴隨著各種各樣的聲音和不完美,只有不斷的回顧走過的路及時找出漏洞并修補,才能不斷豐盈羽翼,飛得更高,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教師的諄諄教導是一種反思,回顧教學之路也是一種反思,在孩子的成長軌跡上尋跡回顧,也是一種反思,反思的途徑千千萬,但反思卻從不能缺席成功的足跡。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學生是平等的卻又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其實,自馬哈維亞從一次打架事件中看出了女兒具有摔跤天賦開始,一部對老師而言的“教學大片”就開演了。再多的劇透也只能透露劇情,卻透露不了影片的精彩,替代不了作為教師的您自己對影片的感悟和反思。但至少,希望您在看了中教君的分享后,能夠更清楚受學生喜愛的老師是什么樣子。
父親教育心得 篇9
一次語言活動過后,我問孩子:“小蝸牛把自己的微笑當做禮物送給了別人,大伙兒都很開心,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微笑也送給別人呢?”孩子們紛紛回答:“想?!庇谑俏医o每位幼兒分發(fā)了一張白紙,請幼兒在白紙上畫上自己的笑臉,送給同伴。孩子們拿到白紙以后,都開始興致勃勃地畫上自己的笑臉,我在孩子中間走動,感到非常的滿意。不可否認,我們每一個人在潛意識里,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群體的中心,希望自己的意見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但作為教師,特別是一個新教師,這卻是大忌!許多教師,就常常這樣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了孩子的身上而不自覺。譬如現(xiàn)在,我看見孩子們都按照我的思路在活動,滿足感不由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很快,在不起眼的方位,我發(fā)現(xiàn)了他——李錦濤。濤濤是我班一個個性十足的孩子,他天性好動,又調皮,是個讓我特別頭疼的孩子。這不,剛看到濤濤的畫,我就來氣了:明明就他們畫笑臉的,可濤濤倒好,好好的一張白紙給畫了一堆“亂草堆”,根本看不出一點笑臉的存在。一怒之下,我一把抓過濤濤的畫……其實,我也知道,教師是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不是主導者,可是往往一看到孩子沒按我的意思來辦事,心里就別扭:明明叫你這樣,你偏偏那樣,這不跟我較勁嗎?這大概也是觀念的轉變還沒有到靈魂深處吧!我們在工作中,還是應該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以便能理智地對待教學中的突法事件。比如現(xiàn)在,如果我不及時調整,或許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濤濤似乎感受到了我的怒氣,有點畏懼的望著我。我立刻意識到了自己行為的不妥,深吸了一口氣,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濤濤,你畫的是什么呀?”見我和顏悅色,濤濤也松了口氣:“老師,我畫的是微笑呀!”“可是我怎么看不出來呢?”我不解的問。他笑了笑說:“嘿嘿,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畫的是我爸爸的笑臉。”“爸爸的笑臉?為什么你要畫爸爸的笑臉呢?”我很疑惑,覺得他是在狡辯。濤濤接著說:“因為我覺得我爸爸的笑臉看,你看,這是他的胡子?!彼钢嵌芽此坪芟瘛皝y草堆”的東西說道。“可是我看不到你爸爸的笑臉呀?”我接著問。這時他突然站了起來,比劃著說道:“因為我爸爸的臉上長滿了胡子,嘴巴都給胡子遮住了,所以你是看不到他在笑?!薄霸瓉硎沁@樣?。 边@在我看來亂七八糟的畫,卻有著這么深刻的內涵,孩子的作品真的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真慶幸我剛才沒有簡單粗暴的否定濤濤的畫,如果那樣,我也許就扼殺了一個未來的畢加索。但是,濤濤在繪畫技巧方面還需要幫助,該怎樣用一個孩子能夠愉快接受的辦法呢?一聽到濤濤畫的是爸爸的笑臉,很多孩子都圍了過來:“濤濤,你爸爸的嘴巴給胡子遮住看不見,眼睛、眉毛也給遮住了嗎?怎么都沒有呀?”“對呀,還有鼻子和耳朵呢!都給遮住了嗎?”……很快,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問題:“老師,我知道了,濤濤畫的不是笑臉,是爸爸的胡子!”“嗯!一點都看不出來哪里在笑,這樣的笑臉我可不要?!薄⒆觽兊脑捳Z讓濤濤若有所思,他對著自己畫皺起了眉頭。其實,孩子也是教育資源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孩子的批評能夠達到讓濤濤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但又不傷害其自尊的效果,這種尺度教師往往很難把握,但孩子卻輕而易舉的做到了。濤濤走到了我的身邊:“老師,你教我畫爸爸的笑臉好不好?”“好!來,告訴老師,爸爸的頭是什么形狀的?”“當然是圓形的!”“好,來,我們先畫一個圓形?!蔽疫呎f邊重新遞給濤濤一張畫紙。濤濤接過畫紙,在上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鞍职中ζ饋砻济窃鯓拥哪??”“彎彎的?!薄谖业闹笇椭拢瑵凉职值男δ槷嫼昧?,濤濤很開心。有時,孩子的一些思考,成人是無法理解的,作為教育者,我們唯有耐心詢問,多一個甜甜的微笑,這樣,才更利于幼兒的成長。孩子快樂的成長是我們老師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