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精心推薦
心得體會范文 | 心得體會怎么寫 | 心得體會格式
筆者極其注重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因此向您推薦一篇題為“磨課的心得體會”的文章。相信您將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知識。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常會產生諸多內心感悟。此時,記錄下來是最好的方式來銘記這些感受。個人的心得體會或許是對某事或過去經歷的總結,常常在人生中起到啟迪的作用。
磨課的心得體會 篇1
一次次的試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獲,這其中有過困苦與彷徨,有過希望與欣賞。在“磨課”的這些日子里,經常有身邊的人問我是不是很累?而我,總是用微笑來回答,因為這是發(fā)自內心的微笑。我想我是幸福的。楊亞伶主任、劉建良主任、雷同社校長以及學區(qū)數學組的全體老師為了我執(zhí)教的每一節(jié)課更是煞費苦心,大家齊心協(xié)力。每一次的試教,她們總會認真聽,聽完后總會為我獻計獻策,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幫助我不斷完善教學設計、理清教學思路。每一次評課后我將大家給我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經過透徹的分析與理解,再進行第二次教學設計并進行第二次試講,各位教師再次聽課、評課,將兩次課堂進行比較,總結出我的進步與不足。當時大家坐在一起給我耐心講解的場面還歷歷在目。大家各抒己見,思維在交流中碰撞,許多真知灼見在相互的交流中產生,那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團隊精神的良好體現(xiàn)。我也一一記錄下了大家的寶貴意見,消化吸收。不斷改進、不斷提高。感謝給予我?guī)椭乃蓄I導及老師們,讓我真誠地說聲“謝謝!”。
磨課的心得體會 篇2
連續(xù)兩周的數學大組磨課活動結束了,李雪萍、文靖、曾臻3位老師以同課異構的形式給大家展示了三節(jié)非常精彩的示范課,3位老師各有千秋,課堂精彩紛呈,使這次磨課活動得以圓滿結束。
我曾今說過,我喜歡把每一次活動當作一次學習的好機會,因此每次聽課我都能學到新的東西,身為鵝山路小學數學組的一員,我很高興我們有著這樣一個團結的團隊,從領導到組員,大家每次活動都能盡心盡力的去配合上課老師,使她們總能夠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每一次活動又是那樣的精彩。對于《打電話》這樣的體現(xiàn)優(yōu)化思想的課,我是這樣認為的,我覺得今天大家討論得很激烈,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大體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要把課上得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第二是讓學生理想化的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這是兩個很大的命題,也是當今中國教育改革所面臨的一大問題,對于學生,在應試教育的這個大前提下,當然,他能掌握應試的技巧,掌握解題方法會幫助他在考場上立于不敗之地,這話不假,但是我們的學生也是自然人,也是社會的一員,他在經過多年的學習努力之后必將踏入社會,找到他自己的生態(tài)位,這還要求他除了具備應試技巧以外,還需兼顧掌握一些生存的本領。前者不難,傳授知識無外乎言傳身教,而生存本領,為人處事,適應社會,這才是我們的學生在老師身上很難學到的。因此,我認為一個老師,她的教學方式方法必須盡可能的去適應我們的學生,適應當今社會,換句話說就是當我們無法改變一種教育體制的時候,我們必須改變自己去適應當前的體制,在摸索中尋求一種最佳的、最有利于我們學生的契合點。雖然我是一名剛踏上講臺不久的“新人”,但我覺得,學生的利益永遠是教育所追求所向往的,因此,我覺得我們數學大組的每一位老師的觀點都是正確的,她們都在為學生著想,都在摸索和探求著新課改精神下教師教學的契合點,每一位教師都在追求著相對意義上的完美,而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在一節(jié)課上,只要我們的學生從老師身上學到了東西,那怕課不是那么完美,那么這位老師就是成功的,是幸福的!
有感于學校的這次磨課活動,我想說,鵝小數學組的大家是最棒的,是最成功的,也是最幸福的!
磨課的心得體會 篇3
xxxx年4月19日在我們幼兒園進行第一次的研課磨課活動,由我們園的邢維凡老師組織這一次的活動。活動由三個流程,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邢維凡老師對國培研修活動作業(yè)的布置講解,第二環(huán)節(jié)是由四位老師上課,分別是文儒園的黃海萍老師上的《荷花荷花幾時開》、石浮園鐘丹潔老師的《警察捉小偷》、加樂園陳栩栩老師的《丟手絹》、以及紅崗園王繡花老師的《貼人》,老師們都很有激情,在游戲中孩子們很開心,快樂。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老師們進行評課活動,活動中老師們針對四位老師的課作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xxxx年4月21日,由加樂園的陳瑩老師主持活動,先是四位老師進行磨課,然后進行評課,最后由邱梅金主任進行重要講話和最這次民間游戲做出明確的指導。經過兩次的磨課,做為執(zhí)教教師的我感到非常的榮幸,能得到那么多老師的幫助和支持,雖然壓力很大,但是也要勇往直前。經過這么多天的學習,讓我對民間游戲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們要抓住關鍵點,探索好玩的點子讓孩子在身體、心理都有很大進步。在一節(jié)游戲活動中,老師的引導、音樂的點綴都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幫助,使孩子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磨課的心得體會 篇4
一堂好課是怎樣誕生的?經歷過前段時間分宜一小數學工作室的課例打磨活動,我有了深切地體會:好課是“磨”出來的。尤其是跟隨著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在名師指點、團隊每個成員智慧的碰撞下,在“磨課”過程中給自己帶來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
這一次我們工作室確定的研究主題是:如何促進學生對數概念的真正理解。選擇的研究課題是《分數的意義》。
最初,我們的思路是引領學生在一步步地豐富對整體“1”的認識的基礎上,揭示出分數的意義,并板書出來,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概念。可是,在第一次試課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能清晰地說出分數的意義的“概念”,但是在實際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卻感到困難重重。這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正如李水蓮老師所說的那樣:學生會背誦“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句話,或者會依樣畫葫蘆地說出有關一個分數的一句話,是否意味著學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數的意義?我們的教學是重在體會分數的意義,還是重在體會分數形式化的“概念”?
毋庸置疑,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在前者。于是,就有了后來的設計思路:先從生活中找能用1表示的物體,再體會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能用“1”表示。然后從平均分不同的物體中形成直觀表象;再創(chuàng)設自由創(chuàng)造分數的情境,在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接下來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境:根據班上男女生的人數用分數說句話,調查班上視力不達標的孩子有多少個?你能聯(lián)想到哪個分數?創(chuàng)設分糖游戲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想一想、說一說、分一分的過程中,由部分想整體,學生動用各種感官,在大量的現(xiàn)實情境中做出取舍、抽象和概括,在不斷變換的情境中,體會到情境雖然變換但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實質不變。這時候,板書不板書出分數的意義的形式化的概念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對分數意義已有了深刻地理解。
窺一斑而見全豹。通過這次磨課,我再次深深地體會到,學習有三個階段:感性認識——感悟——知識,知識是學習的最高階段。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我們要讓孩子走完三個階段,才能得到知識。因此,在進行概念教學的時候,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流利地背出概念,而是要從學生的認知心理規(guī)律出發(fā),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達到對概念的真正意義上的理解。
其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想“當然”而為之,應該把“備學生”落到實處。
在最初,我們把本節(jié)課的重點設定在:對“單位1”的認識和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雙重任務上。因此,確定了我們的思路是:以問題帶動,在不斷變換分物體的情境中,引領學生一步步地豐富對整體“1”的認識,引入“單位‘1’”的概念;接下來仍然以問帶動,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在闡述自己想法的過程中,再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揭示分數的意義。從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到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學生對分數的認知,就會沿著我們?yōu)樗麄冧佋O好的階梯,一步一步地拾級而上,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就會得以輕松突破。這樣的設計,我們認為是“時刻在為學生著想”。可是,在接下來的第一、二次磨課中,卻發(fā)現(xiàn)學生對“單位1”的理解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困難。其實,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他們是有生活基礎的,如一包薯片、一盒鉛筆、一個小組等等,只是沒有給他們冠之以“單位1”的名稱而已。于是,又調整了教學思路,不再把“單位1”當做教學重點處理,只是幫助他們把散落在腦海中有關一個整體的零星表象匯集提升,引導學生用“單位1”的概念來表示一個整體的內涵。
教學設計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說”早已會說。但“做”,在很多時候只是“想當然”,會自以為是的認為學生應該是這樣的。他們到底已經理解了什么,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是如何思考的,這還需要我們在備課前要真正地去了解、去研究。
再次,在進行教學設計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必將導致膚淺。
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教學分數的意義應該涉及到的知識,如分數的產生、分數符號的歷史發(fā)展、分數單位、量與率的比較等內容都非常重要,極想有在一節(jié)課中就傾其所有而告之之勢。這是我在備戰(zhàn)公開課時經常會犯的痼疾,還好有其他老師頭腦清醒,做事果斷,大刀闊斧,修枝剪葉,才令得本節(jié)課不蔓不枝,主干分明。
但是對 “量”與“率”比較,終難割舍,大家在第一、二次的試課中都作為重點關注點之一。后來在工作室成員的研討下刪減一部分內容,把重點放在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上。她們讓我懂得設計教學不能因為求全而面面俱到,不能因為求新而花樣百出,一定要把握準重點,懂得取舍。
俗話說,好事多磨。其實,“課”也是要經過多番磨礪才有可能變成經典。“磨課”帶給我的不單單是一節(jié)好課,通過此次活動我從團隊中的老師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帶給我更多地的是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去研究每一個教學內容,在沒有團隊的情況下如何“磨課”,要養(yǎng)成一種思考習慣。經過此番磨礪,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課堂上能做得更好。
磨課的心得體會 篇5
進入20xx年9月下旬,參與第一次遠程研修的小學語文教師進入磨課活動,由張老師執(zhí)教低年級段閱讀教學課《北京》。接到通知后,研修組的全體老師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對張老師執(zhí)教的這一課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進行了課堂觀摩、評課議課。在一次次思考交流碰撞中,大家收獲頗多。
一、總體感覺:
按照“三次備課兩次打磨”的要求,研修指導教師、教研組長制定完善了磨課計劃。組織開展了教學研討專題活動,集中解決教學問題,有效促進打磨計劃的順利實施。執(zhí)教人認真完成了三次備課(基于個人經驗、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學反思)的教案;針對兩次打磨情況,老師們整理出個人反思;兩次打磨后,進行了上課,并上傳教學實錄。全組教師認真參與研課打磨、觀課評課等活動;根據分工進行觀課評課,合作完成觀課報告,并已上傳;磨課即將結束,教師已完成1篇反思和一份總結。通過這次課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組全體成員的教研水平。其中具體的磨課過程最為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廣益,反復打磨。
二、關于聽課、評課環(huán)節(jié)。
目的在于共同感受課堂的“精彩”和“困惑”,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聽課時觀課分工要明確,設計觀察量表。評課不僅要評出優(yōu)點,更要指出不足建議。不要顧及面子,張不開口。
三、關于磨課。
磨課是指教師與其他成員圍繞實踐課不斷地切磋——商討——設計——實踐——反思——修改——再設計——再實踐——再總結。磨課的著眼點是讓教師感受到從備課到課后總結全過程的精細化研究,需要教師活躍的思維,豐富的知識儲備,敏銳的觀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學,有敬業(yè)的精神,讓教師實實在在體會到教學中的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解決的。大家通過反復磨課后,教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四、通過研修成員集體備課對文本進行了深入解讀。
《北京》一課敘述了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全國人民向往的地方。課文從天安門廣場的四周和中央的建筑,北京的柏油馬路和立交橋的特點,介紹了這座文明中外的古老而又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城市,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課文選取了幾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柏油馬路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交通,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通過以上幾處景物的描寫,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風貌。語言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
我們根據對教材的理解以及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儲備情況確立了以識字為中心,朗讀為理解,寫字為提升的總體目標。緊接著,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分割。把課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總寫。第二部分是二、三、四自然段具體介紹北京的美。
第三部分是第五自然段,總寫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重點學習第二部分。
五、教學反思。
反思的主要內容為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xiàn)實問題等。
反思是反盛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反思,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有效性和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