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移民糾結(jié)的心

字號:


    【小編按】
    2013年受歡迎的移民投資主要有三種方式:
    第一,項目投資:以債權(quán)或優(yōu)先股的方式,投資于一個具體的經(jīng)營項目,但并不參與管理。
    第二,金融投資:通過規(guī)范的金融資本市場,購買移民法規(guī)允許的金融產(chǎn)品,如股票、債券等。
    第三,房產(chǎn)投資:購買具有永久產(chǎn)權(quán)的居住性房產(chǎn),既可獲得移民身份,又可坐享房產(chǎn)升值回報。
     
    美國移民糾結(jié)的心
    最近這些年,我?;貒?。
    每一次回國,總會在心頭悄悄地涌上些許奇怪的念頭,這些意念隨著回國次數(shù)的增多愈漸高漲,其實,歸根到底就一個疑惑:如今生活在中國的普通人究竟有多么富裕?而在海外的華人究竟又是幾多寒酸?
    顯而易見,與美國近幾年持續(xù)性經(jīng)濟低迷的狀況相比,經(jīng)濟實力和發(fā)展速度使曾經(jīng)落后的中國,一躍成為一顆耀眼的巨星,星光炫目而燦爛!世界各國,不管樂不樂意、承不承認,都不得不關注這個東方巨人蘇醒后的地位和舉動;而我們——‘中國人’概念里的一個小小構(gòu)成元素:海外華人,又從其中能獲得或感受到了什么 ?
    這個問題,我每次回國都在心里悄悄地問自己,問過N次,不知能在這里上網(wǎng)的海外華人是否也有過同樣的經(jīng)歷。
    這次回國,雖在幾處走了走,但大部分時間滯留在上海,我對上海并不熟悉,只把心里生出幾個小糾結(jié)們分享一下,所述全是自己的一面偏頗之詞,若有不周,歡迎砸磚。
    上海是中國的國際大都市,與別的中國城市相比,它除過霓虹燈,映入眼簾的就是巨大的摩天高樓,一棟緊挨著一棟,遮天蔽日;人,人,到處都是人,熙攘擁擠的人穿梭在車流和樓群之間……
    我從地域空曠、‘鳥不生蛋’的美國歸來,第一個感覺就是唿吸的緊迫和不輕松、以及心理上的擁擠、壓抑,仰頭望上去,幾十層高的住宅樓群的顯得愈發(fā)偉岸、一個挨著一個密不透風,感到它們隨時都會把我壓倒、淹沒,地上的人愈發(fā)渺小如草,擠擠擁擁地像螞蟻一般,四處流動、忙碌著……
    當然,上海自有其獨特的地方:中國人多,外國人也多。
    另外,貴。
    所有東西的價格出奇的貴。
    1.出租車費
    不可能總是靠朋友接送,我剛到上海初期的幾天,出入仰靠出租車代步,幾天下來,荷包癟癟,招架不住了。
    每次坐在出租車的后排,司機倒是四平八穩(wěn)地開,但我的內(nèi)心就不淡定了,龜縮在心里那陰暗的心電圖曲線啊……起伏得那叫個劇烈、尖銳!
    只要出租車在紅路燈前停一停、上下班或午飯時間高峰期在交通要道堵一堵、師傅開錯路再多繞一那么一圈……我就忍不住偷眼看前排,不是看人,是看前排的計價器!
    計價器上的數(shù)字蹭蹭地往上跳,一跳、二跳、三跳、再跳……明明預估的是5、60塊錢內(nèi)的路程,就那么跳過60、70、80、90、100、110……我立馬感到心虛、氣虛、荷包虛,胸悶的一股濁氣直沖腦門,恨不得跳下車,效仿紅軍二萬五……心臟由不得我控制地劇烈地跳!狂跳!想跳出胸口透透氣……終于到達目的站,我遞上兩張百元鈔票,接過一把十塊、五塊不等的小票,落荒而逃,撫著一驚一乍起伏不息的胸口,借用國內(nèi)流行話,不甚重負地長嘆一聲:我那可憐的小心臟啊!
    從國外回來的土華人咋地就這么沒出息呢!
    我還有回程呢!
    幾次經(jīng)歷一驚一乍的情緒跌宕后,為了我的荷包不再癟癟,為了我那可憐的小心臟不再受到驟然的驚嚇,我,不敢再頻繁坐出租車,而是變成了上海地鐵的???,從來不識路的我,手拿地圖,領上公主,把各大要站四個方向的地鐵進出口,摸了個門兒清。
    環(huán)境造人,也塑人。
    2.荷包
    在美國,短則幾個星期,長則個把月,只要駕照、幾張常用的信用卡和保險卡在,我?guī)缀醪粫嬲_錢包查什么,錢包夾層里面的那幾張1、5、10、20塊的零錢好像一直就躺在里面,很久也派不上用場。當然,習慣刷信用卡是一回事,但錢包若有100塊現(xiàn)金,還真不是那么容易低就花得—光而凈———我的意思是,我雖是小戶人家長大的孩子,生活習慣不奢侈,但也不會苛刻自己,應該不存在刻意節(jié)省的嫌疑。
    在上海那些天,我每每出門前,必要做一件事:檢查錢包。
    我查看的唯一要素是確認荷包里有幾張百元RMB,7-8張是必須的,有那么一小沓在身,心才會安穩(wěn),算是打腫臉充胖子,預防我的小心臟不再被驚嚇。
    我家親戚說:現(xiàn)在手里的那張一百塊,就像一張擦屁股紙,隨便上哪兒擦一下就沒了……
    去年,在北京,一個出租車司機豪氣地說:現(xiàn)在有錢人滿大街兒都是,您就是手上拿個十萬現(xiàn)鈔在路上數(shù),人都不待正眼瞧您一眼…
    3.物價
    上海有好幾個類似于美國Mall的購物中心,但建筑的規(guī)模更大、裝潢更奢華,國際各大品牌店似乎都有,仰頭望上去,從一樓到六樓金燦燦銀閃閃,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等為一體,我和公主進了幾家店(精品店?專賣店?店名記不得了),翻開幾件衣服和包的價碼牌:4000、5000、8000……一路往上不封頂,我們互相對望一下,絕塵而去,永不踏入!
    無非就是在美國商店常見的衣物,但這樣的高價格沒見過。
    公主很懂事,說:媽咪,咱回美國買吧。
    購買日常食品的去處是法國的家樂福(Carrefou)、英國的TESCO、美國的沃爾瑪?shù)龋找话?,談不上熱情周到,只能說,但還好吧!一句話,中國式的服務。物價不能說太貴,但也不便宜,巴掌小的一塊三文魚價格是70-90RMB,也有便宜的東東,但不敢買,不知里面是否含非法添加物。
    另有一家店叫City Shop,散布在城市的各處,是一家專營進口食品的超市,凡在國外超市里能看到的商品(主要是食品),基本在這家店都可以找到,奶酪、Salami、花生醬、果醬、紅酒等……全是國外原裝,看到有姚明牌的紅酒,價格是1000RMB左右,還有新鮮烘烤的全麥、雜糧面包,店里設有各種品嘗盤,上面擺著切好的各種食品供顧客取拿,旁邊有牙簽、餐巾伺候,購物環(huán)境舒適,溫馨,但價格不菲,本以為這樣的店顧客不會太多,但我,一個美國回來的鄉(xiāng)下土人,太錯了!
    顧客摩肩擦踵,只有……不到10%是白人吧,90%的是中國本土人。
    在這里徜徉的中國顧客,人人看似嫻靜穩(wěn)重,知書達理,他們,還有她們,個個屏息靜氣,嘴里念念有詞,嫻熟順暢地閱讀著上面標注的各種外文說明,英文、德文、日文……看著他們氣定神閑的購物氣度,我一方面慚愧自己的小家子氣,一方面在心中琢磨:他們是上海精英層的白領、金領?還是海外網(wǎng)站上常常議論的‘海歸派’?
    我家公主再次發(fā)話:媽咪,咱回美國再買吧。
    她想吃一種冰淇淋球,一小盒單只裝的價格是5、60元,不記得是什么牌子,只知道在美國隨便一個超市常??匆?。
    4.稱謂的迷惑
    公共場合,以前稱唿女性一律為“小姐”,自“小姐”二字跟性工作者直接掛鉤后,現(xiàn)在稱女性為“美女”,男性是“帥哥”,隨便走進一家餐館,顧客嘴里‘美女、美女’的唿聲此起彼伏,剛開始我很較真,凡在我眼里不是真正的“美”女,便心存障礙似的,一律叫不出口,倒是我家公主識時務:“What’s wrong with that? Be cool, Mom。”
    OK, 我要酷!
    在幾天的心理糾結(jié)和掙扎后,剔除了心理障礙,我見女人,張嘴叫“美女”,見男人,咱叫他“帥哥”,誰知,回到家鄉(xiāng),跟親戚在商場熘達,有個‘美女’,為了推銷,湊近親戚,張嘴招唿:“美女啊,你看……”,
    親戚抬眼一瞪,一臉正氣,斥責道:“別叫我‘美女’,叫我阿姨!”
    她立馬換成一副尊敬的嘴臉。
    可憐我煳涂了!除了剛剛被叫‘美女’所滋生的膨脹感蕩然無存外,心理又被扭曲了一回。
    問題是:我怎么辦?
    從今以后,見了女人到底是叫不叫‘美女’?叫不叫呢?叫不叫呢?叫不叫呢?
    還有,被叫‘美女’后,我到底是應不應?應不應?應不應呢?
    5.交通
    中國還是中國。
    相比別的城市,上海就是上海,國際大城市,好一點吧——只能這樣說。
    也就是說,紅綠燈已經(jīng)不完全是路邊的擺設品,在大的十字路口、交通要道上,它叫紅綠燈,但是在中等或偏僻的街道,你若是把紅綠燈仍當紅綠燈用,傻吧,你!旁人火眼金睛立馬識別:你不是鄉(xiāng)巴佬、就是國外回來的土冒。
    車永遠優(yōu)于行人,而行人永遠忽視司機,照舊一副漠視車流、視死如歸、撞死不需要償命的態(tài)度。
    我家公主很奇怪;為什么中國人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卻很少看到路上有車禍、事故,美國人那么遵守規(guī)則,可是事故不斷,天天聽到救護車、警車長鳴不衰……
    呃?……有道理!是中國司機的車技高超?還是……因為是中國啊?
    5.交通
    中國還是中國。
    相比別的城市,上海就是上海,國際大城市,好一點吧——只能這樣說。
    也就是說,紅綠燈已經(jīng)不完全是路邊的擺設品,在大的十字路口、交通要道上,它叫紅綠燈,但是在中等或偏僻的街道,你若是把紅綠燈仍當紅綠燈用,傻吧,你!旁人火眼金睛立馬識別:你不是鄉(xiāng)巴佬、就是國外回來的土冒。
    車永遠優(yōu)于行人,而行人永遠忽視司機,照舊一副漠視車流、視死如歸、撞死不需要償命的態(tài)度。
    我家公主很奇怪;為什么中國人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卻很少看到路上有車禍、事故,美國人那么遵守規(guī)則,可是事故不斷,天天聽到救護車、警車長鳴不衰……
    呃?……有道理!是中國司機的車技高超?還是……因為是中國啊?
    6.空箱子
    以前回國,箱子里角角落落都塞滿了盤算好送人的小禮品,貴的買不起,便宜的還可以拾掇出一堆;再返回時,箱子里鼓鼓囊囊地擠滿了國外不易買到的土特產(chǎn)。
    近幾年,出入國門時,除過換洗衣物和幾瓶深海魚油外,箱子咕咕咚咚的空蕩。
    回去時,親人說:國內(nèi)什么都買得到,不用帶了。
    再回來時,土特產(chǎn)基本在國外的華人超市都能買到,其它的,已經(jīng)買不起了!
    都說,現(xiàn)在來國外旅游的國人富得流油!名牌這個、名牌那個,在他們眼里,似乎美國滿地貨物的價格低廉到像不要錢的垃圾,任你用腳勾。我曾收到過廣告郵件,是國內(nèi)大旅行社、網(wǎng)站打出的廣告:圣誕、新年往返美國、歐洲機票優(yōu)惠,讓你輕易到美國、歐洲掃貨…
    一個‘掃’字,可見人們購物的情懷有多高漲,荷包之內(nèi)容有多豐厚!購物的氣勢有多么豪邁!
    國人們確實有錢,很有錢,但,換句話疑惑一下:是不是國內(nèi)的物價高的離譜?
    那么,如今生活在中國的普通人究竟有多么富裕?而在海外的華人究竟又是幾多寒酸?
    這次回國,我感嘆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咱,咱還是回美國買吧。
    照這么說,美國物正價廉,是購物天堂。美國的鄉(xiāng)親們,咱們有福了?
    NO!30年的房貸款?孩子上大學的學費?退休?……
    面對今天的中國富人,不管貪來,還是賺來,我們,海外華人是不是多少有點失落?抑或,酸葡萄心理?
    也許?
    或者……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