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向來重視“歸屬感”,在移民海外時,很多人也難免會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我移民到國外以后,人生地不熟,一點親切感都沒有,怎么辦?也正因此,很多人喜歡移民到加拿大、美國、澳洲等華人多的國家,其實,在匈牙利,雖然華人不多,但是當?shù)厝说纳钪幸餐嘎冻鲈S多中國氣息,希望想移民匈牙利的您可以瞧一瞧。
“亞洲,我們的故鄉(xiāng),我們過去的祖國。”著名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在他的敘事史詩中,曾這樣表述匈牙利人的東方情結。多年來,關于匈牙利民族的起源一直是史學界懸而未決的話題。盡管身處歐洲,但匈牙利人身上的東方氣質卻給每個來到這里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匈牙利,擁有黑色直發(fā)、黑色瞳孔以及偏深膚色的漂亮女郎很常見。從背后看,時常會把她們錯當成亞洲人。當然,也有很多匈牙利人金發(fā)碧眼、鼻梁高挺,是典型的歐洲白人長相。這種相貌上的多樣化,源于匈牙利人和周圍民族的長期融合。
不少匈牙利人談到歷史話題時,都認同自己的祖先來自東方,是地地道道的游牧民族。歐洲許多語言中的“匈牙利”一詞,是由“匈奴”演化而成的。據(jù)說當年正是匈奴大單于阿提拉帶領子民,以今天的匈牙利為中心建立起了龐大帝國。時至今日,“阿提拉”仍是匈牙利男子的常用名,就像美國名字中的“約翰”一樣。布達佩斯安德拉士大街最東端的英雄廣場中央,聳立著36米高的柱形千年紀念碑。碑座上有7位馳騁在馬背上的勇士,代表的正是匈牙利祖先最早的7個部落。其裝束明顯具有東方游牧民族“胡服騎射”的特點。
眾所周知,歐洲人的姓名順序是先名后姓,然而唯獨匈牙利人是個特例。他們的姓名雖然也由兩部分組成,但與中國等東亞國家一樣,是姓在前、名在后。如納吉-山多爾,稱呼時只稱姓“納吉”即可。不僅如此,在地址的寫法上,匈牙利也是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先城市后街區(qū)再門牌。這種與亞洲人相同的思維習慣,在歐美地區(qū)是絕無僅有的。
由于匈牙利人是“闖入”歐洲歷史的民族,所以他們的語言和周圍的語言都沒有親緣關系。匈牙利語現(xiàn)在被認為屬于烏拉爾語系,更有趣的是,匈牙利語中有一些詞匯竟然能找到中文的影子,比如“女”、“貓”等,就與漢語同音又同義。另外,匈牙利語里還有一個歐洲文字中罕見的象形字———“ollo”(剪刀)。此外,匈牙利的民間音樂與中國西北以及內蒙古民歌在曲調上驚人的相近。它們的音樂都是以五聲音階為調式結構,就像一首歌曲的不同變奏一般。
在飲食上,中國人比西方人口味重,因此很多人出國吃不慣西餐,但這種困擾在匈牙利會減少很多。盡管這里餐館的正餐依然遵從著“開胃菜、湯、主菜、甜點”的西餐程序,但其內容卻與中國北方菜頗為相似。著名的匈牙利國菜———土豆燒牛肉。這道菜的傳統(tǒng)做法是在草地上支起架子,將大鍋吊在架子上,下面點起篝火,將牛肉、土豆、面疙瘩加上辣椒粉、香葉等調料放在一起煮。到匈牙利的中國游客也非常喜歡這道菜,認為其口味很有東方感覺。
其實,匈牙利人東方式的烹調手藝還體現(xiàn)在放作料上。一般的歐洲人是在菜上桌后再撒調料或蘸醬,而匈牙利人卻和亞洲人一樣,喜歡在烹調過程中加料。匈餐與中餐最大的不同在于肉多菜少,而這個習慣正是源于過去長期的游牧生活。當?shù)剡€有一種傳統(tǒng)民居,其房屋呈正方形,整體形狀與帳篷很相似,應該也與游牧歷史有關。
這么看來,即使您移民以后真的打算在匈牙利生活,您也不一定會感到陌生,起碼匈牙利的食物會更合中國人的胃口。當然,目前匈牙利的華人數(shù)量也在慢慢增長,相信隨著移民政策的開放,匈牙利的中華文化氣息將越來越多
“亞洲,我們的故鄉(xiāng),我們過去的祖國。”著名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在他的敘事史詩中,曾這樣表述匈牙利人的東方情結。多年來,關于匈牙利民族的起源一直是史學界懸而未決的話題。盡管身處歐洲,但匈牙利人身上的東方氣質卻給每個來到這里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匈牙利,擁有黑色直發(fā)、黑色瞳孔以及偏深膚色的漂亮女郎很常見。從背后看,時常會把她們錯當成亞洲人。當然,也有很多匈牙利人金發(fā)碧眼、鼻梁高挺,是典型的歐洲白人長相。這種相貌上的多樣化,源于匈牙利人和周圍民族的長期融合。
不少匈牙利人談到歷史話題時,都認同自己的祖先來自東方,是地地道道的游牧民族。歐洲許多語言中的“匈牙利”一詞,是由“匈奴”演化而成的。據(jù)說當年正是匈奴大單于阿提拉帶領子民,以今天的匈牙利為中心建立起了龐大帝國。時至今日,“阿提拉”仍是匈牙利男子的常用名,就像美國名字中的“約翰”一樣。布達佩斯安德拉士大街最東端的英雄廣場中央,聳立著36米高的柱形千年紀念碑。碑座上有7位馳騁在馬背上的勇士,代表的正是匈牙利祖先最早的7個部落。其裝束明顯具有東方游牧民族“胡服騎射”的特點。
眾所周知,歐洲人的姓名順序是先名后姓,然而唯獨匈牙利人是個特例。他們的姓名雖然也由兩部分組成,但與中國等東亞國家一樣,是姓在前、名在后。如納吉-山多爾,稱呼時只稱姓“納吉”即可。不僅如此,在地址的寫法上,匈牙利也是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先城市后街區(qū)再門牌。這種與亞洲人相同的思維習慣,在歐美地區(qū)是絕無僅有的。
由于匈牙利人是“闖入”歐洲歷史的民族,所以他們的語言和周圍的語言都沒有親緣關系。匈牙利語現(xiàn)在被認為屬于烏拉爾語系,更有趣的是,匈牙利語中有一些詞匯竟然能找到中文的影子,比如“女”、“貓”等,就與漢語同音又同義。另外,匈牙利語里還有一個歐洲文字中罕見的象形字———“ollo”(剪刀)。此外,匈牙利的民間音樂與中國西北以及內蒙古民歌在曲調上驚人的相近。它們的音樂都是以五聲音階為調式結構,就像一首歌曲的不同變奏一般。
在飲食上,中國人比西方人口味重,因此很多人出國吃不慣西餐,但這種困擾在匈牙利會減少很多。盡管這里餐館的正餐依然遵從著“開胃菜、湯、主菜、甜點”的西餐程序,但其內容卻與中國北方菜頗為相似。著名的匈牙利國菜———土豆燒牛肉。這道菜的傳統(tǒng)做法是在草地上支起架子,將大鍋吊在架子上,下面點起篝火,將牛肉、土豆、面疙瘩加上辣椒粉、香葉等調料放在一起煮。到匈牙利的中國游客也非常喜歡這道菜,認為其口味很有東方感覺。
其實,匈牙利人東方式的烹調手藝還體現(xiàn)在放作料上。一般的歐洲人是在菜上桌后再撒調料或蘸醬,而匈牙利人卻和亞洲人一樣,喜歡在烹調過程中加料。匈餐與中餐最大的不同在于肉多菜少,而這個習慣正是源于過去長期的游牧生活。當?shù)剡€有一種傳統(tǒng)民居,其房屋呈正方形,整體形狀與帳篷很相似,應該也與游牧歷史有關。
這么看來,即使您移民以后真的打算在匈牙利生活,您也不一定會感到陌生,起碼匈牙利的食物會更合中國人的胃口。當然,目前匈牙利的華人數(shù)量也在慢慢增長,相信隨著移民政策的開放,匈牙利的中華文化氣息將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