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91年春天去美國留學的,最先去的是亞利桑那州,那地方原本就是沙漠,地廣人稀,路寬車少,在市中心都能開120公里/小時,我特別不適應,再也不敢橫穿馬路了。都說美國人比中國人更遵守交通規(guī)則,依我看,那純粹就是被嚇出來的,不能說明外國人的素質(zhì)一定就比中國人高,不信你去三里屯看看,亂穿馬路的老外一點也不比中國人少。
美國車速快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在美國幾乎人人都開車,走路的人很少,整個城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都偏向開車的人。中國的絕大部分城市則正相反,所以車速提不上去,這就間接鼓勵了行人亂穿馬路,反過來又導致車速進一步變慢,是個惡性循環(huán)的經(jīng)典案例。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時候中國幾乎沒有私家車,我出國前連小轎車都沒坐過幾次,更別說自己開車了。記得我剛到美國的時候看到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顫顫巍巍地從駕駛座里走出來,驚訝得下巴都快掉下來了。但在美國生活了沒幾天我就意識到車有多么重要了,尤其是亞利桑那州,整個城市的布局像攤大餅,鋪的特別開,市內(nèi)幾乎沒有公共交通,天氣又特別熱,不適合騎自行車,沒車簡直寸步難行,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我第一學期住學校宿舍,室友是個美國小伙子,開一輛破舊的手動檔皮卡。有一天他心血來潮,把我?guī)У揭粋€停車場,讓我開開試試,于是我生平第一次當上了司機。可惜那段經(jīng)歷不怎么美妙,車子動不動就熄火,玩了10分鐘我就不好意思地把車還給室友了。
第二學期我搬出學生宿舍,終于下決心買車。買車先要有駕照,在美國考駕照分筆試和路考這兩個階段,只有先通過筆試才能在另一位有駕照的人的陪同下上路練車,自己覺得練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去交管局預約路考,考過了當場發(fā)駕照。筆試很容易,全都是選擇題,對于我們這些身經(jīng)百考的大陸學生來說易如反掌,我輕輕松松地就通過了。
練車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普通美國人通常是借父母或者哥哥姐姐的車練手,像我這樣的第一代留學生就沒這個機會了。如果我是女生倒也問題不大,有的是男雷鋒。上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大學里的中國留學生以單身理工男為主,女生很少,每次新來一個女生都會立刻被光棍們盯上,排隊等著獻殷勤。我認識的一位大陸留學生就是靠幫人練車的辦法交到了女朋友,把新來的男光棍們羨慕得要死。
男生這方面就比較吃虧,我只能舔著臉向別人借,而且還得是自動擋的車,因為我怕自己短時間內(nèi)學不會手動擋。還算我運氣好,有個男生愿意把車借給我練兩小時,但他沒時間陪我練,我只能一個人在停車場里兜了兩小時圈子,熟悉了車子的基本性能。
就在那個周末,我打電話預約了路考,又舔著臉問那個男生借車前去考試。主考官是個胖胖的男警官,先讓我依次試了試車內(nèi)的各種燈光和控制鍵,然后命令我開上了街。我詳裝鎮(zhèn)定,還跟警察開了幾句玩笑,其實我心里緊張得要死,因為那是我第一次開車上馬路!
出了警察局的門,胖警官一路命令我向右轉(zhuǎn),圍著警局轉(zhuǎn)了一圈,路考就結束了!后來我聽說在國內(nèi)路考還要考鉆桿和平行停車什么的,在亞利桑那根本就不需要,因為這地方開車太容易了,停車位也都又大又寬,根本不需要任何花哨的技巧。
就這樣,我稀里糊涂地就拿到了美國駕照。第二天,我和實驗室的幾個同學租了輛最便宜的小轎車去洛杉磯開世界神經(jīng)科學年會,我終于得以體會了一下美國的洲際高速系統(tǒng),簡直是太方便了!記得中間有段路完全是在沙漠中,目力所及連一輛車都看不到。我主動要求開車,一不小心就把速度加到了120邁,約合200公里/小時,感覺車子都快要飛起來了。
開會間隙我想去洛杉磯的唐人街看看,便獨自一人開著那輛租來的車上路了。那時候可沒有GPS,全憑看地圖。我人生地不熟,開著開著就迷路了,只好停下來問路。一個黑人自告奮勇要給我?guī)?,我就讓他上了車,一路開到唐人街。我請他吃了碗牛肉面,他一邊吃一邊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贊中國人廚藝高。后來我把這件事告訴同學們,他們都驚訝得說我膽子太大了,那個人明顯是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我沒被搶算是幸運的。不過我倒沒覺得有什么危險,因為我從來沒把他當外人,一路上跟他有說有笑,以誠相待,即使他是個壞人也不好意思搶我這個窮學生吧?
又過了幾天,我花了900美元從一位中國留學生那里買了輛1984年出產(chǎn)的Mercury Topaz,這是福特公司的產(chǎn)品,名字大概可以翻譯成“水星黃玉”。從此我便成為有車一族,有資格去當活雷鋒了。
我開了20多年車,必須承認在美國開車確實要更講規(guī)矩一些,但這個差別和考駕照的難易沒有太大的關系。事實上,在美國考駕照反而要容易得多,標準也低得多,原因不是美國人不重視交規(guī),而是因為美國路況好,車子也少,開車所需要的技能沒那么高。但是,美國交規(guī)里明確指出,在美國開車是一種優(yōu)待,不是天賦人權,英文叫做Driving is a Privilege, Not a Right。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只有具備一定的技能并且愿意遵守交規(guī)的人才能享受這個特殊待遇,否則警察有權吊銷你的駕照,不管你是誰。所以美國的交警要比中國厲害得多,他們常年在路上轉(zhuǎn)悠,遇到違規(guī)的車輛當場開罰單,一點也不含糊。相比之下,中國的交警不怎么上路,只靠攝像頭來執(zhí)法,很多違法行為處罰不嚴格,違法成本太低了。
如今的中國媒體都喜歡夸美國的自由,但只有在美國生活過的人才會知道,人家的法制同樣是毫不含糊的。沒有嚴格的法制做基礎,自由就是一句空話。
美國車速快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在美國幾乎人人都開車,走路的人很少,整個城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都偏向開車的人。中國的絕大部分城市則正相反,所以車速提不上去,這就間接鼓勵了行人亂穿馬路,反過來又導致車速進一步變慢,是個惡性循環(huán)的經(jīng)典案例。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時候中國幾乎沒有私家車,我出國前連小轎車都沒坐過幾次,更別說自己開車了。記得我剛到美國的時候看到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顫顫巍巍地從駕駛座里走出來,驚訝得下巴都快掉下來了。但在美國生活了沒幾天我就意識到車有多么重要了,尤其是亞利桑那州,整個城市的布局像攤大餅,鋪的特別開,市內(nèi)幾乎沒有公共交通,天氣又特別熱,不適合騎自行車,沒車簡直寸步難行,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我第一學期住學校宿舍,室友是個美國小伙子,開一輛破舊的手動檔皮卡。有一天他心血來潮,把我?guī)У揭粋€停車場,讓我開開試試,于是我生平第一次當上了司機。可惜那段經(jīng)歷不怎么美妙,車子動不動就熄火,玩了10分鐘我就不好意思地把車還給室友了。
第二學期我搬出學生宿舍,終于下決心買車。買車先要有駕照,在美國考駕照分筆試和路考這兩個階段,只有先通過筆試才能在另一位有駕照的人的陪同下上路練車,自己覺得練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去交管局預約路考,考過了當場發(fā)駕照。筆試很容易,全都是選擇題,對于我們這些身經(jīng)百考的大陸學生來說易如反掌,我輕輕松松地就通過了。
練車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普通美國人通常是借父母或者哥哥姐姐的車練手,像我這樣的第一代留學生就沒這個機會了。如果我是女生倒也問題不大,有的是男雷鋒。上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大學里的中國留學生以單身理工男為主,女生很少,每次新來一個女生都會立刻被光棍們盯上,排隊等著獻殷勤。我認識的一位大陸留學生就是靠幫人練車的辦法交到了女朋友,把新來的男光棍們羨慕得要死。
男生這方面就比較吃虧,我只能舔著臉向別人借,而且還得是自動擋的車,因為我怕自己短時間內(nèi)學不會手動擋。還算我運氣好,有個男生愿意把車借給我練兩小時,但他沒時間陪我練,我只能一個人在停車場里兜了兩小時圈子,熟悉了車子的基本性能。
就在那個周末,我打電話預約了路考,又舔著臉問那個男生借車前去考試。主考官是個胖胖的男警官,先讓我依次試了試車內(nèi)的各種燈光和控制鍵,然后命令我開上了街。我詳裝鎮(zhèn)定,還跟警察開了幾句玩笑,其實我心里緊張得要死,因為那是我第一次開車上馬路!
出了警察局的門,胖警官一路命令我向右轉(zhuǎn),圍著警局轉(zhuǎn)了一圈,路考就結束了!后來我聽說在國內(nèi)路考還要考鉆桿和平行停車什么的,在亞利桑那根本就不需要,因為這地方開車太容易了,停車位也都又大又寬,根本不需要任何花哨的技巧。
就這樣,我稀里糊涂地就拿到了美國駕照。第二天,我和實驗室的幾個同學租了輛最便宜的小轎車去洛杉磯開世界神經(jīng)科學年會,我終于得以體會了一下美國的洲際高速系統(tǒng),簡直是太方便了!記得中間有段路完全是在沙漠中,目力所及連一輛車都看不到。我主動要求開車,一不小心就把速度加到了120邁,約合200公里/小時,感覺車子都快要飛起來了。
開會間隙我想去洛杉磯的唐人街看看,便獨自一人開著那輛租來的車上路了。那時候可沒有GPS,全憑看地圖。我人生地不熟,開著開著就迷路了,只好停下來問路。一個黑人自告奮勇要給我?guī)?,我就讓他上了車,一路開到唐人街。我請他吃了碗牛肉面,他一邊吃一邊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贊中國人廚藝高。后來我把這件事告訴同學們,他們都驚訝得說我膽子太大了,那個人明顯是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我沒被搶算是幸運的。不過我倒沒覺得有什么危險,因為我從來沒把他當外人,一路上跟他有說有笑,以誠相待,即使他是個壞人也不好意思搶我這個窮學生吧?
又過了幾天,我花了900美元從一位中國留學生那里買了輛1984年出產(chǎn)的Mercury Topaz,這是福特公司的產(chǎn)品,名字大概可以翻譯成“水星黃玉”。從此我便成為有車一族,有資格去當活雷鋒了。
我開了20多年車,必須承認在美國開車確實要更講規(guī)矩一些,但這個差別和考駕照的難易沒有太大的關系。事實上,在美國考駕照反而要容易得多,標準也低得多,原因不是美國人不重視交規(guī),而是因為美國路況好,車子也少,開車所需要的技能沒那么高。但是,美國交規(guī)里明確指出,在美國開車是一種優(yōu)待,不是天賦人權,英文叫做Driving is a Privilege, Not a Right。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只有具備一定的技能并且愿意遵守交規(guī)的人才能享受這個特殊待遇,否則警察有權吊銷你的駕照,不管你是誰。所以美國的交警要比中國厲害得多,他們常年在路上轉(zhuǎn)悠,遇到違規(guī)的車輛當場開罰單,一點也不含糊。相比之下,中國的交警不怎么上路,只靠攝像頭來執(zhí)法,很多違法行為處罰不嚴格,違法成本太低了。
如今的中國媒體都喜歡夸美國的自由,但只有在美國生活過的人才會知道,人家的法制同樣是毫不含糊的。沒有嚴格的法制做基礎,自由就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