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聽力內容涉及了很大程度的國外文化背景知識。雅思聽力內容主要是圍繞著在英國或澳大利亞的生活和學習展開的。比如S ection1&2一般以生活場景為主,如:租房、面試、旅游等。在S ection1中,最常出現(xiàn)的場景:租房場景(houserenting),常常會涉及到房屋樣式(housetype)、付款方式(waysofpayment)、周邊環(huán)境(environ-m ent)、內部設施(facilities)、房客的住房要求(requirem ents)及房東的租房規(guī)則(house rules)等話題討論。而section3& 4則一般是以學習場景和科普內容為主。比如在section3中,常見的場景包括:新學校介紹、課程安排介紹、選課咨詢。內容常常涉及學校設施(teaching facilities)和師資力量(teacherresources)的介紹,學生或教授關于一個課題的研究(courseresearch)、調查報告(survey)、論文(dissertation)和學習方法(learningm ethods)的討論。
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語音、語法、句子結構和詞匯等是直接影響并決定聽力理解力的主要語言因素。因此很多考生將在雅思聽力上停滯不前的問題歸結于詞匯量少,語法知識薄弱。而實際上,影響聽力理解力的因素遠不止這些。長期記憶中的非語言信息,特別是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在其中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于那些語言基礎薄弱的學生,比如那些處于雅思基礎班或者進步班的學員。由于他們的詞匯量比較少,一般在2000個左右,而且語法比較薄弱。這使他們在聽力過程中很難理解聽到的內容。在語言知識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聽者只好動用相關背景知識,它可以彌補語言知識的不足。
成功的“聽者”善于利用頭腦中固有的知識和頭腦以外的知識來理解他們聽到和看到的東西。利用長期記憶中存留的背景知識來理解聽力對話,實際上是一個預測檢驗和證實不斷往復的過程。預測是解碼的方式,證實是解碼的結果。聽者已具備的背景知識就像一幅地圖貯存在長期記憶中,聽者把接收到的新信息與這幅地圖進行比較分析,看兩者是否吻合,以便正確理解篇章的意思,做出相應的反應。
不同文化背景的語言學習者,由于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在交往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理解上的障礙。中西文化在各自的教育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節(jié)日、習俗、交往中的稱呼、問候、聊天以及對答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模式,表達的方式也不同。如果照搬母語文化然后對等套用到目的語文化表達中,肯定會影響正確的聽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