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讓作文語言靚起來俗話說:馬美靠鞍裝,佛美靠金裝,人美靠衣裝。那么文章美靠什么呢?精彩的語言使文章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從而更有效的表達思想內容。孔子又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那么怎樣才能使我們文章的語言靚起來呢?其實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可使語言精彩紛呈,從而增強表達效果。因此,我們在寫作時,要有意識的運用這種手法。
一、比喻,使語言具有形象美比喻,最大的好處是使語言具有形象性,使讀者對比喻的人或物可感、可想、可觸、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我國四大名箸之一的《水滸傳》刻畫人物就多用比喻,如“豹子頭”林沖、“青面獸”楊志、“母夜叉”孫二娘。這些比喻不僅形象刻畫了人物的外形特征,有的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今天人們正是根據(jù)作者生動的描寫,在影視屏幕上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在描寫具體人物時,人們也常用比喻。如一位同學描寫妻子:“妻子如鐘表,漂亮時髦的妻子象手表,隨身攜帶,一刻不離,大家都看得見。老實的其系妻子象掛鐘,只在家里盡她的義務,可不能跟丈夫到外面去。潑辣的妻子象鬧鐘,只能在家里,她發(fā)脾氣時,即使是更深夜靜,也會放聲大響。健康的妻子象老牌的手表,久用不壞。文弱的妻子象冒牌的鐘表,一碰就壞,屢修屢壞,還是派不上用場。”還有談“誠信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位同學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誠信是航船的巨帆,推動它駛向理想的彼岸;誠信是山鷹的雙翅,托住它飛向成功的頂峰;誠信是我們的雙腿,支撐我們站在世界上,朝著既定的目標不斷開拓、進取。”這樣把“誠信”本給人以比較淺、比較淡的印象,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形象,且富有深刻性。
二、排比,使語言具有氣勢美、結構美學生作文《你的歌聲,與我同在》中寫到:“聽浪,聽它的聲音,聽它的歌唱,聽它的腳步,聽它的靈魂,聽見人生迷蒙的青煙,聽見人生奮進的號角,看見人生清晰的路線,看見人生生動的寫真。”文段運用排比,感情真摯,激情澎湃,富有氣勢。任捷之在《當理想的大門關上時》中寫到:“李白官場不得志,卻成了一代詩仙;曾叱咤體壇的李寧因歲月不饒人而退役,但卻成了一個響當當?shù)钠髽I(yè)家;演奏出神入化的舒曼因手指殘廢無法繼續(xù)演奏,卻成為了偉大的作曲家。他們所開啟的大門后的世界不是同樣精彩而美麗嗎?”作者用鋪陳排比,使文章汪洋恣肆,平添幾分氣勢,讀來很有感染力。“責任感是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寫就的《出師表》,責任感是孔繁森離家別母、血灑高原樹立的公仆豐碑,責任感是貝多芬挑戰(zhàn)人生、超越自我譜寫的《命運交響曲》,責任感是保爾柯察金頑強拼搏、熱愛生命鑄就的烈火金剛。”這一連串的排比,一方面把責任感演繹的一清二楚,另一方面把各種責任感排列在一起,具體形象,抒發(fā)了作者的思想傾向,而且讀來瑯瑯上口,氣勢之美,結構之美,便蘊含其中了。
三、引用,使語言具有古典美我向往幽閑,我喜歡清純,我心儀靜謐,我追求祥和……但這個紛擾中的世俗,在一片狼藉的溫床上,永沒有休止過可怕的夢想。這段文句語言本身就很美。“幽閑”“清純”“靜謐”“祥和”等代表不同的境界,且這幾個詞前面的謂動詞也富于變化。但如能從古詩文里找出相關的詩文句子“引用”上去則使意旨顯得更加豐富,富有古典之美。例如,我們可以作這樣的“引用”:我向往這“采菊東籬下”的那種幽閑,我喜歡“清水出芙蓉”的那般清純,我心儀“人跡板橋霜”的靜謐,我追求“低頭弄蓮子”的那般祥和……但這個紛擾中的世俗,在一片狼藉的溫床上,永沒有休止過“沉魚落燕”的可怕夢想。如下面考場佳作《心靈絕唱》中的一個文段:心靈的選擇在“天生我材必有用”中永存,在“舍生而取義”中發(fā)展,在“守拙歸園田”的閑適中成熟,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中升華。作者在寫作時把李白、孟子、陶淵明、文天祥等歷史名人義士的文句引用在文句中,語序井然,境界拓寬,古典文化的韻味較濃,當然意旨也就很豐富。例如《世界因多采而精彩》中有這樣一段:“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吟詠著徐志摩的詩句,我輕輕的掀開文學神秘的面紗,李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放,李商隱“留得殘荷聽雨聲”的低沉,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曠邁,柳永“楊柳曉風殘月”的婉約,各有千秋。所以我說:“文學因多采而精彩”。這段文字十分得體的運用了現(xiàn)代、古代詩人的名句,準確的概括了各自的風格,水到渠成的得出了論點“文學因多采而精彩”。詩文名句的引用,豐富了文章的內涵,富有意蘊,使文句典雅華麗,增強文章的力度和深度。
四、擬人,使語言具有靈性美例如有學生寫到這樣一個句子:早晨,陽光照著我的臥室,小鳥在樹上鳴叫。改句:清晨明媚的陽光柔柔地灑向我的居室,輕盈的小鳥已在樹梢婉轉歌唱。“鳴叫”是寫實語言,而“歌唱”是用了擬人修辭格,使小鳥人格化,富有靈性,增強了句子表意的意境美。“高粱好似一隊隊的‘紅領巾’,悄悄地把周圍的道路觀察;向日葵微笑著,望不盡太陽走過的紅色天涯”。作者把“高粱”“向日葵”人格化,賦予靈性,抒發(fā)了對它們的喜愛感情,表現(xiàn)出相信斗爭會取得最后勝利的樂觀精神,符合描寫的社會環(huán)境,更符合當時團泊洼秋天的自然氣氛,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還有在科學小品和兒童文學作品中寫到:“土壤媽媽是寬厚仁慈的,時間伯伯是短健敏捷的,病菌小魔王是陰險惡毒的”。都是把“物”人格化了抓住了物與人之間的相似或相適點來寫,顯得有聲有色,性格鮮明,形象、生動。
五、夸張,使語言具有幽默、詼諧之美在這方面魯迅先生最為拿手。如《“友”邦驚詫論》最后一句:“‘友邦人士’,從來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刮分就是了。”這一句不僅諷刺了“國府則不但依然能夠誣陷、殺戮”,和“友邦”勾結在一起,狼狽為奸,而且實際上也警告“友邦”在愛國的學生和人民面前,他們瓜分中國的陰謀永遠休想得逞。先生的諷刺語言,使人頓感詼諧幽默之美。還有馬克·吐溫擅長夸張諷刺手法?!陡傔x州長》就有這樣的句子:“九個剛學走路的小孩子包括各種膚色,帶著各種窮形盡相被教唆著在一個公開的集會上闖到講臺上,抱住我的腿叫我爸爸。”兩三個孩子“叫我爸爸”還可以相信,九個一樣大的孩子,且各種膚色,這可能嗎?夸張之極,諷刺之妙呀!
六、對偶,使語言具有對稱美“金獎銀獎,不如群眾的夸獎;這杯那杯,不如群眾的口碑”這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過程中誕生的一句名諺。此諺運用對偶修辭格。從形式上看,音節(jié)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從內容上看,凝聚集中,樸素而深切地表明了評論干部是非功過的客觀標準,同時反映了廣大基層干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決心。“用事實說話,靠療效宣傳”這句廣告語,運用對偶,形式工整對稱,內容凝練,概括力強,語言中充滿自信,突出了制藥人對產品療效的信心,以及制藥人的真誠。手機上流行的一些慰問親人的短信,也使用了對偶修辭,具有對稱之美,表達了綿綿的親情。①父母的美德是我享用不盡的財富;父母的囑托是我時刻不忘的指南。②爸是一棵大樹,媽是一座暖屋。出門的時候,大樹為我遮蔭;回家的時候,暖屋給我幸福。③夢中縈懷的母親,你是我至上的陽光,你是我歡樂的一切。
七、回環(huán),使語言具有辨證美“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用回環(huán)修辭格,既反映了激烈競爭的時代特點,又折射出新形勢下我國人事制度的改革,同時,也是對每個工薪者的提醒、忠告和鞭策,在內容上,具有辨證關系,加深了讀者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事實要辦好,好事要辦實”運用回環(huán)修辭格,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政策的希望和要求,同時也表達了政府的打算和決心。“我們面前有困難,困難面前有我們。”上句講的是客觀事實,下句講的是主觀意志。此句運用回環(huán)的修辭格,表達了承認困難的科學態(tài)度和戰(zhàn)勝困難的無畏精神,因此,比起“見困難就上”的句子,在思想深度和文字美感上又高出了一個檔次,具有辨證之美
《高中作文素材:考場作文素材 修辭讓作文語言靚起來》由出國留學網(wǎng)liuxue86.com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