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鹽城市濱海縣鎮(zhèn)區(qū)事業(yè)單位改革人員競聘建設環(huán)保中心行政處罰法復習提綱

字號:


    《行政處罰法》復習提綱
    1、行政處罰的概念。
    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guī)授權組織對實施違反行政管理秩序行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和規(guī)章的規(guī)定進行的法律制裁,是國家法律責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2、行政處罰的特征。
    行政處罰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1、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是依法享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主體。
    2、行政處罰的對象是實施了違法行為,應當給予處罰的行政相對人。
    3、行政處罰的直接目的是懲治違法。
    3、《行政處罰法》的基本原則。
    (一)行政處罰法定原則。
    (二)公正、公開原則。
    (三)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
    (四)保護當事人權益原則。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除因違法而承擔行政責任,還可能承擔哪些法律責任?(第7條)
    根據(jù)《行政處罰法》第7條的規(guī)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除因違法而承擔行政責任外,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或者刑事責任。
    5、行政處罰的種類。(第8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是指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行為采取的具體懲戒制裁的手段?!缎姓幜P法》將行政處罰的種類確定為七類,這些種類,按其性質從理論上可以歸為四大類。
    (一)申誡罰:包括警告、通報批評兩類。
    (二)財產罰:包括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三類。
    (三)行為罰:包括責令停產停業(yè)、暫扣或吊銷許可證、執(zhí)照兩類。
    (四)人身自由罰:主要包括行政拘留。
    6、行政處罰的設定。(第9、10、11、12、13、14條)
    行政處罰的設定,指的是哪一級國家機關可以創(chuàng)設行政處罰的種類和形式,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予以制裁。《行政處罰法》遵循我國現(xiàn)行立法體制,將行政處罰設定權賦予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和規(guī)章,并對它們的創(chuàng)設權和規(guī)定權作了具體規(guī)定。
    (一)法律對行政處罰的設定權。
    (二)行政法規(guī)對行政處罰的設定權。
    (三)地方性法規(guī)對行政處罰的設定權。
    (四)規(guī)章對行政處罰的設定權。
    (五)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無權設定行政處罰。
    7、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
    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第15、16、17、18、19條)
    (一)行政機關。
    (二)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
    (三)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
    (四)綜合執(zhí)法機構。
    8、行政處罰管轄的種類。(第20、21、22條)
    行政處罰管轄的種類可分為以下四類:
    (一)地域管轄。
    (二)職能管轄。
    (三)指定管轄。
    (四)移送管轄。
    9、行政處罰的適用。(第23、24、25、26、27、28條)
    (一)糾正違法原則。
    (二)一事不再罰原則。
    (三)不予處罰的情形。
    (四)依法從輕后者減輕處罰的情形。
    (五)行政處罰和刑罰可以相互折抵的情形。
    10、行政處罰的時效。(第29條)
    行政處罰的時效,是指行為人的違法行為在一定時間內未被發(fā)現(xiàn),行政機關則喪失行政處罰權,對違法當事人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11、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應遵循的原則。(第30、31、32條)
    (一)行政處罰以事實為根據(jù)的原則。
    (二)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的原則。。
    (三)應當履行告知義務的原則。
    12、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時應當遵循的程序。
    行政處罰的決定程序,是指行政處罰機關組織實施行政處罰和作出行政處罰決定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步驟、方式、順序和時限。具體包括以下三類:
    (一)簡易程序。
    (二)一般程序。
    (三)聽證程序。
    13、簡易程序的適用條件
    簡易程序即當場處罰程序,主要適用于事實清楚、情節(jié)簡單、后果輕微的違法行為。
    適用條件:1、違法事實確鑿;2、有法定依據(jù);
    3、符合法定種類和幅度:對個人處50元以下,對組織處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處罰。
    14、簡易程序的具體步驟
    具體步驟1、表明身份;2、說明理由和告知權利;3、制作處罰決定書;4、當場交付當事人;5、報所屬機關備案。當事人不服可申請復議或提起訴訟。
    15:一般程序的適用范圍、主要環(huán)節(jié)、處罰決定的分類、處罰決定應載明的事項、送達期限及方式。
    一般程序又稱行政處罰的普通程序。它是行政處罰法規(guī)定的除適用簡易程序以外的其他行政處罰必須遵循的基本程序。
    16、一般程序適用范圍1、處罰較重的案件;2、情節(jié)復雜的案件;3、當事人對于執(zhí)法人員給予當場行政處罰的事實認定及法律適用有分歧,致使執(zhí)法人員無法當場作出行政處罰的案件。
    17、一般程序主要環(huán)節(jié):1、立案。處罰實施主體獲悉違法行為,決定立案,進入查處程序;2、調查取證。查明案件真相,并固定和獲取證據(jù);全面、客觀、公正收集證據(jù);3、說明告知。向當事人說明將要處罰的理由,并告知其法定權利;4、聽取聽證。聽取當事人陳述、申辯,對其合理意見應當采納;應當聽證的案件,按程序舉行聽證會;5、作出決定。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jù)不同情況作出相應決定:
    (1)依法當罰的,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和具體情況作出處罰決定;
    (2)違法行為輕微的,依法可不處罰的,不予處罰;
    (3)違法事實不成立的,不得給予處罰;
    (4)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處罰決定應采用書面形式。載明:被處罰人姓名或者名稱、地址;違法事實及有關證據(jù);處罰的法定依據(jù);處罰種類和具體內容;當事人履行義務的方式、期限等;當事人不服處罰的途經;處罰日期、主體及印章。
    6、送達。一種是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另一種,不能當場交付的,要在7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送達。其主要送達方式有以下幾種: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委托送達、轉交送達、郵寄送達、公告送達。
    18:聽證程序的適用條件。
    聽證程序是指行政機關作出處罰前,公開舉行由利害關系人參加的聽證會,對事實進行質證、辯駁的程序。
    適用條件1、符合法定處罰種類:(1)責令停產停業(yè);(2)吊銷許可證或執(zhí)照;(3)較大數(shù)額的罰款等。 2、當事人請求聽證。
    19聽證步驟1、告知聽證權。以正式方式;2、提出聽證。應在告知后3天內提出;3、通知聽證。應在7天前通知當事人聽證的時間、地點;4、舉行聽證。(1)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外一律公開進行;(2)由非案件調查人員主持;(3)當事人有權申請回避;(4)當事人可親自參加也可委托1-2個人代理.  5、先由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的違法事實、證據(jù)和處罰建議;再由當事人進行質證和申辯。6、制作筆錄。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后簽名或蓋章。7、依據(jù)《行政處罰法》第38條并在聽證筆錄范圍內作出決定。
    20、行政處罰的通用原則。(第45條)
    21、當場收繳的罰款。(第47、48、49、50條)
    (一)當場收繳罰款的條件。
    (二)當場收繳罰款應當遵循的程序。
    (三)當場收繳的罰款的處置方式。
    22、行政處罰決定的履行。(第44、51條)
    (一)當事人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二)對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采取的措施。
    23、沒收的非法物品的處置方式。(第53條)
    行政機關處理罰沒財產采取以下辦法處理:
    (一)銷毀。(二)拍賣或按規(guī)定處理。(三)上繳國庫。
    24、行政處罰的監(jiān)督。(第54條)
    行政處罰監(jiān)督是指依法享有監(jiān)督權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對行使行政處罰設定和實施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處罰設定和實施行為的合法性所實施的監(jiān)督。主要分為以下兩種:(一)行政處罰的行政監(jiān)督。(二)行政處罰的群眾監(jiān)督。
    25、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實施行政處罰的法律責任。(第51條)
    (一)責令改正。
    (二)行政處分。
    26、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政處罰法》規(guī)定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具體情形。
    (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jù)的;
    (二)擅自改變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
    (四)違反《行政處罰法》第18條關于委托處罰的規(guī)定的。
    27、行政機關違法實行檢查措施或執(zhí)行措施給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造成損害或損失的,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第56條)
    28、行政機關非法處理罰沒財物、執(zhí)法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收繳罰款據(jù)為己有的,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第58條)
    29、行政機關因使用或者毀損扣押的財物,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的責任。(第59條)
    30、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執(zhí)法過程中,以罰代刑、包庇縱容相對人的違法行為的,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第61條)
    31、行政執(zhí)法人員因玩忽職守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32、行政處罰的罰繳分離規(guī)定。(第63條)
    33、《行政處罰法》的生效日期,對《行政處罰法》施行前有關行政處罰規(guī)定的處理。(第6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