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教案數學人教版(優(yōu)質5篇)

字號: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六年級上冊教案數學人教版篇一
    1、首先帶動課堂氣氛
    2、教會學生什么是面積。
    3、學習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4、能夠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動手操作展開圓柱的側面積
    三、教學難點:
    圓柱側面展開圖的多樣性,并能夠將展開圖與圓柱體的各部分建立聯系,并推導出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教具準備:
    圓柱表面展開圖、紙質圓柱形茶葉罐、長方形紙、剪刀、圓柱體紙盒。
    五、教學過程 :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
    出示:牛奶盒,紙箱,可比克。
    提問(1)這些東西我們很熟悉吧!誰來說說它們是什么形狀的呢?(指名說)
    (2)制作這些包裝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材料?(指名說)
    師:誰能說說上一節(jié)課你學過圓柱體的哪些知識?
    生:........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自制的圓柱體模型,動手摸一摸
    生:動手摸圓柱體
    師:誰能說一說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師:你所摸到的圓柱體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積,我們這節(jié)課就要學習如何求圓柱體的表面積的大小。板書課題:圓柱的表面積
    (二)、 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圓柱的側面積是一個曲面,那么怎樣才能把它變成我們熟悉的平面呢?(找學生回答問題) 提問:請大家猜一猜,如果我們將圓柱體的側面(也就是這個包裝紙)展開,會是什么形狀的呢?
    研究圓柱側面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茶葉罐的包裝紙展開,看看得到一個什么圖形?先猜想,然后說說,再操作驗證。這個圖形各部分與圓柱體茶葉罐 有什么關系?小組交流。(學生要說清楚展開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圖形) (展開的形狀可能是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等)
    1、獨立操作 利用手中的材料(紙質小圓柱,長方形紙,剪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驗證剛才的猜想。
    2.操作活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茶葉罐的包裝紙展開,看看得到一個什么圖形?
    (2)觀察這個圖形各部分與圓柱體茶葉罐有什么關系? 獨立操作后,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
    3.小組交流 能用已有的知識計算它的面積嗎?
    4、小組匯報。 (選出一個學生已經展開的圖形貼到黑板上)
    重點感受:圓柱體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這里要強調沿著高剪)
    這個長方形與圓柱體上的那個面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是圓柱體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體的高)
    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 長 × 寬
    ↓ ↓ ↓
    圓柱的側面積 =底面周長× 高
    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s 側= 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徑為r,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也可以寫成:s側=2∏r×h
    師:如果圓柱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是否也適用呢?
    學生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適用的結論。
    (因為剛才學生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剪開的,所以可能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此時可以讓已經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學生介紹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圓柱紙盒用此法展開)
    (四)、練習
    求圓柱的側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1。 底面周長是1.6米,高是0.7米
    2。 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 底面半徑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五)研究圓柱表面積
    1、現在請大家試著求出這個圓柱體茶葉罐用料多少。需要計算哪幾個面的面積?需要什么條件?(指名說)
    2、動畫:圓柱體表面展開過程
    3、圓柱體的表面積怎樣求呢? 得出結論:圓柱的表面積 =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4. 一個圓柱形茶葉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徑是3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反饋)
    (六),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比較有蓋,無蓋,一個蓋的圓柱物體的表面積計算的異同? 多媒體出示:水管,水桶,糖盒 提問:這些圓柱形物體在計算表面積時有什么不同?(指名說)
    2、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水桶,底面半徑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得數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重點感受:沒有蓋,至少這兩個詞語。在實際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3.一個圓柱形水池,直徑是20米,深2米,在池內的側面和池底抹一層水泥,水泥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六、教學結束:
    布置學生用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制作出一個筆筒,下節(jié)課帶來送給自己的朋友。
    六年級上冊教案數學人教版篇二
    一、學習內容:
    教師提供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14頁----17頁。
    二、學生提供:
    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教學用具各一個,小水盆,一些綠豆。
    三、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和實踐活動,了解圓錐的體積或容積的含義,進一步體會物體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錐的體積,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重點難點:
    重點:圓錐的體積計算。
    難點圓錐的體積公式推導。
    關鍵: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五、學習準備:
    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教學用具各一個,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
    看看你們能不能發(fā)現這兩個圖形之間隱藏的關系?你有什么發(fā)現?
    長方形的長等于三角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于三角形的高。
    你的發(fā)現真了不起。這種情況在數學中叫做“等底等高”。在“等底等高”的條件時,它們的面積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三角形的面積等于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或長方形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
    六、布置課前預習
    點撥自學
    1、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圓柱和圓錐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有什么關系呢?
    請小組開始討論。注意,這里的圓柱和圓錐指的就是圖上的圓柱和圓錐喲! 按照預習中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加以點撥。
    七、交流解惑:
    它們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
    圓柱有無數條高,圓錐只有一條高。圓錐體積比圓柱小……
    動手做實驗:把圓錐裝滿綠豆,倒入圓柱中,看倒幾次能把圓柱裝滿。
    通過實驗操作,得出了正確的科學的結論: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組內交流
    組際解疑
    老師點撥
    八、合作考試
    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口算)
    2、沈老師在大梅沙玩,將沙堆成一個圓錐形,底
    面半徑約3分米,高約2.7分米,求沙堆的體積。
    (只列式不計算)
    3、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測
    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
    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
    (只列式不計算)
    4、如圖,求這枝大筆的體積。
    (單位:厘米)
    (只列式不計算)
    5、將一個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4分米的圓柱
    形木塊,削成一個的圓錐,那么削去的體積
    是多少立方分米?(口算)
    九、自我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以后我會 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十、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交流、問答、猜想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學生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實驗來就興趣極高,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知識的探究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充分讓學生體會到了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
    六年級上冊教案數學人教版篇三
    一、教學內容:
    第2~3頁例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負數,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負數都小于0。
    2.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知道正數、負數和0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
    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的產生與應用。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溫度計。
    六、教學過程:
    ㈠、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認識負數。
    1.情境引入: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節(jié)目片頭。
    出示例1:宜昌、哈爾濱的溫度。
    2、提問: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學生回答:宜昌是零上16度,哈爾濱是零下16度
    3、引導:宜昌和哈爾濱的氣溫一樣嗎?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數學上怎樣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
    4、請會的學生介紹寫法、讀法。同時在圖片下方出示:16℃(+16℃)-16℃
    師問:你們怎么知道的?
    5、小結并板書:“+16”這個數讀作正十六,書寫這個數時,只要在以前學過的數16的前面加一個正號,“+16”也可以寫成“16”;“-16”這個數讀作負十六,書寫時,可以寫成“-16”。
    6、通過“零上16攝氏度”和“零下16攝氏度”這兩個生活中常見的相反溫度用怎樣的數可以表達并區(qū)分?這一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感受到過去所學的數在表達相反意義的量時的局限性,產生學習新數的需求。同時,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能很快聯想到在“16”這個數前添加不同的符號表達相反意義的量的方法,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
    ㈡、進一步體驗負數,了解正、負數與0的關系
    1、課件出示例2直觀圖,銀行取款與存款。
    2、師: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表示取款預存款嗎?
    3、學生嘗試表達,并說含義。
    4、小結:存入2000元用+2000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兩個量正好相反,正數表示存入,負數表示取出。
    ㈢、歸納正數和負數。
    1、通過銀行取款與存款,存入2000元用+2000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則為負數。這對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數、負數與0三者間的關系很有益處。
    師引導:觀察這些數,你能把它們分類嗎?
    2、請學生移動貼紙獨立分類,匯報。
    師問:你為什么這樣分?
    小結:像+16、19、+2000、、6.3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16、-、-7、-500這樣的數都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完成板書)
    ㈣、練習題
    (1)完成第4頁第1題。
    (2)完成第4頁第2題
    提問:讀一讀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負數,低于海平面或比0小)
    (3)完成第8頁“練習一”第1題。
    先讀一讀,指出下列各數中的正數、負數,并把它們填入相應的圈內。
    提問:
    ①0為什么不寫?(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②觀察這些正數,你發(fā)現了什么?(正數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我們以前學過的除0以外的數都是正數)
    ③你是怎樣理解負數的?(負數要小于0,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
    完成第8頁“練習一”第2、3題。
    七、教學結束:
    總結:本節(jié)課是學生初次認識負數,為了讓學生對負數的內涵與外延有完整的認識,認識到了負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是客觀存在和非常廣泛的。
    在習題中增加了小數和分數,通過練習讓學生體會過去已學過的數(除0外)都是正數,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
    六年級上冊教案數學人教版篇四
    教學目標
    1 .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 .能正確地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3 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 .初步培養(yǎng)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圓柱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充分運用圓柱表面積的相關知識靈活的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
    1 計算下面圓柱的側面積。
    (1)底面周長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徑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徑1.5分米,高8分米。
    2 求出下面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1)長方體的長為4厘米,寬為7厘米,高為9厘米。
    (2)正方體的棱長為6分米。
    3 討論說說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生甲: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指的是長方體、正方體的六個面的面積的總和。
    學生乙: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只要計算長方體相互對立的3個面的面積,3個面的面積相加再乘以2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是棱長乘以棱長再乘以6。
    二 新課導入。
    1 教師:以前我們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表面積的求法,那么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有什么區(qū)別和聯系呢?圓柱的表面積又是如何計算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討論和探索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表面積)
    2 學生討論:你認為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幾個面組成?
    (1)學生分組討論。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3 反饋小節(jié):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積的總和,圓柱的表面積由一個側面機和兩個底面組成。(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兩個底面積=圓柱的表面積)
    4 教師進行圓柱模型表面展開演示。
    (1)學生說說展開的側面是什么圖形。
    學生:圓柱展開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
    (2)學生說說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有什么關系?
    學生:長方體的長(或寬)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寬(或長)等于圓柱的高。
    (3)圓柱的側面積是怎樣計算的?抽生回答進行復習整理。(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底面周長×圓柱的高)
    (3)圓柱的底面積怎么計算?(復習底面積的計算方法)。
    5 說說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圓柱體?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學生舉例:完整的圓柱有兩個底面,不完整的圓柱只有一個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沒有底面(如煙囪)。
    教師:所以我們每個同學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要特別認真,要特別注意這個圓柱到底有幾個底面。
    三 新課教學。
    1 例2 一個圓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徑2分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課件演示)
    2 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3 反饋評價:
    (1)側面積:2×2×3.14=56.52(平方分米)
    (2)底面積:3.14×2×2=12.56(平方分米)
    (3)表面積:56.52+12.56=81.64(平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81.64平方分米。
    4 學生質疑。
    5 教師強調答題過程的清楚完整和計算的正確。
    6 教學小節(jié):在計算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計算圓柱的表面積一般要分成幾步來計算呀?
    四 反饋練習:試一試。
    1 學生嘗試練習:要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徑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保留整數)
    2 學生交流練習結果(注意計算結果的要求)。
    3 教師評議。
    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四舍五入法和進一法有什么不同?
    學生;計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時為確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進一法,計算結果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也許會出現使用材料不足的現象。
    五 拓展練習
    1 教師發(fā)給學生教具,學生分組進行數據測量。
    2 學生自行計算所需的材料。
    3 計算結果匯報。
    教師:同學們的答案為什么會有不同?哪里出現偏差了?
    學生甲:可能是數據的測量不準確。
    學生乙:可能是計算出現錯誤。
    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如果數據測量不準確或者計算出現錯誤,或許就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這種損失也許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實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們每個同學都要養(yǎng)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六 鞏固練習。
    1 計算下面圖形的表面積(單位:厘米)(略)
    2 計算下面各圓柱的表面積。
    (1)底面周長是21.52厘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徑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徑10分米,高80厘米。
    3 一個圓柱形的罐頭盒,底面直徑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厘米?
    4 一個圓柱鐵桶(沒蓋),高是5分米,底面半徑是2分米,做一個這樣的鐵桶,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六年級上冊教案數學人教版篇五
    教學目標:
    1.體會引入百分數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百分數。在具體情境中,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歸納能力。
    3.讓學生在操作和探索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非常喜歡旅游,并且去過好多地方。 (出示老師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紹)
    【設計意圖】:以自己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誰來說說,你們都去過哪些名勝古跡? 師: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到山東的風景區(qū)去游覽一下,好嗎? (出示信息窗1)
    2、師:誰知道,這幾幅圖分別是山東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區(qū)?
    生:……
    師:讀一讀下面的幾句話和統計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從旅游景區(qū)有關數據的統計導入新課,能發(fā)現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體驗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學百分數的讀法
    師:16%、9%、9.3%怎么來讀?
    生:16%讀作:百分之十六 9%讀作:百分之九 9.3%讀作:百分之九點三 (全班齊讀,另舉例指名讀)
    【設計意圖】:學生對百分數的讀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導讀出百分數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任意舉出幾個百分數讓學生讀,便于加深對百分數讀法的印象。
    (二)教學百分數的意義
    1、師: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為例,小組討論,指明解釋9%、9.3%)
    得出結論: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
    師:百分數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書:百分數)
    師: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是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來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見到過百分數?
    【設計理念】: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中尋找百分數的信息,提高學生學習百分數的興趣。滲透百分數的實際運用的普遍性。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練習鞏固,知識延伸
    自主練習
    1、使學生體會小數、分數、百分數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特別注意分數與百分數的區(qū)別: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也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
    2、課后練習第二題,仔細閱讀題中的相關信息,說一說每個百分數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在語言敘述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更好地對知識進行鞏固。
    3、課后練習第3、4題,尤其注意100%意義的理解。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走進生活、課后延伸,研究我們身邊的數學,在進行計算鞏固練習的同時,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自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4、課后第5題,聯系已學過的分數的意義,把全國人口數看作單位“1”(100%),漢族人口占總數的92%,少數人口則占1-92%=8%
    板書設計:
    山東假日游 百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