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大全3篇)

字號: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的教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篇一
    1. 在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中感受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 在操作中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3.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連接網(wǎng)絡、一盒自動鉛筆的筆芯;學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幣一個(或一張卡)
    :
    一、感受毫米產(chǎn)生的過程
    1.用手比劃:1米 1厘米 10厘米
    2.小組比賽,估計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記錄估計值→反饋估計值→“怎樣驗證?”)
    3.分組測量,驗證估計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測量值→全班交流)
    4.評議學生記錄方法,引出“當測量長度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可以用毫米表示?!?lt;課題:毫米>
    二、認識“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1.“毫米”是個多大的長度單位,你能把它介紹給大家嗎?(學生介紹)
    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數(shù)給同桌瞧瞧→課件演示(可選0到刻度1,也可選其它相鄰的兩個刻度)板書刻度關系式。
    3.還可以這樣介紹:2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用手比劃出1毫米,與直尺上的1毫米對照;再與同桌比比,看誰比劃得準。
    2.找找生活中什么物體的長或寬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預設:1分硬幣、電話卡的厚度等)
    3.從課本中數(shù)出幾張,捏緊后的厚度約為1毫米?(先估計,再驗證)
    4.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預設:降雨量、自動鉛筆的筆芯等)
    5.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100毫米的長度。
    四、小結
    1.你學到了什么?
    2.再次測量,準確讀出我們數(shù)學書的厚度,以及長度和寬度。(不同的記錄方法)
    3.課外延伸:毫米的英文寫法——mm
    在河南鄭州被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小的書,長約25毫米,寬約19毫米,厚9毫米。(請用手比劃,可以借數(shù)學書的一角進行比較)
    五、練習鞏固:
    書p3:“做一做”。
    書p5:1、2。
    六、作業(yè):《課堂作業(yè)本》p1~2。
    :
    長 寬 厚
    估計值:
    測量值: 1厘米=10毫米
    回家作業(yè):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單位的物品,記錄下來。
    調查今年七月份杭州地區(qū)的降水量是()毫米。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篇二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神奇的東西,(出示透明盒裝的面粉)請你猜猜這是什么?
    2、教師:究竟是什么?在你們的桌上也有這樣一份神奇的東西,請你去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
    3、幼兒初次嘗試操作。
    4、教師揭曉答案:原來這白乎乎的、細細的、像雪花一樣的東西叫面粉呀!
    1、教師:你們知道面粉是哪來的嗎?它可以用來做什么呢?你只要聽完一首有趣的兒歌就知道了?。ㄒ魳贰洞箴z頭》)
    2、教師:原來面粉是小麥磨出來的,它除了可以做出大大的饅頭,還可以用來做什么呢?
    3、(欣賞面粉制品圖片)教師:看,老師還從網(wǎng)上找到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點心呢?。ㄓ變盒蕾p)
    1、教師:看,這是面粉,這是水,現(xiàn)在它們兩個要來做好朋友咯~(教師示范和面)教師:面粉和水兩個好朋友親親熱熱在一起,揉呀揉呀,變成了什么?(面團)教師:我看好多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來試一試了,那好吧,給你們一個機會也去嘗試一下,注意加水的時候要慢慢的噢,不然就會搞砸啦!
    2、幼兒親自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軟軟的面團揉好了,小廚師們,剛才我們不是已經(jīng)欣賞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小點心么,那我們快來也用這軟軟的面團做一些特別的小點心吧!
    4、幼兒嘗試用面團做出各式點心。
    1、教師:剛才小廚師們可真厲害,黃老師也迫不及待地想來試試手藝了,誒,我今天想給大家展示的是“手搟面”,知道什么是手搟面嗎?(介紹手搟面的含義:用搟面杖搟出來的面就叫手搟面)
    2、教師:手搟面到底是怎么做出來的呢?仔細瞧好了!(出示搟面杖和已搟好的面餅介紹一下,教師示范操作)(五)、品嘗
    1、教師:我們請阿姨把搟好的面條送到我們的食堂阿姨那兒,請他們幫忙煮一鍋美味的手搟面給我們嘗嘗,怎么樣?
    2、教師:請小朋友們閉上小眼睛,從十開始倒數(shù),當數(shù)第一時,美味的手搟面就會出現(xiàn)咯?。◣熡椎箶?shù))3、教師:美味的手搟面來啦,大家快嘗一嘗吧?。ㄈ耸忠煌胧謸{面品嘗)
    科學教案篇三
    1、能自己設計有關花的小專題研究方案,完成小專題研究活動,并能將研究結果以表格、圖示、文字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能以報告會的形式大膽地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2,在進行花的專題觀察活動中能形成自覺珍惜生命、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體驗,在課后有繼續(xù)探究的濃厚興趣。
    2、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單性花和兩性花。
    :設計有關花的專題研究方案。
    :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小組觀察用的能涵蓋“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單性花和兩性花”等概念的花若干。
    校園里有許多花開了,我們能作哪些研究呢?
    1、花的專題觀察。
    (1)小組討論,確定研究專題,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準備研究的內容;怎樣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現(xiàn)方式。
    (3)供參考的研究專題:校園里花的種類;各種花的花瓣數(shù)量;各種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恍廴锖痛迫?;統(tǒng)計花的顏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數(shù)一數(shù)、統(tǒng)計、測量等。
    (5)成果展現(xiàn):表格、圖示、文字小結等。
    (6)討論觀察研究的注意事項:不采摘,不損傷花朵。
    2、“花的觀察”報告會。
    (1)分組匯報。
    (2)將研究成果進行分類,由學生自己制定標準。
    (3)討論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3、認識完全花與不完全花
    (1)觀察比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說說他們在構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馬蹄蓮),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閱讀課文,了解不完全花與完全花、雌花與雄花、單性花與兩性花。
    (3)判斷:觀察南瓜的兩種花有什么不同,分別屬于哪一類?觀察其他的花,判斷屬于哪一類?
    (4)推測: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會怎樣變化呢?
    4、交流與小結
    (1)通過學習,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尋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觀察花的變化過程。
    板書設計:
    2.2 各種各樣的花
    1、花的專題觀察。
    2、“花的觀察”報告會。
    3、完全花與不完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