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5年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基礎有機化學》考試大綱

字號:


    易賢網(wǎng)網(wǎng)校上線了!
    >>>點擊進入<<<
    網(wǎng)校開發(fā)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mào)類、學歷類、
    職業(yè)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wǎng)絡培訓輔導。
    考試科目:基礎有機化學
    考試科目代碼:F023
    考試參考書目:《紡織有機化學》,李成琴,黃曉東,東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考試總分:100分
    考試時間:1.5小時
    一、考試目的和要求
    《基礎有機化學》課程是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三個研究方向:紡織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功能整理、生態(tài)紡織品染整加工理論與技術、新型紡織功能助劑的開發(fā)與應用方向的主要專業(yè)理論課。通過對本課程的考試,可以掌握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認識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zhì)之間的關系,了解有機化學與紡織工業(yè)的緊密結合。
    二、考試內(nèi)容
    第一章 緒論
    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共價鍵;有機反應的類型;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有機化學與紡織工業(yè)。
    要求:
    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定義、分類;
    了解有機化學和紡織工業(yè)的關系。
    重點難點:
    【本章重點】共價鍵、極性鍵的定義、特點、屬性,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第二章 飽和脂肪烴
    烷烴的同系列;烷烴的命名;烷烴的結構;烷烴的性質(zhì)及來源;環(huán)烷烴的分類和命名;環(huán)烷烴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環(huán)烷烴的結構和構象。
    要求:
    了解烷烴的結構;
    熟練掌握烷烴的命名;
    了解烷烴的物理性質(zhì)、化學性質(zhì);
    掌握環(huán)烷烴的分類、命名;
    了解環(huán)烷烴的物理性質(zhì)、化學性質(zhì)。
    重點難點:
    【本章重點】系統(tǒng)命名法。
    【本章難點】烷烴的SP3雜化軌道結構、環(huán)烷烴的結構和構象。
    第三章 不飽和脂肪烴
    內(nèi)容:
    烯烴的結構;烯烴的同分異構和命名;烯烴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乙炔的結構;炔烴的命名;炔烴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二烯烴的分類和命名;二烯烴的結構和化學性質(zhì)。
    要求:
    掌握烯烴的命名;
    熟練掌握烯烴的化學性質(zhì);
    了解烯烴的主要應用;
    了解乙炔的sp雜化軌道;
    掌握炔烴的命名和化學性質(zhì);
    掌握二烯烴的結構和共軛效應。
    重點難點:
    【本章重點】烯烴的化學性質(zhì)和二烯烴的共軛效應。
    【本章難點】烯烴的SP2雜化軌道結構和炔烴的sp雜化軌道。
    第四章 單環(huán)芳烴
    內(nèi)容:
    苯的結構;單環(huán)芳烴的命名;單環(huán)芳烴的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苯環(huán)親電取代定位規(guī)律;稠環(huán)芳烴;非苯芳系。
    要求:
    掌握苯的結構特點;
    了解單環(huán)芳烴的命名和物理性質(zhì);
    掌握苯的化學性質(zhì)及親電取代定位規(guī)律;
    了解萘的結構特點及化學性質(zhì);
    了解蒽和菲的性質(zhì)及應用;
    了解非苯芳系化合物特點。
    重點難點:
    【本章重點】芳烴的取代反應。
    【本章難點】苯的結構。
    第五章 對映異構
    內(nèi)容:
    物質(zhì)的旋光性;對映異構和分子結構的關系;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要求:
    了解物質(zhì)的旋光性。
    重點難點:
    【本章難點】手性碳原子化合物。
    第六章 鹵代烴
    內(nèi)容:
    鹵代烴的分類和命名;鹵代烴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重要的鹵代烴
    要求:
    了解鹵代烴的分類和命名及物理性質(zhì);
    掌握鹵代烴的化學性質(zhì)及主要應用;
    掌握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的結構特點。
    重點難點:
    【本章重點】鹵代烴的化學性質(zhì)。
    【本章難點】親核取代反應。
    第七章 醇、酚、醚
    內(nèi)容:
    醇的分類和命名;醇的結構;醇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重要的醇;酚的分類和命名;酚的結構;酚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重要的醇;醚的結構、分類和命名;醚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
    要求:
    了解醇的分類和命名;
    掌握醇的結構特點、性質(zhì);
    了解常用的醇類化合物;
    了解酚的分類和命名;
    掌握酚、醚的結構特點、化學性質(zhì);
    了解常用的酚、醚類化合物。
    重點難點:
    【本章重點】醇和酚的化學性質(zhì)。
    【本章難點】酚的酸性,脫水反應。
    第八章 醛、酮、醌
    內(nèi)容:
    醛、酮的分類和命名;醛、酮的結構;醛、酮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重要的醛、酮;蒽醌及蒽醌染料。
    要求:
    了解醛、酮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掌握醛酮的化學性質(zhì);
    了解蒽醌及蒽醌染料。
    重點難點:
    【本章重點】醛酮的化學性質(zhì)。
    【本章難點】羰基加成反應。
    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內(nèi)容:
    羧酸的分類和命名;羧酸的結構;羧酸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要求:
    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掌握羧酸的化學性質(zhì);
    了解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重點難點:
    【本章重點】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學性質(zhì)。
    【本章難點】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結構。
    第十章 有機含氮化合物
    內(nèi)容:
    硝基化合物的結構;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重要的硝基化合物;胺的結構、分類和命名;胺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季銨鹽和季銨堿;芳香族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要求:
    了解硝基化合物及胺的結構、分類、命名;
    掌握硝基化合物及胺的化學性質(zhì);
    了解重氮鹽在染料合成上的應用。
    重點難點:
    【本章重點】硝基化合物及胺的化學性質(zhì)。
    【本章難點】季銨鹽、季銨堿的特點及重氮鹽在染料合成上的應用。
    第十一章 雜環(huán)化合物
    內(nèi)容:
    雜環(huán)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雜環(huán)化合物的結構;五元、六元雜環(huán)化合物的性質(zhì)。
    要求:
    了解常見五元、六元雜環(huán)化合物的性質(zhì)及穩(wěn)定性。
    重點難點:
    【本章難點】五元、六元雜環(huán)化合物的穩(wěn)定性。
    第十二章 糖類化合物
    內(nèi)容:
    單糖;二糖;多糖。
    要求:
    了解單糖、二糖、多糖的結構及主要性質(zhì)、應用;
    了解纖維素纖維的結構。
    重點難點:
    【本章難點】單糖、二糖、多糖的結構及化學性質(zhì)。
    第十三章 氨基酸、蛋白質(zhì)和蛋白質(zhì)纖維
    內(nèi)容:
    氨基酸的分類、結構及性質(zhì); 蛋白質(zhì)的組成、結構及性質(zhì);常見蛋白質(zhì)纖維
    要求:
    了解氨基酸、蛋白質(zhì)的結構與性質(zhì);
    了解蛋白質(zhì)纖維的特點。
    重點難點:
    【本章重點】蛋白質(zhì)的性質(zhì)。
    【本章難點】蛋白質(zhì)的結構。
    第十四章 表面活性劑
    內(nèi)容:
    表面活性劑的結構特征;表面活性劑的分類;表面活性劑結構與性能的關系。
    要求:
    了解表面活性劑的結構特征、分類。
    重點難點:
    【本章重點】蛋白質(zhì)的性質(zhì)。
    【本章難點】蛋白質(zhì)的結構。
    第十五章 染料
    內(nèi)容:
    染料結構與顏色;染料分類、命名及染色牢度。
    要求:
    了解染料的分類、結構及主要應用。
    重點難點:
    【本章重點】染料的分類。
    【本章難點】染料結構。
    第十六章 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纖維
    內(nèi)容:
    聚酯纖維;聚酰胺纖維;聚丙烯腈纖維;聚丙烯纖維;聚乳酸纖維。
    要求:
    了解主要的合成纖維的組成及特點。
    重點難點:
    【本章重點】合成纖維的分類。
    【本章難點】合成纖維的高分子結構。
    三、考試題型
    1. 名詞解釋,16分
    2. 命名,28分
    3. 完成反應式,30分
    4. 簡述,16分
    5. 合成,10分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