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口算除法教學反思簡短(實用五篇)

字號: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篇一
    本課力求突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口算除法教學模式,將新課標理念融入教學中,圍繞著如何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這一中心組織教學。一是創(chuàng)設分氣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二是在探索新知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用多種方法進行口算,讓學生親自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新的口算方法。三是結合實際問題引入兩位數(shù)除法的估算,給試商做準備。四是應用拓展。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中,鞏固口算除法。
    同學們喜歡氣球嗎?是呀,五顏六色的氣球把我們生活裝點得更加美麗,更加喜慶???,氣球飄進了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它來做什么呢?(出示氣球圖片接圖)教師邊說邊出示掛圖:(略)例1的情境圖及分出20個氣球的過程與有關的信息。
    生:我知道了學校買來80個氣球,每班分20個。
    師:你能根據(jù)這些信息提出一個什么數(shù)學問題?
    師:誰能把信息和問題完整地給大家說一說?(生說)
    師:這個問題你們能解決嗎?怎樣列算式?
    板書:80÷20
    師:這是一道什么樣的除法式題?(或問:這題中的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有什么特點?)
    生:(末尾都有0的除法)
    生:(個位是0)
    師:這是一個什么數(shù)?(整十數(shù))也就是一道什么樣的除法式題?
    生:兩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的除法式題。
    生:整十數(shù)除以整十數(shù)。
    師:80除以20怎樣算呢?(或問:80除以20等于4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師:下面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開始)
    反饋討論結果:
    師:剛才我們聽到很多同學說得可好啦!誰愿意說給大家聽聽?
    板書:(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80÷20=4
    想:8÷2=4
    80÷20=4
    想:8個+÷2個+=4
    80÷20=4
    想:(4)×20=80
    80÷20=4
    師:聽清楚了嗎?誰來把這種方法再說一遍。
    問:還有別的方法嗎?
    問: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2:我是這樣想的:把80看成8個+,20看成2個+ ,
    8個+÷2個+=4
    所以:80÷20=4
    師:誰聽清楚了,把這種方法再說一遍。誰還能?
    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下面一起口答。
    (1)創(chuàng)設情景列出問題:
    生: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
    問: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可以分給幾個班?
    師:誰會解決這個問題呢?怎樣列式?
    (2)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120÷30
    ○1問:這是一道什么算式題呢?(幾百幾十的數(shù)除以整十數(shù))
    從剛才的方法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知道這題得多少嗎?齊說得數(shù)。
    你們怎么快就算出了得數(shù),你是怎樣算的?
    ○2反饋結果:
    師:誰來匯報一下。
    板書:120÷30=4
    ○1想:12÷3=4
    120÷30=4
    ○2想:(4)×30=120
    120÷30=4
    ○3想:12個+÷3個+=4
    120÷30=4
    師: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口算?
    師: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下面一起口答。
    師:這兩題是什么樣的除法式題呢?
    師述:在剛才的問題中,我們共同探討了象這類除法式題的口算方法,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內容。口算除法。(出示課題:口算除法)
    60÷30 150÷50 20÷10
    80÷20 210÷70 40÷20
    (1)探討估算方法:
    出示:83÷20≈ 80÷19≈ 182÷30≈ 180÷28≈
    師: 你們知道這幾題的要求嗎?陳老師可沒說要求??!看誰知道?
    生1: 用估算求商。
    生2:要求“≈”來算。(就是要你怎么算?)
    生3:就是求近似數(shù)。(也就是估算出結果)
    師: 如果讓你任選一題來估算,你準備選哪一題,請選一題試一試?
    把你的估算方法在組內說一說,開始!
    (2)交流總結:
    師:都算完了嗎?我們來交流交流。
    ○1先說你選的是哪一題,再說你的估算方法。誰愿意來說說?
    ○2做估算有什么好方法?誰來說一說?
    師:雖然我們選擇的題不同,但我們估算的方法一致的,誰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說一說。
    生:兩位數(shù)除法估算,先把不是整數(shù)的兩位數(shù)看成與它比較接近的整十數(shù),再用方法口算出結果。
    生:先把不是整十或幾百幾十的被除數(shù)或除數(shù)看作與它比較接近的整十或幾百幾十的數(shù)再口算出商。
    (1)師:現(xiàn)在你們能完成p79上面的做一做嗎?
    師:請翻開書p79完成上面的做一做。
    問:做之前,你準備按怎樣的順序來口算這些題?為什么?
    生:一組一組的來算。(先做上面的題,再做下面的題)(或問:哪幾題為一組)
    生:因為,做估算時,把不是整十數(shù)的兩位數(shù)看成與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運用了口算的方法來算。
    師:說得真好,看來估算與口算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師:這題你準備按什么順序算?下面獨立完成。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道拓展題,考考同學們思維。
    出示:120 160 30 40 80 20
    師:根據(jù)這6個數(shù),請選擇其中的兩個數(shù),列出除法算式,并口算出得數(shù)。
    120÷30=4
    120÷40=3
    120÷20=6
    160÷40=4
    160÷80=2
    160÷20=8
    40÷20=2
    80÷40=2
    80÷20=4
    在手拉手互幫互助活動中,我校買來一些書準備贈給希望小學。學校共買來240本書,我們把這些書捆好飽才能郵走,你準備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我們把你的來選擇方案講給大家聽一聽。
    :好,同學們的想法不錯,比較符合實際,遇到具體問題時,要從實際出發(fā)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數(shù)學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一是可以激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而使學生有極大的興趣參與計算過程。以往的計算教學比較枯淡,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談何課堂高效。在本堂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貼近學生生活的“分氣球”情境,課堂頓時活躍起來。二是明理。如果我們光說計算有多么重要,很難觸動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把課本上的內容轉化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既為學生提供了探索數(shù)學知識的資源,又使學生感知計算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可謂事半功倍。
    在過去的計算教學中,我們注重的是學生對計算方法或計算法則的掌握情況,更多地停留在會與不會計算這一層面上。本節(jié)課,我注重讓學生充分感受計算教學中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而不單單是掌握計算方法這一結果。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探討計算方法——總結計算方法的基本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是學生自主尋找口算方法,是學生在交流中總結出口算方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中去,以體會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應用,應用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是計算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本節(jié)課中,我結合生活實際,精心設計具有探究性、開放性的數(shù)學實際問題——捆扎贈書,讓學生通過運用口算除法計算,設計出多種方案,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篇二
    學生試著回答這四道小題,特別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目標。
    反思:由于二年級下冊學習過表內除法、三年級上冊學習過有余數(shù)的除法,我們對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幾道練習題導入今天的新課。前兩道涉及到表內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關于有余數(shù)除法的筆算,這三道題既復習了前面的知識,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教師也可以通過知道題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情況。
    出示本單元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圖片,提煉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問題。
    (1)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分析:在觀察圖片的時候一定要強調觀察圖片要有規(guī)律;在提出問題時要強調平均分;注意培養(yǎng)學生探討算法多樣性的能力,我們可以以第一個問題為例,探討這四種方法,然后把這四種方法在第二、第三個問題中加以運用。把例題當成練習題來鞏固新學的知識,一箭雙雕。
    課本15也做一做。試著讓學生多說幾種口算的方法。
    反思:本節(jié)課相對來說比價簡單,重點還是讓學生感受算法的多樣性,會用多種方法解題的能力。讓學生多說多練,是熟練計算類知識的唯一途徑。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篇三
    課前,我讓學生復習表內除法,還引導學生細看書本14、15頁的內容,通過看例題的圖及小精靈的話,學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可以這樣想:幾個百(十)÷幾=幾個百(十);想乘算減;先算0前面的數(shù),再在所得的商后添0,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上的數(shù)不夠除時,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數(shù)與它下面一位上的數(shù)合起來再分。
    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建構,而動手操作對學生的建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整個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很多動手實踐的機會。在指導孩子們進行預習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已掌握計算方法,懂得計算,所以在新課的學習中沒有用例題,而讓學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里展示,說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沒有充分讓學生說,對于中下層學生來說,算理還沒有真正掌握好。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篇四
    《口算除法》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熟練地掌握表內乘除法,一位數(shù)乘多位數(shù)的基礎上教學的。它為學生掌握除法估算,學習筆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和思維基礎。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找準教學起點,探究導入,充分使用學生已掌握的有關口算乘法的知識和對“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認知的感性積累來同化、順應,所以我先讓學生復習口算乘法,并說說的算法。這樣即找準了教學的起點,又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在得到反饋后,對學生可以遷移的知識沒有詳講,如:當學生學會60÷3后,他們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趯W生的了解,我把討論、研究的“新知”和核心問題確定為:(1)將所解決的問題先進行分類。
    (2)我們應先解決哪道算式,再解決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同時給學生盡可能大的探究空間。如“再算什么會容易些?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來組織學習活動。至于再算什么?能發(fā)現(xiàn)什么?這些我都沒有明確規(guī)定,而是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并且我還改變了“一問一答”這種師生之間的單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
    口算除法的知識,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并不是一張白紙,如何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上建構新知呢?新的數(shù)學理念教會我,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本節(jié)課我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探究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fā)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體會解決問題的喜悅;并且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篇五
    (2)受上面的啟發(fā),有學生提出:看成60÷3=20,這是把600看成了60個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個十,在20的后面加1個0即200。我覺得這種說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學的首位不夠除的時候就會用的。
    (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結果。
    本周一開始展開了第二單元《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的教學。口算除法作為單元的開篇,為后面的筆算除法教學有很重要的鋪墊作用。在原計劃的教學進度的基礎上,結合年級組學生的學習情況,三位教師研究后決定將教學進度放慢,旨在讓學生能夠扎實掌握每一種類型的除法計算。
    教學流程為:復習導入、明確目標,提出問題、自學指導,鞏固練習,課堂小結與當堂達標。
    復習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單元知識樹與口算除法習題相結合完成了復習的導入,之后提出本課學習目標并進行相應解釋;之后利用單元主題圖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關鍵問題在于結合具體情境如何提出問題,李萌同學很順利的將“三個人大約平均可以搬運多少箱”,此問題在設置的時候我做好了如果學生第一次提不出關鍵詞“大約”二字如何進行引導,從而在計算時采用估算的方法進行,算式符號使用“約等于”號。此環(huán)節(jié)很順利,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與估算有關的點撥即可。
    在三年級3班試講時我采用兩種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發(fā)現(xiàn)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間存在很大跨度,關鍵在于學生無法通過自學看懂方法二的每一個步驟,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學生自學方法一,學會后立刻鞏固練習,學生自學了什么,教師點撥了什么,學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練習中我們就練什么。在此處,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縮減例題量和例題難度,在適量且難度適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學。之后重點是結合小組匯報,通過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體過程,最后對于兩種方法進行總結,這是本課的亮點,方法一稱為“找近似數(shù)估算法”,方法二稱為“拆數(shù)估算法”,對比兩種方法,引導學生在估算的同時可以結合精確計算,此過程潛移默化地運用了數(shù)學思想中的類比思想,不足之處在于可以讓學生自行體會兩種方法,并在今后的練習中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方法的篩選,在這里面也有優(yōu)化思想的體現(xiàn),這一點,今后教學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難點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題是另一個難點,在學生學習了方法二的基礎上,再來處理做一做第一題,學生理解起來難度小了很多,此時,教學內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過程相對順利,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講授還算高效。后面按照計劃進行了相應的當堂測試,并通過達標試題量化學生得分情況,組內解決了部分學生殘留的個別問題,至此,整個教學過程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