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應屆畢業(yè)生公務員錄用資格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復習大綱

字號:

    
    * 公共基礎知識考試的范圍和目的
    公共基礎知識考試范圍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法律、行政管理、公文寫作與處理和時事。公共基礎知識考試的目的是測試應試者對國家工作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特別是運用理論、知識和方法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 公共基礎知識考試方式與試卷結構
    公共基礎知識考試采用閉卷、紙筆作答的形式,滿分為100分,時限為90分鐘,試卷是由判斷題、單選題、多選題三種題型組成的客觀標準化試卷,題量為100題左右,采用填涂機讀卡形式,考生需自備2B鉛筆及橡皮。
    * 關于客觀題答題卡的填寫、填涂方法
    答題卡包括非答題部分和答題部分。
    一.非答題部分的填寫、填涂方法非答題部分包括姓名和準考證號。
    姓名:必須使用藍色、黑色或藍黑色墨水的鋼筆或圓珠筆在姓名欄目中工整地書寫本人姓名;
    準考證號:必須使用藍色、黑色或藍黑色墨水的鋼筆或圓珠筆在準考證號代碼欄目中工整地書寫阿拉伯數字,然后再用2B鉛筆填涂下方的對應數碼信息點。
    注意!上述信息點填涂的正確與否,將影響考試成績的錄入,如填涂錯誤,答題卡上的成績將不能錄入到成績庫中,其責任由考生自負。
    二.答題部分的填寫、填涂方法
    答題部分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三部分。答題時根據試卷的題號,找到答題卡上對應的題號,并選擇你認為正確的答案代碼填涂。
    單選題在A、B、C、D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考生只能選擇一項答案填涂代碼,若選擇兩項或兩項以上,按答錯處理。
    多選題在A、B、C、D四個選項中,可選擇兩項或兩項以上答案填涂代碼,多選、少選或錯選均不得分。
    判斷題有 [√]和[×]兩個選項選擇,考生認為“對”將[√]涂黑;認為“錯”將[×]涂黑;如果考生對[√]和[×]選擇錯誤或都不填涂則不得分。
    三.答題卡涂寫質量要求
    1.準:把涂寫項找準、填涂準;
    2.深:填涂時要用2B鉛筆把選擇項涂黑,深度以覆蓋住底色符號為準;
    3.滿:每個填涂點都用彩色框標明了填涂邊界,要求考生將邊界框內涂滿,涂點要頂著框的兩頭;
    4.勻:考生在填涂時,不可有粗有細、有深有淺,應均勻填涂;
    5.凈:卡面要干凈,如涂錯需要修改時,要用橡皮擦干凈。
    * 公共基礎知識內容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 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
    1. 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
    2. 馬克思主義哲學
    (二). 物質和意識
    1. 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
    2. 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
    (三). 物質世界的辯證圖景
    1. 物質世界的普通聯系和永恒發(fā)展
    2. 世界永恒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四). 實踐、認識、真理
    1. 認識和實踐
    2. 認識和真理
    (五). 唯物主義的社會歷史觀
    1.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2.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3. 階級、國家、革命
    4. 群眾、個人的歷史作用
    二. 鄧小平理論
    (一). 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1.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歷史地位
    2. 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和首要問題
    (二).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
    1. 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綱領
    (三).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發(fā)展戰(zhàn)略
    1.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2.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fā)展戰(zhàn)略
    (四).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的經濟體制
    1. 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
    2. 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推進國有企業(yè)改革和發(fā)展
    3. 培育和發(fā)展市場經濟體系
    4. 健全和完善宏觀調控體系
    (五).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和分配制度
    1.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
    2.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
    3. 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六). 建設社會主義基本理論
    1. 改革是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動力
    2. 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
    3.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4. 社會主義外交戰(zhàn)略
    5. “一國兩制”、統(tǒng)一祖國
    三. 法律
    (一). 法理學
    1. 法的概念、特征與作用
    2. 法與其他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
    3. 法的制定
    4. 法的實施
    (二). 憲法
    1. 憲法基本理論
    2. 國家性質
    3. 經濟制度
    4. 國家形式
    5.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6. 國家機構
    (三). 行政法
    1. 行政法概述
    2.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3. 行政行為概述
    4. 抽象行政行為
    5. 具體行政行為
    6. 行政合同與行政指導
    7. 行政程序
    8. 行政違法與行政責任
    9. 行政賠償
    10. 行政復議
    11. 行政訴訟
    (四). 刑法
    1. 刑法的性質、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2. 犯罪的本質和概念
    3. 犯罪構成
    4. 正當防衛(wèi)和緊急避險
    5. 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
    6. 共同犯罪
    7. 單位犯罪
    8. 刑罰的概念和目的
    9. 刑罰的種類
    10. 刑罰的具體運用
    11. 犯罪的種類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犯罪
    (五). 民法
    1.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2.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
    3. 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
    4. 物權與所有權
    5. 債權
    6. 知識產權
    7. 人身權
    8. 財產繼承權
    9. 民事責任
    10. 訴訟時效
    四. 行政管理
    (一). 政府職能及其轉變
    1. 政府職能的含義和作用
    2. 政府職能體系
    3. 政府職能轉變
    (二). 中國政府機構及其改革
    1. 政府機構概述
    2. 政府機構設置的原則
    3. 政府機構改革
    4. 現行各級人民政府的架構
    (三). 國家公務員制度
    1. 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建立及其特色
    2. 完善制度,建設高素質的隊伍
    3. 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基本內容
    (四). 行政領導
    1. 行政領導體制
    2. 行政領導及其職務升降與任免
    (五). 行政決策與執(zhí)行、行政監(jiān)督與協(xié)調
    1. 行政決策
    2. 行政執(zhí)行
    3. 行政協(xié)調
    4. 行政監(jiān)督
    五. 公文寫作與處理
    (一). 寫作基礎知識
    1. 主題與材料
    2. 結構、表達方式與語言
    3. 常用文體寫作方法
    4. 議論文的寫作
    (二). 公文概述
    1. 公文的特點與功能
    2. 公文的種類
    3. 公文文體與結構
    4. 公文的格式和稿本
    (三). 公文寫作要則
    1. 公文寫作基本要求
    2. 行文規(guī)則
    3. 公文寫作的語言運用
    4. 公文寫作程序
    (四). 常用公文的寫作要點
    1. 規(guī)范性公文的撰寫
    2. 決定、決議、通知、通報、批復、通告的撰寫
    3. 請示、報告的撰寫
    4. 函、會議紀要的撰寫
    5. 常用公文的寫作
    (五). 公文處理
    1. 概述
    2. 收文處理程序與方法
    3. 發(fā)文處理程序與方法
    4. 辦畢公文的處置
    六.時事
    考察范圍為2002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國內外發(fā)生的重要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