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全國卷(2)作文材料源自小學課本

字號:

今年,新疆考生使用的是2008年高考(Q吧)全國II卷,屬于材料作文,主題是《海龜和老鷹》。材料如下:有個好心游客在海邊發(fā)現(xiàn)一只小海龜從沙穴里往出爬,這時過來一只老鷹要抓小海龜,游客把小海龜護送到大海,把老鷹趕走。這時一群海龜從沙穴里爬出來。原來這只小海龜是個“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縮回去,現(xiàn)在它到達大海,錯誤信息使幼龜們爬到海灘上。游客走了,原先那只老鷹又飛回來了,其它老鷹也跟過來了。根據(jù)材料確定立意,自擬題材。
    本報訊(記者李家)“高考作文材料我見過,在我弟弟的小學課本中?!?月7日上午,剛走出市一中考場,小楊就激動地對同學說。
    “怎么會是小學課本里的材料呢?你沒記錯吧?”小楊的同學不斷地追問她這個消息的真實性,周圍的家長聽說有人見過這個作文材料,也一起圍過來想問個究竟。
    “我敢拿人格擔保,絕對沒記錯?!鼻榧敝?,小楊不禁發(fā)起誓來。
    小楊說,她的弟弟上小學四年級,就在一個多月前,弟弟問她練習冊上的習題怎么回答。小楊把語文課本拿來大致瞄了一遍,題目叫《自然之道》,故事內(nèi)容和本次高考作文材料的意思一模一樣,只不過材料是課文的縮寫而已。
    小楊的話音一落,很多考生都嘖嘖抱怨起來。有人說,這太不公平了,看過故事的人肯定能把握準主題,沒看過的就難說了;還有的考生則抱怨出題者不該拿小學課文當高考作文材料,如果偏離主題,則證明高中生連小學生都不如,這個打擊就太大了;還有的考生則覺得高考給的故事材料應該是全新的,這樣對考生才算絕對公平。
    那小學課本里講這個故事要說明什么道理呢?抱怨后,大家?guī)缀醍惪谕暤貑栃睢?BR>    小楊說,原文的中心是:人們對小海龜?shù)膸椭此粕婆e,實則違背了自然之道,給海龜帶來的反而是莫大的傷害。
    小楊剛一說完,有的考生就說:“完了,完了,我寫的不是這個意思,我寫的是父母不要溺愛孩子……”有的考生則說:“太好了,我寫的意思和你說的很接近?!边€有的人說:“我贊揚老鷹失敗而不氣餒,不知道是不是偏離主題了?”
    記者根據(jù)小楊提供的線索找到了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本,第9課是《自然之道》。課后提示里講的主題意思和小楊敘述的主題完全吻合。
    經(jīng)過仔細對照,記者發(fā)現(xiàn),命題人選材時進行了改編、刪節(jié),去除了其中議論性的文字,變?yōu)橐粍t純敘述性的材料。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并未在材料中有所表現(xiàn),材料的中心也不明確,就像一個影片片段。這就給了考生很大的審題立意的空間,考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自由的選擇作文角度,提取觀點,確定寫作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