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試卷評析:語文緊扣考綱貼近現(xiàn)實

字號:

出場教師:邯鄲一中 李清霞
    隨著2008高考的落幕,試題的點評解析也成為考生和家長在試后關注的焦點。本報從即日起將陸續(xù)推出由全省各重點中學一線教師對2008高考全國試卷(Ⅰ)各學科進行的深入剖析,讓我們一起傾聽各科老師對高考試卷的難易評判和重點分析,共同感受高考的緊張和刺激!
    “今年高考語文試卷在題目、題型的設置上與往年相比變化不大,突出的特點是貼近現(xiàn)實,關注現(xiàn)實?!焙愐恢械睦钋逑祭蠋熑绱嗽u價。具體來講,她認為高考語文試卷呈現(xiàn)以下一些特點——
    -語基 中規(guī)中矩,緊扣考綱
    語文基礎知識部分涉及各知識點,全部在考綱范圍內(nèi)??疾榱宋淖植糠值淖忠?,詞語部分的成語,語句部分的病句、簡明、連貫、得體、準確、生動。
    今年的高考大綱在文字部分去掉了“常用”二字,果然,在字音的考查中就考了常見的多音字,如“圈”“虻”,但更多的是不常見的字,如“愀”“芻”“齟齬”等。而這些不常見的字多數(shù)出自課本,所以今后高中生應該重視課本的復習。
    詞語部分的成語題是“選出使用有誤的一項”,難度不大,也都是常見成語,這提示老師和學生在成語備考時要注意常用的。
    語句部分設題占了語基部分的一大塊。分別出現(xiàn)在選擇題(語病、語言連貫)和第六大題的語言表述題(修改求職信不得體的詞語、主題班會的開場白中間部分)中。這些題目都很平易,又緊扣考綱設題,所以,考生在這些題目上不會出現(xiàn)太大的問題。
    -閱讀 青睞宋代,試題平易
    古詩文閱讀考查了宋詩、宋史。
    宋詩是《江間作四首(其三)》,考查了煉字和對作者感情的把握,試題沒有刻意為難考生,顯得平易。
    古文閱讀的材料選自《宋史·廖剛傳》,材料是傳統(tǒng)的史傳文字,試題也是傳統(tǒng)的實詞考查、人物評價、文意的把握。試題也很平易。
    小閱讀考查的是科技文,題材是關于中國古代兩個天文學流派———蓋天論、渾天論的,三道試題分別考查學生的篩選知識、文意的全面把握、推斷能力,與平常的備考沒有太大區(qū)別,因此,考生做這類題應該是駕輕就熟的。
    大閱讀的閱讀材料是寅公的散文《陽關古道蒼涼美》。文章依然是對人類過去和未來的關注和思考,體現(xiàn)著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試題分別考查了重點語句的理解(與往年不同的是考查了三句),考查對作者觀點、態(tài)度和情感的把握,考查了表達技巧———結尾段的作用等。
    今年的高考閱讀考查了宋詩和宋史,似乎太過集中于宋代。我們國家悠久歷史,文化的燦爛又不只一個朝代,所以應力求選材上的豐富,體現(xiàn)我們多元的傳統(tǒng)文化。
    -作文 關注焦點,貼近現(xiàn)實
    試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錦濤、溫家寶等黨政軍領導人迅速趕赴災區(qū)指導抗震救災。
    十多萬解放軍、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隊、醫(yī)療隊、工程搶修隊迅速進入災區(qū)。港臺救援隊和國際救援隊飛抵災區(qū),志愿者從四面八方匯聚災區(qū)。救援物資從水陸空源源不斷地運送到災區(qū)。
    一位中學教師趴在講臺上用生命保護了下面的四個學生。一位失去15個親人的縣民政局長連續(xù)指揮救災五天只睡了七個小時,幸存者的生還奇跡在不斷突破,100小時、150小時、196小時……
    中央電視臺24小時播報,19日14時28分舉國哀悼。
    一樣的愛心,不一樣的表達:捐款、獻血、義演、關注……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今年的作文是直接以“汶川大地震”為材料來命題的。這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我們都知道,2008年是奧運年,然而在還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我們國家遭遇了太多的天災人禍———雪災、*、列車相撞、奧運火炬?zhèn)鬟f受阻、手足口病、四川地震等,這樣的現(xiàn)實,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愿看到的,但又是必須面對的。參加2008年高考的考生也不例外,他們在緊張地備考之時,也同樣面對著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
    看到試題,每個人都不難看出,全國卷在汶川地震后至少作文是做了調(diào)整的,這一調(diào)整體現(xiàn)了中華人文精神“關注現(xiàn)實,感時憂國”的特點。近年來,隨著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確立,商品經(jīng)濟的大潮沖擊著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造成了我國學校教育培養(yǎng)的人才有著較為普遍的共同傾向:人文精神的貧乏。而這種精神的貧乏使我們的教育變成了“有科學而無靈魂”的教育。此次全國卷(Ⅰ)的作文調(diào)整可以說是一個正確的導向。它必將引導老師和學生進一步關注現(xiàn)實生活,關注我們祖國的命運,引導我們的教育走出誤區(qū),引導我們的學生不再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
    今年的作文材料中的事件是考生熟悉的,這一事件本身表現(xiàn)出了堅韌、凝聚、奉獻、犧牲、責任、民族魂、眾志成城、生命的禮贊、大愛無疆、人性的升華等多個主題,只要考生緊緊圍繞地震這一事件去思考,就不會出現(xiàn)審題的偏差。同時,這一事件會使考生有話可說。但是,今年的作文想得高分也不太容易。因為考生受媒體的影響,可能會出現(xiàn)如下幾種失誤:
    1、把作文作為宣泄個人感情的載體,一味宣泄,缺少理性的思考,文章會比較空洞。
    2、只是泛泛地敘寫地震中涌現(xiàn)出來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缺少真情實感,甚至只是材料的擴寫。
    3、堆砌材料,變成汶川大地震紀實。
    造成這些失誤的原因主要是考生自己思維能力、寫作能力有限,但試題的設置太過直接也是造成考生失誤的一個原因。相反,有些省份的高考作文題用暗扣汶川大地震的形式設題,就比較容易避免以上失誤了。
    總之,今年的語文試題表現(xiàn)出強烈的時代感,涉及奧運、冰災、海嘯、地震、糧食安全、大學生當村支書等內(nèi)容。李老師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不可否認,2008年一些特殊的事件影響到了高考的命題,但我更愿意把它作為一個暗示、一個指向來看待。今年的高考作文讓我想起白居易的兩句詩‘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記者:呂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