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勞動經濟學試題
課程代碼:0332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相對于人類社會的無限需要而言,客觀上存在著制約滿足人類需要的力量。經濟學將此種力量定義為( ?。?BR> A.需求彈性
B.資源的稀缺性
C.機會成本
D.邊際生產力
2.下列能準確體現“勞動力供給”含義的是( ?。?BR> A.中國具有13億以上人口
B.張三家里18歲以上成員有3人
C.李四今年大學畢業(yè),正在尋找工作
D.王五來到人才市場應聘,要求低工資不低于1萬元/年
3.引起勞動力供給量變動的重要的因素是( ?。?BR> A.生產技術革新
B.資本規(guī)模變化
C.市場工資率變動
D.企業(yè)經營范圍變動
4.在其他條件不變時,下列關于勞動力需求正確的說法是( ?。?BR> A.勞動力需求隨工資率提高而減少
B.勞動力需求隨工資率提高而增加
C.無論工資率如何變化,勞動力需求始終減少
D.無論工資率如何變化,勞動力需求始終增加
5.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與其他供給曲線存在明顯區(qū)別,即“向后彎曲”。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 ?。?BR> A.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
B.收入效應小于替代效應
C.總互補關系
D.總替代關系
6.從人力資本的特征來看,人力資本作為一種生產能力,其寓寄的載體是( ?。?BR> A.雇主
B.技術
C.設備
D.勞動者
7.在動態(tài)均衡模型中,勞動力供給彈性大于勞動力需求彈性所形成的蛛網模型是( ?。?BR> A.收斂型
B.發(fā)散型
C.封閉型
D.直線型
8.經濟學中的均衡狀態(tài)指的是( ?。?BR> A.市場分析中假定各種力量都不變的狀態(tài)
B.經濟運行中各種對立和變動的力量處于相當或穩(wěn)定的狀態(tài)
C.經濟運行中各種對立和變動的力量同時處于變動的狀態(tài)
D.運動著的物體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時所處的相對靜止狀態(tài)
9.勞動力供給與勞動力需求通過競爭達到均衡時,將導致( ?。?BR> A.充分就業(yè)
B.勞動力供給過剩
C.勞動力供給不足
D.勞動力需求不足
10.當員工接受了企業(yè)的特殊培訓后,培訓收益的確定原則是( ?。?BR> A.全部歸企業(yè)享有
B.全部歸員工享有
C.在企業(yè)與員工之間均等享有
D.根據特殊培訓的成本支付情況來確定歸哪方享有
11.適宜采用計時工資計算工資報酬的行業(yè)和企業(yè)是( ?。?BR> A.產品數量、質量可以檢驗的生產行業(yè)和企業(yè)
B.產品的數量與質量取決于工人的勤奮與努力的行業(yè)和企業(yè)
C.品種單一且需要大批量進行生產的行業(yè)和企業(yè)
D.產品數量標準不易精確確定,產品(服務)數量難以度量的行業(yè)和職業(yè)
12.當產品市場由競爭變?yōu)閴艛鄷r,則勞動力流向是( )
A.從高生產率的行業(yè)與職業(yè)崗位流向低生產率的行業(yè)或職業(yè)崗位
B.從低生產率的行業(yè)與職業(yè)崗位流向高生產率的行業(yè)或職業(yè)崗位
C.勞動力不流動
D.兩者之間同等數量相互流動
13.弱化地區(qū)工資差別有力的杠桿是( ?。?BR> A.商品貿易
B.資本流動
C.勞動力的流動
D.政府調控
14.壟斷企業(yè)的勞動邊際產品收益曲線,位于競爭企業(yè)的勞動邊際產品曲線的( )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15.下列各項中,屬于延期支付形式的福利是( )
A.全薪公休日
B.失業(yè)保險金
C.免費工作餐
D.帶薪休假
16.下列勞動類型中,屬于就業(yè)范疇的是( ?。?BR> A.家務勞動
B.雇用勞動
C.救濟性勞動
D.義務勞動
17.工會在集體談判中,對其談判能力約束大的條件是( ?。?BR> A.政府政策與法律
B.工會組織規(guī)模大小
C.勞動力需求的工資彈性
D.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合同關系
18.從總供給角度來分析通貨膨脹成因的通貨膨脹類型是( ?。?BR> A.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
B.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
C.結構性通貨膨脹
D.收縮型通貨膨脹
19.絕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充分就業(yè)的數量標準是( ?。?BR> A.失業(yè)率控制在0~1%之間
B.失業(yè)率控制在1~3%之間
C.失業(yè)率控制在3~5%之間
D.失業(yè)率控制在5~8%之間
20.傳統(tǒng)型的勞動關系類型是( )
A.利益一體型
B.利益一體化
C.利益沖突型
D.利益協(xié)調型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生產要素價格變動對勞動力需求的影響表現為( )
A.收入效應
B.替代效應
C.規(guī)模效應
D.自然失業(yè)
E.季節(jié)性失業(yè)
22.對于勞動力市場含義表述正確的有( ?。?BR> A.實現勞動力交換的場所
B.實現勞動力交換的機構
C.反映勞動力供求關系及其勞動力價格(工資)的運行趨勢
D.實現勞動力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機制
E.實現勞動力資源配置的途徑
23.在集體談判決定工資模型中,確定雙方堅持點的主要因素有( ?。?BR> A.勞動力市場的勞動力供求狀況
B.經濟的景氣程度
C.企業(yè)貨幣工資的支付能力
D.其他工會組織的集體談判結果的影響效應
E.雙方的談判技巧
24.總供給等于各類生產要素供給的總和,其公式中的生產要素包括( ?。?BR> A.勞動
B.資本
C.技術
D.土地
E.管理
25.變形后的菲利普斯曲線所反映的失業(yè)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關系有( )
A.失業(yè)率高,工資與價格水平較低,通貨膨脹率低
B.失業(yè)率高,工資與價格水平較高,通貨膨脹率低
C.失業(yè)率低,工資與價格水平較低,通貨膨脹率高
D.失業(yè)率低,工資與價格水平較高,通貨膨脹率高
E.失業(yè)率低,工資與價格水平較高,通貨膨脹率低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6.勞動的邊際產量
27.一般均衡分析
28.工資
29.摩擦性失業(yè)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0.簡述人力資本投資中普通教育的特點。
31.簡要回答內部勞動力市場的特征。
32.簡述在勞動力需求不變情況下,勞動力供給的變動對勞動力市場均衡的影響。
33.簡述地區(qū)工資差別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具體表現。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34.根據題34表所給資料,求該地區(qū)失業(yè)率。(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受教育程度
就業(yè)人口(萬人)
失業(yè)人口(萬人)
小學及以下
80
4
初中
110
6
高中
120
8
高中以上
90
2
題34表
35.假定某企業(yè)在一定時期的總成本(C)為100萬元,主要用于購買勞動力(L)和專用設備(K)。目前勞動力市場的工資率(W)為每人20000元/年,每臺專用設備的成本(R)為50000元/年。根據上述資料,計算該企業(yè)等成本線的斜率。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9分,共18分)
36.試論述技術性失業(yè)的特點及緩解對策。
37.如題37圖,給定企業(yè)長期等產量線為Q1、C1、C2、C3為企業(yè)三種可能的等成本線,且C1 
七、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0分)
38.根據有關部門調查A國2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為5%,而20%的高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為50%;B國20%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為10%,20%高收入人口占收入比重為45%。
要求:(1)根據以上資料,說明哪國貧富差距大?(2分)
(2)簡述基尼系數的含義。(2分)
(3)根據發(fā)展經濟學的理論,說明在生產力不同發(fā)展階段,基尼系數的變化趨勢。(6分)
勞動經濟學試題
課程代碼:0332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相對于人類社會的無限需要而言,客觀上存在著制約滿足人類需要的力量。經濟學將此種力量定義為( ?。?BR> A.需求彈性
B.資源的稀缺性
C.機會成本
D.邊際生產力
2.下列能準確體現“勞動力供給”含義的是( ?。?BR> A.中國具有13億以上人口
B.張三家里18歲以上成員有3人
C.李四今年大學畢業(yè),正在尋找工作
D.王五來到人才市場應聘,要求低工資不低于1萬元/年
3.引起勞動力供給量變動的重要的因素是( ?。?BR> A.生產技術革新
B.資本規(guī)模變化
C.市場工資率變動
D.企業(yè)經營范圍變動
4.在其他條件不變時,下列關于勞動力需求正確的說法是( ?。?BR> A.勞動力需求隨工資率提高而減少
B.勞動力需求隨工資率提高而增加
C.無論工資率如何變化,勞動力需求始終減少
D.無論工資率如何變化,勞動力需求始終增加
5.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與其他供給曲線存在明顯區(qū)別,即“向后彎曲”。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 ?。?BR> A.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
B.收入效應小于替代效應
C.總互補關系
D.總替代關系
6.從人力資本的特征來看,人力資本作為一種生產能力,其寓寄的載體是( ?。?BR> A.雇主
B.技術
C.設備
D.勞動者
7.在動態(tài)均衡模型中,勞動力供給彈性大于勞動力需求彈性所形成的蛛網模型是( ?。?BR> A.收斂型
B.發(fā)散型
C.封閉型
D.直線型
8.經濟學中的均衡狀態(tài)指的是( ?。?BR> A.市場分析中假定各種力量都不變的狀態(tài)
B.經濟運行中各種對立和變動的力量處于相當或穩(wěn)定的狀態(tài)
C.經濟運行中各種對立和變動的力量同時處于變動的狀態(tài)
D.運動著的物體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時所處的相對靜止狀態(tài)
9.勞動力供給與勞動力需求通過競爭達到均衡時,將導致( ?。?BR> A.充分就業(yè)
B.勞動力供給過剩
C.勞動力供給不足
D.勞動力需求不足
10.當員工接受了企業(yè)的特殊培訓后,培訓收益的確定原則是( ?。?BR> A.全部歸企業(yè)享有
B.全部歸員工享有
C.在企業(yè)與員工之間均等享有
D.根據特殊培訓的成本支付情況來確定歸哪方享有
11.適宜采用計時工資計算工資報酬的行業(yè)和企業(yè)是( ?。?BR> A.產品數量、質量可以檢驗的生產行業(yè)和企業(yè)
B.產品的數量與質量取決于工人的勤奮與努力的行業(yè)和企業(yè)
C.品種單一且需要大批量進行生產的行業(yè)和企業(yè)
D.產品數量標準不易精確確定,產品(服務)數量難以度量的行業(yè)和職業(yè)
12.當產品市場由競爭變?yōu)閴艛鄷r,則勞動力流向是( )
A.從高生產率的行業(yè)與職業(yè)崗位流向低生產率的行業(yè)或職業(yè)崗位
B.從低生產率的行業(yè)與職業(yè)崗位流向高生產率的行業(yè)或職業(yè)崗位
C.勞動力不流動
D.兩者之間同等數量相互流動
13.弱化地區(qū)工資差別有力的杠桿是( ?。?BR> A.商品貿易
B.資本流動
C.勞動力的流動
D.政府調控
14.壟斷企業(yè)的勞動邊際產品收益曲線,位于競爭企業(yè)的勞動邊際產品曲線的( )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15.下列各項中,屬于延期支付形式的福利是( )
A.全薪公休日
B.失業(yè)保險金
C.免費工作餐
D.帶薪休假
16.下列勞動類型中,屬于就業(yè)范疇的是( ?。?BR> A.家務勞動
B.雇用勞動
C.救濟性勞動
D.義務勞動
17.工會在集體談判中,對其談判能力約束大的條件是( ?。?BR> A.政府政策與法律
B.工會組織規(guī)模大小
C.勞動力需求的工資彈性
D.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合同關系
18.從總供給角度來分析通貨膨脹成因的通貨膨脹類型是( ?。?BR> A.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
B.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
C.結構性通貨膨脹
D.收縮型通貨膨脹
19.絕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充分就業(yè)的數量標準是( ?。?BR> A.失業(yè)率控制在0~1%之間
B.失業(yè)率控制在1~3%之間
C.失業(yè)率控制在3~5%之間
D.失業(yè)率控制在5~8%之間
20.傳統(tǒng)型的勞動關系類型是( )
A.利益一體型
B.利益一體化
C.利益沖突型
D.利益協(xié)調型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生產要素價格變動對勞動力需求的影響表現為( )
A.收入效應
B.替代效應
C.規(guī)模效應
D.自然失業(yè)
E.季節(jié)性失業(yè)
22.對于勞動力市場含義表述正確的有( ?。?BR> A.實現勞動力交換的場所
B.實現勞動力交換的機構
C.反映勞動力供求關系及其勞動力價格(工資)的運行趨勢
D.實現勞動力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機制
E.實現勞動力資源配置的途徑
23.在集體談判決定工資模型中,確定雙方堅持點的主要因素有( ?。?BR> A.勞動力市場的勞動力供求狀況
B.經濟的景氣程度
C.企業(yè)貨幣工資的支付能力
D.其他工會組織的集體談判結果的影響效應
E.雙方的談判技巧
24.總供給等于各類生產要素供給的總和,其公式中的生產要素包括( ?。?BR> A.勞動
B.資本
C.技術
D.土地
E.管理
25.變形后的菲利普斯曲線所反映的失業(yè)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關系有( )
A.失業(yè)率高,工資與價格水平較低,通貨膨脹率低
B.失業(yè)率高,工資與價格水平較高,通貨膨脹率低
C.失業(yè)率低,工資與價格水平較低,通貨膨脹率高
D.失業(yè)率低,工資與價格水平較高,通貨膨脹率高
E.失業(yè)率低,工資與價格水平較高,通貨膨脹率低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6.勞動的邊際產量
27.一般均衡分析
28.工資
29.摩擦性失業(yè)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0.簡述人力資本投資中普通教育的特點。
31.簡要回答內部勞動力市場的特征。
32.簡述在勞動力需求不變情況下,勞動力供給的變動對勞動力市場均衡的影響。
33.簡述地區(qū)工資差別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具體表現。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34.根據題34表所給資料,求該地區(qū)失業(yè)率。(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受教育程度
就業(yè)人口(萬人)
失業(yè)人口(萬人)
小學及以下
80
4
初中
110
6
高中
120
8
高中以上
90
2
題34表
35.假定某企業(yè)在一定時期的總成本(C)為100萬元,主要用于購買勞動力(L)和專用設備(K)。目前勞動力市場的工資率(W)為每人20000元/年,每臺專用設備的成本(R)為50000元/年。根據上述資料,計算該企業(yè)等成本線的斜率。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9分,共18分)
36.試論述技術性失業(yè)的特點及緩解對策。
37.如題37圖,給定企業(yè)長期等產量線為Q1、C1、C2、C3為企業(yè)三種可能的等成本線,且C1

七、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0分)
38.根據有關部門調查A國2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為5%,而20%的高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為50%;B國20%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為10%,20%高收入人口占收入比重為45%。
要求:(1)根據以上資料,說明哪國貧富差距大?(2分)
(2)簡述基尼系數的含義。(2分)
(3)根據發(fā)展經濟學的理論,說明在生產力不同發(fā)展階段,基尼系數的變化趨勢。(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