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試題

字號: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廣播和電視是把信息傳播和______結(jié)合起來的兩種新型媒介。
    2.1887年,德國科學家______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
    3.1906年,費森登教授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建立了無線電廣播實驗室,并在圣誕節(jié)前夕通過無線電波首次進行了聲音的傳播,這是人類______的開端。
    4.人們用來傳播新聞信息的語言,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口頭語言和______.
    5.錄音訪問是以記者與訪問對象______為基礎(chǔ)的專稿形式。
    6.______年世界上第一座電視臺在英國正式播出。
    7.廣播電視由于是利用電子設(shè)備及其傳輸技術(shù)裝備起來的,因此也被稱為"______媒介".
    8.選題(論題)是指一篇評論的評論對象和______.
    9.我國彩色電視是______年開始播出的。
    10.電視新聞以______和視聽兼?zhèn)涞奶攸c吸引觀眾,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每小題1分,共10分)
    1.1873年,英國科學家( )提出了電磁波的理論,并從理論上證明了這種波是以光的速度向外傳播的。
    A.麥克斯韋B.赫茲
    C.費森登D.波波夫
    2.世界上第一個開辦彩色電視的國家是( )
    A.英國B.法國
    C.美國D.日本
    3.電視新聞是借助( )的手法發(fā)展起來的。
    A.攝影B.繪畫
    C.雕塑D.新聞記錄電影
    4.廣播新聞性節(jié)目是以報道和評論( )為內(nèi)容的各種廣播節(jié)目的總稱。
    A.新聞事實B.客觀世界
    C.人們關(guān)心的事物D.新聞價值
    5.記者采錄的音響必須是( )
    A.被報道的事物或人物發(fā)出的聲音
    B.不一定是被報道的事物或人物發(fā)出的聲音
    C.可以人為創(chuàng)造的聲音
    D.與觀眾想象中的新聞現(xiàn)場一致的聲音
    6.聲畫合一指的是( )
    A.新聞中的畫面和聲音互相吻合、同步協(xié)調(diào)
    B.新聞中的畫面和聲音是完全一致的
    C.新聞中的畫面和聲音如果分離則彼此毫無意義
    D.新聞中的畫面和聲音不協(xié)調(diào)
    7.狹義的"電視畫面"指( )
    A.一個電視場景
    B.用攝影機、攝象機拍攝下來的圖像
    C.攝影圖片
    D.不是用攝影機、攝象機拍攝下來的其他電視圖像
    8.世界上早正式開辦對外廣播的國家是( )
    A.美國B.英國
    C.中國D.荷蘭
    9.在廣播通訊寫作過程中在選擇和組織材料方面,除了著力發(fā)掘能代表事物現(xiàn)狀的材料及表現(xiàn)主體事實和骨干的材料,還必須注意( )
    A.選擇經(jīng)濟類的題材B.選擇感人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
    C.選擇服務(wù)性的題材D.選擇有聽眾的題材
    10.新聞性專稿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要有趨于具體詳盡和強調(diào)深度的內(nèi)容,其次是( )
    A.注重突出"為什么"、"如何"兩個新聞要素
    B.注重突出"何時"和"何地"兩個新聞要素
    C.注重突出"何人"和"何果"兩個新聞要素
    D.注重突出"何時"和"何因"兩個新聞要素
    三、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電視所使用的信息符號是( )
    A.無線電波和導線B.圖像C.聲音
    D.文字E.色彩
    2.廣播新聞節(jié)目的類型主要有( )
    A.新聞節(jié)目B.專題節(jié)目C.綜合節(jié)目
    D.特別節(jié)目E.服務(wù)節(jié)目
    3.廣播新聞的常用體裁和報道形式主要包括( )
    A.廣播消息B.廣播通訊C.其他新聞性專稿
    D.廣播評論E.聽眾信箱
    4.在廣播評論中的不署名評論包括( )
    A.社論B.本臺評論C.本臺評論員文章
    D.本臺短評E.編后話
    5.在電視新聞中常見的畫面聯(lián)系因素有( )
    A.邏輯因素B.相似因素C.過渡因素
    D.對列因素E.排比因素
    6.電視現(xiàn)場報道的優(yōu)勢是( )
    A.記者的個人形象突出B.時效快C.現(xiàn)場感強
    D.聲畫結(jié)合,信息量大E.無須新聞稿
    7.電視新聞拍攝中運動攝影的技巧一般有( )
    A.推B.拉C.搖
    D.移E.跟
    8.電視新聞中的聲音主要包括( )
    A.配樂B.解說C.擬音
    D.同期聲E.現(xiàn)場實況音響
    9.新聞性節(jié)目的編輯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 )觀念上。
    A.新聞觀念B.全局觀念C.政策觀念
    D.節(jié)目觀念E.聽眾觀念
    10.廣播專題節(jié)目的主要類型有( )
    A.消息B.通訊C.特寫
    D.錄音報道E.錄音訪問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25分)  
    1.廣播
    2.廣播消息
    3.電視現(xiàn)場采訪
    4.字幕新聞
    5.編輯思想
    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1.在新聞傳播領(lǐng)域,發(fā)揮廣播電視傳播優(yōu)勢的措施有哪些?
    2.我國廣播電視的社會主義性質(zhì)可以概括為哪幾個方面?
    3.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的素養(yǎng)應該包括哪幾個方面?
    4.廣播新聞的綜合性主要指的是什么?
    5.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報道活動中所遇到的實況音響主要表現(xiàn)為哪幾種類型?
    六、問答題(請考生做其中的一題,若二題全做,按前一題記分。共10分)
    1.為什么廣播新聞工作者要樹立節(jié)目觀念?
    2.請簡要分析電視新聞攝影真實的含義。電視新聞攝影對畫面的要求是什么?
    七、寫作(將所給的材料改寫成電視新聞稿共10分)
    題目要求:根據(jù)電視新聞稿的寫作要求,將下面的這段材料寫成電視新聞解說詞,自擬標題;字數(shù)500字左右。
    "我當時真的是沖著一名教授,才報考北京郵電大學的,一進門才發(fā)現(xiàn)只有全校開大會時才能聽到他的教誨。"一位大一新生無奈地告訴記者。
    記者對北大等10所進入國家"211"重點建設(shè)的高校進行了微型調(diào)查,本學期10所高校上千位博士生導師、教授、院士為本科生上過課者寥寥無幾。
    對名教授很少給本科生上課的問題,一般有三種說法:一是博導時間緊顧不上,帶研究生、搞科研、學術(shù)交流都要花不少時間和精力,本科生的課時一般都較長,時間根本保證不了;二是不少博導認為有些基礎(chǔ)課不一定比講師講得好,講得有經(jīng)驗,又何必非親自講呢?第三也有部分博導覺得上本科生課是"教書匠",勞動量不小報酬卻不高,不值得干。
    人民大學教授高鴻業(yè)曾任科羅拉多大學客座教授,他告訴記者:"在美國再大的教授,每周也必須給學生上3個鐘點的基礎(chǔ)課。教學相長,教授把他的人生經(jīng)驗、治學方法融在知識中交給學生,教授也從學生身上了解到他們的一些真實想法,同樣可以提高科研能力".崔琦在獲得了諾貝爾獎后推掉了不少應酬,但每周給普林斯頓大學生的三節(jié)固體物理課照開不誤。看來不在乎忙的程度如何,關(guān)鍵是觀念,重視教學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