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 我國《保險法》規(guī)定:本法所稱保險是指( )根據(jù)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
A.保險經紀人
B.風險經理
C.保險中介人
D.投保人
2.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jù)合同的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的約定的事項承擔(?。┍kU金責任的商業(yè)保險行為。
A.賠償和給付
B.賠償和分攤
C.分攤和分散
D.分散和給付
3. 保險的基本特性是保險的( )
A.經濟性
B.互助性
C.法律性
D.科學性
4. 從法學的角度看,保險是一種( )。
A.合同行為
B.經濟制度
C.風險轉移機制
D.保險行為
5. 從保險公司經營活動看,保險賠償與給付的基礎是( )。
A.保費收入
B.資本金
C.保險基金
D.保險保障基金
6.《保險法》規(guī)定,設立保險公司,其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 )
A.4億元
B.5億元
C.2億元
D.3億元
7. 保險公司屬于( )。
A.政府機構
B.投資機構
C.金融機構
D.經濟制度
8.下列有關保險的陳述錯誤的是( )
A.保險是風險處理的傳統(tǒng)有效的措施
B.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
C.保險體現(xiàn)的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
D.保險不具有商品屬性
9.保險的要素包括( )
A.轉移所有風險
B.必須對風險事故造成的損失給予經濟補償
C.保險是一種返還金
D.投資融資
10.可保風險的條件之一是風險不能使大多數(shù)的保險對象同時遭受損失。該條件的含義是指(?。?。
A.要求損失的發(fā)生具有分散性
B.要求損失的發(fā)生具一致性
C.要求損失的發(fā)生具有一貫性
D.要求損失的發(fā)生具有積累性
11.可保風險是指符合保險人承保條件的特定風險。理想的可保風險應具備的條件之一是風險必須使大量標的均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一條件的含義是()
A.大量性質相近、價值相近的風險單位面臨同樣的風險
B.大量性質相近、價值相等的風險單位面臨同樣的風險
C.大量性能不同、品質相同的風險單位面臨同樣的風險
D.大量性能不同、品質一致的風險單位面臨同樣的風險
12.( )是指保險人為保證其如約履行保險賠償或給付義務,根據(jù)政府有關法律規(guī)定或業(yè)務特定需要,從保費收入或盈余中提取的與其所承擔的保險責任相對應的一定數(shù)量的基金。
A.保險資金
B.社會后備基金
C.保險準備金
D.防損基金
1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保險職能在具體社會和經濟實踐中所表現(xiàn)出的效果稱為保險作用。保險作用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是( )
A.宏觀作用和微觀作用
B.主觀作用和客觀作用
C.補償作用和給付作用
D.法定作用和自發(fā)作用
14.自保形式的后備基金是社會后備基金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國際上自保后備基金的主要組織形式是( )。
A.自保協(xié)會
B.自保公司
C.自保社團
D.自保條款
二、多選題
1.下列有關保險的陳述正確的是( )
A.保險是風險處理的傳統(tǒng)有效的措施
B.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
C.保險體現(xiàn)的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
D.保險不具有商品屬性
E.保險的基本職能包括分攤損失與防災防損
2.保險的對象是保險人在大數(shù)法則的基礎上承擔保險責任的各類風險客體.包括( )等標的物.
A.物質標的物
B.人身標的物
C.有形標的物
D.無形標的物
3.保險的基本職能包括( )
A.經濟補償
B.經濟給付
C.資金融通
D.社會管理功能
4.保險費率厘定的原則主要包括(?。?。
A.適度性原則
B.合理性原則
C.社會性原則
D.公平性原則
E.效益性原則
5. 由于商業(yè)保險經營的特殊性,商業(yè)保險基金的主要特點包括(?。?。
A.來源的分散性和廣泛性
B.總體上的返還性
C.使用上的專項性
D.賠付責任的長期性
E.運用上的增值性
三、判斷題。
1、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保險是一方同意補償另一方損失的一種合同安排.
2、狹義的保險指商業(yè)保險。
3、保險成立的法律特征是保險合同的訂立。
4、社會保險與商業(yè)保險有許多共同之處,但是就實施方式而言,兩者是不同的。各國法律一般規(guī)定社會保險應遵循的原則是自愿原則。
5、從社會的角度來說,保險是保障經濟生活安定的互助共濟制度。
6、保險和賭博都是以隨機事件為基礎。
7、保險是雙方自愿的合同行為。
8、補償損失或給付保險金既是保險生產和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又是保險活動的最終目的。
四、名詞解釋
1.保險
2.保險對象
3.保險資本
4、可保風險
五、簡答
1.簡述保險的基本特征。
2.簡述保險的作用。
六、論述題。
試闡述保險成立的要素。
第二章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D A B C C C C D B A A C A B
二、多項選擇題
1.ABC 2.ABCD 3.AB 4.ABD 5.ABCDE
三、判斷題
1.對 2.對 3.對 4.錯 5.對 6對 7、對 8、對
四、名詞解釋
1.保險是集合具有同類風險的眾多單位和個人,以合理計算分擔金額的形式,向少數(shù)因該風險事故發(fā)生而遭致經濟損失的成員提供保險經濟保障的行為。
2.保險對象是保險人在大量觀察風險現(xiàn)象的基礎上,敢于承擔保險責任的各類風險客體,包括物質標的物和人身標的物。
3.保險資本是保險公司在開業(yè)時必須具備的注冊資本。
4.是指保險人可以接受承保的風險,即符合保險人承保條件的風險。
五、簡答題
1(1)經濟性。保險是一種經濟保障活動,是整個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保險雙方的關系是一種經濟關系。
(2)互助性。保險是由多數(shù)人共同分擔少數(shù)人的風險損失,是一種互助共濟的經濟關系,體現(xiàn)了“一人為眾,眾為一人”的思想。
(3)法律性(契約性)。保險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是通過訂立保險合同建立的,受法律保障。
(4)科學性。保險費率厘訂和損失補償是建立在科學計算的基礎之上的,這是保險經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
2.保險的宏觀作用(1)保障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2)推動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3)有利于社會安定(4)增加外匯收入,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保險的微觀作用(1)有利于受災企業(yè)及時恢復生產(2)有利于企業(yè)加強經濟核算(3)促進企業(yè)加強風險管理(4)有利于安定人們生活(5)提高企業(yè)和個人信用。
六、論述題
1、可保風險的存在。
定義:是指保險人可以接受承保的風險,即符合保險人承保條件的風險。條件如下:
(1)風險不是投機性的。
(2)風險的發(fā)生必須具有偶然性。
(3)風險必須是意外的
(4)風險必須是大量標的均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5)風險應有發(fā)生重大損失的可能性,且損失必須是可以用貨幣計量的
2.保險必須對風險事故造成的損失給予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是貨幣補償而不是原物和實物上的補償。財產保險中的標的必須在經濟上能計算價值,人身保險中對人的死亡和傷殘導致的勞動力的喪失導致的經濟損失。
3.保險必須具有互助共濟關系
保險將損失分散到眾多單位分擔的辦法,減少遭災單位的損失。參加保險的單位越多,每個單位分攤的金額就越少,保險基金就越雄厚,損失賠償?shù)哪芰透鼜姟Mㄟ^保險,投保人建立了共同繳納保險費,建立保險補償基金,共同取得保障的互助共濟關系。
4.保險分擔金額必須科學合理
保險的基本職能是經濟補償,而保險履行其經濟補償職能是以多數(shù)人的結合為必要條件。只有多數(shù)面臨同類風險的單位或個人結合在一起,才能使特定風險發(fā)生的頻率接近于其概率,表現(xiàn)并反映出其穩(wěn)定性,這時大數(shù)法則才能發(fā)揮作用,而大數(shù)法則是保險經營的數(shù)理基礎。即保險人只能承保多數(shù)單位或個人共同面臨的那些風險,而只有個別單位或個人面臨的風險因其無法分散,保險人通常是不予承保的。
保險費率必須合理厘定。保險既是一種經濟保障活動,同時也是一種商品交換行為,要遵守平等自愿有償?shù)脑瓌t。保險費率就是保險商品的價格,它由供求關系決定并影響供求關系。費率的合理厘定,是保險活動得以順利持續(xù)進行的條件之一。所謂費率的合理厘定,是指保險費率與保險標的的風險和損失程度相一致,與保險標的的保障程度相一致。費率過高,沒有人買;費率過低,保險經營虧損,無法持續(xù)。同時,對風險程度不同的保險標的應實行差別費率。
5.保險基金的建立
保險基金是通過商業(yè)保險形式建立起來的后備基金,是保險人履行其經濟補償職能的物質基礎。主要來源于開業(yè)資金和收取的保險費。
保險基金在實際工作中是以各種準備金的形式提取的。如財產保險的保險基金包括未到期責任準備金、賠款準備金、總準備金和保險保障基金等;人身保險的保險基金包括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總準備金、保險保障基金等。
為確保保險基金與保險人承擔的賠償或給付責任相一致,各國均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了所要建立的保險基金的種類、提取標準和數(shù)額,并由專門的監(jiān)管機構負責監(jiān)督控制。
6.訂立保險合同
保險是對特定的標的在未來一定時間可能發(fā)生的特定的風險損失提供經濟保障的有償服務活動,保險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的確立及履行是以雙方訂立的保險合同為標志和依據(jù)的,保險雙方訂立了保險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才正式建立,并受保險合同的約束。因此,完整的保險關系是在雙方訂立保險合同的基礎上形成的。
1. 我國《保險法》規(guī)定:本法所稱保險是指( )根據(jù)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
A.保險經紀人
B.風險經理
C.保險中介人
D.投保人
2.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jù)合同的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的約定的事項承擔(?。┍kU金責任的商業(yè)保險行為。
A.賠償和給付
B.賠償和分攤
C.分攤和分散
D.分散和給付
3. 保險的基本特性是保險的( )
A.經濟性
B.互助性
C.法律性
D.科學性
4. 從法學的角度看,保險是一種( )。
A.合同行為
B.經濟制度
C.風險轉移機制
D.保險行為
5. 從保險公司經營活動看,保險賠償與給付的基礎是( )。
A.保費收入
B.資本金
C.保險基金
D.保險保障基金
6.《保險法》規(guī)定,設立保險公司,其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 )
A.4億元
B.5億元
C.2億元
D.3億元
7. 保險公司屬于( )。
A.政府機構
B.投資機構
C.金融機構
D.經濟制度
8.下列有關保險的陳述錯誤的是( )
A.保險是風險處理的傳統(tǒng)有效的措施
B.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
C.保險體現(xiàn)的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
D.保險不具有商品屬性
9.保險的要素包括( )
A.轉移所有風險
B.必須對風險事故造成的損失給予經濟補償
C.保險是一種返還金
D.投資融資
10.可保風險的條件之一是風險不能使大多數(shù)的保險對象同時遭受損失。該條件的含義是指(?。?。
A.要求損失的發(fā)生具有分散性
B.要求損失的發(fā)生具一致性
C.要求損失的發(fā)生具有一貫性
D.要求損失的發(fā)生具有積累性
11.可保風險是指符合保險人承保條件的特定風險。理想的可保風險應具備的條件之一是風險必須使大量標的均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一條件的含義是()
A.大量性質相近、價值相近的風險單位面臨同樣的風險
B.大量性質相近、價值相等的風險單位面臨同樣的風險
C.大量性能不同、品質相同的風險單位面臨同樣的風險
D.大量性能不同、品質一致的風險單位面臨同樣的風險
12.( )是指保險人為保證其如約履行保險賠償或給付義務,根據(jù)政府有關法律規(guī)定或業(yè)務特定需要,從保費收入或盈余中提取的與其所承擔的保險責任相對應的一定數(shù)量的基金。
A.保險資金
B.社會后備基金
C.保險準備金
D.防損基金
1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保險職能在具體社會和經濟實踐中所表現(xiàn)出的效果稱為保險作用。保險作用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是( )
A.宏觀作用和微觀作用
B.主觀作用和客觀作用
C.補償作用和給付作用
D.法定作用和自發(fā)作用
14.自保形式的后備基金是社會后備基金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國際上自保后備基金的主要組織形式是( )。
A.自保協(xié)會
B.自保公司
C.自保社團
D.自保條款
二、多選題
1.下列有關保險的陳述正確的是( )
A.保險是風險處理的傳統(tǒng)有效的措施
B.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
C.保險體現(xiàn)的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
D.保險不具有商品屬性
E.保險的基本職能包括分攤損失與防災防損
2.保險的對象是保險人在大數(shù)法則的基礎上承擔保險責任的各類風險客體.包括( )等標的物.
A.物質標的物
B.人身標的物
C.有形標的物
D.無形標的物
3.保險的基本職能包括( )
A.經濟補償
B.經濟給付
C.資金融通
D.社會管理功能
4.保險費率厘定的原則主要包括(?。?。
A.適度性原則
B.合理性原則
C.社會性原則
D.公平性原則
E.效益性原則
5. 由于商業(yè)保險經營的特殊性,商業(yè)保險基金的主要特點包括(?。?。
A.來源的分散性和廣泛性
B.總體上的返還性
C.使用上的專項性
D.賠付責任的長期性
E.運用上的增值性
三、判斷題。
1、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保險是一方同意補償另一方損失的一種合同安排.
2、狹義的保險指商業(yè)保險。
3、保險成立的法律特征是保險合同的訂立。
4、社會保險與商業(yè)保險有許多共同之處,但是就實施方式而言,兩者是不同的。各國法律一般規(guī)定社會保險應遵循的原則是自愿原則。
5、從社會的角度來說,保險是保障經濟生活安定的互助共濟制度。
6、保險和賭博都是以隨機事件為基礎。
7、保險是雙方自愿的合同行為。
8、補償損失或給付保險金既是保險生產和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又是保險活動的最終目的。
四、名詞解釋
1.保險
2.保險對象
3.保險資本
4、可保風險
五、簡答
1.簡述保險的基本特征。
2.簡述保險的作用。
六、論述題。
試闡述保險成立的要素。
第二章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D A B C C C C D B A A C A B
二、多項選擇題
1.ABC 2.ABCD 3.AB 4.ABD 5.ABCDE
三、判斷題
1.對 2.對 3.對 4.錯 5.對 6對 7、對 8、對
四、名詞解釋
1.保險是集合具有同類風險的眾多單位和個人,以合理計算分擔金額的形式,向少數(shù)因該風險事故發(fā)生而遭致經濟損失的成員提供保險經濟保障的行為。
2.保險對象是保險人在大量觀察風險現(xiàn)象的基礎上,敢于承擔保險責任的各類風險客體,包括物質標的物和人身標的物。
3.保險資本是保險公司在開業(yè)時必須具備的注冊資本。
4.是指保險人可以接受承保的風險,即符合保險人承保條件的風險。
五、簡答題
1(1)經濟性。保險是一種經濟保障活動,是整個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保險雙方的關系是一種經濟關系。
(2)互助性。保險是由多數(shù)人共同分擔少數(shù)人的風險損失,是一種互助共濟的經濟關系,體現(xiàn)了“一人為眾,眾為一人”的思想。
(3)法律性(契約性)。保險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是通過訂立保險合同建立的,受法律保障。
(4)科學性。保險費率厘訂和損失補償是建立在科學計算的基礎之上的,這是保險經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
2.保險的宏觀作用(1)保障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2)推動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3)有利于社會安定(4)增加外匯收入,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保險的微觀作用(1)有利于受災企業(yè)及時恢復生產(2)有利于企業(yè)加強經濟核算(3)促進企業(yè)加強風險管理(4)有利于安定人們生活(5)提高企業(yè)和個人信用。
六、論述題
1、可保風險的存在。
定義:是指保險人可以接受承保的風險,即符合保險人承保條件的風險。條件如下:
(1)風險不是投機性的。
(2)風險的發(fā)生必須具有偶然性。
(3)風險必須是意外的
(4)風險必須是大量標的均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5)風險應有發(fā)生重大損失的可能性,且損失必須是可以用貨幣計量的
2.保險必須對風險事故造成的損失給予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是貨幣補償而不是原物和實物上的補償。財產保險中的標的必須在經濟上能計算價值,人身保險中對人的死亡和傷殘導致的勞動力的喪失導致的經濟損失。
3.保險必須具有互助共濟關系
保險將損失分散到眾多單位分擔的辦法,減少遭災單位的損失。參加保險的單位越多,每個單位分攤的金額就越少,保險基金就越雄厚,損失賠償?shù)哪芰透鼜姟Mㄟ^保險,投保人建立了共同繳納保險費,建立保險補償基金,共同取得保障的互助共濟關系。
4.保險分擔金額必須科學合理
保險的基本職能是經濟補償,而保險履行其經濟補償職能是以多數(shù)人的結合為必要條件。只有多數(shù)面臨同類風險的單位或個人結合在一起,才能使特定風險發(fā)生的頻率接近于其概率,表現(xiàn)并反映出其穩(wěn)定性,這時大數(shù)法則才能發(fā)揮作用,而大數(shù)法則是保險經營的數(shù)理基礎。即保險人只能承保多數(shù)單位或個人共同面臨的那些風險,而只有個別單位或個人面臨的風險因其無法分散,保險人通常是不予承保的。
保險費率必須合理厘定。保險既是一種經濟保障活動,同時也是一種商品交換行為,要遵守平等自愿有償?shù)脑瓌t。保險費率就是保險商品的價格,它由供求關系決定并影響供求關系。費率的合理厘定,是保險活動得以順利持續(xù)進行的條件之一。所謂費率的合理厘定,是指保險費率與保險標的的風險和損失程度相一致,與保險標的的保障程度相一致。費率過高,沒有人買;費率過低,保險經營虧損,無法持續(xù)。同時,對風險程度不同的保險標的應實行差別費率。
5.保險基金的建立
保險基金是通過商業(yè)保險形式建立起來的后備基金,是保險人履行其經濟補償職能的物質基礎。主要來源于開業(yè)資金和收取的保險費。
保險基金在實際工作中是以各種準備金的形式提取的。如財產保險的保險基金包括未到期責任準備金、賠款準備金、總準備金和保險保障基金等;人身保險的保險基金包括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總準備金、保險保障基金等。
為確保保險基金與保險人承擔的賠償或給付責任相一致,各國均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了所要建立的保險基金的種類、提取標準和數(shù)額,并由專門的監(jiān)管機構負責監(jiān)督控制。
6.訂立保險合同
保險是對特定的標的在未來一定時間可能發(fā)生的特定的風險損失提供經濟保障的有償服務活動,保險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的確立及履行是以雙方訂立的保險合同為標志和依據(jù)的,保險雙方訂立了保險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才正式建立,并受保險合同的約束。因此,完整的保險關系是在雙方訂立保險合同的基礎上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