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xué)考試中國法制史試題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中國古代,始終掌握國家立法權(quán)和司法權(quán)的是()
    A.皇帝B.九卿
    C.廷尉D.廷理
    2.中國歷第一部較系統(tǒng)的、并為以后歷代法典仿效的封建法典是()
    A.竹刑B.《法經(jīng)》
    C.《憲令》D.《大府之憲》
    3.西周時期,以“誓”、“誥”、“命”等形式發(f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是()
    A.刑書B.禮制
    C.王命D.《呂刑》
    4.據(jù)傳說,西周初期,周公()
    A.制刑B.制法
    C.制律D.制禮
    5.秦統(tǒng)一天下后,繼續(xù)推行法家思想。對秦始皇政權(quán)和法制活動影響極大并成為其指導(dǎo)思想的是()
    A.孔子的思想B.墨子的思想
    C.韓非的思想D.老子的思想
    6.在漢朝,“凡天子詔所增損,不在律上者為”()
    A.律B.令
    C.科D.比
    7.漢朝下詔廢除肉刑、改革刑制,是在()
    A.漢高祖時B.漢惠帝時
    C.漢文帝時D.漢武帝時
    8.漢朝為了推行孝道,提倡不與祖父母、父母分居析財,此即()
    A.同居共財B.分居共財
    C.同居分財D.分居分財
    9.最早將律典的體例確立為十二篇的是()
    A.《新律》B.《泰始律》
    C.《北齊律》D.《大律》
    10.隋唐至明清,封建法典中規(guī)定的“十惡”源于北齊的()
    A.大罪十條B.八辟
    C.雜抵罪D.重罪十條
    11.“八議”入律始于()
    A.《新律》B.《晉律》
    C.《北魏律》D.《北齊律》
    12.《開皇律》確立的封建五刑制度為死、流、徒、杖和()
    A.撲B.鞭
    C.贖D.笞
    13.在唐朝,凡是以和離方式離婚的,必須制作書面的()
    A.還聘書B.“義絕”書
    C.“出妻”書D.“七出”書
    14.在唐朝的科舉科目中,要考律七條、令三條的是()
    A.進(jìn)士科B.秀才科
    C.明經(jīng)科D.明法科
    15.南宋時編纂而成的,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法醫(yī)學(xué)著作為()
    A.《宋刑統(tǒng)》B.《洗冤集錄》
    C.《盜賊重法》D.《窩藏重法》
    16.宋朝關(guān)于犯人*原口供、司法機(jī)關(guān)重新派人審理的制度為()
    A.翻異別推制B.上讞制
    C.申訴制D.錄囚制
    17.元朝訴訟審判制度大體用()
    A.唐代舊制B.金代舊制
    C.宋代舊制D.漠北蒙古舊制
    18.現(xiàn)存的《大明律》是指()
    A.“吳元年律” B.《洪武七年律》
    C.《洪武二十二年律》D.《洪武三十年律》
    19.明初在各鄉(xiāng)設(shè)申明亭,其主要作用是()
    A.征發(fā)徭役B.征收丁銀
    C.主持調(diào)解息訟D.考察基層官吏
    20.清朝制定的專門適用于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的法律有()
    A.《回律》B.《大誥》
    C.《大清律例》D.《大清律集解》
    21.清朝將某一行政部門的單行法規(guī)匯編稱為()
    A.則例B.條例
    C.事例D.會典
    22.1843年,英國首先取得在中國的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是通過()
    A.《中英五口通商章程》B.《中英南京條約》
    C.《中英煙臺條約》D.《中英天津條約》
    23.清朝政府在《宣示預(yù)備立憲諭》中提出預(yù)備立憲的基本原則是()
    A.參酌各國法律,務(wù)期中外通行B.大權(quán)統(tǒng)于朝廷,庶政公諸輿論
    C.清理財政,整頓武備D.厘定官制,興辦教育
    2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于()
    A.1910年B.1911年
    C.1912年D.1913年
    25.《中華民國約法》頒布于()
    A.袁世凱統(tǒng)治時期B.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時期
    C.曹錕任總統(tǒng)時期D.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26.北洋政府編制的民法()
    A.未曾使用B.曾作為條例援用
    C.被正式使用D.個別條款曾被使用
    27.南京國民政府普通法院實行三級三審制,其中第三審為()
    A.法律審B.事實審
    C.秘密審D.證據(jù)審
    28.南京國民政府法律規(guī)定,內(nèi)亂、外患及妨害國交罪的第一審法院是()
    A.地方法院B.高等法院
    C.法院D.兼理軍法司法法院
    29.明確提出“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這一根據(jù)地刑法原則的是()
    A.《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懲治*條例》
    B.《懲辦*條例》
    C.《懲治漢*條例》
    D.《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
    30.《中國土地法大綱》頒行于()
    A.工農(nóng)民主政權(quán)時期B.抗日戰(zhàn)爭時期
    C.解放戰(zhàn)爭時期D.建國初期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個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西周時期的審訊方法“五聽”具體包括()
    A.辭聽B.色聽
    C.氣聽D.耳聽
    E.目聽
    32.云夢秦簡的法律文書包括()
    A.《秦律十八種》B.《秦律雜抄》
    C.《法律答問》D.《封診式》
    E.《分戶令》
    33.明代司法機(jī)構(gòu)“三法司”包括()
    A.刑部B.大理寺
    C.都察院D.宣政院
    E.內(nèi)閣
    34.清末修律的原則,主要是()
    A.酌法準(zhǔn)情,折衷至當(dāng)
    B.參考列邦之制度,體察中國之情形
    C.不宜墨守故常,致失通變宜民之意
    D.采彼所長,益我所短
    E.不能動搖“三綱五常”
    35.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人民民主政權(quán)所制定的帶有根本法性質(zhì)的文獻(xiàn)主要有()
    A.《陜甘寧邊區(qū)施政綱領(lǐng)》B.《陜甘寧邊區(qū)憲法原則》
    C.《華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針》D.《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
    E.《東北各省市民主政府共同施政綱領(lǐng)》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刑起于兵
    37.比(漢)
    38.《元典章》
    39.發(fā)遣
    40.馬錫五審判方式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7分,共21分)
    41.簡述商鞅變法的主要內(nèi)容。
    42.簡述《晉律》的特點。
    43.簡析《十九信條》。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44.論述唐朝法律的主要特點。
    45.試述南京國民政府的法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