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一位文學評論家王國維先生曾經(jīng)套用古詩詞,形容學詩的三種境界。一,“昨夜西風凋碧樹,望盡天涯路?!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比?,“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嗽捳鎸嵉氐莱隽巳f千詩人胸中的塊壘,傳為千古美談。
而今,我要談論的是,學英語的三種境界。這第一境界和學詩的境界有些類似:英語路漫漫,求索何其難!第二個境界有很大的不同--- 英語有規(guī)律,功夫是關鍵。第三個境界出人意外:英語無情理,越學越茫然。首先談第一境界。
一、英語路漫漫
打從13歲開始學英語,歷于今,忽忽已45載矣!為師者都說:“人生識字糊涂始?!闭\哉斯言!初學英語時,總覺得英語太難了,沒有規(guī)律可循,只能死記硬背,因而常常口出煩言,心存畏懼,上課發(fā)怵。
然而,堅持---注意,是堅持---學了兩、三年以后,我的學習道路開始越走越寬,越走越亮堂了。原因是:老師開始教我們學習英語語法。借助英語語法,學英語就有規(guī)律可循了,自然,學英語也就成了一件比較容易、甚而至于是一件比較愉快的事。興趣是人生好的老師。我開始對英語發(fā)生了興趣,這是我一生中學英語的轉(zhuǎn)折點。當別的學生還在抱怨英語難學的時候,我卻將他當作朋友那樣對待了。我不僅認真聽老師講英語語法,做大量的練習題,加深自己對英語語法的理解,還自己出錢買了幾本語法書,反復研讀,分析句子,直到完全弄懂為止。就這樣,我的英語越學越好,高中畢業(yè)后,考上了南京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yè)。我暗下決心,努力奮斗,準備將來做一個優(yōu)秀的翻譯家。可惜,才讀兩年書,就遇上了“史無前例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所有的教室都關門了,教師挨批判,后來被下放,教學也就全沒了。我和同學們不讀書,在校園里瞎折騰,“鬧了四年革命”。再后來,我就稀里糊涂地“畢了業(yè)”,被組織上分配到一所農(nóng)村中學當教師。真是“運交華蓋,壯志難酬”?。∽霾怀煞g家,就做個好教師吧!我熱心地教那些未開竅的鄉(xiāng)下孩子學英語,告訴他們,英語是有規(guī)律的,認真學習英語語法,就能學好英語。真誠地希望將來有朝一日,我能從中培養(yǎng)出一、兩個未來的翻譯家來。誰知道,這時候,突然從河南省冒出來一個 “馬振扶公社事件”:一個初二女生,為了*學習英語,竟慷慨激昂地寫下了一段話:“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不學ABC,照樣干革命!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彪S后,跳河自殺了。她這一死不打緊,可坑苦了他的英語老師和全中國所有教外語的先生。她的英語老師被“四人幫”投入了大牢,腦袋差一點搬了家。而與此事遠隔萬水千山、風馬牛不相及的我,也遭到了“革命學生”的批判。理由是:我強迫他們學習帝國主義國家的語言,是典型的賣國主義,是試圖*無產(chǎn)階級專政。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一個不合情理的時代。習慣于用語法規(guī)則來推導英語學習規(guī)律的我,自然無法以常理來理解這個世界。我對英語開始有了理解,但對這個社會卻越來越感到陌生。我痛苦,我彷徨。但是,象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血管里都流淌著類似于阿Q的血液一樣,我終還是找到了平衡點:“L 副統(tǒng)帥”教導我們,“對無產(chǎn)階級司令部的指示,理解的要執(zhí)行,不理解的也要執(zhí)行,在執(zhí)行中加深理解?!蔽也焕斫?,是我弱智,是我愚昧!我實在無話可說??礃幼?,我這一輩子翻譯家是做不成了,教師也當不好了!英語路漫漫,前途霧茫茫!
二,有規(guī)律的英語
數(shù)年后,瘋狂的年代終于結(jié)束了。七十年代末,經(jīng)濟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各地,對外開放的大潮席卷了大江南北。改革開放中的江蘇需要越來越多的外語人才。1979年初,在通過考試選拔后,我被分配到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工作,直到如今。隨著工作的需要和生活范圍的擴大,我接觸老外的機會越來越多,學習英語的條件也越來越好,在英語學習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步。誠然,因天賦不足,兼之努力不夠,我的翻譯家夢想此生已經(jīng)無望,但總結(jié)我24年來做翻譯工作的苦衷,甘當人梯,將自己的得失告訴后來者,減少他們無謂的失誤,讓他們的路走得更直更快一點,也是我的心愿。
通過多年的總結(jié),我覺得,要學好英語,宜掌握下述規(guī)律:
1,通語法。我審閱過很多中譯英的稿件,參加過多次江蘇省對外宣傳品的評比工作。按理說,做這些筆譯工作的人不少是省、市一級的翻譯,或大學英語教師,其英語文水平自然不低。但出現(xiàn)的一些英語錯誤大多是低級的語法錯誤。這些錯誤,如單復數(shù)不對,時態(tài)搞錯,第三人稱謂語動詞忘記加S等,早在中學里老師就反復強調(diào)指出過。為什么大學畢業(yè)這么久了還會犯呢?要么是不重視,翻譯得比較馬虎;要么是基礎不扎實,屢戰(zhàn)屢敗,又屢敗屢戰(zhàn),以至一錯再錯,沒完沒了。建議這些翻譯同行們買幾本英語語法書,好好閱讀研究一番,肯定受益不少。我的英語語法基礎比較好,原因之一是,我的中文功底比較扎實,觸類旁通;其二是我做過10年中學英語教師。雖然這種“燃燒火柴棒”的工作激不起我學習英語的更大熱情,但在反復教導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同時,客觀上加固了我的英語語法基石,擴大了我的英語基礎,以至象造金字塔一樣,我的英語可以逐年提高,不致過早坍塌。總而言之一句話:凡有志于學習英語的朋友們,不可不學好英語語法,打好英語基礎?;A越大,堆得越高。
2,多背詞。語法只是結(jié)構(gòu),造房子更需要的是磚石;對英語來講,就是要詞匯。磚石越多,房子就可以造得越高;英語詞匯背得越多,英語水平自然會提高得越快。能背GRE或GMAT詞匯的人,其水平蓋不會低。不肯下大力氣背單詞的人根本學不好英語;沒有達到一萬以上單詞的人,也不足以談學好英語。由此推論,記憶力不好的人不宜學英語,因為每天背幾十個、一百個單詞會使他們望而卻步;特別聰明的人也不適合學英語,因為學英語得老老實實,下死工夫。聰明人做任何事都想圖省力,找訣竅。但是,學英語既不省力,也少訣竅。所以,要想學好英語的人,首先必須問問自己,一,是否對英語真有興趣?二,是否準備下大力氣?如果兩個答案都是“否”,那就難了。一句話,下多少工夫,有多少收獲。
光會背單詞,只能提高一個人的英語閱讀能力,卻不能提高他的寫作能力。單個的英語單詞,只有放在正確的搭配中,才能成為好的英語。英語wind(風)這個字,它的固定搭配就很多。“大風”不能照字面上的意思直譯為big wind,而應該譯為high wind.“順風”不能譯為smooth wind, 只能譯為favorable wind. “交通忙”不能譯為busy traffic, 應該譯為heavy traffic,“擴大內(nèi)需”至少可以有下述幾種表達方式:to boost domestic demand;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o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 to create more demand. 還有,中文“接軌”一詞在英文中也有好多種不同的譯法:3-way approach (三接軌); to connect our rail with Pudong’s development (與浦東發(fā)展接軌); to gear China’s economy to the world market (使中國的經(jīng)濟與國際市場接軌);The domestic price of refined petroleum products were gradually brought in line with thos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國內(nèi)的石油產(chǎn)品價格已經(jīng)逐步與國際市場上的同類產(chǎn)品價格接軌)。要學道地的英語,就要熟記英語詞匯的固定搭配。不要憑小聰明,逐字翻譯。不符合英語詞匯搭配規(guī)律的Chinglish(中國式英文),外國人都看不懂,或感到害怕。我讀中學時,一位英語老師曾經(jīng)跟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解放前的上海租界,很多人力車夫為洋人拉黃包車。他們不懂英文,但為了做生意,只能根據(jù)中文意思,學習用英語單詞拼湊簡單的英語句子或短語,以招攬顧客。英國人稱之為pidgin English(洋涇浜英語,巴布亞島現(xiàn)在尚用此英語)。有一個人力車夫向一個外國女士兜攬生意時說: “I’ll eat you, wear you and sleep you.”(他要表達的意思是:我要吃你的,穿你的,睡你的。) 洋女人聽了他的話嚇了一跳,連聲大叫,扭頭就跑。我那時候還小,少不更事,不辨真假,因而確信無疑。長大了,才知道這是貶低中國人的流言。但蹩腳的英語使人可怕可惡卻是事實,它令我終生難忘。這就是我一輩子努力追求純真英語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真誠地懇請全省的英語工作者不怕麻煩,堅持查閱英語雙解詞典和英語搭配詞典,熟讀每個詞語的英文釋義及其搭配,務求甚解,然后再著手進行漢譯英的工作,盡可能寫出一些道地的英語來。那些懶得翻閱字典,或者一輩子只會使用普通英漢字典的人,永遠不可能達到英語的第二境界。
有了語法,有了字詞,懂得了它們的搭配,是否就等于學好了英語,可以進入第三境界了呢?否!還缺下面一條。
3,背文章。真正能寫文章的人,大多能背誦很多優(yōu)秀的范文段落和古詩詞。古代科舉時代,考上秀才、舉人、乃至進士的人,無一不是將四書、五經(jīng)爛記于胸,倒背如流者。據(jù)傳,在古代科舉考場,門口放著一缸墨汁和一只杯子。凡交白卷,或試卷狼藉者,都要罰喝一杯子墨汁。因此,古代有學問的人,都被稱贊為“肚子里有很多墨水”;反之,則被稱為“胸無點墨”。反觀今之年輕人,很少有人愿意花很多時間在背誦他人的文章上的。如果年輕翻譯們能夠選出幾十篇各式題材的優(yōu)秀范文,每篇都熟記于胸;名言、警句、成語、諺語,都背它幾十條,幾百條,你的英語水平就會得到真正的提高,從而跨入第三境界。
英語的高境界 [轉(zhuǎn)帖]
清代的一位文學評論家王國維先生曾經(jīng)套用古詩詞,形容學詩的三種境界。一,“昨夜西風凋碧樹,望盡天涯路?!倍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嗽捳鎸嵉氐莱隽巳f千詩人胸中的塊壘,傳為千古美談。
而今,我要談論的是,學英語的三種境界。這第一境界和學詩的境界有些類似:英語路漫漫,求索何其難!第二個境界有很大的不同--- 英語有規(guī)律,功夫是關鍵。第三個境界出人意外:英語無情理,越學越茫然。首先談第一境界。
一、英語路漫漫
打從13歲開始學英語,歷于今,忽忽已45載矣!為師者都說:“人生識字糊涂始。”誠哉斯言!初學英語時,總覺得英語太難了,沒有規(guī)律可循,只能死記硬背,因而常??诔鰺┭?,心存畏懼,上課發(fā)怵。
然而,堅持---注意,是堅持---學了兩、三年以后,我的學習道路開始越走越寬,越走越亮堂了。原因是:老師開始教我們學習英語語法。借助英語語法,學英語就有規(guī)律可循了,自然,學英語也就成了一件比較容易、甚而至于是一件比較愉快的事。興趣是人生好的老師。我開始對英語發(fā)生了興趣,這是我一生中學英語的轉(zhuǎn)折點。當別的學生還在抱怨英語難學的時候,我卻將他當作朋友那樣對待了。我不僅認真聽老師講英語語法,做大量的練習題,加深自己對英語語法的理解,還自己出錢買了幾本語法書,反復研讀,分析句子,直到完全弄懂為止。就這樣,我的英語越學越好,高中畢業(yè)后,考上了南京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yè)。我暗下決心,努力奮斗,準備將來做一個優(yōu)秀的翻譯家??上?,才讀兩年書,就遇上了“史無前例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所有的教室都關門了,教師挨批判,后來被下放,教學也就全沒了。我和同學們不讀書,在校園里瞎折騰,“鬧了四年革命”。再后來,我就稀里糊涂地“畢了業(yè)”,被組織上分配到一所農(nóng)村中學當教師。真是“運交華蓋,壯志難酬”??!做不成翻譯家,就做個好教師吧!我熱心地教那些未開竅的鄉(xiāng)下孩子學英語,告訴他們,英語是有規(guī)律的,認真學習英語語法,就能學好英語。真誠地希望將來有朝一日,我能從中培養(yǎng)出一、兩個未來的翻譯家來。誰知道,這時候,突然從河南省冒出來一個 “馬振扶公社事件”:一個初二女生,為了*學習英語,竟慷慨激昂地寫下了一段話:“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不學ABC,照樣干革命!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彪S后,跳河自殺了。她這一死不打緊,可坑苦了他的英語老師和全中國所有教外語的先生。她的英語老師被“四人幫”投入了大牢,腦袋差一點搬了家。而與此事遠隔萬水千山、風馬牛不相及的我,也遭到了“革命學生”的批判。理由是:我強迫他們學習帝國主義國家的語言,是典型的賣國主義,是試圖*無產(chǎn)階級專政。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一個不合情理的時代。習慣于用語法規(guī)則來推導英語學習規(guī)律的我,自然無法以常理來理解這個世界。我對英語開始有了理解,但對這個社會卻越來越感到陌生。我痛苦,我彷徨。但是,象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血管里都流淌著類似于阿Q的血液一樣,我終還是找到了平衡點:“L 副統(tǒng)帥”教導我們,“對無產(chǎn)階級司令部的指示,理解的要執(zhí)行,不理解的也要執(zhí)行,在執(zhí)行中加深理解?!蔽也焕斫猓俏胰踔?,是我愚昧!我實在無話可說。看樣子,我這一輩子翻譯家是做不成了,教師也當不好了!英語路漫漫,前途霧茫茫!
二,有規(guī)律的英語
數(shù)年后,瘋狂的年代終于結(jié)束了。七十年代末,經(jīng)濟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各地,對外開放的大潮席卷了大江南北。改革開放中的江蘇需要越來越多的外語人才。1979年初,在通過考試選拔后,我被分配到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工作,直到如今。隨著工作的需要和生活范圍的擴大,我接觸老外的機會越來越多,學習英語的條件也越來越好,在英語學習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步。誠然,因天賦不足,兼之努力不夠,我的翻譯家夢想此生已經(jīng)無望,但總結(jié)我24年來做翻譯工作的苦衷,甘當人梯,將自己的得失告訴后來者,減少他們無謂的失誤,讓他們的路走得更直更快一點,也是我的心愿。
通過多年的總結(jié),我覺得,要學好英語,宜掌握下述規(guī)律:
1,通語法。我審閱過很多中譯英的稿件,參加過多次江蘇省對外宣傳品的評比工作。按理說,做這些筆譯工作的人不少是省、市一級的翻譯,或大學英語教師,其英語文水平自然不低。但出現(xiàn)的一些英語錯誤大多是低級的語法錯誤。這些錯誤,如單復數(shù)不對,時態(tài)搞錯,第三人稱謂語動詞忘記加S等,早在中學里老師就反復強調(diào)指出過。為什么大學畢業(yè)這么久了還會犯呢?要么是不重視,翻譯得比較馬虎;要么是基礎不扎實,屢戰(zhàn)屢敗,又屢敗屢戰(zhàn),以至一錯再錯,沒完沒了。建議這些翻譯同行們買幾本英語語法書,好好閱讀研究一番,肯定受益不少。我的英語語法基礎比較好,原因之一是,我的中文功底比較扎實,觸類旁通;其二是我做過10年中學英語教師。雖然這種“燃燒火柴棒”的工作激不起我學習英語的更大熱情,但在反復教導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同時,客觀上加固了我的英語語法基石,擴大了我的英語基礎,以至象造金字塔一樣,我的英語可以逐年提高,不致過早坍塌。總而言之一句話:凡有志于學習英語的朋友們,不可不學好英語語法,打好英語基礎?;A越大,堆得越高。
2,多背詞。語法只是結(jié)構(gòu),造房子更需要的是磚石;對英語來講,就是要詞匯。磚石越多,房子就可以造得越高;英語詞匯背得越多,英語水平自然會提高得越快。能背GRE或GMAT詞匯的人,其水平蓋不會低。不肯下大力氣背單詞的人根本學不好英語;沒有達到一萬以上單詞的人,也不足以談學好英語。由此推論,記憶力不好的人不宜學英語,因為每天背幾十個、一百個單詞會使他們望而卻步;特別聰明的人也不適合學英語,因為學英語得老老實實,下死工夫。聰明人做任何事都想圖省力,找訣竅。但是,學英語既不省力,也少訣竅。所以,要想學好英語的人,首先必須問問自己,一,是否對英語真有興趣?二,是否準備下大力氣?如果兩個答案都是“否”,那就難了。一句話,下多少工夫,有多少收獲。
光會背單詞,只能提高一個人的英語閱讀能力,卻不能提高他的寫作能力。單個的英語單詞,只有放在正確的搭配中,才能成為好的英語。英語wind(風)這個字,它的固定搭配就很多?!按箫L”不能照字面上的意思直譯為big wind,而應該譯為high wind.“順風”不能譯為smooth wind, 只能譯為favorable wind. “交通忙”不能譯為busy traffic, 應該譯為heavy traffic,“擴大內(nèi)需”至少可以有下述幾種表達方式:to boost domestic demand;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o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 to create more demand. 還有,中文“接軌”一詞在英文中也有好多種不同的譯法:3-way approach (三接軌); to connect our rail with Pudong’s development (與浦東發(fā)展接軌); to gear China’s economy to the world market (使中國的經(jīng)濟與國際市場接軌);The domestic price of refined petroleum products were gradually brought in line with thos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國內(nèi)的石油產(chǎn)品價格已經(jīng)逐步與國際市場上的同類產(chǎn)品價格接軌)。要學道地的英語,就要熟記英語詞匯的固定搭配。不要憑小聰明,逐字翻譯。不符合英語詞匯搭配規(guī)律的Chinglish(中國式英文),外國人都看不懂,或感到害怕。我讀中學時,一位英語老師曾經(jīng)跟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解放前的上海租界,很多人力車夫為洋人拉黃包車。他們不懂英文,但為了做生意,只能根據(jù)中文意思,學習用英語單詞拼湊簡單的英語句子或短語,以招攬顧客。英國人稱之為pidgin English(洋涇浜英語,巴布亞島現(xiàn)在尚用此英語)。有一個人力車夫向一個外國女士兜攬生意時說: “I’ll eat you, wear you and sleep you.”(他要表達的意思是:我要吃你的,穿你的,睡你的。) 洋女人聽了他的話嚇了一跳,連聲大叫,扭頭就跑。我那時候還小,少不更事,不辨真假,因而確信無疑。長大了,才知道這是貶低中國人的流言。但蹩腳的英語使人可怕可惡卻是事實,它令我終生難忘。這就是我一輩子努力追求純真英語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真誠地懇請全省的英語工作者不怕麻煩,堅持查閱英語雙解詞典和英語搭配詞典,熟讀每個詞語的英文釋義及其搭配,務求甚解,然后再著手進行漢譯英的工作,盡可能寫出一些道地的英語來。那些懶得翻閱字典,或者一輩子只會使用普通英漢字典的人,永遠不可能達到英語的第二境界。
有了語法,有了字詞,懂得了它們的搭配,是否就等于學好了英語,可以進入第三境界了呢?否!還缺下面一條。
3,背文章。真正能寫文章的人,大多能背誦很多優(yōu)秀的范文段落和古詩詞。古代科舉時代,考上秀才、舉人、乃至進士的人,無一不是將四書、五經(jīng)爛記于胸,倒背如流者。據(jù)傳,在古代科舉考場,門口放著一缸墨汁和一只杯子。凡交白卷,或試卷狼藉者,都要罰喝一杯子墨汁。因此,古代有學問的人,都被稱贊為“肚子里有很多墨水”;反之,則被稱為“胸無點墨”。反觀今之年輕人,很少有人愿意花很多時間在背誦他人的文章上的。如果年輕翻譯們能夠選出幾十篇各式題材的優(yōu)秀范文,每篇都熟記于胸;名言、警句、成語、諺語,都背它幾十條,幾百條,你的英語水平就會得到真正的提高,從而跨入第三境界。
英語的高境界 [轉(zhuǎn)帖]
清代的一位文學評論家王國維先生曾經(jīng)套用古詩詞,形容學詩的三種境界。一,“昨夜西風凋碧樹,望盡天涯路?!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嗽捳鎸嵉氐莱隽巳f千詩人胸中的塊壘,傳為千古美談。
而今,我要談論的是,學英語的三種境界。這第一境界和學詩的境界有些類似:英語路漫漫,求索何其難!第二個境界有很大的不同--- 英語有規(guī)律,功夫是關鍵。第三個境界出人意外:英語無情理,越學越茫然。首先談第一境界。
一、英語路漫漫
打從13歲開始學英語,歷于今,忽忽已45載矣!為師者都說:“人生識字糊涂始?!闭\哉斯言!初學英語時,總覺得英語太難了,沒有規(guī)律可循,只能死記硬背,因而常??诔鰺┭裕拇嫖窇?,上課發(fā)怵。
然而,堅持---注意,是堅持---學了兩、三年以后,我的學習道路開始越走越寬,越走越亮堂了。原因是:老師開始教我們學習英語語法。借助英語語法,學英語就有規(guī)律可循了,自然,學英語也就成了一件比較容易、甚而至于是一件比較愉快的事。興趣是人生好的老師。我開始對英語發(fā)生了興趣,這是我一生中學英語的轉(zhuǎn)折點。當別的學生還在抱怨英語難學的時候,我卻將他當作朋友那樣對待了。我不僅認真聽老師講英語語法,做大量的練習題,加深自己對英語語法的理解,還自己出錢買了幾本語法書,反復研讀,分析句子,直到完全弄懂為止。就這樣,我的英語越學越好,高中畢業(yè)后,考上了南京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yè)。我暗下決心,努力奮斗,準備將來做一個優(yōu)秀的翻譯家??上?,才讀兩年書,就遇上了“史無前例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所有的教室都關門了,教師挨批判,后來被下放,教學也就全沒了。我和同學們不讀書,在校園里瞎折騰,“鬧了四年革命”。再后來,我就稀里糊涂地“畢了業(yè)”,被組織上分配到一所農(nóng)村中學當教師。真是“運交華蓋,壯志難酬”??!做不成翻譯家,就做個好教師吧!我熱心地教那些未開竅的鄉(xiāng)下孩子學英語,告訴他們,英語是有規(guī)律的,認真學習英語語法,就能學好英語。真誠地希望將來有朝一日,我能從中培養(yǎng)出一、兩個未來的翻譯家來。誰知道,這時候,突然從河南省冒出來一個 “馬振扶公社事件”:一個初二女生,為了*學習英語,竟慷慨激昂地寫下了一段話:“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不學ABC,照樣干革命!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彪S后,跳河自殺了。她這一死不打緊,可坑苦了他的英語老師和全中國所有教外語的先生。她的英語老師被“四人幫”投入了大牢,腦袋差一點搬了家。而與此事遠隔萬水千山、風馬牛不相及的我,也遭到了“革命學生”的批判。理由是:我強迫他們學習帝國主義國家的語言,是典型的賣國主義,是試圖*無產(chǎn)階級專政。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一個不合情理的時代。習慣于用語法規(guī)則來推導英語學習規(guī)律的我,自然無法以常理來理解這個世界。我對英語開始有了理解,但對這個社會卻越來越感到陌生。我痛苦,我彷徨。但是,象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血管里都流淌著類似于阿Q的血液一樣,我終還是找到了平衡點:“L 副統(tǒng)帥”教導我們,“對無產(chǎn)階級司令部的指示,理解的要執(zhí)行,不理解的也要執(zhí)行,在執(zhí)行中加深理解?!蔽也焕斫猓俏胰踔?,是我愚昧!我實在無話可說??礃幼樱疫@一輩子翻譯家是做不成了,教師也當不好了!英語路漫漫,前途霧茫茫!
二,有規(guī)律的英語
數(shù)年后,瘋狂的年代終于結(jié)束了。七十年代末,經(jīng)濟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各地,對外開放的大潮席卷了大江南北。改革開放中的江蘇需要越來越多的外語人才。1979年初,在通過考試選拔后,我被分配到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工作,直到如今。隨著工作的需要和生活范圍的擴大,我接觸老外的機會越來越多,學習英語的條件也越來越好,在英語學習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步。誠然,因天賦不足,兼之努力不夠,我的翻譯家夢想此生已經(jīng)無望,但總結(jié)我24年來做翻譯工作的苦衷,甘當人梯,將自己的得失告訴后來者,減少他們無謂的失誤,讓他們的路走得更直更快一點,也是我的心愿。
通過多年的總結(jié),我覺得,要學好英語,宜掌握下述規(guī)律:
1,通語法。我審閱過很多中譯英的稿件,參加過多次江蘇省對外宣傳品的評比工作。按理說,做這些筆譯工作的人不少是省、市一級的翻譯,或大學英語教師,其英語文水平自然不低。但出現(xiàn)的一些英語錯誤大多是低級的語法錯誤。這些錯誤,如單復數(shù)不對,時態(tài)搞錯,第三人稱謂語動詞忘記加S等,早在中學里老師就反復強調(diào)指出過。為什么大學畢業(yè)這么久了還會犯呢?要么是不重視,翻譯得比較馬虎;要么是基礎不扎實,屢戰(zhàn)屢敗,又屢敗屢戰(zhàn),以至一錯再錯,沒完沒了。建議這些翻譯同行們買幾本英語語法書,好好閱讀研究一番,肯定受益不少。我的英語語法基礎比較好,原因之一是,我的中文功底比較扎實,觸類旁通;其二是我做過10年中學英語教師。雖然這種“燃燒火柴棒”的工作激不起我學習英語的更大熱情,但在反復教導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同時,客觀上加固了我的英語語法基石,擴大了我的英語基礎,以至象造金字塔一樣,我的英語可以逐年提高,不致過早坍塌??偠灾痪湓挘悍灿兄居趯W習英語的朋友們,不可不學好英語語法,打好英語基礎。基礎越大,堆得越高。
2,多背詞。語法只是結(jié)構(gòu),造房子更需要的是磚石;對英語來講,就是要詞匯。磚石越多,房子就可以造得越高;英語詞匯背得越多,英語水平自然會提高得越快。能背GRE或GMAT詞匯的人,其水平蓋不會低。不肯下大力氣背單詞的人根本學不好英語;沒有達到一萬以上單詞的人,也不足以談學好英語。由此推論,記憶力不好的人不宜學英語,因為每天背幾十個、一百個單詞會使他們望而卻步;特別聰明的人也不適合學英語,因為學英語得老老實實,下死工夫。聰明人做任何事都想圖省力,找訣竅。但是,學英語既不省力,也少訣竅。所以,要想學好英語的人,首先必須問問自己,一,是否對英語真有興趣?二,是否準備下大力氣?如果兩個答案都是“否”,那就難了。一句話,下多少工夫,有多少收獲。
光會背單詞,只能提高一個人的英語閱讀能力,卻不能提高他的寫作能力。單個的英語單詞,只有放在正確的搭配中,才能成為好的英語。英語wind(風)這個字,它的固定搭配就很多?!按箫L”不能照字面上的意思直譯為big wind,而應該譯為high wind.“順風”不能譯為smooth wind, 只能譯為favorable wind. “交通忙”不能譯為busy traffic, 應該譯為heavy traffic,“擴大內(nèi)需”至少可以有下述幾種表達方式:to boost domestic demand;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o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 to create more demand. 還有,中文“接軌”一詞在英文中也有好多種不同的譯法:3-way approach (三接軌); to connect our rail with Pudong’s development (與浦東發(fā)展接軌); to gear China’s economy to the world market (使中國的經(jīng)濟與國際市場接軌);The domestic price of refined petroleum products were gradually brought in line with thos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國內(nèi)的石油產(chǎn)品價格已經(jīng)逐步與國際市場上的同類產(chǎn)品價格接軌)。要學道地的英語,就要熟記英語詞匯的固定搭配。不要憑小聰明,逐字翻譯。不符合英語詞匯搭配規(guī)律的Chinglish(中國式英文),外國人都看不懂,或感到害怕。我讀中學時,一位英語老師曾經(jīng)跟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解放前的上海租界,很多人力車夫為洋人拉黃包車。他們不懂英文,但為了做生意,只能根據(jù)中文意思,學習用英語單詞拼湊簡單的英語句子或短語,以招攬顧客。英國人稱之為pidgin English(洋涇浜英語,巴布亞島現(xiàn)在尚用此英語)。有一個人力車夫向一個外國女士兜攬生意時說: “I’ll eat you, wear you and sleep you.”(他要表達的意思是:我要吃你的,穿你的,睡你的。) 洋女人聽了他的話嚇了一跳,連聲大叫,扭頭就跑。我那時候還小,少不更事,不辨真假,因而確信無疑。長大了,才知道這是貶低中國人的流言。但蹩腳的英語使人可怕可惡卻是事實,它令我終生難忘。這就是我一輩子努力追求純真英語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真誠地懇請全省的英語工作者不怕麻煩,堅持查閱英語雙解詞典和英語搭配詞典,熟讀每個詞語的英文釋義及其搭配,務求甚解,然后再著手進行漢譯英的工作,盡可能寫出一些道地的英語來。那些懶得翻閱字典,或者一輩子只會使用普通英漢字典的人,永遠不可能達到英語的第二境界。
有了語法,有了字詞,懂得了它們的搭配,是否就等于學好了英語,可以進入第三境界了呢?否!還缺下面一條。
3,背文章。真正能寫文章的人,大多能背誦很多優(yōu)秀的范文段落和古詩詞。古代科舉時代,考上秀才、舉人、乃至進士的人,無一不是將四書、五經(jīng)爛記于胸,倒背如流者。據(jù)傳,在古代科舉考場,門口放著一缸墨汁和一只杯子。凡交白卷,或試卷狼藉者,都要罰喝一杯子墨汁。因此,古代有學問的人,都被稱贊為“肚子里有很多墨水”;反之,則被稱為“胸無點墨”。反觀今之年輕人,很少有人愿意花很多時間在背誦他人的文章上的。如果年輕翻譯們能夠選出幾十篇各式題材的優(yōu)秀范文,每篇都熟記于胸;名言、警句、成語、諺語,都背它幾十條,幾百條,你的英語水平就會得到真正的提高,從而跨入第三境界。
三、不合情理的英語
英語這東西,可真不是個東西!我記得多年前,有人這樣形容學習外語:學日語,笑著進去,哭著出來;學英語,哭著進去,笑著出來。我學的是英語,也曾笑過,但近幾年,我越來越笑不出來,因為我發(fā)現(xiàn),英語越學越難學。外國人只講英語,不講語法。合語法的句子他們講,不合語法的句子他們也講;你聽得懂的英語他們講,你聽不懂的英語他們也要講。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英語和我過去經(jīng)歷過的那個瘋狂的年代一樣,很多情況下是沒有邏輯的,是不講理性的。就象金庸小說中的頂尖高手一樣,厲害的劍客已經(jīng)到了自由王國的地步。他們常常劍出無門,從不可思議的地方出招,但卻是厲害的招式。英美人講英語,完全不受語法的約束,興之所至,隨意發(fā)揮。我們原來在學校里學到的語法規(guī)則,就象笨拙的短劍,根本擋不住他們的“摘葉飛花”,只有落敗的份。
如,一位英國紳士談到他的一杯好茶時,他會說:“This is a nice cup of tea.” 如果照英文句子直譯過來,就成了“這是一只好茶杯”。他們將“好nice”這一形容詞放在“杯子”的前面,而不是“茶”的前面,令人匪夷所思!但是,所有的英國人都能聽懂他的意思 --- 他在稱贊他的茶,而非杯子。若是讓我們那些“初學三年,走遍天下”的學子做翻譯,肯定會望文生義,立即叫茶室老板再拿一些更漂亮的茶杯出來給顧客欣賞把玩。
,我和幾位英國客人下榻于金陵飯店。這是南京一家五酒店,服務很好,是我特意為來賓預訂的??腿烁ο萝?,看到這氣派,立刻問我:“How did you find your hotel?” 我一怔。心中尋思,此飯店坐落于市中心,還用得著我找嗎?不對!客人肯定不是這個意思。看著客人愉快的神態(tài),我馬上來了一個腦子急轉(zhuǎn)彎,充滿自信地反問:“ It’s a nice hotel, isn’t it?” 他馬上答道:“Yes, it is.” 原來,他想要恭維我的工作,故意問了這么一句話。他的這個問題的正確理解應該為“你覺得這個旅館怎么樣?”而非“你是怎么找到這家旅館的?”
另有,我去機場迎接一個英國代表團。我的一個英國朋友冷不防地問我:“ Mr. Chen, do you have enough room?”我不很清楚她的意思,卻想當然地回答道:“No problem, there are a lot of spare rooms in the Jinling Hotel.”誰知道,她的頭搖得象撥浪鼓一樣,連聲說:”No, no, no, I mean, do you have enough seats in the coach? Because, apart from the delegation, a friend of mine from Shanghai is coming with us.”噢,原來她從上海帶了一個朋友來,要坐在我們車子里。其實,代表團人數(shù)不多,車子很大,一半以上的位子空著。但她事先沒有告訴我多出來一個人。出于禮貌,她問我車子里是否有空位子,意在征得我的同意。她所說的 room,不是房間,而是空間,空位。我理解錯了她的意思,感到有點不好意思,連忙自我解嘲地說:“My English is getting poorer while I’m getting older.”
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現(xiàn)在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但我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它的英文大名的。它叫 National Geographic. 只要學過三年英文的人就會發(fā)問:“為什么不叫National Geography?” 帶著這個問題,我找過一些美國朋友,但是他們大多數(shù)竟是“見怪不怪”,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只有一個比較聰明,他回答說:“該雜志原來的書名是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后來出版時,編輯覺得名字太長,不好設計排版,于是就刪掉了magazine一字,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BR> 還有一個朋友說得就更離奇了。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第印刷出版時,一位印刷工人無意中將magazine一字碰掉了,卻渾然不知。等到雜志全部印刷完畢,發(fā)行到各地時,編輯這才發(fā)現(xiàn)書名少了一個字。這時,收回修改已為時太晚,損失也太大,只能將錯就錯。好在雜志內(nèi)容很受歡迎,一炮打響,沒有讀者對書名提出詰難,甚至沒有人對它的用詞懷疑過。編輯們虛驚一場。但只要雜志暢銷,大家能大把大把地撈錢,叫什么名字都可以。于是,這個書名一直保留了下來。
不合語法規(guī)則的英語俯拾即是。有條諺語說:“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單從字面上看,諺語似乎是說:“閃光的東西都不是金子?!钡珜嶋H意思是“閃光的東西不都是金子?!?BR> 再來看一例:“ This failure was the making of him.” 若你將它譯成“這次失敗是他造成的?!卞e!正確的譯法為:“這次失敗實際上變成了他成功的基礎?!?BR> 又如:The lecturer carried his audience with him.
錯誤的譯法為:演講者將他的聽眾帶走了。
正確的譯法為:演講者博得了全場聽眾的喝彩。
Do you have a minute for the CNN TV? 不是問你是否有空對CNN電視講幾句話,而是問你偶爾也看CNN電視否?
She will make you a good wife.
錯誤的譯法為:她將使你成為一個好妻子。
正確的譯法為:她將成為你的好妻子。
They made an example of the boy.
錯誤的譯法為:他們以此孩子為楷模。
正確的譯法為:他們懲罰此孩子,以儆效尤。
I have a long letter in hand.
錯誤的譯法為:我手上有一封長信。
正確的譯法為:我正在寫一封長信。
如果你要說“我手上有一封長信”,你得說:“I have a long letter in my hand.”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
英語中奇怪的莫過于這樣一句短語:Many a man was punished.(很多人被處罰了。) 學過英語語法的中國人怎么也想不通,它是如何存在下去的。主語中既用many 做修飾詞,就說明有很多人,但為什么被修飾詞要用單數(shù)的man 字?而且前面還要加一個表示單數(shù)的冠詞a,豈非自相矛盾?再則,主語復數(shù)時,謂語動詞自然要用復數(shù)形式,以求一致,但此句中動詞用的是單數(shù)was. 真是錯到家了!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樣的破英語,叫我們?nèi)绾螌W得下去?!但是,請你們不要氣憤。學英語學到學不下去的時候,就說明,你大概已經(jīng)到了,或者接近高境界了!
2003年7月1日 陳俊元 于江蘇省外事辦公室
原貼始見新華網(wǎng)論壇: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2708736&pg=1
跟貼10頁之多,值得一看。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2708736&pg=1[/URL]
而今,我要談論的是,學英語的三種境界。這第一境界和學詩的境界有些類似:英語路漫漫,求索何其難!第二個境界有很大的不同--- 英語有規(guī)律,功夫是關鍵。第三個境界出人意外:英語無情理,越學越茫然。首先談第一境界。
一、英語路漫漫
打從13歲開始學英語,歷于今,忽忽已45載矣!為師者都說:“人生識字糊涂始?!闭\哉斯言!初學英語時,總覺得英語太難了,沒有規(guī)律可循,只能死記硬背,因而常常口出煩言,心存畏懼,上課發(fā)怵。
然而,堅持---注意,是堅持---學了兩、三年以后,我的學習道路開始越走越寬,越走越亮堂了。原因是:老師開始教我們學習英語語法。借助英語語法,學英語就有規(guī)律可循了,自然,學英語也就成了一件比較容易、甚而至于是一件比較愉快的事。興趣是人生好的老師。我開始對英語發(fā)生了興趣,這是我一生中學英語的轉(zhuǎn)折點。當別的學生還在抱怨英語難學的時候,我卻將他當作朋友那樣對待了。我不僅認真聽老師講英語語法,做大量的練習題,加深自己對英語語法的理解,還自己出錢買了幾本語法書,反復研讀,分析句子,直到完全弄懂為止。就這樣,我的英語越學越好,高中畢業(yè)后,考上了南京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yè)。我暗下決心,努力奮斗,準備將來做一個優(yōu)秀的翻譯家。可惜,才讀兩年書,就遇上了“史無前例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所有的教室都關門了,教師挨批判,后來被下放,教學也就全沒了。我和同學們不讀書,在校園里瞎折騰,“鬧了四年革命”。再后來,我就稀里糊涂地“畢了業(yè)”,被組織上分配到一所農(nóng)村中學當教師。真是“運交華蓋,壯志難酬”?。∽霾怀煞g家,就做個好教師吧!我熱心地教那些未開竅的鄉(xiāng)下孩子學英語,告訴他們,英語是有規(guī)律的,認真學習英語語法,就能學好英語。真誠地希望將來有朝一日,我能從中培養(yǎng)出一、兩個未來的翻譯家來。誰知道,這時候,突然從河南省冒出來一個 “馬振扶公社事件”:一個初二女生,為了*學習英語,竟慷慨激昂地寫下了一段話:“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不學ABC,照樣干革命!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彪S后,跳河自殺了。她這一死不打緊,可坑苦了他的英語老師和全中國所有教外語的先生。她的英語老師被“四人幫”投入了大牢,腦袋差一點搬了家。而與此事遠隔萬水千山、風馬牛不相及的我,也遭到了“革命學生”的批判。理由是:我強迫他們學習帝國主義國家的語言,是典型的賣國主義,是試圖*無產(chǎn)階級專政。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一個不合情理的時代。習慣于用語法規(guī)則來推導英語學習規(guī)律的我,自然無法以常理來理解這個世界。我對英語開始有了理解,但對這個社會卻越來越感到陌生。我痛苦,我彷徨。但是,象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血管里都流淌著類似于阿Q的血液一樣,我終還是找到了平衡點:“L 副統(tǒng)帥”教導我們,“對無產(chǎn)階級司令部的指示,理解的要執(zhí)行,不理解的也要執(zhí)行,在執(zhí)行中加深理解?!蔽也焕斫?,是我弱智,是我愚昧!我實在無話可說??礃幼?,我這一輩子翻譯家是做不成了,教師也當不好了!英語路漫漫,前途霧茫茫!
二,有規(guī)律的英語
數(shù)年后,瘋狂的年代終于結(jié)束了。七十年代末,經(jīng)濟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各地,對外開放的大潮席卷了大江南北。改革開放中的江蘇需要越來越多的外語人才。1979年初,在通過考試選拔后,我被分配到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工作,直到如今。隨著工作的需要和生活范圍的擴大,我接觸老外的機會越來越多,學習英語的條件也越來越好,在英語學習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步。誠然,因天賦不足,兼之努力不夠,我的翻譯家夢想此生已經(jīng)無望,但總結(jié)我24年來做翻譯工作的苦衷,甘當人梯,將自己的得失告訴后來者,減少他們無謂的失誤,讓他們的路走得更直更快一點,也是我的心愿。
通過多年的總結(jié),我覺得,要學好英語,宜掌握下述規(guī)律:
1,通語法。我審閱過很多中譯英的稿件,參加過多次江蘇省對外宣傳品的評比工作。按理說,做這些筆譯工作的人不少是省、市一級的翻譯,或大學英語教師,其英語文水平自然不低。但出現(xiàn)的一些英語錯誤大多是低級的語法錯誤。這些錯誤,如單復數(shù)不對,時態(tài)搞錯,第三人稱謂語動詞忘記加S等,早在中學里老師就反復強調(diào)指出過。為什么大學畢業(yè)這么久了還會犯呢?要么是不重視,翻譯得比較馬虎;要么是基礎不扎實,屢戰(zhàn)屢敗,又屢敗屢戰(zhàn),以至一錯再錯,沒完沒了。建議這些翻譯同行們買幾本英語語法書,好好閱讀研究一番,肯定受益不少。我的英語語法基礎比較好,原因之一是,我的中文功底比較扎實,觸類旁通;其二是我做過10年中學英語教師。雖然這種“燃燒火柴棒”的工作激不起我學習英語的更大熱情,但在反復教導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同時,客觀上加固了我的英語語法基石,擴大了我的英語基礎,以至象造金字塔一樣,我的英語可以逐年提高,不致過早坍塌。總而言之一句話:凡有志于學習英語的朋友們,不可不學好英語語法,打好英語基礎?;A越大,堆得越高。
2,多背詞。語法只是結(jié)構(gòu),造房子更需要的是磚石;對英語來講,就是要詞匯。磚石越多,房子就可以造得越高;英語詞匯背得越多,英語水平自然會提高得越快。能背GRE或GMAT詞匯的人,其水平蓋不會低。不肯下大力氣背單詞的人根本學不好英語;沒有達到一萬以上單詞的人,也不足以談學好英語。由此推論,記憶力不好的人不宜學英語,因為每天背幾十個、一百個單詞會使他們望而卻步;特別聰明的人也不適合學英語,因為學英語得老老實實,下死工夫。聰明人做任何事都想圖省力,找訣竅。但是,學英語既不省力,也少訣竅。所以,要想學好英語的人,首先必須問問自己,一,是否對英語真有興趣?二,是否準備下大力氣?如果兩個答案都是“否”,那就難了。一句話,下多少工夫,有多少收獲。
光會背單詞,只能提高一個人的英語閱讀能力,卻不能提高他的寫作能力。單個的英語單詞,只有放在正確的搭配中,才能成為好的英語。英語wind(風)這個字,它的固定搭配就很多。“大風”不能照字面上的意思直譯為big wind,而應該譯為high wind.“順風”不能譯為smooth wind, 只能譯為favorable wind. “交通忙”不能譯為busy traffic, 應該譯為heavy traffic,“擴大內(nèi)需”至少可以有下述幾種表達方式:to boost domestic demand;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o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 to create more demand. 還有,中文“接軌”一詞在英文中也有好多種不同的譯法:3-way approach (三接軌); to connect our rail with Pudong’s development (與浦東發(fā)展接軌); to gear China’s economy to the world market (使中國的經(jīng)濟與國際市場接軌);The domestic price of refined petroleum products were gradually brought in line with thos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國內(nèi)的石油產(chǎn)品價格已經(jīng)逐步與國際市場上的同類產(chǎn)品價格接軌)。要學道地的英語,就要熟記英語詞匯的固定搭配。不要憑小聰明,逐字翻譯。不符合英語詞匯搭配規(guī)律的Chinglish(中國式英文),外國人都看不懂,或感到害怕。我讀中學時,一位英語老師曾經(jīng)跟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解放前的上海租界,很多人力車夫為洋人拉黃包車。他們不懂英文,但為了做生意,只能根據(jù)中文意思,學習用英語單詞拼湊簡單的英語句子或短語,以招攬顧客。英國人稱之為pidgin English(洋涇浜英語,巴布亞島現(xiàn)在尚用此英語)。有一個人力車夫向一個外國女士兜攬生意時說: “I’ll eat you, wear you and sleep you.”(他要表達的意思是:我要吃你的,穿你的,睡你的。) 洋女人聽了他的話嚇了一跳,連聲大叫,扭頭就跑。我那時候還小,少不更事,不辨真假,因而確信無疑。長大了,才知道這是貶低中國人的流言。但蹩腳的英語使人可怕可惡卻是事實,它令我終生難忘。這就是我一輩子努力追求純真英語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真誠地懇請全省的英語工作者不怕麻煩,堅持查閱英語雙解詞典和英語搭配詞典,熟讀每個詞語的英文釋義及其搭配,務求甚解,然后再著手進行漢譯英的工作,盡可能寫出一些道地的英語來。那些懶得翻閱字典,或者一輩子只會使用普通英漢字典的人,永遠不可能達到英語的第二境界。
有了語法,有了字詞,懂得了它們的搭配,是否就等于學好了英語,可以進入第三境界了呢?否!還缺下面一條。
3,背文章。真正能寫文章的人,大多能背誦很多優(yōu)秀的范文段落和古詩詞。古代科舉時代,考上秀才、舉人、乃至進士的人,無一不是將四書、五經(jīng)爛記于胸,倒背如流者。據(jù)傳,在古代科舉考場,門口放著一缸墨汁和一只杯子。凡交白卷,或試卷狼藉者,都要罰喝一杯子墨汁。因此,古代有學問的人,都被稱贊為“肚子里有很多墨水”;反之,則被稱為“胸無點墨”。反觀今之年輕人,很少有人愿意花很多時間在背誦他人的文章上的。如果年輕翻譯們能夠選出幾十篇各式題材的優(yōu)秀范文,每篇都熟記于胸;名言、警句、成語、諺語,都背它幾十條,幾百條,你的英語水平就會得到真正的提高,從而跨入第三境界。
英語的高境界 [轉(zhuǎn)帖]
清代的一位文學評論家王國維先生曾經(jīng)套用古詩詞,形容學詩的三種境界。一,“昨夜西風凋碧樹,望盡天涯路?!倍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嗽捳鎸嵉氐莱隽巳f千詩人胸中的塊壘,傳為千古美談。
而今,我要談論的是,學英語的三種境界。這第一境界和學詩的境界有些類似:英語路漫漫,求索何其難!第二個境界有很大的不同--- 英語有規(guī)律,功夫是關鍵。第三個境界出人意外:英語無情理,越學越茫然。首先談第一境界。
一、英語路漫漫
打從13歲開始學英語,歷于今,忽忽已45載矣!為師者都說:“人生識字糊涂始。”誠哉斯言!初學英語時,總覺得英語太難了,沒有規(guī)律可循,只能死記硬背,因而常??诔鰺┭?,心存畏懼,上課發(fā)怵。
然而,堅持---注意,是堅持---學了兩、三年以后,我的學習道路開始越走越寬,越走越亮堂了。原因是:老師開始教我們學習英語語法。借助英語語法,學英語就有規(guī)律可循了,自然,學英語也就成了一件比較容易、甚而至于是一件比較愉快的事。興趣是人生好的老師。我開始對英語發(fā)生了興趣,這是我一生中學英語的轉(zhuǎn)折點。當別的學生還在抱怨英語難學的時候,我卻將他當作朋友那樣對待了。我不僅認真聽老師講英語語法,做大量的練習題,加深自己對英語語法的理解,還自己出錢買了幾本語法書,反復研讀,分析句子,直到完全弄懂為止。就這樣,我的英語越學越好,高中畢業(yè)后,考上了南京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yè)。我暗下決心,努力奮斗,準備將來做一個優(yōu)秀的翻譯家??上?,才讀兩年書,就遇上了“史無前例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所有的教室都關門了,教師挨批判,后來被下放,教學也就全沒了。我和同學們不讀書,在校園里瞎折騰,“鬧了四年革命”。再后來,我就稀里糊涂地“畢了業(yè)”,被組織上分配到一所農(nóng)村中學當教師。真是“運交華蓋,壯志難酬”??!做不成翻譯家,就做個好教師吧!我熱心地教那些未開竅的鄉(xiāng)下孩子學英語,告訴他們,英語是有規(guī)律的,認真學習英語語法,就能學好英語。真誠地希望將來有朝一日,我能從中培養(yǎng)出一、兩個未來的翻譯家來。誰知道,這時候,突然從河南省冒出來一個 “馬振扶公社事件”:一個初二女生,為了*學習英語,竟慷慨激昂地寫下了一段話:“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不學ABC,照樣干革命!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彪S后,跳河自殺了。她這一死不打緊,可坑苦了他的英語老師和全中國所有教外語的先生。她的英語老師被“四人幫”投入了大牢,腦袋差一點搬了家。而與此事遠隔萬水千山、風馬牛不相及的我,也遭到了“革命學生”的批判。理由是:我強迫他們學習帝國主義國家的語言,是典型的賣國主義,是試圖*無產(chǎn)階級專政。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一個不合情理的時代。習慣于用語法規(guī)則來推導英語學習規(guī)律的我,自然無法以常理來理解這個世界。我對英語開始有了理解,但對這個社會卻越來越感到陌生。我痛苦,我彷徨。但是,象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血管里都流淌著類似于阿Q的血液一樣,我終還是找到了平衡點:“L 副統(tǒng)帥”教導我們,“對無產(chǎn)階級司令部的指示,理解的要執(zhí)行,不理解的也要執(zhí)行,在執(zhí)行中加深理解?!蔽也焕斫猓俏胰踔?,是我愚昧!我實在無話可說。看樣子,我這一輩子翻譯家是做不成了,教師也當不好了!英語路漫漫,前途霧茫茫!
二,有規(guī)律的英語
數(shù)年后,瘋狂的年代終于結(jié)束了。七十年代末,經(jīng)濟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各地,對外開放的大潮席卷了大江南北。改革開放中的江蘇需要越來越多的外語人才。1979年初,在通過考試選拔后,我被分配到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工作,直到如今。隨著工作的需要和生活范圍的擴大,我接觸老外的機會越來越多,學習英語的條件也越來越好,在英語學習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步。誠然,因天賦不足,兼之努力不夠,我的翻譯家夢想此生已經(jīng)無望,但總結(jié)我24年來做翻譯工作的苦衷,甘當人梯,將自己的得失告訴后來者,減少他們無謂的失誤,讓他們的路走得更直更快一點,也是我的心愿。
通過多年的總結(jié),我覺得,要學好英語,宜掌握下述規(guī)律:
1,通語法。我審閱過很多中譯英的稿件,參加過多次江蘇省對外宣傳品的評比工作。按理說,做這些筆譯工作的人不少是省、市一級的翻譯,或大學英語教師,其英語文水平自然不低。但出現(xiàn)的一些英語錯誤大多是低級的語法錯誤。這些錯誤,如單復數(shù)不對,時態(tài)搞錯,第三人稱謂語動詞忘記加S等,早在中學里老師就反復強調(diào)指出過。為什么大學畢業(yè)這么久了還會犯呢?要么是不重視,翻譯得比較馬虎;要么是基礎不扎實,屢戰(zhàn)屢敗,又屢敗屢戰(zhàn),以至一錯再錯,沒完沒了。建議這些翻譯同行們買幾本英語語法書,好好閱讀研究一番,肯定受益不少。我的英語語法基礎比較好,原因之一是,我的中文功底比較扎實,觸類旁通;其二是我做過10年中學英語教師。雖然這種“燃燒火柴棒”的工作激不起我學習英語的更大熱情,但在反復教導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同時,客觀上加固了我的英語語法基石,擴大了我的英語基礎,以至象造金字塔一樣,我的英語可以逐年提高,不致過早坍塌。總而言之一句話:凡有志于學習英語的朋友們,不可不學好英語語法,打好英語基礎?;A越大,堆得越高。
2,多背詞。語法只是結(jié)構(gòu),造房子更需要的是磚石;對英語來講,就是要詞匯。磚石越多,房子就可以造得越高;英語詞匯背得越多,英語水平自然會提高得越快。能背GRE或GMAT詞匯的人,其水平蓋不會低。不肯下大力氣背單詞的人根本學不好英語;沒有達到一萬以上單詞的人,也不足以談學好英語。由此推論,記憶力不好的人不宜學英語,因為每天背幾十個、一百個單詞會使他們望而卻步;特別聰明的人也不適合學英語,因為學英語得老老實實,下死工夫。聰明人做任何事都想圖省力,找訣竅。但是,學英語既不省力,也少訣竅。所以,要想學好英語的人,首先必須問問自己,一,是否對英語真有興趣?二,是否準備下大力氣?如果兩個答案都是“否”,那就難了。一句話,下多少工夫,有多少收獲。
光會背單詞,只能提高一個人的英語閱讀能力,卻不能提高他的寫作能力。單個的英語單詞,只有放在正確的搭配中,才能成為好的英語。英語wind(風)這個字,它的固定搭配就很多?!按箫L”不能照字面上的意思直譯為big wind,而應該譯為high wind.“順風”不能譯為smooth wind, 只能譯為favorable wind. “交通忙”不能譯為busy traffic, 應該譯為heavy traffic,“擴大內(nèi)需”至少可以有下述幾種表達方式:to boost domestic demand;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o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 to create more demand. 還有,中文“接軌”一詞在英文中也有好多種不同的譯法:3-way approach (三接軌); to connect our rail with Pudong’s development (與浦東發(fā)展接軌); to gear China’s economy to the world market (使中國的經(jīng)濟與國際市場接軌);The domestic price of refined petroleum products were gradually brought in line with thos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國內(nèi)的石油產(chǎn)品價格已經(jīng)逐步與國際市場上的同類產(chǎn)品價格接軌)。要學道地的英語,就要熟記英語詞匯的固定搭配。不要憑小聰明,逐字翻譯。不符合英語詞匯搭配規(guī)律的Chinglish(中國式英文),外國人都看不懂,或感到害怕。我讀中學時,一位英語老師曾經(jīng)跟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解放前的上海租界,很多人力車夫為洋人拉黃包車。他們不懂英文,但為了做生意,只能根據(jù)中文意思,學習用英語單詞拼湊簡單的英語句子或短語,以招攬顧客。英國人稱之為pidgin English(洋涇浜英語,巴布亞島現(xiàn)在尚用此英語)。有一個人力車夫向一個外國女士兜攬生意時說: “I’ll eat you, wear you and sleep you.”(他要表達的意思是:我要吃你的,穿你的,睡你的。) 洋女人聽了他的話嚇了一跳,連聲大叫,扭頭就跑。我那時候還小,少不更事,不辨真假,因而確信無疑。長大了,才知道這是貶低中國人的流言。但蹩腳的英語使人可怕可惡卻是事實,它令我終生難忘。這就是我一輩子努力追求純真英語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真誠地懇請全省的英語工作者不怕麻煩,堅持查閱英語雙解詞典和英語搭配詞典,熟讀每個詞語的英文釋義及其搭配,務求甚解,然后再著手進行漢譯英的工作,盡可能寫出一些道地的英語來。那些懶得翻閱字典,或者一輩子只會使用普通英漢字典的人,永遠不可能達到英語的第二境界。
有了語法,有了字詞,懂得了它們的搭配,是否就等于學好了英語,可以進入第三境界了呢?否!還缺下面一條。
3,背文章。真正能寫文章的人,大多能背誦很多優(yōu)秀的范文段落和古詩詞。古代科舉時代,考上秀才、舉人、乃至進士的人,無一不是將四書、五經(jīng)爛記于胸,倒背如流者。據(jù)傳,在古代科舉考場,門口放著一缸墨汁和一只杯子。凡交白卷,或試卷狼藉者,都要罰喝一杯子墨汁。因此,古代有學問的人,都被稱贊為“肚子里有很多墨水”;反之,則被稱為“胸無點墨”。反觀今之年輕人,很少有人愿意花很多時間在背誦他人的文章上的。如果年輕翻譯們能夠選出幾十篇各式題材的優(yōu)秀范文,每篇都熟記于胸;名言、警句、成語、諺語,都背它幾十條,幾百條,你的英語水平就會得到真正的提高,從而跨入第三境界。
英語的高境界 [轉(zhuǎn)帖]
清代的一位文學評論家王國維先生曾經(jīng)套用古詩詞,形容學詩的三種境界。一,“昨夜西風凋碧樹,望盡天涯路?!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嗽捳鎸嵉氐莱隽巳f千詩人胸中的塊壘,傳為千古美談。
而今,我要談論的是,學英語的三種境界。這第一境界和學詩的境界有些類似:英語路漫漫,求索何其難!第二個境界有很大的不同--- 英語有規(guī)律,功夫是關鍵。第三個境界出人意外:英語無情理,越學越茫然。首先談第一境界。
一、英語路漫漫
打從13歲開始學英語,歷于今,忽忽已45載矣!為師者都說:“人生識字糊涂始?!闭\哉斯言!初學英語時,總覺得英語太難了,沒有規(guī)律可循,只能死記硬背,因而常??诔鰺┭裕拇嫖窇?,上課發(fā)怵。
然而,堅持---注意,是堅持---學了兩、三年以后,我的學習道路開始越走越寬,越走越亮堂了。原因是:老師開始教我們學習英語語法。借助英語語法,學英語就有規(guī)律可循了,自然,學英語也就成了一件比較容易、甚而至于是一件比較愉快的事。興趣是人生好的老師。我開始對英語發(fā)生了興趣,這是我一生中學英語的轉(zhuǎn)折點。當別的學生還在抱怨英語難學的時候,我卻將他當作朋友那樣對待了。我不僅認真聽老師講英語語法,做大量的練習題,加深自己對英語語法的理解,還自己出錢買了幾本語法書,反復研讀,分析句子,直到完全弄懂為止。就這樣,我的英語越學越好,高中畢業(yè)后,考上了南京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yè)。我暗下決心,努力奮斗,準備將來做一個優(yōu)秀的翻譯家??上?,才讀兩年書,就遇上了“史無前例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所有的教室都關門了,教師挨批判,后來被下放,教學也就全沒了。我和同學們不讀書,在校園里瞎折騰,“鬧了四年革命”。再后來,我就稀里糊涂地“畢了業(yè)”,被組織上分配到一所農(nóng)村中學當教師。真是“運交華蓋,壯志難酬”??!做不成翻譯家,就做個好教師吧!我熱心地教那些未開竅的鄉(xiāng)下孩子學英語,告訴他們,英語是有規(guī)律的,認真學習英語語法,就能學好英語。真誠地希望將來有朝一日,我能從中培養(yǎng)出一、兩個未來的翻譯家來。誰知道,這時候,突然從河南省冒出來一個 “馬振扶公社事件”:一個初二女生,為了*學習英語,竟慷慨激昂地寫下了一段話:“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不學ABC,照樣干革命!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彪S后,跳河自殺了。她這一死不打緊,可坑苦了他的英語老師和全中國所有教外語的先生。她的英語老師被“四人幫”投入了大牢,腦袋差一點搬了家。而與此事遠隔萬水千山、風馬牛不相及的我,也遭到了“革命學生”的批判。理由是:我強迫他們學習帝國主義國家的語言,是典型的賣國主義,是試圖*無產(chǎn)階級專政。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一個不合情理的時代。習慣于用語法規(guī)則來推導英語學習規(guī)律的我,自然無法以常理來理解這個世界。我對英語開始有了理解,但對這個社會卻越來越感到陌生。我痛苦,我彷徨。但是,象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血管里都流淌著類似于阿Q的血液一樣,我終還是找到了平衡點:“L 副統(tǒng)帥”教導我們,“對無產(chǎn)階級司令部的指示,理解的要執(zhí)行,不理解的也要執(zhí)行,在執(zhí)行中加深理解?!蔽也焕斫猓俏胰踔?,是我愚昧!我實在無話可說??礃幼樱疫@一輩子翻譯家是做不成了,教師也當不好了!英語路漫漫,前途霧茫茫!
二,有規(guī)律的英語
數(shù)年后,瘋狂的年代終于結(jié)束了。七十年代末,經(jīng)濟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各地,對外開放的大潮席卷了大江南北。改革開放中的江蘇需要越來越多的外語人才。1979年初,在通過考試選拔后,我被分配到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工作,直到如今。隨著工作的需要和生活范圍的擴大,我接觸老外的機會越來越多,學習英語的條件也越來越好,在英語學習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步。誠然,因天賦不足,兼之努力不夠,我的翻譯家夢想此生已經(jīng)無望,但總結(jié)我24年來做翻譯工作的苦衷,甘當人梯,將自己的得失告訴后來者,減少他們無謂的失誤,讓他們的路走得更直更快一點,也是我的心愿。
通過多年的總結(jié),我覺得,要學好英語,宜掌握下述規(guī)律:
1,通語法。我審閱過很多中譯英的稿件,參加過多次江蘇省對外宣傳品的評比工作。按理說,做這些筆譯工作的人不少是省、市一級的翻譯,或大學英語教師,其英語文水平自然不低。但出現(xiàn)的一些英語錯誤大多是低級的語法錯誤。這些錯誤,如單復數(shù)不對,時態(tài)搞錯,第三人稱謂語動詞忘記加S等,早在中學里老師就反復強調(diào)指出過。為什么大學畢業(yè)這么久了還會犯呢?要么是不重視,翻譯得比較馬虎;要么是基礎不扎實,屢戰(zhàn)屢敗,又屢敗屢戰(zhàn),以至一錯再錯,沒完沒了。建議這些翻譯同行們買幾本英語語法書,好好閱讀研究一番,肯定受益不少。我的英語語法基礎比較好,原因之一是,我的中文功底比較扎實,觸類旁通;其二是我做過10年中學英語教師。雖然這種“燃燒火柴棒”的工作激不起我學習英語的更大熱情,但在反復教導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同時,客觀上加固了我的英語語法基石,擴大了我的英語基礎,以至象造金字塔一樣,我的英語可以逐年提高,不致過早坍塌??偠灾痪湓挘悍灿兄居趯W習英語的朋友們,不可不學好英語語法,打好英語基礎。基礎越大,堆得越高。
2,多背詞。語法只是結(jié)構(gòu),造房子更需要的是磚石;對英語來講,就是要詞匯。磚石越多,房子就可以造得越高;英語詞匯背得越多,英語水平自然會提高得越快。能背GRE或GMAT詞匯的人,其水平蓋不會低。不肯下大力氣背單詞的人根本學不好英語;沒有達到一萬以上單詞的人,也不足以談學好英語。由此推論,記憶力不好的人不宜學英語,因為每天背幾十個、一百個單詞會使他們望而卻步;特別聰明的人也不適合學英語,因為學英語得老老實實,下死工夫。聰明人做任何事都想圖省力,找訣竅。但是,學英語既不省力,也少訣竅。所以,要想學好英語的人,首先必須問問自己,一,是否對英語真有興趣?二,是否準備下大力氣?如果兩個答案都是“否”,那就難了。一句話,下多少工夫,有多少收獲。
光會背單詞,只能提高一個人的英語閱讀能力,卻不能提高他的寫作能力。單個的英語單詞,只有放在正確的搭配中,才能成為好的英語。英語wind(風)這個字,它的固定搭配就很多?!按箫L”不能照字面上的意思直譯為big wind,而應該譯為high wind.“順風”不能譯為smooth wind, 只能譯為favorable wind. “交通忙”不能譯為busy traffic, 應該譯為heavy traffic,“擴大內(nèi)需”至少可以有下述幾種表達方式:to boost domestic demand;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o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 to create more demand. 還有,中文“接軌”一詞在英文中也有好多種不同的譯法:3-way approach (三接軌); to connect our rail with Pudong’s development (與浦東發(fā)展接軌); to gear China’s economy to the world market (使中國的經(jīng)濟與國際市場接軌);The domestic price of refined petroleum products were gradually brought in line with thos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國內(nèi)的石油產(chǎn)品價格已經(jīng)逐步與國際市場上的同類產(chǎn)品價格接軌)。要學道地的英語,就要熟記英語詞匯的固定搭配。不要憑小聰明,逐字翻譯。不符合英語詞匯搭配規(guī)律的Chinglish(中國式英文),外國人都看不懂,或感到害怕。我讀中學時,一位英語老師曾經(jīng)跟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解放前的上海租界,很多人力車夫為洋人拉黃包車。他們不懂英文,但為了做生意,只能根據(jù)中文意思,學習用英語單詞拼湊簡單的英語句子或短語,以招攬顧客。英國人稱之為pidgin English(洋涇浜英語,巴布亞島現(xiàn)在尚用此英語)。有一個人力車夫向一個外國女士兜攬生意時說: “I’ll eat you, wear you and sleep you.”(他要表達的意思是:我要吃你的,穿你的,睡你的。) 洋女人聽了他的話嚇了一跳,連聲大叫,扭頭就跑。我那時候還小,少不更事,不辨真假,因而確信無疑。長大了,才知道這是貶低中國人的流言。但蹩腳的英語使人可怕可惡卻是事實,它令我終生難忘。這就是我一輩子努力追求純真英語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真誠地懇請全省的英語工作者不怕麻煩,堅持查閱英語雙解詞典和英語搭配詞典,熟讀每個詞語的英文釋義及其搭配,務求甚解,然后再著手進行漢譯英的工作,盡可能寫出一些道地的英語來。那些懶得翻閱字典,或者一輩子只會使用普通英漢字典的人,永遠不可能達到英語的第二境界。
有了語法,有了字詞,懂得了它們的搭配,是否就等于學好了英語,可以進入第三境界了呢?否!還缺下面一條。
3,背文章。真正能寫文章的人,大多能背誦很多優(yōu)秀的范文段落和古詩詞。古代科舉時代,考上秀才、舉人、乃至進士的人,無一不是將四書、五經(jīng)爛記于胸,倒背如流者。據(jù)傳,在古代科舉考場,門口放著一缸墨汁和一只杯子。凡交白卷,或試卷狼藉者,都要罰喝一杯子墨汁。因此,古代有學問的人,都被稱贊為“肚子里有很多墨水”;反之,則被稱為“胸無點墨”。反觀今之年輕人,很少有人愿意花很多時間在背誦他人的文章上的。如果年輕翻譯們能夠選出幾十篇各式題材的優(yōu)秀范文,每篇都熟記于胸;名言、警句、成語、諺語,都背它幾十條,幾百條,你的英語水平就會得到真正的提高,從而跨入第三境界。
三、不合情理的英語
英語這東西,可真不是個東西!我記得多年前,有人這樣形容學習外語:學日語,笑著進去,哭著出來;學英語,哭著進去,笑著出來。我學的是英語,也曾笑過,但近幾年,我越來越笑不出來,因為我發(fā)現(xiàn),英語越學越難學。外國人只講英語,不講語法。合語法的句子他們講,不合語法的句子他們也講;你聽得懂的英語他們講,你聽不懂的英語他們也要講。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英語和我過去經(jīng)歷過的那個瘋狂的年代一樣,很多情況下是沒有邏輯的,是不講理性的。就象金庸小說中的頂尖高手一樣,厲害的劍客已經(jīng)到了自由王國的地步。他們常常劍出無門,從不可思議的地方出招,但卻是厲害的招式。英美人講英語,完全不受語法的約束,興之所至,隨意發(fā)揮。我們原來在學校里學到的語法規(guī)則,就象笨拙的短劍,根本擋不住他們的“摘葉飛花”,只有落敗的份。
如,一位英國紳士談到他的一杯好茶時,他會說:“This is a nice cup of tea.” 如果照英文句子直譯過來,就成了“這是一只好茶杯”。他們將“好nice”這一形容詞放在“杯子”的前面,而不是“茶”的前面,令人匪夷所思!但是,所有的英國人都能聽懂他的意思 --- 他在稱贊他的茶,而非杯子。若是讓我們那些“初學三年,走遍天下”的學子做翻譯,肯定會望文生義,立即叫茶室老板再拿一些更漂亮的茶杯出來給顧客欣賞把玩。
,我和幾位英國客人下榻于金陵飯店。這是南京一家五酒店,服務很好,是我特意為來賓預訂的??腿烁ο萝?,看到這氣派,立刻問我:“How did you find your hotel?” 我一怔。心中尋思,此飯店坐落于市中心,還用得著我找嗎?不對!客人肯定不是這個意思。看著客人愉快的神態(tài),我馬上來了一個腦子急轉(zhuǎn)彎,充滿自信地反問:“ It’s a nice hotel, isn’t it?” 他馬上答道:“Yes, it is.” 原來,他想要恭維我的工作,故意問了這么一句話。他的這個問題的正確理解應該為“你覺得這個旅館怎么樣?”而非“你是怎么找到這家旅館的?”
另有,我去機場迎接一個英國代表團。我的一個英國朋友冷不防地問我:“ Mr. Chen, do you have enough room?”我不很清楚她的意思,卻想當然地回答道:“No problem, there are a lot of spare rooms in the Jinling Hotel.”誰知道,她的頭搖得象撥浪鼓一樣,連聲說:”No, no, no, I mean, do you have enough seats in the coach? Because, apart from the delegation, a friend of mine from Shanghai is coming with us.”噢,原來她從上海帶了一個朋友來,要坐在我們車子里。其實,代表團人數(shù)不多,車子很大,一半以上的位子空著。但她事先沒有告訴我多出來一個人。出于禮貌,她問我車子里是否有空位子,意在征得我的同意。她所說的 room,不是房間,而是空間,空位。我理解錯了她的意思,感到有點不好意思,連忙自我解嘲地說:“My English is getting poorer while I’m getting older.”
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現(xiàn)在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但我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它的英文大名的。它叫 National Geographic. 只要學過三年英文的人就會發(fā)問:“為什么不叫National Geography?” 帶著這個問題,我找過一些美國朋友,但是他們大多數(shù)竟是“見怪不怪”,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只有一個比較聰明,他回答說:“該雜志原來的書名是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后來出版時,編輯覺得名字太長,不好設計排版,于是就刪掉了magazine一字,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BR> 還有一個朋友說得就更離奇了。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第印刷出版時,一位印刷工人無意中將magazine一字碰掉了,卻渾然不知。等到雜志全部印刷完畢,發(fā)行到各地時,編輯這才發(fā)現(xiàn)書名少了一個字。這時,收回修改已為時太晚,損失也太大,只能將錯就錯。好在雜志內(nèi)容很受歡迎,一炮打響,沒有讀者對書名提出詰難,甚至沒有人對它的用詞懷疑過。編輯們虛驚一場。但只要雜志暢銷,大家能大把大把地撈錢,叫什么名字都可以。于是,這個書名一直保留了下來。
不合語法規(guī)則的英語俯拾即是。有條諺語說:“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單從字面上看,諺語似乎是說:“閃光的東西都不是金子?!钡珜嶋H意思是“閃光的東西不都是金子?!?BR> 再來看一例:“ This failure was the making of him.” 若你將它譯成“這次失敗是他造成的?!卞e!正確的譯法為:“這次失敗實際上變成了他成功的基礎?!?BR> 又如:The lecturer carried his audience with him.
錯誤的譯法為:演講者將他的聽眾帶走了。
正確的譯法為:演講者博得了全場聽眾的喝彩。
Do you have a minute for the CNN TV? 不是問你是否有空對CNN電視講幾句話,而是問你偶爾也看CNN電視否?
She will make you a good wife.
錯誤的譯法為:她將使你成為一個好妻子。
正確的譯法為:她將成為你的好妻子。
They made an example of the boy.
錯誤的譯法為:他們以此孩子為楷模。
正確的譯法為:他們懲罰此孩子,以儆效尤。
I have a long letter in hand.
錯誤的譯法為:我手上有一封長信。
正確的譯法為:我正在寫一封長信。
如果你要說“我手上有一封長信”,你得說:“I have a long letter in my hand.”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
英語中奇怪的莫過于這樣一句短語:Many a man was punished.(很多人被處罰了。) 學過英語語法的中國人怎么也想不通,它是如何存在下去的。主語中既用many 做修飾詞,就說明有很多人,但為什么被修飾詞要用單數(shù)的man 字?而且前面還要加一個表示單數(shù)的冠詞a,豈非自相矛盾?再則,主語復數(shù)時,謂語動詞自然要用復數(shù)形式,以求一致,但此句中動詞用的是單數(shù)was. 真是錯到家了!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樣的破英語,叫我們?nèi)绾螌W得下去?!但是,請你們不要氣憤。學英語學到學不下去的時候,就說明,你大概已經(jīng)到了,或者接近高境界了!
2003年7月1日 陳俊元 于江蘇省外事辦公室
原貼始見新華網(wǎng)論壇: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2708736&pg=1
跟貼10頁之多,值得一看。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2708736&pg=1[/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