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混凝土防滲墻是在松散透水地基或土石壩(堰)體中連續(xù)造孔成槽,以泥漿固壁,在泥漿下澆筑混凝土而建成的。有不少地基中含有堅硬的大孤石(1~5米左右)甚至巨石,從而在防滲墻施工過程中,發(fā)生各類孔故。一旦發(fā)生孔故,要立即分析孔故發(fā)生的原因,擬定出有效的處理方案,將孔故排除。在用鋼繩沖擊鉆機施工混凝土防滲墻中,常見的孔故有孔偏、卡鉆、掉鉆、埋鉆、漏漿、塌孔等 ,下面分別介紹幾種孔故的出現(xiàn)原因、預防和處理辦法。
2、孔故的處理及預防
2.1 漏漿
2.1.1 產生漏漿的原因:
(1)原始地基松散,空隙太大。
(2)人工或機械填筑的地基,因回填碾壓不密實引起漏漿。
(3)在處理孔內事故(如槽內放炮等),由于處理方
(4)泥漿質量不好,不能形成致密泥皮時,也容易引起漏漿。
2.1.2 預防及處理漏漿的措施
(1)施工平臺在回填時要分層碾壓(振沖)密實,必要時進行灌漿。
(2)加強泥漿質量的性能控制。
(3)在泥漿配合比設計時,考慮一定量的增粘劑和堵漏劑可以提高泥漿的粘度,增大屈服值,防止泥漿沉淀。增粘劑:(CMC)、羧甲基纖維素,配合比為:膨潤土為水重的2%~8%、增粘劑(CMC)為粘土重的 0.05%~0.1%, 分散劑 (堿類:Na2CO3, Na5P3O10) 為粘土重的0.1%~0.5%.堵漏劑有鋸沫(用量為漿量的1%~2%),稻草末、水泥(用量在17kg/m3以下)蛭石末,有機纖維素聚合物等。
(4)在地下水位較高時需用加重劑
一般來說,漿液濃度越大其比重也大,其輸送效率也就越低,因此,不能單靠增大漿液濃度來增大比重,可以通過摻入適量的巖粉來增大泥漿比重。
(5)對條件允許的地方,可以用人工堵漏。
①把漿面降在槽孔板以下可能降到的范圍內,用人工糊住漏洞,所用的材料有水泥漿,枯稻草沫和黃泥拌制而成。
②用鋸沫、稻草、膨潤土、水泥等直接向孔內回填,再用鉆頭夯密實,待凝36小時后再施工。
③對原始地層使用高噴、固結灌漿等措施,預防漏漿。
2.2 孔斜
2.2.1 產生孔斜的原因
(1)鉆機在開鉆前和施工過程中未調整好。
(2)操作人員放繩時放的太長,使鉆頭向軟的方向偏移。
(3)鉆頭遇到探頭石及表面不平的大孤石。
(4)由軟層向硬層鉆進時,硬層有一定的坡度。
(5)鉆具的幾何中心與重心不重合,造成鉆頭著地時不穩(wěn)。
2.2.2 預防及處理孔斜的措施
(1)由人為原因造成的,要加強機手的責任心,培養(yǎng)工人熟練技能。
(2)遇探頭石及表面不平的大孤石時,可采用定向爆破、打回填、增大鉆頭直徑等措施。打回填糾偏時要用50~60cm的大石反復多次加入最低處,否則勞而無功。采用定向爆破時,藥量要適當且漿面保持較高。如果由于放炮而影響漿面下降要待漿面加到安全高度后才放炮。
(3)軟層向硬層鉆進時,可采用上述方法外,還可以在孔底加濃漿和加黃土(1m)然后用鉆頭點沖(點沖時繩要放長一些 ,沖擊5~6次后重新把鉆頭提起來再放下再點沖,反復至孔正)。
(4)施工砼接頭孔時,因砼強度不均造成鉆頭向薄弱的方向偏。可在接頭孔的上下游進行帷幕灌漿來加強防滲,達到防滲目的(此種方法在孔斜偏差較大時采用)。
混凝土防滲墻是在松散透水地基或土石壩(堰)體中連續(xù)造孔成槽,以泥漿固壁,在泥漿下澆筑混凝土而建成的。有不少地基中含有堅硬的大孤石(1~5米左右)甚至巨石,從而在防滲墻施工過程中,發(fā)生各類孔故。一旦發(fā)生孔故,要立即分析孔故發(fā)生的原因,擬定出有效的處理方案,將孔故排除。在用鋼繩沖擊鉆機施工混凝土防滲墻中,常見的孔故有孔偏、卡鉆、掉鉆、埋鉆、漏漿、塌孔等 ,下面分別介紹幾種孔故的出現(xiàn)原因、預防和處理辦法。
2、孔故的處理及預防
2.1 漏漿
2.1.1 產生漏漿的原因:
(1)原始地基松散,空隙太大。
(2)人工或機械填筑的地基,因回填碾壓不密實引起漏漿。
(3)在處理孔內事故(如槽內放炮等),由于處理方
(4)泥漿質量不好,不能形成致密泥皮時,也容易引起漏漿。
2.1.2 預防及處理漏漿的措施
(1)施工平臺在回填時要分層碾壓(振沖)密實,必要時進行灌漿。
(2)加強泥漿質量的性能控制。
(3)在泥漿配合比設計時,考慮一定量的增粘劑和堵漏劑可以提高泥漿的粘度,增大屈服值,防止泥漿沉淀。增粘劑:(CMC)、羧甲基纖維素,配合比為:膨潤土為水重的2%~8%、增粘劑(CMC)為粘土重的 0.05%~0.1%, 分散劑 (堿類:Na2CO3, Na5P3O10) 為粘土重的0.1%~0.5%.堵漏劑有鋸沫(用量為漿量的1%~2%),稻草末、水泥(用量在17kg/m3以下)蛭石末,有機纖維素聚合物等。
(4)在地下水位較高時需用加重劑
一般來說,漿液濃度越大其比重也大,其輸送效率也就越低,因此,不能單靠增大漿液濃度來增大比重,可以通過摻入適量的巖粉來增大泥漿比重。
(5)對條件允許的地方,可以用人工堵漏。
①把漿面降在槽孔板以下可能降到的范圍內,用人工糊住漏洞,所用的材料有水泥漿,枯稻草沫和黃泥拌制而成。
②用鋸沫、稻草、膨潤土、水泥等直接向孔內回填,再用鉆頭夯密實,待凝36小時后再施工。
③對原始地層使用高噴、固結灌漿等措施,預防漏漿。
2.2 孔斜
2.2.1 產生孔斜的原因
(1)鉆機在開鉆前和施工過程中未調整好。
(2)操作人員放繩時放的太長,使鉆頭向軟的方向偏移。
(3)鉆頭遇到探頭石及表面不平的大孤石。
(4)由軟層向硬層鉆進時,硬層有一定的坡度。
(5)鉆具的幾何中心與重心不重合,造成鉆頭著地時不穩(wěn)。
2.2.2 預防及處理孔斜的措施
(1)由人為原因造成的,要加強機手的責任心,培養(yǎng)工人熟練技能。
(2)遇探頭石及表面不平的大孤石時,可采用定向爆破、打回填、增大鉆頭直徑等措施。打回填糾偏時要用50~60cm的大石反復多次加入最低處,否則勞而無功。采用定向爆破時,藥量要適當且漿面保持較高。如果由于放炮而影響漿面下降要待漿面加到安全高度后才放炮。
(3)軟層向硬層鉆進時,可采用上述方法外,還可以在孔底加濃漿和加黃土(1m)然后用鉆頭點沖(點沖時繩要放長一些 ,沖擊5~6次后重新把鉆頭提起來再放下再點沖,反復至孔正)。
(4)施工砼接頭孔時,因砼強度不均造成鉆頭向薄弱的方向偏。可在接頭孔的上下游進行帷幕灌漿來加強防滲,達到防滲目的(此種方法在孔斜偏差較大時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