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鑒定學樹脂類中藥重點與難點

字號:

一、來源 本品為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及同屬其他數(shù)種植物滲出的樹脂。
    二、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及阿拉伯半島。
    三、采收加工 春秋兩季可采收,以春季為主。
    四、性狀鑒定 呈*狀、淚滴狀、或不規(guī)則塊狀。斷面呈蠟樣,有玻璃樣光澤。嚼之初破碎成砂粒狀,迅速軟化成膠狀,粘附牙齒,唾液呈乳白色。
    本品遇熱則變軟,燃燒時微有香氣(但不應有松香氣),冒黑煙,并遺留黑色殘渣。與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狀液。
    五、成分 含樹脂、樹膠、揮發(fā)油。
    沒藥
    一、來源 橄欖科植物沒藥樹及同屬他種植物樹干皮部滲出的樹脂。
    二、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非洲東北部。以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產(chǎn)的天然沒藥。
    三、采收加工 一般多于11月至次年2月采收。
    四、性狀鑒定 呈不規(guī)則顆粒狀或、粘結而成的團塊。外表粗糙,顯黃棕色或紅棕色,半透明狀,由于摩擦,外被紅棕色粉塵。破碎面呈不規(guī)則顆粒狀,帶棕色油樣光澤。
    五、成分 含樹脂,揮發(fā)油約,樹膠約。
    六、理化鑒定
    1. 取本品的醚浸出液于蒸發(fā)皿中,待醚揮散后,放置2~3分鐘,使溴或發(fā)煙硝酸接觸皿底的薄膜狀殘渣,即顯紫紅色。
    2.與水共研形成黃棕色乳狀液。
    血竭
    一、來源 棕櫚科植物麒麟血竭及同屬他種植物果實中滲出的紅色樹脂
    二、產(chǎn)地 麒麟血竭主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等地。
    三、采收加工
    1.進口血竭 原裝血竭:成熟果實,充分曬干,加貝殼強力振搖,篩去雜質(zhì),軟化成團放冷。
    加工血竭:為血竭香樹脂中加入輔料而成。
    四、性狀鑒定
    1.進口原裝血竭 表面鐵黑色或黑紅色,常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紅粉,斷面黑紅色。粉末血紅色。用火燃之,冒煙,有嗆鼻氣味。放在紙上加熱烘烤無油漬浸紙。
    2.進口加工血竭 表面暗紅色,底部平圓,頂端有加工成型而形成的折紋,有光澤,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紅粉。破碎面紅色而粉末呈磚紅色。
    五、成分 麒麟血竭中含紅色樹脂酯,從中分離出結晶形紅色素:血竭紅素和血竭素等
    六、理化鑒別 1.取本品顆粒置白紙上,用火烘烤則熔化,應無擴散的油跡,對光照視呈鮮艷的血紅色。以火燃燒則發(fā)生嗆鼻煙氣。
    2.粉末與水共振搖,不溶解而浮于水面,水液亦不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