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十八景山下十八影

字號:

“山上十八景,山下十八影”,這是流傳在靈巖山麓木瀆地區(qū)的一句俗語。靈巖山上的十八美景,固然因西施而聞名,但山下木瀆鎮(zhèn)上的十八影,卻與西施更有一段難解之緣。
    在兩千多年前,越王勾踐為了雪會稽之恥,經(jīng)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之后,國力雄厚,兵強馬壯,便命范蠡親自率領(lǐng)五萬大軍,渡太湖,穿越來溪,一路殺往靈巖山下的木瀆鎮(zhèn),準(zhǔn)備稍事整休后,就直取山頂吳王館娃宮。
    時逢酷暑大伏,兵士們晝夜奔襲,一個個喉干舌焦,來到木瀆鎮(zhèn),第一樁事情便是尋水解渴。木瀆鎮(zhèn)上水井很多,一共有十八口,汲水十分方便。但是從這十八口井里汲上來的水幾乎都有礱糠谷浮在上面。兵士們本想喝個痛快,現(xiàn)在一見如此,個個都皺起眉頭。但也沒有辦法,只好鼓起腮幫,先吹去水面的糠秕再喝。這樣吹一會兒喝一口,實在使人不耐煩,有些性子暴躁的兵士忍耐不住了,就破口大罵吳國百姓缺德,是惡作劇。旁邊的范蠡大夫聽了笑笑說:“惡也罷,善也罷,你就慢慢喝吧!以后就會知道其中的好處?!?BR>    那末范蠡講這話是什么意思呢?這里就要說到西施。因為西施自從到了吳宮,就得到吳王夫差的寵愛。有一天,吳王挽著西施從靈巖山館娃宮坐車去香山游賞。車至木瀆鎮(zhèn)時,西施要下車看看,不巧一陣風(fēng)吹亂了她的青絲。吳王叫宮女們扶西施上車,然而西施不愿,卻走到一口井邊對水照影。吳王走過去說:“美人,車中有寶鏡,為何不用?”西施回答道:“臣妾少年時,常在浣紗溪邊對水照影梳妝,已成習(xí)慣,覺得這樣稱心哩?!辈畤簭呐垣I(xiàn)媚道:“大王,既然娘娘認(rèn)為這樣稱心,何不多開一些水井?以老朽之見,山上有十八景,山下就開它十八井,這樣山上山下,相映成趣,豈非美事一樁!”西施道:“太宰想得極好,大王以為如何?”夫差一聽,哈哈大笑道:“只要美人歡喜,寡人統(tǒng)統(tǒng)依得!”于是命人從靈巖山到木瀆鎮(zhèn)沿路開十八口御井。這十八口井形狀各異,有圓的,有六角形的,有八角形的,有菱形的,總之,每口井一個形狀。而且每隔三口井,在井邊筑有梳妝亭,亭內(nèi)有琴臺、棋桌等物。
    這十八口井挖成后,西施十分高興。每逢出游,路過木瀆鎮(zhèn)時,總要在這十八口井中照影,在梳妝亭中梳妝。這樣過了幾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西施忽然不愿照這十八口井了。但這十八口井是王妃留下過倩影的御井,平民百姓是不能隨便亂看的。于是,吳王又下令在每口水井里撒下了許多礱糠秕谷,遮蓋水面。殊不知吳王的這一番行動,全中了西施的計策。
    原來西施身在吳宮,心在越國,處處深思遠(yuǎn)慮。有一次她從范蠡處得悉,木瀆鎮(zhèn)是攻打吳宮的重地,一旦越兵前來,需要駐足,于是以照影為由,擺布吳王開了十八口水井,為越兵準(zhǔn)備好汲水之處。后來,她又想到越兵遠(yuǎn)道奔命,渾身燥熱,如果馬上飲用這冰涼的井水,熱一夾冷,必定留下病患,所以又設(shè)法使吳王往井中撒上了糠秕。
    果然,如今越兵一到,就急急尋水解渴。因為水上有糠秕,就不得不使他們喝水時先鼓嘴吹氣,自然地把滯積在胸腔的熱氣吹散,然后一口一口地飲進(jìn)冷水,確保了他們身體健康。
    越兵由于糧草充足,加之木瀆鎮(zhèn)上又有這樣豐富的用水,于是一鼓作氣,很快攻下了吳宮。后經(jīng)范蠡解釋,兵士們才知道了木瀆鎮(zhèn)之所以喝礱糠水,原來是西施愛護(hù)他們的身體之故,這才恍然大悟,對西施感激不已。
    靈巖山下的十八口井就這樣出了名。因為西施曾在那里對井照影,后來就名之為“山下十八影”,也叫“山下十八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