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的魅力
我酷愛中國美食,單身在法國的時候,不但在家常常做中餐,而且在外面吃飯的時候也是不辭辛苦地轉好幾道車就為吃著正宗的中國菜。
自從和鑰匙在一起之后,我讓他大開"胃"界,我們家大部分時間飄出的都是中國的飯菜香氣,他對中國菜贊不絕口。說到這里,想起兩年前一個女朋友在法國出嫁的時候,他們還是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結婚方式——男方來女方住處迎新娘,女方的朋友們要新郎寫下他要娶新娘的理由,否則就不讓他把她帶走。于是,他埋頭就寫:1.做菜做得好;2.人長得漂亮;3 .性格很溫柔;4……幸好在遞給女方之前,新郎的一個伙伴覺得有點不對,再一看發(fā)現(xiàn),新郎壓根沒有寫他愛她這條理由。未婚夫恍然大悟,盡管她菜做得很好吃,不過這個理由也太現(xiàn)實了吧。無奈只有一張紙,他只好趕緊在第一項前面硬擠上第0 項"我愛你"。
可見中國菜的魅力。
法國人對吃毫不吝惜
很多人說,世界上可以稱得上是美食國的,恐怕就數(shù)中國和法國了。咱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美食各有特色。法國人也是美食家,在吃上不遺余力。周末每個餐館幾乎總是座無虛席,大家都擠在小小的餐館里面,不亦樂乎。他們特別喜歡下餐館,而且下手挺狠,對吃毫不吝惜。
我記得有一次和鑰匙逛街,看到一件打折的男式休閑T恤,質(zhì)地和款式都不錯,我說給他買,鑰匙一看標簽,連忙搖頭說太貴了,說是明年我們回中國買。其實也就30多歐(合計人民幣300多元)吧。我實在沒有話說,這個價格在歐洲并不貴,買一件T恤還要等到明年,也太夸張了吧?要知道,到了周末,他就巴不得有朋友打電話約出去吃飯,一提到去餐館吃飯消費,鑰匙的眼睛總是會發(fā)光的。在餐館,一頓下來花的銀子,可以買好幾件這樣的衣服了,可是花錢在吃上,他是吭都不吭一聲的。
言歸正傳,巴黎可謂是各國美食的聚集地。傳統(tǒng)的法國菜還是要占絕對的一席之地的,不過跟我們中國大部分地方相比在吃飯程序上有所區(qū)別,他們的菜是一道道的上,吃完一道,再上另一道。
雖然中國有時候涼菜也先上,但是往往是為了等熱菜上來。
法國的經(jīng)典頭菜往往是沙拉、蝸牛、洋蔥湯、鵝肝醬。沙拉的種類很多,往往是鮮嫩的綠色蔬菜配上櫻桃西紅柿、生洋蔥粒、胡蘿卜絲、橄欖,奶酪粒再加上腌好的沙丁魚、剝好皮的蝦粒、無骨的雞粒、熏或咸豬肉、或者海鮮。我很喜歡吃這道菜,五顏六色、賞心悅目而且營養(yǎng)豐富、胃的負擔又不重。
蝸牛這道菜呢,當然是法國的一道特色菜,據(jù)統(tǒng)計,法國人每年要吃掉6萬噸蝸牛肉,折合30萬噸鮮活蝸牛。巴黎專營蝸牛食品的商店有500多家。在蝸牛肉上涂一層奶油,再將蝸牛肉與蔥、蒜等一起搗碎,拌上黃油和調(diào)料,塞進洗干凈的完整的蝸牛殼中,然后將"改裝"過的"蝸牛"放入底下有6個圓孔的圓形鐵盤內(nèi),擱在爐火上烘烤。等奶油烤化了,就可以取出蝸牛食用了。倒也蠻嫩,不過我個人覺得沒有什么特別出眾的地方,大概是因為我是重慶人,口味重,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我們中國很大眾的炒田螺。
洋蔥湯的做法是將洋蔥久久熬成味道香濃的湯然后配面包吃,法國人特別喜歡這道菜,可我還不太習慣硬硬的法式面包,所以吃的時候就只是喝湯。鵝肝醬有的可能知道,是選用一種特殊的大肥鵝的肝做成的,聽說這道菜要求的鵝肝,所以對于鵝的飼養(yǎng)是有點殘酷的,這些春天出生的鵝到秋天的時候有四周每天會被灌1公斤左右的混合飼料,以確保鵝肝肥大,要知道一個鵝肝要達到1.4斤到1.8斤重才算好呢。我知道內(nèi)幕之后,就不如以前那么常吃了。但是不得不承認這道菜入口即化,唇齒留香、余味無窮,其美味真是無與倫比。頭菜有時候也包括一些野味,如青蛙、鵪鶉等,但是由于季節(jié)原因,所以不是每時每刻都能吃到的。
主菜自然是各式各樣,加工精細,烹調(diào)考究,讓人浮想聯(lián)翩。法國菜比較重情調(diào),重用料的質(zhì)量。豬排、牛排、羊排、馬排,配上四季豆、土豆、胡蘿卜。肉類上面往往澆上汁。上菜的時候還往往配上酒類,基本上是紅酒配紅肉,白色的葡萄酒配魚肉。對我來說,肉質(zhì)總的不錯,但是口味比較清淡。我感覺法國的蔬菜種類比我們中國的少,而且價格不菲,有的比肉類還貴呢,這可能是因為法國的肉禽類都是大規(guī)模地在農(nóng)場飼養(yǎng),所以反而便宜了。
法國餐是真正的大餐,頭菜之前經(jīng)常有開胃酒,在飲開胃酒的時候還往往有些小點心相伴,主菜后有時候還有第二道主菜,之后是各式的奶酪、甜點。一頓飯下來常常要3到5個小時,往往邊吃邊聊,還好這通常只是周末家庭或者朋友聚會時才按照這種程序,日常生活中的用餐就相對簡單些:頭菜、主菜、奶酪和甜點,當然這是限于普通法國家庭,對于我們家,就更簡單了。只要是我做飯,兩個人在家有時候就一個菜,高興了就兩個菜加上白米飯,吃完了收碗筷完事,很少有甜點和奶酪。
其實,我們家也有買甜點和水果什么的??赡芤驗槲沂巧鲜兰o70年代出生的,飲食習慣還是比較傳統(tǒng),對甜食不太感興趣,往往是喝下午茶的時候吃點甜點,而在家一起吃飯的時候就不太習慣吃。鑰匙由于嚴重超重,所以也只好咬緊牙關跟我學,不過我倒是時常在洗碗機里發(fā)現(xiàn)一兩個甜點的盤子,估計是晚上鑰匙等我睡著之后偷偷跑到廚房吃過甜點后留下的。我也不常揭穿他,這也不能全怪鑰匙不太有自律性,因為對法國人來講,奶酪甜點在法國飲食里是很重要的。
法國的奶酪多達300種,以牛奶或者羊奶原料,加上發(fā)酵的成分,經(jīng)過不同的加工程序制成,每個地區(qū)的奶酪都不同,但原理和我們做臭豆腐大同小異。剛開始的時候我不太習慣,但是后來慢慢地在眾多的奶酪中也找到幾種喜歡的。
據(jù)說,吃奶酪對女人和老年人都有好處,因為鈣質(zhì)多,對于人體的骨質(zhì)增強有益。
最后,談一下法國的甜點。它在法國飲食著中有不可動搖的地位。法國甜點基本分為兩大類,一是冰淇淋類,這個在我們中國也是有的,其往往和水果類結合,再加上一點巧克力汁、奶油或者少許的如伏特加等的酒類。另一類是用牛奶、黃油、面粉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甜品,這一類品種繁多。制作方法也各異,如烘烤,冷凍。喜歡甜品的朋友到了法國一定要嘗嘗的。
我和鑰匙在餐館吃飯的時候,由于我甜點吃得少,我就不點,常常是最后吃點兒鑰匙點的甜點,反正他應該減肥。日子久了,有一次,在餐桌上,鑰匙愁眉苦臉地對我說,親愛的,我們又不是很窮,你自己點一個甜點吧。其實,他就是怕我吃了他的甜點?;叵肫饋?,平時在整個進餐過程中,他最殷勤的表現(xiàn)就是游說我點甜點。對他而言,這個甜點那個甜點都好吃,反正我若吃不完,那正好,他可以樂乎乎地解決掉。
中餐館在法國的地位
即使在法國,法國菜在各國餐館里價位也屬中高檔類,所以我們也不是常常去,相比之下,中餐館在法國很多,價廉物美,擁有眾多忠實的顧客。據(jù)說早期到法國的溫州人幾乎都是靠開中餐館起家的,后來大部分還是堅守此業(yè),賺了很多錢。當然也有一部分人用開餐館積累的原始資金做了其他產(chǎn)業(yè)?,F(xiàn)在在巴黎,中國餐館可謂比比皆是。當然這里的中國餐館的菜肴不能算的中國菜,結合了中國和南亞的菜譜,而且味道也法國化。
現(xiàn)在就連在法國的日本餐館、韓國餐館大部分也都是華人開的。因為物美價廉,這些餐館成了老百姓可以經(jīng)常去消費的好去處。
除了正式的中餐館,中式快餐店也是很受歡迎的。由于快餐店的稅少一些,自然價格也便宜不少。雖然所有的菜都是事先已經(jīng)做好的,但是價格低廉,方便快捷,而且有配送服務,所以對于上班一族來講,訂中餐是很好的選擇。
然而,由于2006年一家法國媒體報道中國餐館的衛(wèi)生問題之后,有半年左右中餐館的生意就大大不如從前好了,當時周末也就中餐生意慘淡。不過現(xiàn)在好了,中餐館又恢復了往常的景氣,因為不光是中國人,連法國人也很喜歡吃中餐。但是我真的希望法國的中餐館能夠繼續(xù)保持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能夠突破中低檔,也能像法國菜一樣,走入高檔類。這里的中餐大多為了要么迎合法國人的口味,要么節(jié)約成本,使用的中國菜的原料都比較粗糙,做工也不如國內(nèi)的那么精致、地道。鑰匙跟我回到中國也就是在咱中國老百姓吃的普通餐館用餐,他大大的吃驚,中國菜原來是這樣的?其實只有到了中國才知道,中國菜竟然真的這么好吃!后來他總是告訴法國朋友:"法國的中國菜不正宗,要吃要到中國去,你們一定會贊不絕口的!"
我酷愛中國美食,單身在法國的時候,不但在家常常做中餐,而且在外面吃飯的時候也是不辭辛苦地轉好幾道車就為吃著正宗的中國菜。
自從和鑰匙在一起之后,我讓他大開"胃"界,我們家大部分時間飄出的都是中國的飯菜香氣,他對中國菜贊不絕口。說到這里,想起兩年前一個女朋友在法國出嫁的時候,他們還是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結婚方式——男方來女方住處迎新娘,女方的朋友們要新郎寫下他要娶新娘的理由,否則就不讓他把她帶走。于是,他埋頭就寫:1.做菜做得好;2.人長得漂亮;3 .性格很溫柔;4……幸好在遞給女方之前,新郎的一個伙伴覺得有點不對,再一看發(fā)現(xiàn),新郎壓根沒有寫他愛她這條理由。未婚夫恍然大悟,盡管她菜做得很好吃,不過這個理由也太現(xiàn)實了吧。無奈只有一張紙,他只好趕緊在第一項前面硬擠上第0 項"我愛你"。
可見中國菜的魅力。
法國人對吃毫不吝惜
很多人說,世界上可以稱得上是美食國的,恐怕就數(shù)中國和法國了。咱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美食各有特色。法國人也是美食家,在吃上不遺余力。周末每個餐館幾乎總是座無虛席,大家都擠在小小的餐館里面,不亦樂乎。他們特別喜歡下餐館,而且下手挺狠,對吃毫不吝惜。
我記得有一次和鑰匙逛街,看到一件打折的男式休閑T恤,質(zhì)地和款式都不錯,我說給他買,鑰匙一看標簽,連忙搖頭說太貴了,說是明年我們回中國買。其實也就30多歐(合計人民幣300多元)吧。我實在沒有話說,這個價格在歐洲并不貴,買一件T恤還要等到明年,也太夸張了吧?要知道,到了周末,他就巴不得有朋友打電話約出去吃飯,一提到去餐館吃飯消費,鑰匙的眼睛總是會發(fā)光的。在餐館,一頓下來花的銀子,可以買好幾件這樣的衣服了,可是花錢在吃上,他是吭都不吭一聲的。
言歸正傳,巴黎可謂是各國美食的聚集地。傳統(tǒng)的法國菜還是要占絕對的一席之地的,不過跟我們中國大部分地方相比在吃飯程序上有所區(qū)別,他們的菜是一道道的上,吃完一道,再上另一道。
雖然中國有時候涼菜也先上,但是往往是為了等熱菜上來。
法國的經(jīng)典頭菜往往是沙拉、蝸牛、洋蔥湯、鵝肝醬。沙拉的種類很多,往往是鮮嫩的綠色蔬菜配上櫻桃西紅柿、生洋蔥粒、胡蘿卜絲、橄欖,奶酪粒再加上腌好的沙丁魚、剝好皮的蝦粒、無骨的雞粒、熏或咸豬肉、或者海鮮。我很喜歡吃這道菜,五顏六色、賞心悅目而且營養(yǎng)豐富、胃的負擔又不重。
蝸牛這道菜呢,當然是法國的一道特色菜,據(jù)統(tǒng)計,法國人每年要吃掉6萬噸蝸牛肉,折合30萬噸鮮活蝸牛。巴黎專營蝸牛食品的商店有500多家。在蝸牛肉上涂一層奶油,再將蝸牛肉與蔥、蒜等一起搗碎,拌上黃油和調(diào)料,塞進洗干凈的完整的蝸牛殼中,然后將"改裝"過的"蝸牛"放入底下有6個圓孔的圓形鐵盤內(nèi),擱在爐火上烘烤。等奶油烤化了,就可以取出蝸牛食用了。倒也蠻嫩,不過我個人覺得沒有什么特別出眾的地方,大概是因為我是重慶人,口味重,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我們中國很大眾的炒田螺。
洋蔥湯的做法是將洋蔥久久熬成味道香濃的湯然后配面包吃,法國人特別喜歡這道菜,可我還不太習慣硬硬的法式面包,所以吃的時候就只是喝湯。鵝肝醬有的可能知道,是選用一種特殊的大肥鵝的肝做成的,聽說這道菜要求的鵝肝,所以對于鵝的飼養(yǎng)是有點殘酷的,這些春天出生的鵝到秋天的時候有四周每天會被灌1公斤左右的混合飼料,以確保鵝肝肥大,要知道一個鵝肝要達到1.4斤到1.8斤重才算好呢。我知道內(nèi)幕之后,就不如以前那么常吃了。但是不得不承認這道菜入口即化,唇齒留香、余味無窮,其美味真是無與倫比。頭菜有時候也包括一些野味,如青蛙、鵪鶉等,但是由于季節(jié)原因,所以不是每時每刻都能吃到的。
主菜自然是各式各樣,加工精細,烹調(diào)考究,讓人浮想聯(lián)翩。法國菜比較重情調(diào),重用料的質(zhì)量。豬排、牛排、羊排、馬排,配上四季豆、土豆、胡蘿卜。肉類上面往往澆上汁。上菜的時候還往往配上酒類,基本上是紅酒配紅肉,白色的葡萄酒配魚肉。對我來說,肉質(zhì)總的不錯,但是口味比較清淡。我感覺法國的蔬菜種類比我們中國的少,而且價格不菲,有的比肉類還貴呢,這可能是因為法國的肉禽類都是大規(guī)模地在農(nóng)場飼養(yǎng),所以反而便宜了。
法國餐是真正的大餐,頭菜之前經(jīng)常有開胃酒,在飲開胃酒的時候還往往有些小點心相伴,主菜后有時候還有第二道主菜,之后是各式的奶酪、甜點。一頓飯下來常常要3到5個小時,往往邊吃邊聊,還好這通常只是周末家庭或者朋友聚會時才按照這種程序,日常生活中的用餐就相對簡單些:頭菜、主菜、奶酪和甜點,當然這是限于普通法國家庭,對于我們家,就更簡單了。只要是我做飯,兩個人在家有時候就一個菜,高興了就兩個菜加上白米飯,吃完了收碗筷完事,很少有甜點和奶酪。
其實,我們家也有買甜點和水果什么的??赡芤驗槲沂巧鲜兰o70年代出生的,飲食習慣還是比較傳統(tǒng),對甜食不太感興趣,往往是喝下午茶的時候吃點甜點,而在家一起吃飯的時候就不太習慣吃。鑰匙由于嚴重超重,所以也只好咬緊牙關跟我學,不過我倒是時常在洗碗機里發(fā)現(xiàn)一兩個甜點的盤子,估計是晚上鑰匙等我睡著之后偷偷跑到廚房吃過甜點后留下的。我也不常揭穿他,這也不能全怪鑰匙不太有自律性,因為對法國人來講,奶酪甜點在法國飲食里是很重要的。
法國的奶酪多達300種,以牛奶或者羊奶原料,加上發(fā)酵的成分,經(jīng)過不同的加工程序制成,每個地區(qū)的奶酪都不同,但原理和我們做臭豆腐大同小異。剛開始的時候我不太習慣,但是后來慢慢地在眾多的奶酪中也找到幾種喜歡的。
據(jù)說,吃奶酪對女人和老年人都有好處,因為鈣質(zhì)多,對于人體的骨質(zhì)增強有益。
最后,談一下法國的甜點。它在法國飲食著中有不可動搖的地位。法國甜點基本分為兩大類,一是冰淇淋類,這個在我們中國也是有的,其往往和水果類結合,再加上一點巧克力汁、奶油或者少許的如伏特加等的酒類。另一類是用牛奶、黃油、面粉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甜品,這一類品種繁多。制作方法也各異,如烘烤,冷凍。喜歡甜品的朋友到了法國一定要嘗嘗的。
我和鑰匙在餐館吃飯的時候,由于我甜點吃得少,我就不點,常常是最后吃點兒鑰匙點的甜點,反正他應該減肥。日子久了,有一次,在餐桌上,鑰匙愁眉苦臉地對我說,親愛的,我們又不是很窮,你自己點一個甜點吧。其實,他就是怕我吃了他的甜點?;叵肫饋?,平時在整個進餐過程中,他最殷勤的表現(xiàn)就是游說我點甜點。對他而言,這個甜點那個甜點都好吃,反正我若吃不完,那正好,他可以樂乎乎地解決掉。
中餐館在法國的地位
即使在法國,法國菜在各國餐館里價位也屬中高檔類,所以我們也不是常常去,相比之下,中餐館在法國很多,價廉物美,擁有眾多忠實的顧客。據(jù)說早期到法國的溫州人幾乎都是靠開中餐館起家的,后來大部分還是堅守此業(yè),賺了很多錢。當然也有一部分人用開餐館積累的原始資金做了其他產(chǎn)業(yè)?,F(xiàn)在在巴黎,中國餐館可謂比比皆是。當然這里的中國餐館的菜肴不能算的中國菜,結合了中國和南亞的菜譜,而且味道也法國化。
現(xiàn)在就連在法國的日本餐館、韓國餐館大部分也都是華人開的。因為物美價廉,這些餐館成了老百姓可以經(jīng)常去消費的好去處。
除了正式的中餐館,中式快餐店也是很受歡迎的。由于快餐店的稅少一些,自然價格也便宜不少。雖然所有的菜都是事先已經(jīng)做好的,但是價格低廉,方便快捷,而且有配送服務,所以對于上班一族來講,訂中餐是很好的選擇。
然而,由于2006年一家法國媒體報道中國餐館的衛(wèi)生問題之后,有半年左右中餐館的生意就大大不如從前好了,當時周末也就中餐生意慘淡。不過現(xiàn)在好了,中餐館又恢復了往常的景氣,因為不光是中國人,連法國人也很喜歡吃中餐。但是我真的希望法國的中餐館能夠繼續(xù)保持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能夠突破中低檔,也能像法國菜一樣,走入高檔類。這里的中餐大多為了要么迎合法國人的口味,要么節(jié)約成本,使用的中國菜的原料都比較粗糙,做工也不如國內(nèi)的那么精致、地道。鑰匙跟我回到中國也就是在咱中國老百姓吃的普通餐館用餐,他大大的吃驚,中國菜原來是這樣的?其實只有到了中國才知道,中國菜竟然真的這么好吃!后來他總是告訴法國朋友:"法國的中國菜不正宗,要吃要到中國去,你們一定會贊不絕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