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估價風險的辨識與防范(一)

字號:

一、引言
    我國的房地產業(yè)在土地使用制度、住房分配制度改革的催化作用下,正在向“國民經濟支柱產業(yè)”的地位邁進;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確定,又為房地產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市場經濟越發(fā)達,為其服務的中介行為就越多,要求也越高。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各類規(guī)范市場經濟的法律還不盡完善之時,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可或缺的社會中介行為之一的房地產估價工作,必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房地產估價也和其他社會中介行為一樣,具有風險性。估價機構及估價人員同樣需要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這也是房地產估價行業(yè)自身的特性及其在市場經濟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決定的,也可以說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實。沒有任何人或機構能保證可以完全不受估價風險的影響。
    那么,估價風險會對估價機構、估價人員造成哪些影響呢,又如何去辨識和防范它呢?下面就讓我們對房地產估價風險作一簡要分析。
    二、房地產估價風險的分類與發(fā)生的原因
    總結近幾年來估價工作的經驗、教訓,房地產估價所具有的風險,或者說有可能發(fā)生的潛在風險可分為兩大類。
    (一)第一類是估價行業(yè)自身內部存在的風險,亦可稱為內部風險或可消除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由于估價行業(yè)競爭日趨激烈,個別估價機構采取了壓價、對交易信息資料進行封鎖、壟斷等不正當競爭手段,致使經營風險加??;
    2、由于端慣了“鐵飯碗”、吃慣了“大鍋飯”,養(yǎng)成坐等客戶上門的習慣,使經濟效益每況愈下,甚至發(fā)生虧損乃至破產的鳳險;
    3、估價人員不思進取,胡評亂估,估價報告質量低劣,致使發(fā)生房地產估價管理部門不予確認或者與委托方發(fā)生經濟糾紛的風險;
    4、法制觀念淡薄,只求效益不講信譽,將某些不合法或有爭議的房地產也進行估價,導致引發(fā)法律訴訟的風險;
    5、估價報告不能按約定期限交付,造成委托方拒付估價費用的風險;
    6、估價人員與委托方有厲害關系,不但未予回避,反而故意偏袒房地產交易雙方中的一方,使估價結論失去公允性,致使發(fā)生經濟糾紛的風險;
    7、估價人員未能正確掌握房地產價值標準對估價的影響,估價目的與估價方法、估價值不匹配,或估價依據不充分,造成估價結論誤差明顯,從而引發(fā)爭議的風險;
    8、受自身執(zhí)業(yè)能力限制,對委估房地產特性了解不夠,應聘卻未聘請專家,未聽取專家鑒定意見就勉強地進行估價,使估價結論發(fā)生較大偏差,而發(fā)生經濟糾紛的風險;
    9、個別評估人員接受委托方的“好處”,無原則滿足委托方的不當要求,明顯高估或低估委估房地產價值,從而發(fā)生經濟糾紛的風險;
    10、由于估價報告文字敘述不當,用詞含糊,定義不清,缺少必要的設定條件,造成委托方誤解,而引發(fā)爭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