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xué)考試
中國法律思想史試題
課程代碼:00264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所反映的法律思想是( )
A.天命無常
B.致天之罰
C.以德配天
D.天下大同
2.西周宗法等級制完備的核心是( )
A.嫡長繼承制
B.世卿世祿制
C.分封制
D.君權(quán)神授制
3.公元前536年,子產(chǎn)"鑄刑書",當(dāng)時反對為激烈的是( )
A.韓非
B.鄧析
C.公孫僑
D.叔向
4.孔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發(fā)點是( )
A.法
B.仁
C.政
D.德
5.墨家創(chuàng)始人的法律思想部分來源于( )
A.陰陽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6.先秦諸子中,早提出"君人南面之術(shù)"的是(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縱橫家
7.法家將君主掌握政權(quán)和駕馭臣下的方法和手段概括為( )
A.法
B.術(shù)
C.勢
D.道
8.東漢第一個對讖緯神學(xué)從理論上系統(tǒng)地加以清算和批判的思想家是( )
A.仲長統(tǒng)
B.劉秀
C.王充
D.董仲舒
9.在唐代,集中批判了"賞以春夏而刑以秋冬"理論的思想家是( )
A.韓愈
B.白居易
C.魏征
D.柳宗元
10.宋代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有治人,無治法
B.無為而治
C.存天理,滅人欲
D.德禮政刑
11.在丘濬看來,"明刑弼教"是刑罰的( )
A.一般價值
B.普通價值
C.特殊價值
D.根本價值
12."圣王殺以止殺,刑期無刑,不聞縱釋有罪以為仁也",認(rèn)為寬容犯罪是( )
A.王者之政
B.圣王之仁
C.姑息之愛
D.明刑弼教
13.元朝初年的立法指導(dǎo)原則主要是耶律楚材起草的( )
A.《大扎撒》和《便宜一十八事》
B.《陳時務(wù)十策》和《大扎撒》
C.《元史刑法志》和《大扎撒》
D.《便宜一十八事》和《陳時務(wù)十策》
14.黃宗羲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主張的核心是( )
A.變集權(quán)為分權(quán),變專制為自治
B.學(xué)校議政
C.天下為主,君為客
D.工商皆本
15.提出"君臣共理天下"的宋代思想家是( )
A.王安石
B.鮑敬言
C.范仲淹
D.司馬光
16.提出"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主張的思想家是( )
A.王夫之
B.顧炎武
C.黃宗羲
D.張居正
17.近代思想家中,曾對幕僚專擅司法權(quán)力的現(xiàn)象作了深刻揭露和批評的是( )
A.林則徐
B.龔自珍
C.曾國藩
D.洪仁玕
18."天下為天下之天下"的主張出自( )
A.龔自珍
B.林則徐
C.曾國藩
D.魏源
19.太平天國時期,具有發(fā)展資本主義傾向的綱領(lǐng)性文件是( )
A.《天朝田畝制度》
B.《原道救世歌》
C.《資政新篇》
D.《十款天條》
20.在張之洞看來,經(jīng)術(shù)中之"著者"是( )
A.尊尊、親親
B.親親之義、男女之別
C.尊尊、親親、男女有別
D.刑罰平,結(jié)民心
21."戊戌變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求強(qiáng)求富
B.改革舊律
C.共和革命
D.救亡圖存
22."議政者譬若心思,行政者譬若手足,司法者譬若耳目"的說法直接體現(xiàn)的法律思想是( )
A.三權(quán)分立
B.民主政治
C.君主立憲
D.變法維新
23.曾國藩從維護(hù)綱常名教立場出發(fā),認(rèn)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結(jié)合點是( )
A.忠信篤敬
B.嚴(yán)刑重法
C.修齊治平
D.一秉于禮
24.《大同書》提出致刑措、達(dá)大同的根本方法在于( )
A.去九界
B.開國會
C.設(shè)議院
D.行立憲
25.在梁啟超的觀點中,君主立憲與君主專制的"體"( )
A.完全不同
B.完全相同
C.部分不同
D.部分相同
26.在建立君主立憲、實行三權(quán)分立的問題上,康有為著重探討的問題是建立( )
A.代議機(jī)構(gòu)
B.司法機(jī)構(gòu)
C.行政機(jī)構(gòu)
D.憲法機(jī)構(gòu)
27.清末法律改革中,針對《大清新刑律草案》展開激烈論爭的兩派是( )
A.改良派與禮教派
B.革命派與禮教派
C.禮教派與法理派
D.洋務(wù)派與法理派
28.清末提出"有其法者,尤貴有其人"的是( )
A.孫中山
B.梁啟超
C.張之洞
D.沈家本
29.孫中山認(rèn)為,民生主義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的兩大問題是( )
A.土地和人力
B.資本和土地
C.人力和物力
D.資本和物力
30.章太炎為了闡述對代議制的否定意見,撰寫的文章是( )
A.《革命之道德》
B.《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C.《代議然否論》
D.《與馬良書》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禮治"是維護(hù)宗法等級制的工具,其基本原則有( ?。?BR> A.男女有別
B.親親
C.長長
D.友友
E.尊尊
32.管仲提出的"國之四維"包括( )
A.義
B.信
C.恥
D.廉
E.禮
33.東漢王充系統(tǒng)批判的學(xué)說是( ?。?BR> A.天刑論
B.文武張設(shè)
C.禮法兼用
D.天生圣人
E.帝王受命
34.金世宗慎刑思想的內(nèi)容包括( )
A.?dāng)喟府?dāng)"以情求之",不以刑訊為然
B.提高審判效率,勿使滯留
C.確立君主高權(quán)威
D.強(qiáng)調(diào)宗室與外戚的區(qū)別
E.根據(jù)犯罪具體情節(jié),區(qū)別對待
35.清末法律改革過程中,沈家本撰寫的文章有( )
A.《陳修訂大旨折》
B.《書勞提學(xué)新刑律草案說帖后》
C.《答戴尚書書》
D.《論國家主義與家族主義之區(qū)別》
E.《法學(xué)盛衰說》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令順民心
37.興功禁暴
38.律學(xué)
39.太平之世不立刑
40."三權(quán)之體皆筦于君主"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7分,共21分)
41.簡述神權(quán)法思想在夏、商、西周的變化及其意義。
42.簡述荀子"有治人無治法"的思想。
43.簡述張之洞"中體西用"的法律思想。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44.試論《唐律疏議》的法律思想及其歷史意義。
45.試述沈家本的資產(chǎn)階級法治主張及其意義。
中國法律思想史試題
課程代碼:00264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所反映的法律思想是( )
A.天命無常
B.致天之罰
C.以德配天
D.天下大同
2.西周宗法等級制完備的核心是( )
A.嫡長繼承制
B.世卿世祿制
C.分封制
D.君權(quán)神授制
3.公元前536年,子產(chǎn)"鑄刑書",當(dāng)時反對為激烈的是( )
A.韓非
B.鄧析
C.公孫僑
D.叔向
4.孔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發(fā)點是( )
A.法
B.仁
C.政
D.德
5.墨家創(chuàng)始人的法律思想部分來源于( )
A.陰陽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6.先秦諸子中,早提出"君人南面之術(shù)"的是(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縱橫家
7.法家將君主掌握政權(quán)和駕馭臣下的方法和手段概括為( )
A.法
B.術(shù)
C.勢
D.道
8.東漢第一個對讖緯神學(xué)從理論上系統(tǒng)地加以清算和批判的思想家是( )
A.仲長統(tǒng)
B.劉秀
C.王充
D.董仲舒
9.在唐代,集中批判了"賞以春夏而刑以秋冬"理論的思想家是( )
A.韓愈
B.白居易
C.魏征
D.柳宗元
10.宋代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有治人,無治法
B.無為而治
C.存天理,滅人欲
D.德禮政刑
11.在丘濬看來,"明刑弼教"是刑罰的( )
A.一般價值
B.普通價值
C.特殊價值
D.根本價值
12."圣王殺以止殺,刑期無刑,不聞縱釋有罪以為仁也",認(rèn)為寬容犯罪是( )
A.王者之政
B.圣王之仁
C.姑息之愛
D.明刑弼教
13.元朝初年的立法指導(dǎo)原則主要是耶律楚材起草的( )
A.《大扎撒》和《便宜一十八事》
B.《陳時務(wù)十策》和《大扎撒》
C.《元史刑法志》和《大扎撒》
D.《便宜一十八事》和《陳時務(wù)十策》
14.黃宗羲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主張的核心是( )
A.變集權(quán)為分權(quán),變專制為自治
B.學(xué)校議政
C.天下為主,君為客
D.工商皆本
15.提出"君臣共理天下"的宋代思想家是( )
A.王安石
B.鮑敬言
C.范仲淹
D.司馬光
16.提出"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主張的思想家是( )
A.王夫之
B.顧炎武
C.黃宗羲
D.張居正
17.近代思想家中,曾對幕僚專擅司法權(quán)力的現(xiàn)象作了深刻揭露和批評的是( )
A.林則徐
B.龔自珍
C.曾國藩
D.洪仁玕
18."天下為天下之天下"的主張出自( )
A.龔自珍
B.林則徐
C.曾國藩
D.魏源
19.太平天國時期,具有發(fā)展資本主義傾向的綱領(lǐng)性文件是( )
A.《天朝田畝制度》
B.《原道救世歌》
C.《資政新篇》
D.《十款天條》
20.在張之洞看來,經(jīng)術(shù)中之"著者"是( )
A.尊尊、親親
B.親親之義、男女之別
C.尊尊、親親、男女有別
D.刑罰平,結(jié)民心
21."戊戌變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求強(qiáng)求富
B.改革舊律
C.共和革命
D.救亡圖存
22."議政者譬若心思,行政者譬若手足,司法者譬若耳目"的說法直接體現(xiàn)的法律思想是( )
A.三權(quán)分立
B.民主政治
C.君主立憲
D.變法維新
23.曾國藩從維護(hù)綱常名教立場出發(fā),認(rèn)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結(jié)合點是( )
A.忠信篤敬
B.嚴(yán)刑重法
C.修齊治平
D.一秉于禮
24.《大同書》提出致刑措、達(dá)大同的根本方法在于( )
A.去九界
B.開國會
C.設(shè)議院
D.行立憲
25.在梁啟超的觀點中,君主立憲與君主專制的"體"( )
A.完全不同
B.完全相同
C.部分不同
D.部分相同
26.在建立君主立憲、實行三權(quán)分立的問題上,康有為著重探討的問題是建立( )
A.代議機(jī)構(gòu)
B.司法機(jī)構(gòu)
C.行政機(jī)構(gòu)
D.憲法機(jī)構(gòu)
27.清末法律改革中,針對《大清新刑律草案》展開激烈論爭的兩派是( )
A.改良派與禮教派
B.革命派與禮教派
C.禮教派與法理派
D.洋務(wù)派與法理派
28.清末提出"有其法者,尤貴有其人"的是( )
A.孫中山
B.梁啟超
C.張之洞
D.沈家本
29.孫中山認(rèn)為,民生主義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的兩大問題是( )
A.土地和人力
B.資本和土地
C.人力和物力
D.資本和物力
30.章太炎為了闡述對代議制的否定意見,撰寫的文章是( )
A.《革命之道德》
B.《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C.《代議然否論》
D.《與馬良書》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禮治"是維護(hù)宗法等級制的工具,其基本原則有( ?。?BR> A.男女有別
B.親親
C.長長
D.友友
E.尊尊
32.管仲提出的"國之四維"包括( )
A.義
B.信
C.恥
D.廉
E.禮
33.東漢王充系統(tǒng)批判的學(xué)說是( ?。?BR> A.天刑論
B.文武張設(shè)
C.禮法兼用
D.天生圣人
E.帝王受命
34.金世宗慎刑思想的內(nèi)容包括( )
A.?dāng)喟府?dāng)"以情求之",不以刑訊為然
B.提高審判效率,勿使滯留
C.確立君主高權(quán)威
D.強(qiáng)調(diào)宗室與外戚的區(qū)別
E.根據(jù)犯罪具體情節(jié),區(qū)別對待
35.清末法律改革過程中,沈家本撰寫的文章有( )
A.《陳修訂大旨折》
B.《書勞提學(xué)新刑律草案說帖后》
C.《答戴尚書書》
D.《論國家主義與家族主義之區(qū)別》
E.《法學(xué)盛衰說》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令順民心
37.興功禁暴
38.律學(xué)
39.太平之世不立刑
40."三權(quán)之體皆筦于君主"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7分,共21分)
41.簡述神權(quán)法思想在夏、商、西周的變化及其意義。
42.簡述荀子"有治人無治法"的思想。
43.簡述張之洞"中體西用"的法律思想。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44.試論《唐律疏議》的法律思想及其歷史意義。
45.試述沈家本的資產(chǎn)階級法治主張及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