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上海高三全面使用新教材 語文大瘦身

字號:

高三語文教材“大瘦身” 必讀篇目僅13篇
    晨報記者 王 婧
    新學期,本市高三年級都將使用“二期課改”新教材,明年將是新教材全面使用后的首次高考。記者獲悉,其中高三語文教材改動很大,不僅篇目大幅減少,體系也進行了調整。據(jù)負責高中語文教材編寫的有關人士透露,“大瘦身”后的高三語文新教材減去了一些過難篇目,必讀篇目只有13篇,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減負。
    減法:篇目減 難度降
    本市高中語文教材主編王鐵仙教授介紹說,語文新教材開學前將發(fā)到每位高三學生手上。新教材“由胖變瘦”,僅有課文25篇,相比原來44篇課文的總數(shù)減少了三分之一還多。而且在25篇課文中,也不要求教師全部都教,而是分成了基本篇目和略讀篇目,基本篇目要求必讀,數(shù)量只占了一半,為13篇。
    王鐵仙表示,精簡篇目主要是出于“減負”的目的,這既減少了教師的選擇難度,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據(jù)悉,原來的教材雖然也有允許不教的選讀篇目,但學校教師因為擔心考試考到,往往每篇都教,這樣一來,44篇的篇目數(shù)量無疑是多的,因此這次新教材干脆減少了篇目數(shù)量。
    在新教材容量減少的同時,難度也在降低。據(jù)悉,調整后的新教材將一些過難的不太適合教學的篇目去掉了,比如《<物種起源>導言》是篇十分經(jīng)典的文章,但因為內容較深被刪去。
    修訂后的新教材還對體系“動了刀”,將過去完全以內容主題分單元調整成了4個主題單元和2個文體單元。
    加法:附習題 增品種
    與試驗本教材課文后不附練習題不同的是,新教材的每篇課文后面都增加了練習題,以便于檢驗教學成果,防止教學流于空泛。
    文言文依然在高三語文新教材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雖然絕對數(shù)量在減少,但比例仍占到40%,分2個單元。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新增了“史傳文學”這一中國文史中特有的品種。
    釋疑:今年高考復讀生需適應
    “這次的高三語文教材調整非常大,但很多課文是在冊次之間進行的調整。”王鐵仙解釋說,此次高三年級第一學期語文新教材的調整,是把高中語文全部六冊教材放在一起進行整體考慮,根據(jù)篇幅由易到難,重新組合調整而成的。比如,茨威格的《世間美的墳墓》原來是放在高二第一學期,這次被移到了高三第一學期。另外,原來高三第一學期教材中沒有魯迅文章,這次在第四單元收入魯迅的《未有天才之前》,這是因為主題的需要,與魯迅文章本身的難易無關。
    按照市教委的部署,“二期課改”今年9月就將推廣至高三年級,屆時全體高三學生都將使用新教材。明年將是新教材全面使用后的首次高考,而今年的高考生選擇復讀后也將要重新去適應新高三教材。
    如何看待新教材與高考的關系,是否學生會因此出現(xiàn)不適應?對此,教育專家表示,擔心實屬不必。因為一張滿分150分的高考試卷,絕大部分內容并不選自教材,課文篇目通常也不會作為考試題目,今年高考語文試卷中涉及教材文言詩文默寫的只占5分,因此學生不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