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開發(fā)出可觀察到光的大小和動向的新概念顯微鏡(中)

字號:


    韓國國內研究組對現(xiàn)有的顯微鏡進行大幅改善,開發(fā)出了能夠同時觀察到光的大小和動向的新概念顯微鏡。
    首爾大學物理天文學院的金大植(照片)教授組22日宣布,與高麗大學的樸圭煥(物理學)教授共同在世界上最先開發(fā)出了能夠將光的電子波形象化的“向量場(vector field)顯微鏡”。
    19世紀末,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證明了光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電磁波,但用現(xiàn)有的顯微鏡,只能測定光的明暗程度,還沒有可以直接確認電磁波的方向的方法。
    但金大植教授組在吸收狹窄部位的光將其影像化的接近場顯微鏡的探針根部使用貼有nm(納米,1nm為10億分之1米)單位的金屬納米粒子的“功能性探針”,解決了這一問題。
    受光照射的功能性探針的納米粒子將散射的光的信號通過便光板拍攝下來之后進行分析,可得出光的大小和電磁波方向(向量的性質)。
    金大植教授表示:“經(jīng)過1年零6個多月的研究開發(fā)出的向量場顯微鏡將在實驗室中廣泛使用。到目前為止,雖然在棱鏡與金屬表面上觀察了光的磁場,但以后如果改良到能夠將生物體影像化的程度,將獲得更多的信息?!?BR>    研究處處長鞠梁表示:“如果使用新開發(fā)出的顯微鏡,就能夠發(fā)現(xiàn)到目前為止一直無法觀察到的病毒的存在等,以后橫跨物理學、化學、生命工學等科學技術的整個領域,應用領域將無窮無盡?!?BR>    金大植教授組的論文將被刊登在明年1月發(fā)行的光學領域國際學術雜志《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創(chuàng)刊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