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病毒感染
第一節(jié) 病毒性肝炎
【考綱要求】
1.病原學(xué):肝炎病毒的種類及其抗原抗體系統(tǒng)。
2.流行病學(xué):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及人群易感性。
3.臨床表現(xiàn):病毒性肝炎的臨床分型及各型肝炎的臨床表現(xiàn)。
4.診斷:各型肝炎的診斷(臨床診斷及病原學(xué)診斷)。
5.鑒別診斷:黃疸型肝炎與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的鑒別。
6.治療:慢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療及重型肝炎肝性腦病的防治。
7.預(yù)防:病毒性肝炎的預(yù)防措施。
【考點(diǎn)縱覽】
1.乙型肝炎三抗原抗體系統(tǒng)的臨床意義。
2. HBV DNA聚合酶位于HBV核心部分,是直接反映HBV復(fù)制能力的指標(biāo),是HBV感染最直接、最特異和靈敏的指標(biāo)。
3. HCV RNA在血清中的檢出,表明血液中有 HCV存在,是有傳染性的直接證據(jù)。
4.糞口途徑傳播見于甲型和戊型肝炎,體液傳播是HBV、HDV、HCV的主要傳播途徑。
5.急性肝炎可分為三期:黃疸前期、黃疸期和恢復(fù)期。
6.慢性肝炎僅見于乙、丙、丁3型肝炎。
7.黃疸型肝炎需要與溶血性黃疸和肝外阻塞性黃疸鑒別。
8.肝炎的抗病毒治療及重型肝炎肝性腦病的防治。
【歷年考題點(diǎn)津】
1.10歲男孩,近8天來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乏力、尿色黃來院就診。病前兩周曾注射丙種球蛋白一支。檢查:鞏膜黃染,肝肋下3cm、脾未觸及,化驗(yàn);ALT500U,膽紅素85.5μmol/L,抗HAV-IgM(+),抗HAV-IgG(+),HBsAg(+),HBeAg(+),抗HBc-IgM(+),應(yīng)診斷為
A.急性甲型肝炎,乙肝病毒攜帶者
B.急性乙型肝炎,既往感染過甲型肝炎
C.急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
D.被動(dòng)獲得甲肝抗體,急性甲型肝炎,乙肝病毒攜帶者
E.被動(dòng)獲得甲肝抗體,急性乙型肝炎
答案:C
試題點(diǎn)評:抗HAV-IgM(+)僅在急性感染時(shí)出現(xiàn),而HBsAg(+),HBeAg(+),抗HBc-IgM(+)也提示同時(shí)感染了乙型肝炎。故選C。
2. HBV感染后產(chǎn)生的保護(hù)性抗體是
A.抗-HBs
B.抗HBcIgM
C.抗HBcIgG
D.抗HBe
E.抗前S
答案:A
3.下列乙肝病毒標(biāo)記物中反映HBV有活動(dòng)性復(fù)制和傳染性的是
A.表面抗原(HBsAg)
B.表面抗體(抗-HBs )
C.e抗原(HBeAg)
D.e抗體(抗-HBe)
E.核心抗體(抗-HBc)
答案:C
4.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組歸類于DNA病毒的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答案:B
5.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不能檢測到的乙肝病毒標(biāo)記物是
A. HBsAg
B.抗-HBs
C. HBeAg
D. HBcAg
E.抗-HBc
答案:D
6.兒童感染戊肝病毒后,常表現(xiàn)為
A.顯性感染
B.潛伏性感染
C.隱性感染
D.病毒攜帶者
E.病毒清除
答案:C
7.甲型肝炎病程中,傳染性的階段是
A.潛伏期
B.黃疸前期
C.黃疸期
D.恢復(fù)期
E.慢性期
答案:B
8.感染病原體后,僅引起機(jī)體發(fā)生特異性免疫應(yīng)答而臨床上不出現(xiàn)特異性的癥狀和體征,稱為
A.顯性感染
B.潛伏性感染
C.隱性感染
D.病原攜帶狀態(tài)
E.病原體被清除
答案:C
9. Dane顆粒是
A.丁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甲型肝炎病毒
D.戊型肝炎病毒
E.丙型肝炎病毒
答案:B
10.男性,44歲,發(fā)現(xiàn)HBsAg陽性9年,ALT時(shí)有增高。近3周來食欲下降,尿黃,明顯乏力,齒眼出血,近2周尿少。查體:神清,撲翼樣震顫(+),化驗(yàn):ALT176U/L,TBIL 432μmol/L,PT 38秒(對照 13秒),該患者應(yīng)診斷為
A.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
B.病毒性肝炎乙型亞急性重型
C.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
D.乙肝后肝硬化
E.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
答案:A
試題點(diǎn)評:患者在慢性肝炎的基礎(chǔ)上出現(xiàn)急性的重度肝炎的癥狀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
11.血清中常規(guī)檢查檢測不到的HBV標(biāo)志物是
A. HBsAg
B. HBeAg
C. HBcAg
D.抗-HBe
E.抗-HBc
答案:C
第一節(jié) 病毒性肝炎
【考綱要求】
1.病原學(xué):肝炎病毒的種類及其抗原抗體系統(tǒng)。
2.流行病學(xué):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及人群易感性。
3.臨床表現(xiàn):病毒性肝炎的臨床分型及各型肝炎的臨床表現(xiàn)。
4.診斷:各型肝炎的診斷(臨床診斷及病原學(xué)診斷)。
5.鑒別診斷:黃疸型肝炎與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的鑒別。
6.治療:慢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療及重型肝炎肝性腦病的防治。
7.預(yù)防:病毒性肝炎的預(yù)防措施。
【考點(diǎn)縱覽】
1.乙型肝炎三抗原抗體系統(tǒng)的臨床意義。
2. HBV DNA聚合酶位于HBV核心部分,是直接反映HBV復(fù)制能力的指標(biāo),是HBV感染最直接、最特異和靈敏的指標(biāo)。
3. HCV RNA在血清中的檢出,表明血液中有 HCV存在,是有傳染性的直接證據(jù)。
4.糞口途徑傳播見于甲型和戊型肝炎,體液傳播是HBV、HDV、HCV的主要傳播途徑。
5.急性肝炎可分為三期:黃疸前期、黃疸期和恢復(fù)期。
6.慢性肝炎僅見于乙、丙、丁3型肝炎。
7.黃疸型肝炎需要與溶血性黃疸和肝外阻塞性黃疸鑒別。
8.肝炎的抗病毒治療及重型肝炎肝性腦病的防治。
【歷年考題點(diǎn)津】
1.10歲男孩,近8天來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乏力、尿色黃來院就診。病前兩周曾注射丙種球蛋白一支。檢查:鞏膜黃染,肝肋下3cm、脾未觸及,化驗(yàn);ALT500U,膽紅素85.5μmol/L,抗HAV-IgM(+),抗HAV-IgG(+),HBsAg(+),HBeAg(+),抗HBc-IgM(+),應(yīng)診斷為
A.急性甲型肝炎,乙肝病毒攜帶者
B.急性乙型肝炎,既往感染過甲型肝炎
C.急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
D.被動(dòng)獲得甲肝抗體,急性甲型肝炎,乙肝病毒攜帶者
E.被動(dòng)獲得甲肝抗體,急性乙型肝炎
答案:C
試題點(diǎn)評:抗HAV-IgM(+)僅在急性感染時(shí)出現(xiàn),而HBsAg(+),HBeAg(+),抗HBc-IgM(+)也提示同時(shí)感染了乙型肝炎。故選C。
2. HBV感染后產(chǎn)生的保護(hù)性抗體是
A.抗-HBs
B.抗HBcIgM
C.抗HBcIgG
D.抗HBe
E.抗前S
答案:A
3.下列乙肝病毒標(biāo)記物中反映HBV有活動(dòng)性復(fù)制和傳染性的是
A.表面抗原(HBsAg)
B.表面抗體(抗-HBs )
C.e抗原(HBeAg)
D.e抗體(抗-HBe)
E.核心抗體(抗-HBc)
答案:C
4.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組歸類于DNA病毒的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答案:B
5.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不能檢測到的乙肝病毒標(biāo)記物是
A. HBsAg
B.抗-HBs
C. HBeAg
D. HBcAg
E.抗-HBc
答案:D
6.兒童感染戊肝病毒后,常表現(xiàn)為
A.顯性感染
B.潛伏性感染
C.隱性感染
D.病毒攜帶者
E.病毒清除
答案:C
7.甲型肝炎病程中,傳染性的階段是
A.潛伏期
B.黃疸前期
C.黃疸期
D.恢復(fù)期
E.慢性期
答案:B
8.感染病原體后,僅引起機(jī)體發(fā)生特異性免疫應(yīng)答而臨床上不出現(xiàn)特異性的癥狀和體征,稱為
A.顯性感染
B.潛伏性感染
C.隱性感染
D.病原攜帶狀態(tài)
E.病原體被清除
答案:C
9. Dane顆粒是
A.丁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甲型肝炎病毒
D.戊型肝炎病毒
E.丙型肝炎病毒
答案:B
10.男性,44歲,發(fā)現(xiàn)HBsAg陽性9年,ALT時(shí)有增高。近3周來食欲下降,尿黃,明顯乏力,齒眼出血,近2周尿少。查體:神清,撲翼樣震顫(+),化驗(yàn):ALT176U/L,TBIL 432μmol/L,PT 38秒(對照 13秒),該患者應(yīng)診斷為
A.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
B.病毒性肝炎乙型亞急性重型
C.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
D.乙肝后肝硬化
E.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
答案:A
試題點(diǎn)評:患者在慢性肝炎的基礎(chǔ)上出現(xiàn)急性的重度肝炎的癥狀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
11.血清中常規(guī)檢查檢測不到的HBV標(biāo)志物是
A. HBsAg
B. HBeAg
C. HBcAg
D.抗-HBe
E.抗-HBc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