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日本年輕人,流行語,口語的變化迅猛,可能這歸功于個人情報機器的普及造成的,最典型的就是網(wǎng)絡(luò)用語,手機短信用語的影響。與此同時,從事國語教育的老師學者們都不斷呼吁要加強日語規(guī)范教育和義務(wù)教育的日語基礎(chǔ)學習能力。
昨天與孩子的私塾英語老師交談,說起了大多數(shù)日本孩子現(xiàn)在能說日語,而且語速遠遠超過上一代日本人,但是能夠使用日語本來的語法準確地理解日語的日本人這10年日益減少,尤其是日本的年輕人,比如最典型的英語教育中的現(xiàn)在進行時和過去進行時是日本人最頭疼的兩個時態(tài)。殊不知,日語其實也有這兩種時態(tài)。
1.私は車を洗っています。(我在洗車)
2.私は昨日、車を洗った。(我昨天洗車了)
3.私は昨日、車を洗っていた。(我昨天那時正在洗車)
1.是典型的日語現(xiàn)在進行時,我正在洗車。2.是過去時我昨天洗車。3.是我昨天正在洗車,大多數(shù)人對現(xiàn)在進行時沒有特別的困難,日語英語可以對譯,但是大多數(shù)日本年輕人現(xiàn)在卻不知道2和3的區(qū)別。2強調(diào)的是昨天洗車的事實,因此用過去式即可,而3不僅僅是表達昨天洗車這件事,更著重強調(diào)昨天正在洗車時的那個活生生的場面。
同樣,日語獨特的表達方法,給日本人學英語造成了不少的障礙,大多數(shù)日本人說日語脫口而出,卻不知道為何要這樣說,這種現(xiàn)象可以稱為情景流動,不加思索地自己的語言表達習慣被環(huán)境所帶動,習慣成自然,例如,我想吃西瓜,日本人通常的說法是——私は西瓜を食べたいと思っていた。日本人在翻譯英語的時候,由于日語的語序獨特,不同于中文,也不同于英語,因此必須先找出主語和謂語動詞重新組織句子結(jié)構(gòu),在我們中國人說的時候只有一個“吃”的動詞,因此相當容易組織英語的我想吃西瓜,那就是“I want to……”的句型,但是日本人說的日語里面其實出現(xiàn)了2個動詞,“(吃)食べたい”“(想)思っていた”,而受日語的動詞總是在句子末尾的影響,很多日本人在翻譯“我想吃西瓜”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英語句型:“I think .”。
由此總結(jié)日本人的英語,可以讓我們中國人學日語的時候獲得一種啟發(fā),那就是中文翻譯日語時,如果按照中文習慣翻譯,那么是很不像日語的日語,這也就是為什么“他是學生”這句話在日本人嘴里通常不說:“彼は學生です(他是學生)”,而是習慣上說:“彼は學生だと思います(我想他是學生)”,同樣上述例子的我想吃西瓜的日語說“私は西瓜を食べたかった”并沒有錯,但是日本人的日語還是習慣說“私は西瓜を食べたいと思っていた”,初學日語有時候有一種錯覺,感到日語句子的后面部分累贅啰嗦,可有可無的冗余部分很多,其實這正是日語的精髓所在,使用后面很多看似冗余的部分,可以達到表達的曖昧,婉轉(zhuǎn),柔和會話場景氣氛的效果,而日語的美感也就在于此,因此在翻譯時尤其必須注意。
昨天與孩子的私塾英語老師交談,說起了大多數(shù)日本孩子現(xiàn)在能說日語,而且語速遠遠超過上一代日本人,但是能夠使用日語本來的語法準確地理解日語的日本人這10年日益減少,尤其是日本的年輕人,比如最典型的英語教育中的現(xiàn)在進行時和過去進行時是日本人最頭疼的兩個時態(tài)。殊不知,日語其實也有這兩種時態(tài)。
1.私は車を洗っています。(我在洗車)
2.私は昨日、車を洗った。(我昨天洗車了)
3.私は昨日、車を洗っていた。(我昨天那時正在洗車)
1.是典型的日語現(xiàn)在進行時,我正在洗車。2.是過去時我昨天洗車。3.是我昨天正在洗車,大多數(shù)人對現(xiàn)在進行時沒有特別的困難,日語英語可以對譯,但是大多數(shù)日本年輕人現(xiàn)在卻不知道2和3的區(qū)別。2強調(diào)的是昨天洗車的事實,因此用過去式即可,而3不僅僅是表達昨天洗車這件事,更著重強調(diào)昨天正在洗車時的那個活生生的場面。
同樣,日語獨特的表達方法,給日本人學英語造成了不少的障礙,大多數(shù)日本人說日語脫口而出,卻不知道為何要這樣說,這種現(xiàn)象可以稱為情景流動,不加思索地自己的語言表達習慣被環(huán)境所帶動,習慣成自然,例如,我想吃西瓜,日本人通常的說法是——私は西瓜を食べたいと思っていた。日本人在翻譯英語的時候,由于日語的語序獨特,不同于中文,也不同于英語,因此必須先找出主語和謂語動詞重新組織句子結(jié)構(gòu),在我們中國人說的時候只有一個“吃”的動詞,因此相當容易組織英語的我想吃西瓜,那就是“I want to……”的句型,但是日本人說的日語里面其實出現(xiàn)了2個動詞,“(吃)食べたい”“(想)思っていた”,而受日語的動詞總是在句子末尾的影響,很多日本人在翻譯“我想吃西瓜”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英語句型:“I think .”。
由此總結(jié)日本人的英語,可以讓我們中國人學日語的時候獲得一種啟發(fā),那就是中文翻譯日語時,如果按照中文習慣翻譯,那么是很不像日語的日語,這也就是為什么“他是學生”這句話在日本人嘴里通常不說:“彼は學生です(他是學生)”,而是習慣上說:“彼は學生だと思います(我想他是學生)”,同樣上述例子的我想吃西瓜的日語說“私は西瓜を食べたかった”并沒有錯,但是日本人的日語還是習慣說“私は西瓜を食べたいと思っていた”,初學日語有時候有一種錯覺,感到日語句子的后面部分累贅啰嗦,可有可無的冗余部分很多,其實這正是日語的精髓所在,使用后面很多看似冗余的部分,可以達到表達的曖昧,婉轉(zhuǎn),柔和會話場景氣氛的效果,而日語的美感也就在于此,因此在翻譯時尤其必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