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1、訴前財產保全:是指在提起訴訟之前,人民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的申請,而對爭議的標的物或被申請人的有關財產依法采取的強制性保護措施。
2、拘傳: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定情況下派出司法警察強制有關訴訟參與人到庭或到場的強制措施。
3、對等原則,是指一國司法機關如果對他國公民、企業(yè)、組織的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他國司法機關可以對該國公民、企業(yè)和組織的訴訟權利同樣加以限制。
4、涉外民事訴訟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審判和執(zhí)行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的訴訟程序。
簡答題:
1、宣告公民失蹤、死亡的條件是什么?
(1)公民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限或具備法定條件。宣告失蹤的,下落不明的期間為滿2年。宣告死亡的,下落不明的期間為滿4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為滿2年,并且應當經有關機關證明該公民不可能生存;
(2)須是與下落不明的公民有利害關系的人提出申請。
(3)須以書面的形式提出申請。
(4)須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申請。有管轄權的法院即下落不明人住所地的基層法院。
2、再審程序的特點有哪些?
(1)從程序發(fā)生的原因看,再審程序發(fā)生的原因在于已經生效的原審裁判基于一定的事實和理由,被認為確有錯誤。
(2)從程序的審級看,再審不是一個獨立的審級,適用再審程序審理的案件,有可能按一審程序審理,也可能按二審程序審理。
(3)從程序啟動的主體看,啟動再審程序的主體可以是當事人,也可以是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而一審和二審程序的啟動都是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
(4)從案件的審理看,再審案件的審理,不僅有可能是原審法院,還有可能是原審法院的上級法院。
(5)從所作的裁判的效力看,再審程序所作的裁判,可能是未生效的一審判決,也可能是生效的終審判決,而一審的判決均是未生效的判決,可以上訴的裁定也是未生效的裁定,二審裁判則都是生效的裁判。
(6)從提起程序的時間看,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生效后的2年內提出,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提起審判監(jiān)督程序不受時間限制。
3、兩審終審的內容是什么?
(1)民事訴訟案件,一審裁判作出后,當事人不服提出上訴的,只要符合法定程序要件,上訴法院都要受理。一審法院以及上訴法院不得借助各種理由限制甚至剝奪當事人的上訴權。
(2)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理后,在正常情況下,訴訟程序即告終止。
(3)兩個審級的法院,應當分別獨立對案件進行審判。
(4)兩個審級法院皆應有權對案件涉及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審理。
4、哪些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1)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2)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3)存在疑點的視聽資料;
(4)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制品;
(5)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5、哪些證據經一方當事人提出,對方當事人雖有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的?
(1)書證原件或者與書證原件核對無誤的復印件、照片、副本、節(jié)錄本。
(2)物證原物或者與物證原物核對無誤的復制件、照片、錄象資料等。
(3)有其他證據佐證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制件。
(4)一方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對物證或者現場的勘驗筆錄。
6、人民法院可以依照哪些原則來認定數個證據對同一事實的證明力?
(1)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依職權制作的公文書證的證明力一般大于其他書證;
(2)物證、檔案、鑒定結論、勘驗筆錄或者經過公證、登記的書證、其證明力一般大于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
(3)原始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于傳來證據;
(4)直接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于間接證據;
(5)證人提供的對與其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證人證言。
1、訴前財產保全:是指在提起訴訟之前,人民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的申請,而對爭議的標的物或被申請人的有關財產依法采取的強制性保護措施。
2、拘傳: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定情況下派出司法警察強制有關訴訟參與人到庭或到場的強制措施。
3、對等原則,是指一國司法機關如果對他國公民、企業(yè)、組織的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他國司法機關可以對該國公民、企業(yè)和組織的訴訟權利同樣加以限制。
4、涉外民事訴訟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審判和執(zhí)行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的訴訟程序。
簡答題:
1、宣告公民失蹤、死亡的條件是什么?
(1)公民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限或具備法定條件。宣告失蹤的,下落不明的期間為滿2年。宣告死亡的,下落不明的期間為滿4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為滿2年,并且應當經有關機關證明該公民不可能生存;
(2)須是與下落不明的公民有利害關系的人提出申請。
(3)須以書面的形式提出申請。
(4)須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申請。有管轄權的法院即下落不明人住所地的基層法院。
2、再審程序的特點有哪些?
(1)從程序發(fā)生的原因看,再審程序發(fā)生的原因在于已經生效的原審裁判基于一定的事實和理由,被認為確有錯誤。
(2)從程序的審級看,再審不是一個獨立的審級,適用再審程序審理的案件,有可能按一審程序審理,也可能按二審程序審理。
(3)從程序啟動的主體看,啟動再審程序的主體可以是當事人,也可以是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而一審和二審程序的啟動都是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
(4)從案件的審理看,再審案件的審理,不僅有可能是原審法院,還有可能是原審法院的上級法院。
(5)從所作的裁判的效力看,再審程序所作的裁判,可能是未生效的一審判決,也可能是生效的終審判決,而一審的判決均是未生效的判決,可以上訴的裁定也是未生效的裁定,二審裁判則都是生效的裁判。
(6)從提起程序的時間看,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生效后的2年內提出,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提起審判監(jiān)督程序不受時間限制。
3、兩審終審的內容是什么?
(1)民事訴訟案件,一審裁判作出后,當事人不服提出上訴的,只要符合法定程序要件,上訴法院都要受理。一審法院以及上訴法院不得借助各種理由限制甚至剝奪當事人的上訴權。
(2)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理后,在正常情況下,訴訟程序即告終止。
(3)兩個審級的法院,應當分別獨立對案件進行審判。
(4)兩個審級法院皆應有權對案件涉及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審理。
4、哪些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1)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2)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3)存在疑點的視聽資料;
(4)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制品;
(5)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5、哪些證據經一方當事人提出,對方當事人雖有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的?
(1)書證原件或者與書證原件核對無誤的復印件、照片、副本、節(jié)錄本。
(2)物證原物或者與物證原物核對無誤的復制件、照片、錄象資料等。
(3)有其他證據佐證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制件。
(4)一方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對物證或者現場的勘驗筆錄。
6、人民法院可以依照哪些原則來認定數個證據對同一事實的證明力?
(1)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依職權制作的公文書證的證明力一般大于其他書證;
(2)物證、檔案、鑒定結論、勘驗筆錄或者經過公證、登記的書證、其證明力一般大于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
(3)原始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于傳來證據;
(4)直接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于間接證據;
(5)證人提供的對與其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證人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