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份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特殊兒童教育試題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每小題2分,共54分)
    1.學前階段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即是學前( )
    A.殘疾兒童 B.天才兒童
    C.特殊兒童 D.智障兒童
    2.發(fā)達國家已有( )的兒童屬于特殊教育的服務對象。
    A.10% B.15%
    C.20% D.25%
    3.視覺障礙兒童( )
    A.愛提問 B.活潑
    C.興趣廣泛 D.聽覺和觸覺敏銳
    4.對聽覺障礙兒童的早期干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重視語言訓練 B.重視數(shù)學訓練
    C.使其與正常兒童一起受教育 D.擯棄一對一的個別輔導
    5.在智力落后兒童早期干預教育中,在教育者方面要把教師與家長結合起來,在教育環(huán)境上要把幼兒園、家庭與社會結合起來,體現(xiàn)教育的( )原則。
    A.量力性 B.整合性
    C.個別性 D.反復性
    6.在概念上,“智力落后兒童”是指在( )一般智力明顯低于同齡兒童的平均正常水平,并有明顯的社會適應障礙的兒童。
    A.嬰兒時期 B.發(fā)育期內(nèi)
    C.嬰幼兒時期 D.嬰幼兒和少年時期
    7.( )不符合“智力落后兒童”個別化教育原則。
    A.強調(diào)智障兒童的共同特征
    B.重視評估每個智障兒童的發(fā)展?jié)撃?BR>    C.充分考慮智障兒童之間及其個體內(nèi)部不同方面的差異
    D.確定每位智障兒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并制定個別教育計劃
    8.在所有學前兒童中,說話流暢度異常約有5%,其中大多( )
    A.形成于2~3歲 B.形成于3~5歲
    C.通過矯治能恢復正常 D.難以矯治
    9.( )是指患者語言發(fā)展的速度、程度等低于正常兒童。
    A.發(fā)聲異常 B.構音異常
    C.語言發(fā)展異常 D.口吃
    10.構音異常形成的原因中,感知運動因素包括( )
    A.舌頭或其他口腔構造異常及動作協(xié)調(diào)不良
    B.兒童所處環(huán)境不良
    C.兒童自身情緒不良
    D.腦部受傷
    11.( )不是兒童孤獨癥的特征。
    A.常用“戀物”行為 B.愿意獨處
    C.缺乏交會性注意 D.對人感興趣
    12.( )不是多動癥兒童的特征。
    A.行為沖動 B.品德不良
    C.固執(zhí)任性 D.破壞紀律
    13.從心理結構看,用( )一詞更能全面表達我們對這類兒童的認識。
    A.天才 B.英才
    C.神童 D.超常兒童
    14.發(fā)散的新穎成分、罕見程度是指發(fā)散性思維的( )
    A.流暢性 B.變通性
    C.獨創(chuàng)性 D.獨立性
    15.陳幗眉主持編制的一套幼兒非智力個性特征測驗中,“找星星”和“走迷津”是有關( )的兩項實驗。
    A.堅持性 B.主動性
    C.自制力 D.自信心
    16.游戲治療中,把游戲作為一種直接的語言替代物,其目的不是讓兒童通過游戲( )
    A.打破自我封閉 B.進行精神發(fā)泄
    C.“玩”出其問題 D.說出其問題
    17.( )觀點,不符合人本主義游戲治療理論。
    A.治療者應堅持讓兒童領路而自己跟從
    B.治療者應以適當方式指導兒童的言行
    C.治療者應承認治療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D.治療者要讓兒童感覺到能自由表達自己的全部感情
    18.有的語言障礙因聽力損傷引起,有的有孤獨癥伴隨,有的因環(huán)境改變引起,語言矯治工作應貫徹( )原則。
    A.兼顧個人與集體 B.個別化指導
    C.可行性 D.系統(tǒng)性
    19.語言矯治工作中常采用( ),既注意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發(fā)展,也注意繪畫、舞蹈、音樂符碼、文化符碼、動作符號等方面的學習。
    A.全面交流法 B.兒歌故事法
    C.游戲法 D.日常交流法
    20.語言矯治的( )法著眼于豐富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讓兒童通過真實的生活經(jīng)驗來學習語言。
    A.兒歌故事 B.多重刺激
    C.自然情境 D.游戲
    21.幼兒園教師( ),不說明其心理科學知識欠缺。
    A.只注意兒童軀體、生理健康
    B.極少有意識地培養(yǎng)兒童的勝任感、自信心
    C.極少注意精神的、心理的健康
    D.注意增強兒童對挫折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
    22.固定比例強化、可變比例強化等屬于( )強化。
    A.間歇 B.正
    C.區(qū)別 D.消退
    23.( )法是指“一種用來形成某個人目前還沒有的行為的程序,以便使個體從不會到一步步學會一個新的行為”。
    A.強化 B.行為塑造
    C.模仿 D.示范
    24.學前特殊兒童一體化教育中,( )是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
    A.分組教學活動 B.在集體中重點關注的形式
    C.集體教學活動 D.個別輔導的形式
    25.在學前特殊兒童一體化教育中,( )課程是正常兒童和特殊兒童共同學習的課程。
    A.認知加強 B.特殊治療
    C.生存技能 D.普通學前教育
    26.學前特殊兒童一體化教育中,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時,要貫徹( )原則,不能單純考慮減少教育內(nèi)容、降低難度、放慢速度,消極地拘泥于兒童現(xiàn)有的障礙。
    A.科學性 B.發(fā)展性
    C.可行性 D.全面性
    27.對經(jīng)常發(fā)生( )的兒童,應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首先從集體性強的活動開始,逐步向個人表現(xiàn)強的活動過渡;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信心。
    A.退縮行為 B.恐懼情緒
    C.攻擊性行為 D.嫉妒行為
    二、簡答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1.簡述學前智力落后兒童教學中的“任務分解法”。
    2.學前超常兒童早期教育應堅持哪些基本原則?
    3.語言障礙對兒童發(fā)展有何影響?
    4.何為“代幣制”行為矯正方法?
    三、論述題(每小題7分,共21分)
    1.試述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對社會文明進步的意義。
    2.試述游戲治療中治療階段的主要工作。
    3.學前特殊兒童一體化教育中,如何制訂個別化教育方案?
    四、應用題(9分)
    舉例說明如何對學前聽覺障礙兒童進行早期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