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作文:“中國”的含義及由來

字號:

同學們都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祖國是中國。但在古代,人們所說的“中國”,并不是現在的“中國”。
    古代的“中國”,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國”的代名詞。在我國的文獻中,“中國”一詞有六種含義:
    1.指皇帝所在的都城。
    2.指天子直接統(tǒng)治的王國。因天子直接統(tǒng)治的王國,一般都處在各諸侯國的中間,所以叫“中國”。后來又發(fā)展為凡是皇帝直接統(tǒng)治的地區(qū)都叫“中國”。
    3.指中原地區(qū)。
    4.指國內、內地。清朝就把內地叫“中國”。
    5.指諸夏族居住的地方。諸夏地區(qū)不僅居住著漢人,也住著許多少數民族,人們把這個地區(qū)叫“中國”。
    6.指諸夏族或漢族建立的國家。從漢代起,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
    歷“中國”的范圍,除了王朝之外,還應包括各民族建立的政權和部落。19世紀以來,“中國”則指我國的全部領土,與古代的不同。
    “中國”一詞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一個王朝——商朝。由于商朝的國都位于它的東、南、西、北各方諸侯之中,所以人們稱這塊土地為“中國”,即居住于中間的王國,它同時又是政治、經濟中心。
    在古代,“中國”沒有作為正式的國名出現,因為那時的王朝或政權,只有國號,而沒有國名。他們所說的“中國”,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真正以“中國”做為正式國名簡稱,是從一場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華民國開始的。從這時起,“中國”才成為具有國家意義的正式名稱。
    今天,“中國”已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組成的國家了,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