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講義

字號:

一、競爭機制
    1、競爭機制是市場機制的內容之一,而市場機制是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實現機制。
    2、區(qū)別兩種競爭
    A、企業(yè)之間的競爭:①方式:圍繞著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展開;②結果:形成商品的價值(某些企業(yè)獲得超額剩余價值),實現價值規(guī)律的第二、第三兩個作用;③聯(lián)系實際可能的考點;結合材料分析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yè)的興衰成敗優(yōu)勝劣汰。
    B、各部門之間的競爭:①方式:資本在各部門之間的流動和轉移;②結果:形成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
    3、如何使競爭機制發(fā)揮作用
    ①必須整頓規(guī)范市場經濟秩序,目的是:法制經濟、公平競爭。
    ②整頓市場經濟秩序,也是在貫徹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③整頓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也是在貫徹落實“三個代表”和科學發(fā)展觀。
    ④培育完善的市場體系(重點是生產要素市場),深化價格改革。價格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要求是:a.放開價格;b.宏觀調控。
    二、公有制的具體實現形式和股份制
    1、中央的基本觀點:
    ①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多樣化,要積極探索。
    ②要把股份制作為現階段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2、針對中央精神出主觀性試題(尤其是材料分析題)的答案要點:
    ①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屬于經濟體制,而經濟體制是可以選擇的。選擇的方向和標準是生產力的發(fā)展,增強活力提高經濟效益。
    ②要綜合股份公司產生發(fā)展的原因、性質和作用,來說明為什么改革中要積極推行股份制,要把股份公司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3、要辨證地看待股份公司的性質,把握中央對此問題的兩方面提法。
    4、要把握股票的概念和實質:股票是雙重意義的憑證,股票本身沒有價值,股票價格的實質是股息收入的資本化。
    三、建立健全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的現代企業(yè)制度
    1、產權不清是制約改革深化的矛盾焦點,理順產權關系是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2、產權和產權制度的內容和地位
    ①產權指各種財產權(尤其是財產的所有權)
    ②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是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構建現代企業(yè)制度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基礎。
    3、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的作用和意義(四個有利于):有利于保護公有財產權;有利于保護合法的私有財產權;有利于資本的流動轉移和重組;有利于增強企業(yè)和社會公眾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動力。
    4、建立完善現代產權制度的基本要求:
    ①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
    ②注意和現代企業(yè)制度基本特征的區(qū)別,以及可能聯(lián)系實際的出題點(歸屬清晰、保護嚴格)
    四、宏觀調控
    1、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①現代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基本特征和內在要求。
    ②彌補單純市場調節(jié)的弱點和缺陷(自發(fā)性、盲目性、滯后性、無法真正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社會共同富裕)。
    2、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和任務: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基本平衡,注意:
    ①對這一點的理解和實際應用;
    ②把握商品供求與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的對應關系。
    3、如何完善宏觀調控體系、提高宏觀調控水平:
    ①要把握宏觀調控體系的內容構成(選擇題)
    ②要把握中央對此問題的基本經驗:深化改革、對癥下藥,掌控力度(有可能聯(lián)系實際考主觀性試題)。
    五、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和收入分配。加大收入分配調節(jié)力度,促進社會公平
    1、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和收入的分配,是發(fā)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存在的分配原則和分配方式。
    2、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和收入分配,并不意味著所有生產要素都創(chuàng)造價值。
    3、價值創(chuàng)造和價值分配遵循的規(guī)律不同,勞動以外的其他生產要素,都是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對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發(fā)揮了作用,因此要允許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和收入的分配。
    4、在實行這一分配原則時,要注意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系。二者既是矛盾的又是統(tǒng)一的,兼顧效率和公平,是中央強調的我國現階段分配制度,分配政策的重要指導思想。
    ①允許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和收入的分配,反對平均主義,合理拉開收入差距與反對收入懸殊兩極分化,就體現了兼顧效率與公平;
    ②要處理好先富和共富的關系;
    ③在考到與加大收入分配調節(jié)力度,促進社會公平有關的試題時,應注意和貫徹“三個代表”、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相聯(lián)系。
    5、加大收入分配調節(jié)力度,促進社會公平是目前社會關注的熱點。
    六、勞動價值論“(關于商品的理論、貨幣理論和價值規(guī)律)
    1、馬克思對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①提出勞動二重性;
    ②說明平均利潤生產價格的形成不違背價值規(guī)律。
    2、價值與使用價值的關系:
    ①價值的存在以使用價值的存在為基礎;
    ②有使用價值(物的有用性)的東西并非都是商品都有價值;
    ③有價值的東西都有使用價值
    ④一定量的價值存在于一定量的使用價值之中(可用此原理分析說明按質論價)。
    3、勞動的二重性:要重點把握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尤其是二者之間的三方面區(qū)別。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在商品生產過程中的作用不同(包括兩方面)
    4、商品價值量的決定:重點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
    5、貨幣的產生:①自發(fā)產生;②價值形式發(fā)展的四個階段;③價值形式發(fā)展的原因:形式于內容的關系(有了解,結合貨幣與金銀的關系考應用)。
    6、貨幣的職能
    ①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貯藏手段這三個職能各自的特點。
    ②支付手段產生的原因和后果。
    ③紙幣和信用貨幣
    ④流通手段與支付手段表現形式上的區(qū)別
    7、我們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發(fā)展:深化了對創(chuàng)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具體表現在:
    ①勞動的內容;②勞動的范圍;
    8、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實現,是與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形式相聯(lián)系的,注意價值規(guī)律的具體表現形式在商品經濟發(fā)展不同階段是不一樣的。
    七、絕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和超額剩余價值
    1、絕對剩余價值與相對剩余價值的共同點:提高剩余價值率的兩種基本方法
    2、絕對剩余價值與相對剩余價值各自的地位:前者是資本主義剝削方式的一般基礎;后者是資本主義剝削方式的重要特點。要把握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具體實現過程。
    3、超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因果關系:前者是起點,后者是結果。
    八、資本有機構成及其對利潤率的影響
    1、資本的技術構成、價值構成、有機構成的概念及相互關系。
    2、平均利潤形成后,有機構成高的部門,所獲得的平均利潤大于本部門實際生產的剩余價值;有機構成低的部門,所獲得的平均利潤,小于本部門實際生產的剩余價值。
    3、資本有機構成在各部門之間和各部門各企業(yè)之間,都是不一樣的,但對于利潤率的影響正好相反。
    4、平均利潤生產價格反映部門之間關系,超額利潤反映部門內部各企業(yè)之間的關系。
    5、在每個具體的時間、地點,各部門之間和各部門內部各企業(yè)之間,利潤率水平都不一樣。
    6、影響利潤率的四個因素,利潤率與剩余價值率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九、社會資本再生產原理
    1、分析社會資本再生產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2、馬克思分析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兩大理論前提。
    3、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基本公式和補充公式(選擇題)。
    4、馬克思再生產理論的中心思想:再生產必須按比例(可用來說明調整優(yōu)化經濟結構,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五個統(tǒng)籌等的理論依據。)
    十、資本的幾種劃分
    1、幾種主要劃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職能資本和非職能資本,產業(yè)資本在運動過程中的三種職能形式。
    2、要區(qū)別這幾種劃分各自的依據、目的和意義。
    3、要注意銀行資本的特殊性問題。
    4、不變資本可變資本的劃分,固定資本流動資本的劃分,二者在物質內容上有重合點和交叉。
    十一、資本的周轉
    1、資本循環(huán)、資本周轉、社會資本再生產研究對象上的共同點與區(qū)別點。
    2、影響周轉速度的三個因素(尤其是第三個因素),注意材料分析題(計算題)出題的可能性和出題形式。
    3、加速資本周轉的作用和意義
    4、固定資本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的概念和表現形式(選擇題)
    5、可能聯(lián)系實際出材料分析題的考點:分析改革前后折舊政策的變化及原因
    十二、資本主義地租
    1、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是資本主義地租的兩種基本形式,二者的共同點(資本主義地租的一般原理)。
    2、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的區(qū)別點(產生的原因、形成條件和歸屬不同)。
    3、土地(也包括股票、債權等有價證券)沒有價值。土地價格的實質和決定因素。
    4、地租與租金的區(qū)別,壟斷地租。
    十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實行這一制度的客觀必然性(公有制地位、初級階段生產力的多樣性、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
    2、如何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兩個毫不動搖,一個不能)。
    十四、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1、要把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概念、實質、產生的原因及其性質和作用(選擇題)。
    2、資本主義國家干預調節(jié)社會經濟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如何認識這種干預和調節(jié),如何看待我們在宏觀調控過程中遵循國際慣例借鑒西方經驗的問題(主觀性試題有出題的可能性)。
    十五、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形式和與之相關的因素。(選擇題)
    2、經濟全球化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雙重背景。
    3、經濟全球化對我國及發(fā)展中國家的影響及我們應采取的對策:
    ①影響:機遇和挑戰(zhàn)風險并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經濟全球化自身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雙重背景。
    ②對策:一是要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自覺融入這一潮流,實行“走出去、引進來”對外開放新戰(zhàn)略。二是要抓住機遇發(fā)展壯大自己,“南南合作、南北對話”,總的目標和方向是改變舊秩序,建立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