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護理學:1ml注射器在橈動脈穿刺中的應用

字號:

動脈血氣分析可以監(jiān)測有無酸堿平衡失調(diào)、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判斷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程度,并為診斷和治療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據(jù)。股動脈管腔粗大,搏動感強,易于采取,臨床中常選其作為采血部位。但股動脈位于腹股溝內(nèi),取血時對體位要求較嚴格。臨床中一些不清醒患者,或因病情原因不能平臥者,常不能有效配合護士進行采血;其次股動脈較滑不易固定,頻繁穿刺易造成穿刺部位感染、局部血腫、動脈血栓栓塞、假性動脈瘤等并發(fā)癥。為了快速準確采集動脈血,迅速為診斷治療提供依據(jù),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針對這些特殊情況,我院應用1ml注射器進行了橈動脈穿刺取血進行化驗,效果理想方便,現(xiàn)介紹如下。
    1 操作方法
    1.1 備齊用物 治療盤內(nèi)盛碘伏、消毒棉簽、無菌軟木塞、消毒鑷子、1 ml注射器2支。藥物:肝素1支。
    1.2 選擇血管、擺體位、確定穿刺 橈動脈采血時,上肢外展至床邊,手臂垂于床沿下,或腕關(guān)節(jié)下墊一小軟枕,手心朝上,以繃緊穿刺部位的皮膚,在前臂掌側(cè)腕關(guān)節(jié)上2 cm,動脈搏動最明顯處為進針點。
    1.3 消毒 常規(guī)消毒皮膚,范圍要更廣泛。
    1.4 注射器的準備 抽吸肝素0.5 ml入注射器,使注射器內(nèi)壁均勻附著肝素后,針尖向上排盡空氣,余液全部棄去。
    1.5 采血 根據(jù)進針角度分為垂直法和斜刺法。
    1.5.1 垂直法 現(xiàn)推薦的采血方法。橈動脈穿刺時,患者應將腕部伸直,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穿刺點位于掌橫紋上方1~2 cm的動脈搏動處。消毒左手的示指、中指,在橈動脈搏動最明顯處的縱向兩側(cè),相距約1 cm固定橈動脈,食、中指應都能摸到橈動脈的搏動,中間是搏動最明顯處。將注射器以垂直角度進行穿刺,進針幅度均不宜過大,因橈動脈位置較表淺,以免刺破對側(cè)動脈壁。當觀察有動脈血液在注射器針柄內(nèi)的*處波動時,即可快速拉針栓抽血。
    1.5.2 斜刺法 用已消毒的手指觸橈動脈搏動的準確位置,使動脈恰在手指的下方,在示指邊的動脈搏動處進針。橈動脈穿刺的進針方向為逆血流方向并與皮膚成45°~60°角,見有鮮紅色回血后,余同垂直法。
    1.6 取血畢 拔出穿刺針,局部壓迫止血5~10 min,對有出血傾向、凝血機制不良或有高血壓的患者,壓迫時間應適當延長。將針頭插進棉簽內(nèi),排盡小氣泡,再迅速將針頭插入膠塞內(nèi)防止血液與氣體接觸,并將注射器在兩手間搓動4~5次,使肝素與血液混勻。
    2 體會
    2.1 心理準備 采血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準備,講明采血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合作,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使患者放松,減輕疼痛,避免因患者情緒緊張,過度呼吸,屏氣影響血氣分析的準確性。
    2.2 注射器選擇 由于橈動脈穿刺部位特殊性,注射器以選擇1 ml為宜,因其針頭細利斜面小,可減輕患者的疼痛感。穿刺時速度也可稍慢,不易刺破對側(cè)動脈壁。且在穿刺時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解剖位置,穿刺極易成功。取血量也相對大型號的注射器要少,減少了患者的恐懼心理。
    2.3 理論準備 護士要熟練掌握常用采血動脈的解剖位置,能夠準確迅速的找到穿刺點。
    2.4 穿刺技術(shù) 勤學苦練,積累穿刺經(jīng)驗才能真正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患者的痛苦。
    2.5 無菌操作 危重患者機體抵抗力低,頻繁穿刺易造成感染,所以采血過程一定要無菌操作。
    2.6 送檢要求 標本應立即送檢,如不能及時送檢應放入冰箱保存,以防血液細胞變性而影響檢查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