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的長袍

字號:

科威特是個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的國家,境內(nèi)多是沙漠,就連市中心除了房子、馬路隨處可見沙漠,而見不到河流和湖泊。氣候炎熱得可把整條死羊曬成干,遇到風沙季節(jié)汽車無法行駛。
    科威特的本地居民為阿拉伯人,不管男女絕大多數(shù)都是身著長袍,腳穿拖鞋出入于各種場所。男士們戴著頭巾,女士們戴著面紗,只露兩只眼睛。
    一開始覺得長袍既不美觀,又不利索,還要裹頭巾真是不可思議。在烈日下的馬路上,看到當?shù)厝?,都會替他們感到捂得難受。
    幾年一遇的大風沙給我們遇上了。工地上的工人們戴的安全帽一點沒用,大量揚起的細沙一個勁地往你身上有孔有縫的地方鉆,耳朵、鼻孔、衣領(lǐng)……真是無孔不入。工人們戴上口罩捂住口鼻,一條毛巾圍著脖子,再用一條毛巾擋著耳朵,再戴上安全帽,可因為不是一個整體,還是難以抵擋風沙。這時,阿拉伯男士們的衣著可起大作用了,他們把頭紗一繞,再加上一個重重的頭箍一壓,既擋了風沙,風又吹不掉。大袍子是套頭的,沒縫,領(lǐng)部又被披下的頭紗擋住,再戴上副風鏡,大搖大擺地走著,風沙好像對他們沒什么影響。
    這一場風沙增長了我們對科威特人衣著的見識。我也去買了一件袍子當睡衣穿。袍子幾乎是直統(tǒng)的,下擺稍稍寬大一些,長至腳面,袖口有松緊。洗過澡穿上一看,樣子還不錯?!磅庵讲健弊呱弦蝗Γ蝗话l(fā)現(xiàn)有一股小氣流在寬敞的袍子里流動,走得越快風越大,好像有把扇子在扇,我把兩臂舉平,快步行走,直覺腋下生風,妙不可言。原來長袍還有這種“微風電扇”的作用。我想這是科威特人的祖先在實踐中摸索出的抵御惡劣氣候的方法之一。
    現(xiàn)在科威特經(jīng)濟非常發(fā)達,人民生活很富有,空調(diào)、汽車等電器應(yīng)有盡有,但人們的衣著仍然還在保留著近乎原始的風格,大多還是穿長袍。最近,剛從科威特回國的朋友說,年輕人已在改變這種著裝方式了。